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作站”式团员教育与管理的新探索论文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从上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而师范、医学、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则应规范校名后缀为"高等专科学校"。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工作站”式团员教育与管理的新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工作站”式团员教育与管理的新探索全文如下: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期一般为一年,学生团员参加顶岗实习后,名义上仍归属于学校的班(系、院)团支部(总支、团委)组织,但实际基本上停止了组织学习和各种社团活动,加上顶岗实习岗位的不确定性,很多学生“无家可归”,成了“流动”团员。实际调查显示,如今青年个体的表现虽然日趋个性化,但是他们寻求组织归属的愿望依旧强烈。而在共青团员密集的高职院校,一般比较注重校内共青团的建设,对实习生团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则处于“无为”状态。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工作站(校企合作工作站是学院设在实习生、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就业区域内的,负责企业联系、岗位落实、学生教育及管理、预就业和校企合作等工作的常设机构)[1],建立八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团支部(简称工作站团支部,下同),缩短青年团组织与实习生团员的时空距离,更好地为实习生团员服务,实现了校内团建与校外团建的部分同步。
一、工作站团支部的运行架构
(一)纵向联动
所谓纵向联动,就是加强工作站团小组、团支部与学院内各系分团委、院团委等上级团组织的纵向联系(如下页图1)。
工作站各团小组负责组织团员参加企业青年团组织活动,各团小组可以借助企业的娱乐文化平台,让实习生团员在企业体育赛事、技能比赛、歌舞晚会等企业文化活动中发挥才艺,展现个性,转变实习生角色,真正融入企业中去。
八个工作站团支部不定期组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并做好实习生团员实习期间的管理、代收团费等工作。利用周末、节假日,灵活机动地选择地点,集中各团小组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实习生团员之间的交流,将工作站团支部变成实习生团员的“休息区”“加油站”。同时,各系分团委在工作站团支部的协助下,做好实习生团员的入党推优工作。
总之,工作站团支部通过网络、QQ群或微信等畅通快捷的信息平台,及时把院(系)团委(总支)的声音、团中央最新的精神传达、落实到实习生团员中去。同时,全面、准确地向上级团组织反馈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情况,以及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对学院专业设置的意见、建议,实现纵向联动,合力推动工作站团支部建设。
(二)横向互动
各工作站团支部都建在实习区域,实习生团员分布在广大实习生中,只有他们最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只有他们能将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和舆情信息及时反馈给工作站团支部。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工作站团支部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通常是共性或同样的问题,八个工作站团支部之间相互借鉴,形成互动,可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二、工作站团支部建设的特点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院利用工作站团支部、团小组的“实体”组织和团支部QQ群等“虚拟”空间,双管齐下,实现了团组织的空间再造和行为再造,创新了实习生团建工作。
(一)以工作站团支部、团小组为“实体”组织,进行顶岗实习的教育与管理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团组织的“断线”使得他们的蓬勃朝气正被机器的轰隆声逐渐吞没。因此,学校在实习生较多的大企业或地点相近的、实习生团员达到3人及以上的几个实习单位设立一个团小组,并指定联络人;实习单位比较分散、但实习生团员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指定团小组联络人,按照工作站团支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工作站团支部书记由各工作站长兼任。各工作站团支部与团小组的“实体”组织在时空上缩短了与学院团组织的距离,围绕顶岗实习的相关内容,与实习生团员谈心,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集中各团小组反馈、讨论、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收集、协调并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好实习生团员实习期间的管理。
(二)以工作站团支部QQ群、“团之声”网页等“虚拟”空间,打造实习生团员的个性平台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思考怎样利用网络把服务青年的工作真正做得有效,真正抓住在互联网空间中组织、引导、教育、服务青少年的主动权。”[2]工作站团支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学院研发的工作站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网络,建立工作站QQ群(学院要求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就全部加入)、“团之声”网页(学院要求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填入自己的实习相关信息)和“团信通”平台,既为实习生团员提供了实习信息、就业便利,也为他们找到了一个能够倾诉苦衷、展示个性的“精神家园”。
工作站团支部书记(兼)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针对那些上网不方便的实习区域,采取“团信通”加强团组织与实习生团员的联系,能够弥补部分既不能上网又不能参与工作站团支部活动的实习生团员“有事不知晓,有难无法找,有惑无处解”的状况。
三、工作站团支部建设的优势
(一)实习生团员离“校”不离“团”
首先,工作站团支部建立实习生团员电子信息库,实行信息跟踪管理制度。各团小组及时登记、更新实习生团员基本信息,提高实习生团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广大团员的基础信息维护与工作指导,及时掌握本区域实习生团员的基本情况,方便区域内各团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流。 其次,规范工作站团支部活动制度。在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些“80后”“90后”高职学生,他们更多的是“注重自身的体验、感觉和自我的快乐和满足,他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在多种选择和标准面前,有着自己独特的自我处事风格”[3],因而,工作站团支部每个月要组织或指导一次团组织的活动。让更多有才艺的实习生团员借助工作站平台,获得张扬个性的空间,让他们虽然离“校”但不离“团”,增强工作站的吸引力。
(二)实习生团员“流动”不“流失”
通过“工作站找团员、团员找工作站”的双向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找出工作站区域内的实习生团员。通过工作站团支部建章立制,规范实习生团员流动去向和及时归位。并且,根据实习生团员流动状况,工作站团支部定期召开团小组会议,互相沟通、及时交流,准确掌握实习生团员的工作变动及其实习和学习情况。如果苏州工作站区域的一个实习生团员“流入”常州的企业实习,他就必须在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网络上做一个信息变更,进入常州工作站团支部,并在其中继续进行组织生活。这样,能避免因工作岗位的流动造成团员流失的现象。
(三)实习生团员“离岗”不“断岗”
离开物质空谈精神在团员青年中已无市场,实习生团员最关心的是“跳槽”后再工作、实习时间如何度过、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很具体的现实问题。因此,工作站团支部以工作站联系的区域内企业、校友会、人力资源市场等为基础,向实习生团员提供即时企业招聘信息、实习上岗情况、就业与创业咨询等服务,确保实习生团员首先在工作岗位上,然后才能更好地参加组织生活。
(四)实习生团员的利益诉求“离线”不“下线”
工作站团支部履行“切实保障实习生团员的合法权益”宗旨,极力维护实习生团员的合法权益。实习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属于相对弱势群体,面临企业激烈的竞争,压力大,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特别是在劳动安全、人身伤害、工资拖欠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前,缺乏应对的策略和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经常承受着人生发展任务最繁重、心理冲突最尖锐、心理动荡最剧烈与心理相对不成熟的矛盾。工作站团支部代表学院,在网上开辟“团之声”互动,在QQ群分享岗位信息,方便他们及时便捷地投诉和寻求法律保护,为他们的实习就业和提升创业意识营造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让这些成为他们经常“上线”的引力。
工作站团支部只有帮助学生解决了在实习(工作)、生活、就业上遇到的部分问题和实际困难,“尊重和服务青年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服务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4],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团组织的关怀和厚爱,以及团员身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其组织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将顶岗实习中的优秀实习生团员吸收到党内来,实现实习生团员的“离线”不“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