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创业故事

2017-03-21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后,张昕想在“网上超市”进行尝试。今天小编整理了中专生创业故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中专生创业故事:

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的上海姬凡贸易有限公司内,年轻姑娘们一个个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接单、打单或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上忙碌。这家有着50名职工的企业,主人是位只有23岁的年轻姑娘宋旭兰,这个身价过千万年轻企业家为5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开创了80后创业的神话。

自小贪玩的宋旭兰的创业实属偶然。在上中专时,她对电脑上的各种游戏滚瓜烂熟,所有账号都练到99级。此时,网上刚兴起电子商务,宋旭兰带着打游戏的轻松状态,向父母要了500元本金,陆续开了5家网店,专卖化妆品。边上课,边开店,1年下来宋旭兰赚到了1万元。

一人的艰辛创业小试牛刀就获得了成功,宋旭兰想到了帮手。那是2007年4月,宋旭兰经人介绍,认识了比她大3岁的冯美娟。冯美娟中专毕业后待业在家,她聪明能干,与宋旭兰一拍即合,来到闵行共同为宋旭兰的网店打拼。宋旭兰有了帮手后如虎添翼,网店很快进级为两个皇冠。由于经销的商品不断增加,宋旭兰有了做大网店的进一步设想。

2008年,小宋把网店搬到了金山,不仅租借了办公场所,还租借了1000多平方米的库房。随着网店生意越做越大,她还注册了一家姬凡贸易有限公司,并与区职介部门联系,陆续招聘新员工进企业。经过近2年的努力,现在,小宋经营的公司按接单、打单、配货、检验、售后、采购、美工等工种配备员工,至今已有员工50名。就以接单来说,这家公司24小时有人接单,光接单的操作员就有12名。

在招聘的员工有本地的员工,也有外来打工者,也有就业的困难者。有位青年待业在家无所事事,家长连续三次上门为其求职,小宋录用这名青年后,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在仓库干上架活认真负责,货物很少受损。

现在,公司有着一批能干的年轻人成了宋旭兰的左膀右臂。与宋旭兰一起打拼了3年的冯美娟,成了公司的主管来自浦东24岁的邱晓丹成为公司采购主管,公司经销的2000多种产品都在她的撑控之中还有担任售后服务的石春艳艳,两年来,她始终抱着真心对待客户的真诚,为网店争得了一个个桂冠。

4年打拼让宋旭兰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但年轻气盛的她并不满足,开店4年,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而且作息时间还与常人颠倒,常常为了选货、作价、开发新品而忙碌到凌晨4、5点钟。宋旭兰说,互联网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我一个网店能为50名兄弟姐妹有了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奇迹,我将为之而更加努力。

中专生创业故事: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中职生张昕毕业没几年,开了家农产品店,继而又开办“绿悠悠”电子商务网站,称得上是首批蔬菜农作物“网上超市”之一。近日,“绿悠悠”网站引进风险投资,创业前景看好。

张昕在中职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4年毕业那年,他集结同学中的“电脑高手”组建了学校第一间“设计工作室”,当时接洽了几宗“大生意”,帮索尼等企业制作官方网站。毕业后,他开了家IT公司,从事广告设计。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后,张昕想在“网上超市”进行尝试。张昕做了小型的市场调查,发现当时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农产品还是个空白点,因为它的网上购物人群还没形成。家庭买菜的多以老人为主,他们不是网络购物的主力消费者。于是,张昕把创业范围缩小在“有机蔬菜”领域,定位于白领家庭。2008年初,张昕投资30万元,在安远路开了间180平方米的“绿悠悠”农产品店。

因为年轻,张昕的想法与众不同。一次市场考察中,江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向他介绍:他们那儿的鸡蛋是绿色的壳,蛋清和蛋白更有营养。民间有一种说法更吸引人:土鸡中极少有产绿壳蛋的,母亲都留给最疼爱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疗老人头晕、目眩等疾病。张昕听后顿受启发——现在卖东西都是卖商品,我能不能“卖故事”?

回上海后,张昕将店里几十种商品一一归类,从网上搜集了从产地到用途等的各种信息,编成一个个“产品故事”,教消费者怎样从颜色、大小、形状等细节分辨农产品的好坏,并把一些有机农作物和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对号”,比如东北某个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软化血管等。

赋予商品故事和文化后,消费者的认可度马上提高了不少,两个月后销售额就突破了40万元。在张昕的店里,商品旁边不再是单一的价格标签,还有五颜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费者挑选适合自己的种类。

中专生创业故事:

5人公司小老板

郑震,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0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虽然不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但也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总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怀着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课和职业指导课尤其感兴趣,在课堂中努力地汲取创业知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创业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创业的郑震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下,向银行贷款成立了无锡本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小规模公司的法人代表,专门从事钢材批发和销售,最初的公司人员只有5名。

创业初期,自认为从小耳濡目染生意环境、有一点生意头脑的郑震,雄心勃勃,但却屡屡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实施起来却很难,公司有货但接不到订单,好不容易接到订单,又找不到货源。郑震深深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几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郑震选择了坚持,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公司已有10名员工,钢材销售和批发的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无锡市拓展到江苏省各城市,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也开始赢利。

眼下,郑震又为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江苏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业务量增加两倍,经营利润翻番,同时进军汽车维修和装潢领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