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2017-06-15

语文教学反思是语文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课文教学反思案例,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语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我是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呢?在教学中,我力求渗透以下几个理念:

一、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建议学生用一句格言来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学生大胆的思维,丰富的语言令我刮目相看。文章结束时,在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甚至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妈妈我爱你!”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到达南极北极和浩瀚的宇宙。”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此外,我还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这本书,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开放性、自主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可贵的尊重。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在小组内辩论活动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气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他们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读书,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重在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好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五年级语文课文《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生病了,曾作为医生的母亲“逼迫”孩子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文中的母亲用“逼迫”这种独特的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看似狠心无情,但深沉的母爱却彰显无疑。整篇文章以母亲的情感(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为线索,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母亲在整件事中情感变化的心理历程。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是教学重难点。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从母亲的情感变化这一环节上入手,准备采用“读”、“说”、“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理解母亲这种独特爱孩子的方式和用心。

然而,事实总会和预想有出入。那天,课堂上顺利的完成初读课文,处理了生字词,应进入阅读理解课文的环节了。所以,我紧接着抛出了一个问题:“初读完课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按我预想的方案,学生应该回答:“这是一位真正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等等,然后我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过度到“你是从哪些句段体会到母亲爱孩子的,找一找母亲的情感变化,理出文章的线索。”但学生的答案却跟我的备课预案背道而驰,“这位母亲是残忍的”“是无情的”“是自私”……听着学生们把一个个冰冷的字眼用到我们最亲最爱的“母亲”身上,这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想到的,这令我震惊,也令我心痛。固然,在我的教学设计上可能存在失误,但我没想到孩子们把母爱理解得如此“自私和狭隘”,孩子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竟把母亲的“良苦用心”看做洪水猛兽。这尽管令人震惊、心痛,但这不是正折射出课堂的不可预见性吗?不也反映了孩子们对“爱”和“感恩”认识的缺失吗?这不也是教育学生的契机吗?于是我顺着同学们的思路提问“你们是从课文哪个地方,感受到母亲的残忍呢?”孩子们很快找到文中的句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我适时点拨:“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的初衷是什么呢?”通过读妈妈和儿子的对话,学生们很快认识到儿子是一个依赖心非常强的人,根本没有意识生活中很多事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学生们逐渐的理解母亲的苦心,明白爱的“厚重”。

课是进行完了,学生似乎是认识了什么是“爱”。然而,在生活中,他们真正懂得父母的苦心吗?

五年级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1、本周进行了第二单元描写童年的儿童诗的语文教学,第一课便是《古诗三首》的教学。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初读古诗,互读古诗,提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并且落实重点生字"牧""蓑"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儿童诗两首教学后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三四""一二"上下行文中的关联感悟到了,古诗的对仗关系。有的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有的在"月明"体会到了古时候生活的静谧,儿童与自然的亲近。还有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出了学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他们往往从古诗的一个字入手就能体会到其中深蕴的意味,很轻松就将古代儿童那种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体会的淋漓尽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朗读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读得入情入静。并且在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教儿童诗童年学过后,我仔细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之所以取得了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充分地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朵朵美丽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于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在我的课堂似乎反映的不够。教学目标达成后,教师的深入挖掘仍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2、《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读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然后让学儿童诗怎么写生谈谈自己在读中感悟到的,然后创设情境: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想象一下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再把想象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适当的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短小的诗文变成一个优美的小短文,这是我课前的设计,可是真正实施到课堂中,却不尽人意。

课下我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想到了,可是到了实施的时候却有很多不足呢也许在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自己有了一些转变,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没能真正的迈出那一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勇敢的尝试,迈开自己的步子,新课程不能只是想在脑子里、记在心里,而是要用在课堂中

3、本次的三首古诗词都是写儿童的,富有儿童的情趣。而且诗句都浅白如画,都展示了儿童无忧无虑。教学我想儿童诗仿写的时候,由于诗歌比较简单,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于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得也比较到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