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行学习感想3篇
延安是我国的革命圣地,很多单位会选择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下文是关于延安旅行的一些感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延安之行感想篇一
十月的陕北,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一辆载着光荣院院民和工作人员的专用豪华大巴正在向革命圣地延安平稳地行驶着,车上专门播放着革命红色歌曲,老人们随着雄壮的乐曲声唱着、笑着……盼望已久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怎能不令这些昔日的老兵们激动不已呢?
这些老人平均年龄73岁,年龄最大的86岁。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生入死, 抗日寇、灭蒋匪,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出过力、流过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我们光荣院里受到工作人员细心入微的照顾,丰富多彩的生活安排,使这些老人个个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但他们在高兴之余,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走出去,看首都北京,到革命圣地延安,在有生之年,再次追随当年革命先辈的足迹,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对于他们的心愿,我心里很是矛盾。一方面他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长途观光学习,困难、风险很大,一方面又不忍心让老人们失望。北京我们已经去过,难到延安之行将给他们留下遗憾吗?我考虑再三,坚决不能让他们失望,一定得让他们去啊!于是经过慎密安排、精心组织,我们这支特殊的观光学习团终于踏上西去的征途。
大巴在青银高速上疾驶,郭树茂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欢迎红军到陕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革命歌曲,李志德老人也讲起了他的从军经历:七十多年前,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终于到达了陕北,从此延安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心中梦想的圣地,十七岁的我光荣入伍后就一直在延安战斗和生活了十几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西安事变、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幅“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巨幅标语映入眼帘,“延安到了”不知谁的一声呼喊。老人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带领着老人们瞻仰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党的七大会议旧址等,看着一孔孔窑洞,一件件简陋的陈设,一幅幅充满历史记忆的图片……..老人们和院工作人员们无不感动!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是在这窑洞里昏暗的小油灯下,主席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为了战胜日寇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毛主席亲自种菜,周总理纺线,王震将军带领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使之成为“陕北的好江南”……….当讲解员讲到毛泽东主席为了革命,先后有多名亲属被国民党残忍地杀害,子女流离失所、居无定所…….老人们和工作人员都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默默地向主席遗像鞠躬致意!并向纪念馆捐出了平时攒下的零用钱,以表达对主席的敬仰之情!
八十六岁的李志德老人回到曾经战斗和生活过十几年的延安,更是思绪万千,见到了阔别了六十多年的老战友时,激动万分,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地也不愿分开,他抚摸着延安的一草一木,看着延安的山山水水,是那样的熟悉啊!站在宝塔山上,俯望着延安城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时,浮想连翩、感慨万千。此时老人不由的感慨地说到:“延安变化真大啊!共产党领导真好啊!”
看到老人们精力充沛、精神抖擞,我们一行又驱车来到了塞上江南-------宁夏。那漫无边际的沙漠、鬼斧神工般的沙雕、阔步前行的驼队、惟妙惟肖的西部影视城、神韵犹存的古西夏城、神奇的贺兰山岩画…….使老人们再次留恋忘返。在国家五星级风景区沙湖,老人们乘座在游艇上,看到连天的碧水、翱翔的飞鸟、迷人的苇荡……..老人们的心情溢于言表,爽朗的笑语声在空中久久地回荡着……
一路上,工作人员悉心服务,随团医生随时为老人们检查身体,饮食、起居、参观、活动安排合理。并多次得到所到景区的特殊照顾,特别是在延安宝塔山景区,景区工作人员破例让老人们乘座的车辆进入山顶,圆满完成参观学习。
这次延安之行对工作人员触动很深,在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而创造这些奇迹的功臣就在我们身边,为他们服务是我们的荣耀,对他们更增添一份敬重之情!因此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尽一切努力服务好院民,对院民要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们一定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地送给他们,使光荣院真正成为“温暖家庭、幸福乐园”,让他们更好的安度晚年!
延安之行感想篇二
在纪念建党**周年之际,我有幸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了仰慕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3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了枣园、南泥湾、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通过参观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居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以及大量的珍贵照片和历史实物,重温了我党、我军以延安为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感受了延安精神。此次红色之旅使自己对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党的伟大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归结起来有以下六点: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毛主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在延安抗战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大潮中,毛主席始终热爱学习、坚持学习、带头学习。当前,我公司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特别是公司党委开展的以“四强四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对标管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等重点工作,对我们的理论修养、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做好公司党委部署的这些重点工作,需要我们从书本、从实践中加强学习,用系统的、思辨的方法去考量、去钻研,努力在学习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要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一种享受、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加强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二是要脚踏实地,敢于担当。延安时期,无论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还是“死得重于泰山”的张思德、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等普通一员,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的楷模。我们就是要循着这种精神,以脚踏实地的作风、敢于担当的勇气,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自觉地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实践当中,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扎实工作。要紧紧围绕实现安全稳定“双零”目标,按照公司党政在“三会”上的安排部署,找准努力的方向和着力点,坚持从高处着眼、从远处着眼、从大处着眼,善于从工作大局去思考、审视和谋划,顺应大势,积极作为,做一个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先锋模范。要敢于担当责任,时刻牢记身份,牢记使命,牢记职责,脚踏实地,恪尽职守,遇事不推诿,履职不松懈,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在坚持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共产党人以必胜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信心的支撑,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当前,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公司生产经营形势较为严峻,煤炭销量下降,库存增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运行压力较大。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信心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取得成效。要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继续扎实开展好“增收节支”活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在工作中,应当充满朝气、充满锐气,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四是要心怀感激、谦虚谨慎。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在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中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在当前社会坏风气的相对年轻的时候走上领导岗位,容易迷失自我、骄傲自满。要心怀感激、低调做人,不能认为自命不凡,也不能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要倍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条件优越的工作环境,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谦虚谨慎,躬身前行。借鉴老同志的经验,学习中年者的魄力,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尊重同龄人的优点,拜群众为师,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收获智慧。
五是要心系群众,服务职工。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是依靠群众、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13年。当年,是延安接纳了红军,是老百姓滋养了共产党。同时,也是革命队伍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到了解放。共产党和老百姓的关系真真切切是鱼和水的关系。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党的根基还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生命之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忘了群众,更不能辜负、伤害群众。我们只有把人民当父母,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信任比群众满意更幸福!我们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
延安之行感想篇三
延安行活动结束一周了,陕北高原的黄土高坡、戴着头巾的陕北汉子、手挎藤篮的纯朴婆姨、滔滔的黄河水……这一切让我还沉醉在延安的窑洞中。由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组织的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让我们深深扎根于最基层的老百姓中。
遥想当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有一种力量一直让他们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这就是后面我们称之为的延安精神。这次到延安,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绝大多数受苦的老百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真理、永不言败的精神。那么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以人为本,真正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的奋斗精神。
这次延安行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深深扎根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不尚空谈。通过这次“三贴近”活动,深深感到人民需要我们来陕北最偏僻的地方了解真实情况,用自己手中的笔积极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绩。尽管我们在窑洞里只生活了短短几天时间,但我们与当地的老百姓相处十分融洽。我的房东冯至玉曾来回步行六个小时到黄河岸边为我们钓鱼,打兔子。
他的婆姨帮我们炒花生,我们临走的时候他们又送绿豆给我们,真是亲如一家人。这次活动使我们切身了解到中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党的政策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区人民对我们党的贡献太大了,他们需要的回报太少了,因此我以后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想到陕北纯朴的农民,想到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陕北人民。我时时想,党赋予我们记者的权力和记者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就是需要我们反映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我真想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什么。来下坡村的第二天,深圳的几个企业家朋友不辞辛苦,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到达延安延长县下坡村来看我并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他们感概万千。南河沟乡乡长王增元参加了我们的午餐,四位企业家一致认为他们将与下坡村“结对子”,帮他们脱贫致富。
这次延安行活动,更加坚定了作为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我们要时时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坚持正义,反映客观,坚持主流,反对哗众取宠,以实际行动做人民满意的记者。
看了延安之行感想的读者还看了:
1.延安之行学习心得体会
2.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3.延安之旅学习延安精神有感
4.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