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有哪些
使中职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细致的努力,针对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缺失的种种症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点滴做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文章内容。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重视学生专业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针对社会上“职校无用”的悖论,我们应及早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思想教育应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务必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要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懂得中职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放下职业学校低人一等的“包袱”, 树立“职业神圣”的观念。
我们还应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学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专业知识是其提高自身技能的工具,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其谋生的手段,是适应社会的必要基础。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以便及时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我们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会,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专业兴趣;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的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把思维面和认识面拓宽到课堂之外,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点滴中培养职业习惯。
习惯是个人素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真实写照。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中这样告诫我们:“细节源于态度,细节体现素质。”“细节的实质是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及点滴做起。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呈滑坡趋势,学生身上存在不少与职业素质相悖的行为习惯,而且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学习科学的管理思想,将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通过教育促进管理。利用科学的规章制度,以《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训规章》等为准则,组织学生制定和具体实施班风、班规和实训目标及其措施,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实训技能,文明其语言、举止行为;针对部分学生学习懒散、组织纪律性差的弊病,重点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守纪意识,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
3.通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课堂学习有三种情景,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合作的学习是课堂学习的最佳情景。教师应引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鼓励学生把握每一次锻炼的机会,特别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不要害羞,不要胆怯,不要怕丢面子,在训练中要做到“胆大、心细、脸皮厚”。在具体的协作过程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在群体中进行活动的能力。让有困难的同学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扬长补短,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满足个人的表现欲望,特别是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有一定见解的同学相综合,更是相得益彰,更容易让小组成员对小组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4.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我们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主题班会、知识讲座、黑板报、墙报、学校期刊、学校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在当前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怎样看待就业难”等学生感兴趣或困扰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题讲解;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将来可能遇到的挫折。
5.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改进和提高。
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社会、家庭等方面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多种多样的负面影响,面对社会教育的自适性,学校的教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家庭的参与配合,齐抓共管。
家庭教育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部分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多都是由于不合格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两个教育者――学校与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材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家长的关爱和必要的督促,可以确保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多和家长联系沟通,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特别提醒家长要注意对子女给予更多的支持与赞扬,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取得成功的。
职业素质的概念
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人的职业素质。在职业素质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必备的“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以下六项内容:
1.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2.交流合作的能力。
3.集体荣誉感及团体精神。
4.务实精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
5.自信心,勇于承担风险,承受挫折,并具有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6.保持进取心,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影响一个人职业素质的因素较多: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工作经历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性格等)。作为向社会和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加工厂”和“源头”,中职学校的教育策略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