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吃什么药,治疗脾虚的中成药
脾虚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那么脾虚吃哪些药好?下面小编分享了治疗脾虚的中成药,希望你喜欢。
治疗脾虚的中成药
1.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方剂:参苓白术散化裁。
3.脾虚水肿
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病机病理: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
治法:温脾利水消肿。
方剂: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5.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剂: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6.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病机病理: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方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7.脾虚多涎
症见: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
病机病理:《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补益脾气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8.脾虚生风
症见: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
病机病理: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
治法:补脾祛风。
方剂: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或归脾汤加羌活、钩藤。
9.脾虚如球
症见: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
病机病理: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眼部五轮理论:脾属土曰肉轮,为上下胞睑,脾在此指胞睑。
治法:以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
方剂:神效黄芪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