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失败者

2016-12-02

创业成功有各自成功的方法,但是失败却有更多的失败原因,看看这些分析,希望对你创业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创业失败者说相关文章。

互联网创业6种死法:没有谁会是永远的“失败者”

别只迷恋“成功创业故事”

你是一位“成功创业故事”的粉丝吗?

反正很多人都热衷于这些故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屌丝,得到相当数额的风险投资,而后成功逆袭,一战成名,多么有吸引力又神秘的桥段。

然而热衷故事的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那笔投资后,那次成名后,这些主人公和他的创业项目到底发展得如何?甚至你是否知道,其中相当一部分因为出现各种问题,而无法继续维持高调的发展?

狂奔、步履蹒跚、直接跌倒

创业本就是生死游戏,不单纯是喜闻乐见的故事。

根据China Venture今年7月中旬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融资事件在减少,2015年第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事件规模为37.89亿美元,环比下降50.36%;融资案例数量222起,环比下降10.84%。

喧声震天的A轮,战战兢兢的B轮,以及无路可走的C轮——季节开始变化,资本市场开始收缩,无数创业公司开始从初期的狂奔变得步履蹒跚,也有人直接跌倒。

总结经验、扭转局面、东山再起

自然永远有他的规律,盛夏后逐步走向寒冬,这几乎是可以预测到的规律。然而,很多“失败者”并没有畏缩不前。

最值得回味的是,无论创业者如何“失败”,他们的下一步都是想办法周旋,总结经验,扭转局面。或者另起炉灶,东山再起,没有人会再回到原本的生活,创业似乎有一种说不清的魔力,一旦品尝过,永远让你着迷。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谁会是永远的“失败者”。

资金来源与核心技术都要靠谱

杨实26岁

●创业项目:一款和陌陌类似的APP“默默食”

●心得:团队的缺陷仍是技术层面,雇佣到的技术大牛都具有流动性。杨实的主创团队中又没有技术类的专门人才,因此常常很被动。

“带头大哥”不必要的“侠义心”?

互联网世界,一点都不比金庸小说中的江湖平静。杀伐决断、血雨腥风,拥有雄厚资金支持的人就像藏有绝世武功传承的百年世家,说话办事都特别有底气。只有想法和产品的人,就像是有一身上佳习武潜质,苦苦等待N轮发现自己这颗星,从而走向武林霸主的神坛。

杨实是武侠小说的热爱者,因此在创业时他总是不免带入武侠思维,把自己当成萧峰一样的带头大哥,道义让他不允许抛下身边从澳大利亚追随而来的“小弟们”,于是创业中通常不必要的“侠义心”成为杨实的一个沉重包袱。

还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时,创业团队已经有四个人,然而都不是A PP方向的人才,同质化严重。他的公司也经历了从大连到深圳的地理位置的转变,其实最初选择大连也是因为“喜欢”而已。

最初产品叫做“默默食”,餐饮A PP十分火爆,杨实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妈妈携巨款从老家来到深圳支持儿子创业,还卖掉了家里的别墅,甚至做团队的保姆。

杨实在产品的概念和理念上是非常坚持的一个人,当初四人创业小组,经过周折后已经只剩杨实和女友。按照这个“带头大哥”的武侠理论,小弟回乡绝不能空手归,他还给了一笔钱。

公司各项需求、每个月的花费如流水,曾经一度达到每个月20多万的开销。仅靠杨实妈妈的投入,也只能支撑1年的时间。

“种了一地瓜,却卖不到50公里外”

但杨实坦言,他的团队的缺陷仍是技术层面,雇佣到的技术大牛都具有流动性。尽管有股权和分红的吸引,但大牛们面临的外界诱惑非常多。杨实的主创团队中又没有技术类的专门人才,因此常常很被动。

而当产品初见样貌时,钱又不够了,APP推广的渠道费用惊人,这是他最苦闷的时期。

“就像辛苦种了一地瓜,却卖不到50公里之外的市场”。杨实和他的团队在朋友圈、微信群和QQ群里发送产品的下载链接,以及产品说明。然而效果不佳。

判断一款APP是否成功,看它推广期的三个月就知道了,而半年的时间就几乎可能决定这款产品的生和死了。最终杨实的“默默食”并没有成功,现在他开始重新组建团队,对既有APP进行框架修改了。理念还是同样基于地理位置,但这次是以“找陌生人搭配喝咖啡”为概念了。这次最关键的是,没有让妈妈投钱,而是通过他在澳大利亚的导师公司,并且这款APP并不完全针对国内市场。

客户信息多加层密 做好内部风险把控

John 25岁

●创业项目:“我家靓仔”O2O项目

●心得:以后创业时,用户信息只给几个核心股东看。吃一堑,长一智。人心叵测,商场如战场,多给用户信息加层密,多留个心眼总是好的。

网络战,信息战。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用户信息一旦被竞争对手挖走了,对于刚创立的创业团队来说,可就不啻于遭遇没顶之灾。

在John刚刚创业的某个星期里,他就面临着了这样的黑色灾难日危机。几乎每天都接到数不清的客户和朋友们的投诉电话,而投诉的内容都相同,说有个跟John的公司业务相同的公司打电话提出给予用户更多的优惠,劝客户换公司。那时John也纳闷了,自己用的是业内领先的技术,网络黑客一般进不去。技术方面的问题排除了,那只能是人的方面出了问题。他这样分析着,刚好那段时间有公司员工离职,应该就是在这个环节被竞争对手挖走了内部的用户信息。后来,事实也被证实是这样。

用户的忠诚度基本是和优惠服务成正相关关系。对方打出优惠招数,而且被用户知道了自己信息被泄露了,客户自然就流失很多。年轻的创业团队因为一次疏忽而受到了重创。John跑过派出所,找过刑侦大队,但都因为证据不足而得不到解决。如果要通过法院打官司,请律师要花钱,还得赔上一年半载的时间,成本太高耗不起。

无奈之下,John选择放弃维权。创业没经验,尽管当初有和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自己并没有重视信息安全这一块。员工因为业务原因提出看资料的要求,未加警觉的他也就答应了,结果导致这个惨痛的后果。

“以后创业时,用户信息只给几个核心股东看。”John的这次经历也让他成长起来。吃一堑,长一智。人心叵测,商场如战场,多给用户信息加层密,多留个心眼总是好的。

不要为了拉到投资而隐藏项目短板

刘明哲

●创业项目:智能烤箱

●心得:不要去掩盖自己的弱点,越掩盖,这些缺点在最后溃堤最快。最好是把所有坏牌、好牌都摊出来在牌桌上打,让投资人帮助来梳理商业模式,指出问题所在。

产品定价策略出问题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刘明哲智能烤箱”,关于他的智能烤箱产品介绍多如牛毛,比如操作简单、精准控温、易清洗、均匀受热,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烤箱,还可以随时分享烘焙食谱,一切看上去它拥有了成功创业的“完美雏形”。

可惜,“看上去很美”的智能烤箱连连遭遇重大挫败,在接受采访时,刘明哲对过往略微戏谑,可言语中带着无奈。团队与他当年真是拼了全力做这款产品。作为产品经理的他曾在这个烤箱上费尽了功夫,比如用心思做调研,曾在互联网发起几十万份的调查问卷用于采样以及与用户互动,研究用户行为,对用户想用烤箱烤什么、怎样学用烤箱、用完烤箱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都已经摸清了。但在第一阶段,仍旧无法顺利打入市场。

那是2013年左右的事情了,刘明哲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分析到头了,如果产品本身有问题也是白搭,他觉得价格定高了。刘明哲表示,“主打的是智能烤箱,自己做研发当然觉得牛。到最后,研发成本太高,每件产品定价1299元,吓退了所有顾客”。

市场培育过程中受众不买账

事实上,产品当中如果有智力输出部分,价格部分无法压低,这款智能烤箱之所以贵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在市场培育过程中,受众不买账。

为了让智能烤箱用起来更方便,刘明哲再出一招:提供“一站式服务”。换言之,给顾客提供所有利用烤箱烘焙时有可能运用到的食材,比如黄油、淡奶油、可可粉、低筋面粉等等都可以在配套网上商城中购买,智能烤箱附加了这些东西后,打包以套餐价卖出。刘明哲想,这总能达到收支平衡了吧。谁知道,这当中又掉进了另一个泥淖。

原来,这些原材料都有保质期,而大型冰箱存储以及用冷鲜链运输它们,费用高昂,进货多了浪费,而进少了又不能保证用户需求量。引入原材料的概念与其说是创意,不妨说更像是个烫手山芋。雪上加霜的是,总共售卖的三四十个原材料品类当中,实际卖出的只有20%,其余80%食材全是无关紧要的“陪衬品”,可还得进货,不然给人“材料不全”的错觉,这进一步推动了高损耗率,第二次转型再告失败。

让项目撇开了资金也能自身盈利

再后来,刘明哲把团队拉到前海,重新换血,重振旗鼓。倒是在前不久,拿到了天使轮投资,“主力出击南方市场、收回北方市场”的策略让他的项目重新有了起色。刘明哲坦言,自己前后见了40个投资人,在见前20个投资人的时候为了拿到钱,刻意隐瞒了某些项目劣势,这让他的项目的短板被藏了起来,到了市场阶段自然不那么被接纳。现在的刘明哲表示,“不要去掩盖自己的弱点,越掩盖,这些缺点在最后溃堤最快。”,让项目撇开了资金能够自身盈利,这样才能最终让商业模式良性运转。

失败不可怕

不及时重新出发才可怕

肖国勋85后

●创业项目:“美厨”APP,“好se派沙拉”

●心得:如果转变得慢,就很容易死掉;如果转变得快,你可能会获得一个新生。我们属于后者。做项目不一定要多高的格调,但是一定要有内容。

85后的年轻创业者肖国勋,是一个专做沙拉的“老板”,靠微信公号“好se沙拉”运营。每天1000多份沙拉的订单从互联网平台产生。事实上,这个品牌并不是肖国勋互联网创业一出手的一击即中,而是及时调转风头的结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失败不可怕,如何及时从悬崖边上折返才最重要”。

原来的创业方向已触到天花板

他坚持认为互联网是创业的风口,“如果不利用互联网做点什么,我们也心有不甘。”他说。于是,“美厨”项目应时而生。“美厨”从2014年的12月开始筹备,今年3月份上线,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成为了全国同类APP中做得最大的一家。“我们主打生鲜食材的配送,也为客户提供很多五星级大酒店的菜单,包括详细的步骤,让大家在家里也能做出五星级酒店的菜。”肖国勋说。

完成了A轮投资、每天五六百单……而在外人看来做得正火热的美厨却在运营三个月后悄悄地转型。肖国勋说:“能接受这个APP的基本上是年轻人,他们很忙,忙到很少有时间做饭。我们做调研也发现大部分客户都是中低频率的。一两周才买一次,没法成为一个稳定的消费需求。在互联网上我们还是希望做一些更高频的事情”。

“美厨”虽然没有正式宣布失败,也还在继续做着,但资金与人力已经不再将此作为重点。肖国勋认为,这种生鲜食材配送已经到了天花板,需要马上调转方向。

线上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于是通过回访客户,研究目标群体的需求,肖国勋又大胆创立了一个新的品牌“好se派沙拉”,专做健康营养还能减脂肪的沙拉。目前每天下单量突破一千,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沙拉不论是客户还是供应链都是建立在美厨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所谓“失败”,肖国勋很淡定,他认为很多人对此有误区,很多人以为做一个APP就能改变世界。但做过传统行业的人知道,最怕不懂行情、产品质量不好、损耗高,餐饮这样的行业就是如此。反之则情况截然不同。这无法靠一个APP改变。互联网的项目,线上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在肖国勋的眼中,创业失败是“如果转变得慢,就很容易死掉;如果转变得快,你可能会获得一个新生。我们属于后者。”他还说:“做项目不一定要多高的格调,但是一定要有内容。”

纯技术宅的团队 缺了点运营推广的“情商”

黄函宁32岁

●创业项目:3W咖啡孵化项目“智能口语”

●心得:搞技术的人往往会陷入一个很难转换的思维定式,看问题习惯从技术层面考虑,眼界有限,难以从全局看问题。

技术成果只能“孤芳自赏”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年轻的创业团队往往是一群相似的好朋友“头脑一热”而组建的。黄函宁的创业团队也是这样,聊到好想法时,和身边一群搞技术的朋友一拍即合。

一个团队全是技术宅,当初同为技术宅的黄函宁组建这支“智能口语”的创业团队的时候还有点小骄傲。在3W孵化项目中,找不到技术伙伴的大有人在,而自己招募的可全是“技术帝”。项目初期时,这满满的得意充盈着他的小心房。

但是这种得意没能持续很久,就被现实的情况泼了冷水。项目进展到后期阶段,高质量的技术成果开发出来了,却只是留在家里“孤芳自赏”。面对这种意外的窘境,发起人黄函宁差点没哭出来。

“技术、运营和市场”未并驾齐驱

创业圈里流传着一个三角定理——“技术、运营和市场”。三者就像是三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前进的速度更多取决于最弱的那一辆。“重技术、轻运营”的纯技术宅团队中,代表产品技术的马车被鞭子抽得急匆匆地跑,而代表运营推广的马车因为马草没吃够在后面慢悠悠地走。马车前进的速度不协调,坐在马车里面的人只能一路颠簸,搞不好就被甩出去了。

推广力度不够,用户量上不去。“那段时间大家觉得很沮丧,用心做得这么好的东西却推广不出去。”从信心满满到士气大跌,黄函宁和他的团队元气大伤。问题出现后,也成立过专门负责运营推广的部门,但所起的效果十分有限。

做软件开发,倒在互联网推广上

在互联网公司做互联网软件开发,最后却倒在互联网推广上面,这看起来似乎有点滑稽。技术宅们只顾埋头苦干,可能还不清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观念早已过时了,似乎缺了点产品推广的“情商”。“搞技术的人往往会陷入一个很难转换的思维定式,看问题习惯从技术层面考虑,眼界有限,难以从全局看问题。”黄函宁认为如果是专门做技术开发,纯技术团队会用心把产品做得又炫又酷,但是作为一个创业团队来说,这种团队配置是不可取的,必须在技术、运营、市场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划。

撑不住,也耗不起。当初风风火火组建的创业团队就这样解散了。其他技术队友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岗位,但是黄函宁还在坚持,创业多次的他看中了这个项目的价值,并不想完全放弃,一直在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选好合伙人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bbsky 85后

●创业项目:西城网海淘平台网站,互联网金融

●心得:没有形成一个有化学反应的团队,没能实现职责分明、分工合作。不再那么迷信“大牛”,拥有团队精神的一群平庸之辈所能焕发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一次创业是在3年前的武汉。bbsky作为一个经济系毕业生,和不少同学一样从事了相关经济研究工作,然而对收入的不满意让他投身创业大军。

观察周围人的消费习惯后,他断定“海淘”是个不错的方向。他决定以网站和淘宝店为载体,并把项目命名为西城,就是希望可以把欧美西方的好东西带到内地来。

项目持续了一年半,最后无疾而终,西城网也不复存在。原因一是在武汉,创业氛围远远不如深圳,想找到志同道合愿意辞掉稳定工作一起打拼的人很难,而且投资人也少,项目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原因二也可能在于自身经验不足,虽然也有跟人在合伙,但是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团队的感觉,所以做起事来显得有点单打独斗,很吃力。

在项目的后期,bbsky因为一个合伙人在德国港口有资源,就来了深圳,当时德国奶粉很火,合伙人想专注做奶粉,他觉得还是应该做平台,最终渐渐分道扬镳。这时bbsky意识到专注很重要,市场前景广阔的时候,应该专注,才有执行力,产品才足够精简,就像把利刃在广阔的市场上纵横捭阖,只做最有前景的,而不是眼前的利益。

来到深圳后bbsk y认识了从腾讯离职的“强人”做联合创始人。项目是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内容,在2014年9月开始做,当时互联网金融还在风口期,创业期间也感受到了一个行业的风口对资源、客户集聚所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软银中国都曾联系当时的团队,有意向投资。

这一切和创始人是腾讯的前员工分不开,他做事雷厉风行,对业务的执行力强,在业内也有资源。然而合伙人的高压让业务氛围紧张,bbsky发现职能上是否形成分工的默契才是关键。两次创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形成一个有化学反应的团队,没能实现职责分明、分工合作。这两次创业让bbsky不再那么迷信“大牛”,拥有团队精神的一群平庸之辈所能焕发的力量是巨大的。

创业失败者说

“过于乐观冒进”

在线教育盛起之时,龚海燕创办91外教网,后相继创办梯子网、那好网。但很快,两网遭关闭、91外教网CEO出走。

因为91外教网发生的动荡,创业明星龚海燕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2011年,她曾带领世纪佳缘成功上市,从湖南农村到北大再到美国纳斯达克,一时风头无两。《纽约客》驻华记者欧逸文把她视作中国“野心”的代表人物。如今,她在在线教育的布局节节失利,连最后一块阵地可能也要失守了。

91外教网前CEO郑金礼2014年12月15日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自己已从91外教离职,下家差不多敲定了,但暂时还不方便透露。

在线教育项目从2013年开始出现井喷。BAT三家巨头奋力布局,网易、小米、金山也都开始进入这一领域,资本快速涌入。

龚海燕从2013年开始正式进军在线教育领域。郑金礼曾作为龚海燕的助理近一年,2013年12月20日,他正式出任91外教网事业部负责人。那时,91外教网主要借助互联网远程音视频进行实时互动教学,但经营状况并不好,几乎已被龚海燕视作“鸡肋”,当月的营收只有4.8万元。

那时的91外教已进入瓶颈期。在2013年春节前,真格基金投资人王强曾打电话告诉龚海燕,决定放弃投资91外教的计划,原因是在线口语培训市场太小。他说,口语培训在新东方的业务里只占2%的比重。

在郑金礼带领下,91外教半年间竟杀出重围,在2014年5月的单月营收突破了108万元,比起郑接手时翻了20倍,用户也从1.7万人增长到超过10万人。

龚海燕急于试探新的项目,试图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2013 年 11 底,她创办梯子网,关注K12(从幼儿园到高三)在线教育大平台,试图通过海量免费资源,吸引用户。然而,这个平台却逐渐成为了资金黑洞。

为了获得快速的现金回流,补充梯子网的资金空缺,2014 年 7 月,她接着创办“互动直播”课程平台那好网,试图复制91外教的模式来盈利。与此同时,91 外教网开始独立运营,郑金礼出任CEO,自负盈亏。

曾在纽交所上市的学大教育是无数培训机构的榜样。拿到钱的机构还想去拿更多的钱,通过疯狂扩充门店来增加营收。但在郑金礼看来,不注重质量而去舍本逐末,恰恰是致命的。“不管91外教还是别的机构,千万不能为了跑营收而不关注质量,只要质量过关了,也能活下来。”

郑金礼此前自己在这个领域创过业,他认为,在未来,在线英语的主赛道是在青少年用户,可因为学习周期过长,一般需要8年甚至10年;而教学的结果也有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其他机构也可以生存,“谁都不可能做到一家通吃”。

“我不希望快做,我看得出来未来三到五年,大家竞争的是质量,而且一定有机会,太快的话反而可能会把自己搞死。”郑金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句话似乎竟也印证在了龚海燕身上。2014年9月对于龚海燕来说是一段揪心的日子。10日,她向员工发出了一封邮件,震惊了所有人。

“鉴于我第二次创业过于乐观冒进,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在几个月前就花光了公司融资,我一直在用自己的资金支撑公司运转。目前公司的战线很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我认为我们应该收缩战线,专注精力在有可能做成的项目上面。”

她决定彻底放弃梯子网和那好网,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至 91 外教。9月13日,那好网的首页只剩下几行字,“公司战略调整,那好网已经关闭。”上线仅3个多月,那好网倒得猝不及防。

9月对于郑金礼来说还不算太坏。他的状态虽然忙碌,但很享受其中,觉得“整个公司发展比较顺利,未来还是比较光明的。”他主导91外教上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没几天,百度的数据显示,“91外教”的搜索量同比上涨了七倍。

他当时对91外教的规划是,聚焦青少年用户,注重教学品质,不能急于求成。

然而事情没能按照他想象的去发展。

对手51Talk和VIPABC先后获得了1200万美元和1亿美元的融资,91外教的竞争压力骤然加大。龚海燕想继续寻求融资,但并不顺利。

在世纪佳缘前期最困难的时候,龚海燕曾经跑到浙江义乌向网友借了十万块钱,这是她找来的第一笔钱,就这样逐渐活了下来。郑金礼觉得,“这种事情很难复制”。

最终,郑金礼决定离开91外教。对于原因,他不愿意多谈。

郑金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时至今日,他仍然认为,91外教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存活下来的。但是他已经不得不离开了。“91是自己像小孩子一样一手带起来的,但到最后,因为各种原因,看到它会走向另外一条路,你却完全没法做任何的挽救。”

“做垂直品类品牌的电商,生存空间已经微乎其微”

林伟,曾任垂直电商维棉网CEO,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2年后倒闭,现任松鼠互联科技CMO。

维棉的倒闭曾令很多人惊讶。这家经营了两年的创业公司几乎聚集了看起来会成功的许多要素。

在2011年前后,电商品牌“维棉”一度风光,曾不断被拿来与“凡客”相提并论。一手创办维棉网的林伟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注重质量、定位中高端的贴身服装品牌,与低价的“凡客”相比,求得差异化生存。他看好袜子和内裤这样的细分领域,正如在传统服装领域,有优衣库也有无印良品。

2014年12月10日晚上11点多,林伟乘坐高铁刚抵达苏州,才和记者说上话。电话那头,他的声音有些疲惫。如今,让他再回忆几年前发生的事情,已有些难为。

但林伟还清楚地记得2010年的4月,自己租了一间房,已过40岁的他就那么开始创业了。慢慢地,他从光杆司令发展到了几十人的团队,半年过后,维棉网正式上线。他的许多朋友打电话或发微博送上祝贺,凡客当时的一位副总裁也打来了电话,说,看了以后,评价就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对了”。

林伟喜欢这个词,那曾是他最感到欣慰的一个瞬间。

维棉打“单品策略”,以99元6双的商务男袜作为企业明星产品,做得好的时候,一年时间卖出了100万双商务男袜。

林伟还尝试过“体验式营销”,也就是免费试用策略。仅9天时间就带来了100万的新注册用户,“回头客”纷至沓来,整个网站的流量以及定单都提升了近三成。

但后来,一切都开始不对了。林伟逐渐开始意识到,袜子不是主力的一个品类,它经营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用户需要更长的培育期,但此时,市场已经等不及了;另一方面,流量又太贵。就像是线下企业,房租大幅上涨,员工还得照常开工资,而商品又并没有卖得那么快。

这时,互联网的资本市场又突然发生巨大变化。维棉经营的头两年,中国的电商行业注入了数百亿热钱,陷入了“烧钱拼市场”的模式,维棉也赶上过好时候,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曾经投了1000万人民币。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大幅降温,一时火热的团购网站存活下来的不到一成,电子商务品牌也纷纷转向收缩。维棉的后续融资并不顺利,很快,维棉和当时其他许多电商品牌一样,陷入了困难的局面。

“基本上我觉得做一个垂直品类品牌的电商,生存空间已经微乎其微了。”林伟曾形容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是“如履薄冰”,在资本市场的寒冬之下,还要不断与供应商打磨,并坚持产品创新。同时,维棉仍然坚持在分众楼宇电视、地铁、公交车身上投放广告。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现金流枯竭,最后几近休克。”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

与此同时,阿里、京东等平台也逐渐发展壮大。中小电商流量成本过高,他们大多借助大平台成为第三方经营者。但对于维棉来说,大平台的销路也没能挽救颓势。林伟透露,当时京东的欠款也没跟上,维棉被拖了五个月, “当京东开始慢慢还款的时候,我们已经绷不住了。”

林伟坦言那时压力非常大,感觉就像是水已经没过了嘴,很快就到鼻子了,几近窒息。

员工们也感到不对劲,有些收到了裁员的通知。最终,因为货款迟迟未能到位,上游的供应商封住了他们的库房。

徐小平当时曾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微博,“一家公司因拖欠货款,被供货方申请法院查封其仓储,公司暂停业务。供货方,要被逼到怎样的无奈才会这样做?而公司,会有多少机会让供货商放弃这种最后手段?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市场、尊重一切利益相关者,才有赢的机会、才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才有劫后重生的机会。利益相关者:员工、客户、供货商。”当时媒体大都认为微博内容指向的正是维棉。

库房被封后,林伟和对方沟通了三个月,协商解决办法,包括换股等等。维棉陷入了重重的内忧外患,林伟也陷入了两难的挣扎,“当时也希望能经营下去,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

“说到底就是没钱了。”林伟说,很多时候人们都建议创业者要坚持,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商业模式难以为继时,就得放弃了。

2012年8月,林伟发了一条微博,作为对维棉网的告别,“我们总要相信有奇迹。如果奇迹没发生,我就再干一个成功的袜子品牌,没啥。”林伟曾经表示,维棉只是生不逢时,如果大环境好,他相信不会做的比凡客差。两年之后,他开始试水智能硬件,做一款便于老年人操作的松鼠智能相框。他终于真正告别了过去,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没有管理好董事会的预期”

吴世春,连续5次创业者,曾任酷讯网联合创始人。因投资方不满后矛盾激化,最终从酷讯网离职。现为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

吴世春留着平头,看上去很显年轻。还不到四十岁,他已经连续创业过五次,有成有败。现在他更主要的身份是梅花天使投资人。每次去参加沙龙,在结束后他总会被一群创业者团团围住。

他是德州扑克的高手,在圈内也颇有名气。他形容玩德州扑克的感觉就像创业和投资,首要选择对手,选择创业方向,一旦确定好的方向,就需要更大的投资,要不断加注,甚至all in(全部押进)。

他大学毕业就去了华为,工作三年后开始了第一次创业。那是2002年。吴世春从小就有股闯劲儿,他的家乡是江西大余,尽管是农村,人们的思想却并不保守,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叫“工字不出头”,意为打工没有出头之日。当他宣布要创业时,家人都十分支持。

吴世春最初做了一套视频广告系统,技术很好,但运营得却很一般。那时的互联网还是文字与图片的天下,用行话说,就是做得太早了。

对于创业者来说,时机特别重要。“市场的要素还没具备时,小公司比较难去完成一些拓荒的工作,”吴世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重要的是顺势而为,应该做这个阶段最合适做的东西,做得太早或者太晚资本都不会看好。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他进入百度的企业软件事业部工作。没过多久,却又开始折腾了。在2004年,他与朋友孙志强一起创办了商之讯软件有限公司,提供网页绘画,在当时网络客服领域里做到了第一名。后来,他又看到了新的市场需求。

2003年,吴世春就已经认识另一位知名连续创业者陈华,深受其影响。2006年1月1日,他们做的火车票搜索引擎上线,可以监控全网的火车票转让信息,并且可以定制提醒,一下就火了。过完春节,他和陈华又联手做了二手房、房屋出租、招聘等各个领域的垂直搜索引擎,创办了红极一时的酷讯网。那时,做垂直信息门户的58同城才刚刚起步。

投资人纷纷找上门来。仅谈了3个小时,酷讯就敲定了第一笔投资。陈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酷讯在当时所有创业公司里算得上是拿到投资最快的一家。酷讯网先后获得了联创策源与SIG基金共计1200万美元的投资。

吴世春的一个朋友曾经打电话给他,说在酷讯网用一分钟就找到了需要的房子,房东也很惊喜,因为发布信息才不过两分钟。朋友告诉他,那感觉“太神奇了”。

就是这样一个大受欢迎的生活搜索引擎,运营两年后,陈华和吴世春相继离职。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酷讯网出现了经营危机。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多方发力导致没有一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酷讯网不得不采取收缩战略。尽管吴世春和陈华说服了董事会进行转型,专注当时业务开展最好的旅游垂直搜索领域,但是投资方的不满,使双方矛盾不断激化。

现在,吴世春去很多地方演讲都不讳言当初酷讯失败的原因。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主要的教训还是没有管理好董事会的预期。当时董事会说要做到什么目标,我们自己一拍脑袋,就说做!结果你说到的没有做到,会让资本方觉得你不够成熟。”

陈华后来再次创业做了“唱吧”app,吴世春成为其投资人。做投资人后,吴世春投的也大多是曾经的“酷讯系”创业者。

“如果当时我们的时间定得保守一点,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会更好一些。”回想起来,吴世春语气中还有遗憾,“创业者都会有学习成本,有成长的过程。反过来我现在做投资,就会对创业者宽容一些,给他们时间去成长。”

现在他每天早上起来先去健身,然后才开始工作,看很多项目,和创业者们打交道。发生在创业不同阶段的那些问题,吴世春都很熟悉了:需要下一轮融资,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条款细节,模式需要向更好的方向转型,产品切入点不够犀利、不够有爆点,有了产品不知该如何进行宣传和推广,以及怎么和一些有资源的公司的合作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他表示,尽管做投资人会比自己创业那会儿更忙,但他更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能够用很多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到更多的年轻人。”

他对于创业者的建议是,首先选择大的、有前景的行业,互联网或与之结合的领域,投入时间、技术,并且一定要学会与别人合伙——现在都讲究团队合作,不要孤军奋战。

其次要不断学会调整方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很多创业者会做加法,不太会做减法。他认为,创业既要专注又要变通。在找到路的时候要专注,还没找好路的时候、没有验证一定可行的时候,一定要变通,学会试错。

他还建议创业者一开始尽可能不要借钱或者让家里背上比较大的包袱去创业,“很多人觉得我一定能成,事实上创业能成的概率没那么大的。”这种冒险一旦失败,打击过大。另外,“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情商还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成功的创业者,首先都是会做人。”

吴世春认为眼下正是创业最好的时机,“你们的黄金时代真的到来了,不仅是全球最好的创业环境,相比历史以来也是最好的创业环境。创业是没有泡沫的,天时地利人和,不去创业还去干什么呢?”

在吴世春看来,现在做投资也算是一次创业,“创业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