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北京印象的精品散文

2017-05-27

所有背井离乡来北京的人无非是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第二是为了实现理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北京印象的精品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北京印象的精品散文:北京印象

在一个数码尚未盛行的时代,我们的记忆,亦或印象成为了不可复制的孤品,它仅属于我和我所走过的那个年代,于个人,它是生命中弥足珍贵的经典,而于这个时代,它只是车轮呼啸而过的一缕清尘。

时光就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的存在着,且无声无息的氧化着我们的生活和记忆,就如那些业已泛黄的相纸和青春。

多年后的今天,我重新翻开相册,试图从一张张定格的画面中去追寻青春的足迹,虽然我发现,岁月早已苔藓横生,但我依旧能从那苍黄的色调中感受到一丝流年的芬芳和温存。

2002年,那时我14岁,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任何新鲜的事物掠过眼际,都会在心里产生无比的好奇和深刻的印象,更何况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首都。

40多个小时的火车颠簸,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受到的都是自己和这个城市的心跳震动,虽然现在听着有些滑稽,但当时确实如此。

当时的北京,有一种说不清的静宜,或许这感觉仅出于我那时单纯的直观和直觉,但它却深深的影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喜欢京城的阳光,明媚、灿烂,如北京的二锅头一般浓烈,醇厚。尤其是在盛夏,这股炽烈的情怀直透人心,给人以无比的通达和舒畅。也因此,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色调。

大街小巷的梧桐也是我的最爱,尤其胡同里的那些老梧桐树。它们就如树荫下摇着芭蕉扇,哼着小曲儿的北京老人,意味深长的讲述着有关这座城市、亦或这条胡同的红尘往事。即使没有听众,他们也会静静的讲给风、讲给花、讲给雪、讲给月、讲给树上的知了、讲给池里的游鱼、讲给那苍黄的岁月,在阴满中庭的叶叶心心中,舒卷着余情。

漫步于这座城市的肌理,你可以捕捉到任何一种你想要的感受,无论是王府井大街的喧嚣繁华,还是紫禁城内外的庄重大气,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新潮在这座城市里一起平静的生活。

在万般感受中,北京的地下音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一直都觉得它是这个城市,亦或这个时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质,虽然当时我并不怎么理解这种文化现象,但每次在地下通道感受到那些音符的轻舞飞扬,看到那些怀抱吉他蜷缩于墙根的身影,一种莫名的感怀便在胸口郁结。直到很多年后,我才从那些执着的眸子里读出一些不同的音韵。

畅游北京城是一件既惊喜而又很辛苦的事情,这里留下了太多风云变幻中的历史遗存,且每一处都是一段沧海桑田的铭刻。即使并不懂得很多的我,也一次次的深陷其中,在灰砖金瓦间记录着零碎的感怀和认知。

除了那些盛名中外的景点和遗址,在北京的街头巷里,你同样可以读出一些别样的味道。

穿梭于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你不需要煞费多少心事,便可以很轻易的走进一个故事,亦或一段历史。不论岁月掠走了几番风华,也不管风尘泯没了多少记忆,纵使此刻的夜幕下交织着流光溢彩,却终究腿不去它那一身的清风明月。是啊,这一袭就袭了六百年的戎装,怎是一朝一夕就脱得下的。

当然,除了在这清风明月的巷尾斯人独憔悴,你也可以选择很快的抽身离去,融入这冠盖满京华的路口,在纷纷攘攘的都市潮流中,檫去一心的愁绪和风尘。

总之,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印象和记忆,但我始终觉得这只是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做的一个梦,很多的依稀,太多的仿佛,梦醒了,就再难走入了。

描写北京印象的精品散文:北京印象

初到北京的人一定会对她的大气所征服,你看,故宫那个大;天安门那个大;还有新地标鸟巢那个大;水立方那个大;国家大剧院那个大等等,数也数不过来。这对于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我有幸于今年4月底到了一次北京,近距离的领略了她的风采。

说来好笑,长这么大,没有坐过飞机,等坐上了飞机,又晕机,还没有体会到空姐的服务和坐飞机的感受,就到了北京国际机场。走进候机室,除了感觉大外,就是人多,而且在现实中从未见到外国人的我,这时是饱了眼福,放眼望去,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到处都是,可那外国人并不像电视上所放的那样艳丽动人。除了长得高外,一个个都是那么胖,皮肤又特粗燥,像风干的腊肠,身上又有一股怪味。饱了几眼眼福后,我可是再也不想看了,随着旅游团走出候机室。

在候机室里不能算真正踏上北京的土地,只有到了外面才能体会到。此时正是鲜花开放的季节,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而横七竖八的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会把你逼得喘不过气来。远处天是蓝的,几片浮云在悠闲地晃动,一队小鸟排着秩序正欢快的在天空中飞翔。我深深地起了一口气:“这就是北京啊,我日思夜想的地方!”在电视上无数次看见听见你的心跳,此时走进你的怀抱,竟有些激动和不知所措。

旅行是匆忙的,五天的行程排的紧凑而富有情趣,北京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感慨不已。而就是这短短的五天行程,让我喜欢上了北京,不只是她的大气,更多的是人文方面的。

北京的热情

北京的热情是众所周知的,外地人到北京就会感觉到象回到了自己的家,只要是你向路人问路或者其他一切事情,他们会详详细细的讲解,让你感动的只有点头哈腰的份。

北京人的热情还体现在一个“侃”上,北京人如果和你”侃“上,那就没完没了,而且谈吐听起来就像个大学教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我们随队的司机是个地道的北京人,有一次我们向他了解”恭亲王府”,这倒好,他的话匣一打开,就像汹涌的洪水一发不可收,从恭亲王府的文物,说到和贪污多少银两都说得有板有眼,直说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停的意思,后来问他去过恭王府吗?他说没有,硬是让我们愣了半天回不过神来,心想没有去过就知道的那么多,那去过还不“侃”上三天三夜。

北京话

北京话很好听,一辈子不到北京听听京腔京韵是一种人生遗憾,这是我的个人感受,不代表全部。我们的导游小姐就是个地道的北京人,瘦瘦的,戴着一幅近视眼镜,人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处处透着青春气息,是个可爱的姑娘,而那一口地道的北京腔让我们听起来如沐春风,说不出的快乐。

北京话有一个特点,不紧不慢,字正腔圆,和北京的大气相映成辉,从北京话可以看出皇家的气派,可以看出他们眼里还没有让他们惊讶的事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人的处世不惊、泰然自若的神态。

导游小姐就是这样一个姑娘,你能发现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事,她说话总是那么不紧不慢,那种镇定让你不得不佩服。在五天的行程中,我们在她地道的北京话中度过,也是一种享受。

文明程度

北京的交通一直是个头疼的事情,北京人称北京的交通状况为“首堵”,北京不是首都吗?这时她的谐音。

堵归堵,可在北京开车的人都严格地遵守着交通规则,没有一个人敢闯红灯,可以说是井然有序的。而且当车遇到行人过马路时,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车都会让这人,可不象上海等地只要是绿灯亮才不管你行人呢!

我们就曾亲历过这么一次,有一次我们到商场购物要穿过马路,这时绿灯亮了,正好此时几辆车驶来。看到我们在过马路,都自然而然的停了下来,待我们走过去,车才继续前行,让我们很是感动。从这件小事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而北京人的文明程度是根植于人的骨髓的,是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到过北京的人就会惊讶原来中国还有这么一个相当文明相当有魅力的地方。

北京的魅力

说到魅力,不得不说北京的魅力,北京的魅力可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方面是北京把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拿天安门广场周围来说,有故宫,也有人民大会堂;有石景山公园,也有“全聚德”。单从建筑上看不出哪个是现代的那个是古代的,但这些都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给人的感觉也许是从古代突然走向了现代,也有可能突然从现代回到了古代,让你在一惊一诧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界限,让你完全融入她的怀抱。

第二个方面是北京处处透着皇家的气息。你走在故宫里,仿佛看到康乾盛世时乾隆正指点着江山;你走在颐和园的画廊里,在惊讶古代能工巧匠的杰作时,你的耳边会突然听到慈禧太后正领着众多嫔妃嬉笑着从你身边走过的脚步声;即使你走在偏避的小胡同里,你也感受到乾隆微服私访时那种太平盛世的景象。这就是北京,让人敬仰,让人敬畏。

第三个方面是北京的历史,翻开北京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由盛而衰的血泪史,而那些到处可见的皇家陵寝、皇家建筑,活生生的给你讲述着历史,你不由不倾耳聆听,听到伤心处不禁泪流满面。

最后不得不说北京的老字号,“同仁堂”、“全聚德”这些老字号如雷贯耳,看到这些老字号,你就会走进那个时代,那种感觉微妙极了。

关于“风水”

北京的名胜数也数不过来,我们也只是走马观花,要讲领略她的精髓则是免谈。但我想说说对这些名胜的感观,除了前面所说的大气外,还有一个就是这些建筑的“风水”。

也许“风水”两个字不好听,但在现实中,北京所有的名胜建筑都是按照“风水”学的有关原理建造的,你不信也得信。故宫、天坛等都有它严格的中轴线,两边建筑也平坦低矮,seo是什么,一方面是保证皇脉长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美观。鸟巢、水立方等一批现代建筑也建在皇脉的延伸线上,其意义不言而喻了。

关于“风水”,好像现在大学里就有这个学科,只不过不叫“风水”,而叫“建筑艺术学”,不信吗?那可是我们到中央电视塔参观,塔底有个玉器博物馆,身为馆长的建筑学教授亲口说的。为了更好的介绍“风水”,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展经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之初,一度生意萧条,时任行长的周小川便请一名香港的“风水”大师来看看,想以此改变银行的状况,“风水大师”看后,要求周小川在银行门口摆一个“皮咻”,在门前竖一个旗杆,但不要升国旗。这个旗杆寓意着一炷香,天天烧高香,自然会得到佛祖的保佑,而“皮咻”象征着财富,周小川就依“风水大师”讲的做了,果然不出几年,建设银行的生意如日中天,现在已是中国银行界的三巨头之一。

还有一个关于“风水”的故事,是导游说的,说毛泽东只在建国时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过话,此后再也没有踏入故宫一步,为什么呢?因为毛泽东身边有个很有名的“风水先生”,说毛泽东属龙,而故宫没有水,龙离开了水是不行的,于是建议毛泽东不要住在故宫里,否则凶多吉少。毛泽东听后觉得有道理,从此后便没有进过故宫。

还有一个关于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曾为自己在十三陵附近选陵墓,当大兴土木时,“风水先生”又劝毛泽东不要在十三陵见自己的陵墓,原因是毛泽东是一条土龙,要在十三陵建陵会惊扰了真命天子,对他以后的事业是很不利的,毛泽东居然也信了此言,就停工放弃了建陵的想法。这也许是传说,对于这个传说我不信,因为毛泽东是中国人的领袖,不可能相信“风水”一说。

北京人的大度、成熟与温柔

北京人的优越感渐渐消失,这一点不是北京人落后了,而恰恰是他们文明的体现,一个地方的人如果处处觉得有优越感,以优越感来看待一切,那是非常可怕的,那会造成两个严重极端:一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二是停滞不前、自鸣得意。而这两种极端后果是造成对外来人的排斥。这方面典型的是上海,北京以前是,可现在不是,北京在更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包容、大度,一种成熟,有时还有一种温柔。

先说包容和大度,走在北京街头,你会发现到处是五湖四海的人,他们和地道的北京人一起工作、一起游玩、一起享受明媚的阳光,北京人不会问你来自哪里,如果他们无意中知道你来自哪里,他们也会和你大“侃”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侃”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凌驾于人的感觉,而只是“侃”,不会露出鄙夷的眼神。这一点上海不是这样,上海人如果知道你是外地人,他们会投去不屑的眼神,继而爱理不理的和你说几句话。其实北京以前也是这样,皇城的优越感让他们一度迷失了自己,而他们现在会理智的看待一切事物,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自我救赎自我反省,这样的北京人令人尊敬。

北京的成熟主要体现在她的理智上,她已在世界大都市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方面的,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这一点不用过多述说;二是建筑方面的,北京的著名建筑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如:鸟巢、水立方等,这些建筑富有世界性的特点;三是文明程度,这是最主要的,北京的文明包括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现代文明已融入到每个北京人的心中。

说到北京的温柔,我个人认为北京除了阳刚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温柔。你看北京的天是那么的蓝,花树是那么的茂盛。除了感官外,北京的温柔还体现在人文方面的关怀,走在大街上迷路了,问交警,交警会很耐心的给你指路;残疾人上车、走路,人们会小心翼翼的给于照顾;你会经常看到热心的老大妈在你口渴时为你递上一杯热茶;喝着大碗茶,听着京腔京韵,你还会体会到另一种温柔。

这些北京的印象也许在人们看来不值一提,我只是以一个初到北京的人的眼光来看北京,只能说泛泛而谈,谈不上什么深刻,也许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但不可否认的是北京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也许一辈子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我在想,如果有机会再到北京,我会用一个月的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慢慢领会她的魅力之所在,只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会留下一些遗憾,但这点遗憾却是美妙的,让我有想念她的时候。

描写北京印象的精品散文:北京印象

到北京的第二天,老公发短信问,对北京第一印象如何?我想了很久,回了两个字:“一般”。

记得谈恋爱时,我明知道老公与上海渊源较深,却忍不住要诋毁。我说上海是个哗众取宠的城市,不象北京。有一种“温厚朴正”之气。老公问,你去过北京吗?我摇摇头,他莫测高深地笑笑,不发一语。

这次赴京,是我和北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下车,就受到北京滂沱大雨的洗礼。来接我的朋友笑说,北京难得下雨的。这雨,是你给带来的。坐在朋友的车里,我看看雨中的北京,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只觉得北京是空阔的,空阔得近乎廖落。

在朋友家吃了早餐,看了会儿电视。朋友说,走,带你逛逛亚洲第一大商场!去了,从1层乘电梯一层层往上逛,只见售货员三三两两闲在各处,却没见着什么顾客。想想合肥各家超市的盛况,我不明白这里怎么会这般萧条?朋友向我解释,这个商场属于小区商场,自然光顾的人不多。“那为什么要建这么大?”“还不是那些房地产商,钱烧的,摆派!”朋友的情绪一触即发。

到北京,一直想看看北京的建筑。印象中,北京这个人才荟萃的政治文化中心,也应是建筑精品层出不穷的地方,而且我一直认为建筑是一个城市灵魂的外在体现。但我所住的西藏大厦附近,那些参差交错的高楼却让我有种窒息的感觉,声名遐迩的亚运村的绿地面积也极其有限。在这些地方,你的目光总是被无限地拔高,却在想舒展的时候被一面面高墙挡了回来。“在北京,是寸土寸金呵!”当我表达我的不适时,北京人这么跟我解释。

许多漂在北京的人在执著地打捞机遇。密集的人口,纷呈的诱惑,使温吞吞的北京迫不及待地加快了建设的步伐。上海是“快”惯了的,因此飞速发展中尽显靓丽本色,而慢性子的北京陡然快了后,便有些“凌乱”。这种“凌乱”鲜明印在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形形色色的建筑上,打眼望去,象一堆没搭好的积木。

有一天晚上到王府井。从长安街回来,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眼前一晃而过。财富论坛刚刚结束,天安门广场便不再灯火通明。暗黑的夜色里,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伟大建筑失去了它的辉煌,在我心里形成一团混沌的影像。倒是长安街两侧的其它建筑让我对北京的糟糕印象稍有些改观,那些建筑在设计上并不新颖,但有一种墩实的、从容不迫的气质,让我联想起满街的“北京胖子”。这种联想使我觉得,一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和这个城市的人的契合,应当成为城市建筑设计中最核心的理念。

也许,这次最让我没有感到失望的,就是北京的人了。在北京问路,多半会得到热情周到的回答;在北京商场退货、换货,也绝不会有这里的扯皮现象;而和北京人聊天,是最惬意的享受。因为他们的话题宏大,见解别致,语言呢,又极其轻松幽默。我一向认为,对于安徽,自视甚高的北京人是惯于俯视的。但一个北京出租车司机在对各地文化作评价时,说北京大气,上海洋气,深圳朝气,安徽呢?他用了两个字:“文气”。那一刻,我有些愣怔。我不得不承认,对于北京,我过于浮光掠影了。

而北京,实在不是一个能够简单定义的城市。

描写北京的散文:

1.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描写北京的散文

2.关于北京的散文

3.描写北京冬天的散文精选

4.关于北京胡同的散文

5.关于北京的名家散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