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

2017-06-15

教学设计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连接点,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初中历史教学人文教育研究

一、如何理解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以促进个人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为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这种教育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需要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以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染和以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育人,但由于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人文学科教育显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致使人们忘了教育的根本,脱离了教育最初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以对人的教育作为整个历史教育的中心,否则初中历史的人文教育就成为空谈。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不对口

一般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看不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导致了对历史学科非常不重视。在安排历史教师上常常会选择一些年龄大或者教学能力差又或者学校的一些闲余教职工去应付历史课程。这些教师上课简单敷衍、粗糙马虎,生搬硬套课本知识,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取舍,缺乏对历史课程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更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认知去教学。致使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2.学生对历史科目认识不足

学生总以为历史就是副科,可学可不学,只要考试之前多背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再加上教师和家长轻文重理的观念,对学生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更是很少,致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教师应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创设轻松并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当主体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的能力。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历史学科,历史上的诸多人物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很多历史故事都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去学习、去品味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及思想,培养学生内在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正确地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展现自我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第二,在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把握好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应试的关联,让学生在测试中提升人文素养。历史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研究历史、认知历史,不断渗透现实生活的学习科目。现在的学生学习历史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考试目的的转变,在历史教学中把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一个重点,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感悟改变认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第三,在生活实践方面,可以将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这样不但有益于陶冶师生的性情,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懂得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对自身的有益性,去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勇敢面对生活,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四、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育必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崇高的理想,激发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具备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开放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鼓舞学生去争取新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郑燕华 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