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是谁?
我们敬爱胡周总理是共产党员,但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是谁?
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是——张申府
张申府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罗素研究的第一人、黄埔军校教官中的中共第一人、中国第一个推介爱因斯坦的人、“一二·九”运动的幕后总指挥、民盟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曾是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上司、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也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
张申府(1893-1986),原名张嵩年,字申甫,1893年6月15日,出生于河北献县。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三个主要创始人之一。
1908年,张申府考入顺天高等学堂中学班。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张申府有着复杂有趣的学习经历,他刚进北京大学的时候在预科班学习数理。第二年,要考北京大学了,张申府是对数学感兴趣的,但是当时他预科尚未毕业,按规定无文凭的学生只能考北大文科,所以就先考入文科哲学系,学习了几周后又走关系转到理科数学系。离开哲学系,他又突然对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罗素的解析哲学深深地吸引了他。从此,张申府与哲学、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7年,张申府以助教名义留在北京大学工作,教预科数学和逻辑,并认识了李大钊。这时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常去李大钊那里小坐,因此张申府与陈独秀也慢慢熟识了。李大钊当时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工作比较忙,就让张申府帮助在登录室做一些工作。在李大钊离开的时候,张申府几次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代主任。
1918年,毛泽东由伦理系的杨昌济介绍来担任登录室工友,在张申府领导下工作。张申府对毛泽东的工作要求很严厉。毛泽东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一段经历印象很深:“我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我只是中学毕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一个小职员,一个月八块大洋,张申府就是我的顶头上司。”
1918年冬,李大钊、陈独秀共同创办了《每周评论》,由张申府负责编辑,他同时还担任了《新青年》的编委,又是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的团员。张申府在当时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罗素、罗曼·罗兰等西方进步思想家,先后在《新青年》等杂志上翻译了罗素的多篇文章,并撰文评述其哲学思想,在当时有广泛的影响。
张申府系统研究了罗素的各类著作,宣传研究罗素主义,年仅25岁,就已成研究罗素的专家,确实难能可贵。罗素二字的翻译定名就是出自张申府之手。罗素曾在给一位法国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的张申府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作。”
1920年8月中旬,陈独秀筹备建党,为了确定组织名称,陈独秀在给李大钊和张申府的信中说:创党之事,只有你与守常(李大钊)可以谈。可见张申府在当时的作用之重要。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张申府成为共产党最早创始人之一。
张申府不仅参加了党的早期创建工作,在当时还是“南陈北李”间的奔走串联者,为中共建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0年冬,张申府以蔡元培秘书的名义,到法国深造,而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筹办了一所里昂中法大学,张申府应聘前往教逻辑。知道他要去法国,李大钊、陈独秀在国内就委托他到法国后继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在法国安定下来之后,张申府于1921年初发展了同行的刘清扬入党,不久后又与后来到达的党员赵世炎、陈公培在巴黎成立了共产党组织。
先于张申府到达巴黎的周恩来原是准备在伦敦留学的,在伦敦住了一段时间后,感到那里的生活费用太贵,于是转回巴黎。后来周恩来听说他的好友刘清扬和张申府在法国,就急着去找他们,因此张申府成了周恩来革命的引路人,并成为周早期在政坛迅速崛起的关键人物。
1922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由于张申府当时的老大哥身份,他没有出席成立大会,但经常对他们发号施令,这引起很多同志不满。终于在1923年,少年共产党宣布开除张申府。
1924年回国后,张申府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蒋介石的德文翻译,是中共从事早期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当时中共在黄埔军校最高的任职,张还负责黄埔第一期学生的口试、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可以说黄埔一期都是张申府的学生。
张申府对于周恩来可谓恩重如山,他为周恩来解决了从欧洲回国的经费,又将其推上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也将他推上了政治舞台。张申府对周恩来有这样的评语:“我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而恩来则不同,他是弯而不折的。”
张申府后来退出了中国共产党,退党之后,张申府以教学和翻译著述为生,先后在暨南大学、大陆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所教的都是罗素哲学或逻辑。当时的哲学界,杜威实验主义哲学的主要介绍者是留美的胡适,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主要介绍者是留德的张君劢,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介绍者是留美留德的贺麟,罗素新实在论哲学的主要介绍者则是留法的张申府。1931年,张申府被清华大学聘为哲学教授,讲授逻辑与西洋哲学史,与冯友兰、金岳霖、邓以蛰三位教授,并称“四大金刚”。
1935年冬,张申府与刘清扬等共同发动和领导了北平的“一二·九”运动,担任游行总指挥。1936年2月,张申府和刘清扬被同时逮捕,在安定门内的陆军监狱被关了两个月,后由冯玉祥保释出狱。出狱之后,清华大学囿于当局压力把张申府解聘了。
1936年1月,北平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张申府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救国会的执行委员,后又担任华北各界救国会的负责人,是爱国进步教授中一位活跃的较有影响的代表。张申府离开共产党之后还追随邓演达,与章伯钧、黄琪翔共同创办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
1948年,张申府在储安平主办的《观察》写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正是因为这篇“不合时宜”的呼吁和平文章,给张申府今后的政治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11月15日,在香港的民盟总部第四次扩大会议开除了曾是创始人之一的张申府的盟籍。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痛斥叛徒张申府的卖身投靠!”10天后,已进入东北解放区的张申府的夫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著名政治活动家刘清扬在《人民日报》刊登出离婚启事,标题为“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刘清扬严予指责”,并宣布与张申府从此仳离,一刀两断。至此,张申府已经身败名裂、众叛亲离。
新中国建立后,张申府在北京图书馆工作。他一直活到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