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演讲稿
每年的11月9日是中国的全国消防日。提到消防,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远离火灾,创造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演讲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演讲稿篇1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很高兴站在国旗下和大家一起交流消防安全教育。
时下,正值深秋季节,秋高气爽干燥天气占主导,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减少,在这样的季节里,如果防范不当就容易发生火灾事故。提到消防,大家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火,带给人们光明;火,赋予人们温暖。但是火也吞噬了无数生命、损毁了无数的财产,给人们留下了累累伤痕。一把火可以使人们辛勤创造的物质财富顷刻间化为灰烬;一把火可以吞噬掉整个村落、街区、工厂和学校;一把火可能毁掉我们美丽的家园,使无数生灵遭受灭顶之灾。消防安全知识的匮乏、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看到一幕幕血淋淋的画面。火灾给这个美丽的世界带来了太多的不和谐,上演了太多不该上演的悲剧。
同学们,你们都是父母、长辈的至爱,每个同学都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都应成为安全的港湾。我们应当提高防火的意识和技能。
作为小学生,我们怎样防止消防事故的发生呢?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以及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2、自觉爱护校园内的各种消防措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等。
3、在教室里,不准随便拉电线,不得擅自使用电器设备。
4、放学之后,要记得关掉电器,并切断电源。
当遇到火灾时,如何逃生自救呢? 1、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在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 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2、火灾袭来时,不要慌不要乱,及时拨打119或向周围求救。
3、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不要贪恋财物。
4、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落水管等脱险。
5、要保护呼吸系统。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否则容易中毒、或者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
同学们,再远大的理想,再光明的前程,都需要我们的生命安全作保证。“远离火灾,创造平安校园”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共同携手,更加关注消防,更加珍爱生命,实现共享平安!
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演讲稿篇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防火减灾,人人有责”。
火,带给人们光明;火,赋予人们温暖;但是火也吞噬了无数生命,留下了累累伤痕。这么多年来,我们从电视上,报纸上,目睹过无数次的火灾抢险,有乱扔烟头、燃烧垃圾,有煤气泄露,还有家用电器故障等等引起的火灾事故,多半是人们的疏忽大意、愚昧无知造成的。
11月9日是“全国安全消防日”身处校园的我们,应在脑海中长期鸣响“119”警铃,提高防火意识和技能。那么,在火灾的预防与自救中我们应做到哪些呢?
1、我们平时不要玩火,不要在人口密集,和有油库、炸药、酒厂、化工厂附近燃放鞭炮和烟花
2、我们的家长有很多都是抽烟的,同学们要特别提醒家长不要躺在床上抽烟,特别是烟头不要乱扔。
3、使用电器要小心,使用日光灯、电热器时,要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用灯泡、电热器烤衣服、毛巾等物品。
4、不要私自在野外进行野炊、烧烤等活动,以防引发山火。
5、不要乱烧垃圾,同时不要把燃烧的煤渣放在垃圾堆里,这样容易燃烧引起火灾。
6、清明节时,扫墓也要特别注意香蜡引发的火灾。
7、家中发生火灾应立即就地取材,用湿被褥盖住火焰,切断火源,并迅速逃离现场。
8、发生火灾第一件事是拨打“119”并讲清着火地点。
百善文明为先,万事安全最重!同学们:文明在于细节的处理,安全在于未然的防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中去,学习消防知识,加强消防意识,提高消防能力,为把我们燕赵小学建成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而努力。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演讲稿篇3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事例一:
2014年1月11日凌晨1时27分,云南省香格里独克宗古城发生大火,火灾烧毁房屋100多栋,初步测算造成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人民币。起火原因已为客栈管理者用火不慎引起火灾。2014年1月14日14时40分左右,浙江温岭市大东鞋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火灾过火面积约1080平方米,事故共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原因为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鞋盒等可燃物引发火灾。
专家告诉我们引起火灾有三个条件:一是可燃烧的物质,如棉质、木质、纸质、油质等材料;二是帮助燃烧的物质如氧气、空气等;三是火源,如打火机、火柴、电气等。
所以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
1. 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以及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在家不玩火,家长不在家,不要使用煤气灶。家里尽量不要使用蚊香,即使使用,注意周围不能有易燃物质;有私家车的家庭,提醒爸爸不要把打火机、提醒妈妈不要把发胶之类的物品遗忘在车内,夏季气温高,此类东西都会自燃自爆,从而引起火灾。
2. 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不要玩电源插座;在家使用电视、风扇、空调等家用电器,用完后务必要关闭电源;在学校,离开教室时,关闭灯、扇、饮水机等电器设备电源。
3. 回家时,从室外进室内时,如果闻到煤气的味道,千万不要开灯。因为石油气的着火点很低,在按电源开关的瞬间产生的火星会引起爆炸而发生火灾事故。这时,最好的做法是捂住口鼻,立刻关掉煤气开关,然后打开窗户通风。
4. 在此,我还要提醒老师们注意:充电设备尽量不要在学校使用,确有特殊情况的,决不允许出现以下三种情形:在教室内充电,无人状态下充电,过量充电。
事例二: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夺去了4名大学生的生命。原因是学生烧热水的热得快短路引起火灾,遗憾的是这4位大学生缺少自救知识,慌乱中跳楼身亡。
2003年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6号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有几个中国留学生在火灾时想乘电梯下楼逃生,结果被困在内活活呛死。
悲情之余,我们也为这些学生选择错误的逃生方法感到惋惜。下面老师就为大家介绍消防队员推荐的火场逃生口诀。
第一诀:熟悉环境,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平日就要做到了然于胸;而当身处陌生环境,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在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火场。 第二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时,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等通往室外逃生。 第三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最重要,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服或寻找、搬运贵重物品上。已逃离火场的人,千万不要重返险地。
第四诀:简易防护,掩鼻匍匐。火场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可采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离,以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另外,也可以采取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后,再冲出去。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规范标准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的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利用楼梯外,还可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下水管、避雷线等建筑上的凸出物,也可滑下楼脱险。千万要记住,高层楼着火时,不要乘普通电梯。
第六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此时,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房间,等待救援人员达到。 第七诀:传送信号,寻救援助。被烟火围困时,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向窗外晃动鲜艳的衣物等;在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求救信号。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既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也可防止房屋塌落时砸伤自己。
第八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惊跑和用手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正确的做法是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就更有效。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可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的楼层或地面逃生。即使跳楼也要跳在消防队员准备好的救生气垫,还要注意选择有水池、软雨蓬、草地等方面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跳楼虽可
强调一点:同学们年龄还小,尽量不要参与灭火,遇到火灾要迅速逃离现场,并迅速呼救和报警。(提醒不随意拨打119、110、120等电话)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千万不能用水浇灭,否则会引起爆炸。
老师们,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在不幸遇到火灾的时候,能积极、正确自救,保护我们宝贵的生命。
谢谢大家!
看完“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演讲稿”的人还看:
1.国旗下讲话 消防安全3篇
2.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范文
3.消防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
4.119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日国旗下讲话稿6篇
5.消防安全 安全教育演讲稿
6.防火安全教育讲话稿3篇
7.消防安全教育教师代表国旗下讲话稿
8.消防安全演讲稿 消防安全教育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