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口服降糖药餐前餐后有学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每100人中约有3~4人得此病。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其中,以口服降糖药最为常用。我院专科门诊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约占90%,可见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主力军。这支主力军主要包括三大类: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的作用各有特点,服用最佳时间不一,如果掌握它们的特点,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磺脲类--餐前30分钟服
磺脲类是糖尿病口服药中古老而庞大的一族,它具有近150年的历史,其祖宗来自于一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在治疗伤寒病时发现其具有降糖作用。目前共有三代十个成员,以第二代最常用。许多成员名字上都带有“脲”字。如格列本脲(优降糖)、吡磺环己脲(美吡哒)、甲磺吡脲(达美康)、甲磺冰脲(克糖利)、喹磺环己脲(糖适平)。它们共同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但如果用量不当时则可以引起低血糖。由于它们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因此其最佳服药时间为餐前30分钟。各个成员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作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成员之间不宜联合使用。
双胍类——餐后服
“双胍类”不像磺脲类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它只有两兄弟,名字上带有“胍”字。苯乙双胍降糖灵 由于容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在某些国家已被禁用,我国目前也较少使用,需要使用时应比较慎重,应用剂量以较小为佳。其兄弟二甲双胍(苯甲福明)目前较常用;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厂家生产而有多个商品名,如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等。它们共同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糖的生成,使血糖降低。因不刺激胰岛分泌,对于血糖正常者并不起降糖的作用,因此有人称它们为抗高血糖药,特别适合于肥胖和超重的病人。由于它们带有酸性,可以刺激胃肠道,故最好在餐后才服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第一口饭同服
近10年才发现的新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目前有三个成员: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利波糖(倍欣)和米格列醇。说到它们的作用还得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谈起,谷物的淀粉吸收需要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帮助,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使这些α-葡萄糖苷酶与淀粉相结合,从而延迟和减少淀粉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对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尤其有效。其服药方法也比较特别,应该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服。如果在餐后或餐前过早服药则其作用要大打折扣。部分病人可能有腹胀、腹泻、肠鸣亢进、大便次数过多这些类似于消化不良的副作用。
胰岛素,最后一支王牌军
口服降糖药虽然常用于2型糖尿病(以往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必须与饮食以及体育锻炼相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一种药物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时可以加用其它的药物,此时应如上面所讲述的那样,避免同类内部联合,即同类药物不要重叠使用,而应加用其它类的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或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仍不够理想可三大类联用。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一定要记住:三类药物服用的时间有别。尽管如此,有些病人还是不能控制好血糖,或者对一开始血糖就很高的病人,就应该出动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支王牌军:注射胰岛素。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有时也需要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以达到较佳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口服降糖药不断有新秀出现,我们期待着更有效、使用更方便而价格相宜的口服降糖药加入对抗糖尿病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