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出门的散文3篇

2017-06-12

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然后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平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描写出门的散文3篇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描写出门的散文篇一:出门左转

站在大门口,我在想:向左还是向右?从我家出门左转是一条古老的小街,这几十年似乎未有大变化。而我门前的一大片民居都被拆成了废墟,包括我三十年前读书的小学。昨天夜里下了一点小雨,走在早晨的街上颇有空山新雨后的感觉。早晨,街人已有行人匆匆,间杂着汽车的轰鸣。

直行不远是文庙,里面供奉的孔子像在我少年的记忆中与寻常庙庵的高大神像并无不同。小时的我甚至认为神像佛像以及诸罗汉、玉帝王母等都有一种阴森之气,若单独一人是绝不敢去的。其实那个厄于陈蔡的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可爱老头才是我现在喜欢的老孔。而我不喜欢后人描述的好德甚于好色的孔子,尤其见卫灵公夫人的描述,无非往老孔脸上贴金而己。譬如取经的唐僧,只是一个不解风情的可憎的形象。我想,南子也许正是老孔的红颜知己,也许是他后半生的痛。纵然后人把孔子描绘得似乎无所不知,但还有两件事不敢直面:死亡和女人!

从文庙斜向南有条窄窄的巷子,巷子的南口是一座佛塔。塔下新立了两尊佛像,黄绸加身,香烟袅袅。传说此塔原为金乡一座高塔的中段,某日断为三段,随洪水漂流。上段去郓城,为唐塔;中段留巨野,叫永丰塔;下段仍留金乡,名文峰塔。三座塔建造年代相近,均为唐朝。砖石结构,呈正八角形,每层内外壁均作龛供佛。塔内为筒式结构,石阶陡且滑,堪比泰山十八盘。塔顶成了鸟儿的天堂,如泰山渡鸦,大概是佛祖派来的接引使者。

春天的记忆最深的是桐花,这种树在乡下多的是。满树的白而微粉的桐花,散发出淡淡的特殊的香气。一场夜雨后,满地堆玉。诗人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想大概与此类似。一走进这个小城里的村落,立刻就闻到了桐花的香味,而马路上的喧嚣也倏尔不见了。鸟鸣与鸡犬之声不绝于耳,院落里不时听到早起扫除的扫帚声,让记忆瞬间穿越到儿时,揉着睡眼看母亲扫院子。我仿佛看到满院的槐花,面前是一大碗香气扑鼻的槐花汤。多年前的旧居如今一片破败景像,青瓦的缝隙长满了青草,我想院内也一定杂草丛生。当年的老榆树已大半枯死,只有一侧斜枝长着疏疏落落的叶子。我忽然想:那个叫小美的女孩,现在哪里?

穿过村落的一条小路,竟然正对着姚林,入口处刻着三个大字:舜德园。这是一片约数十亩的墓园,走在这里忽然想起小庄同学。先前一直对鬼魂妖魔心存畏惧,但小庄同学不怕。他时常在路上走累了找个鬼怪梦中神聊,颇有“子非我,安知我不知死之乐”的意境。与庄同学神交己久,记忆中他是个穿休闲装的中年人,微胖,面白,无须。走在人群里,普通得如一滴水汇入大海。但他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空灵无比。庄同学既非大款,又非名士,最大只做过一股级干部。年青时不好好学习,待中年后反而奋发读书,不过一辈子也没甚名声。但庄是天生的怀疑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平生自谓宁可曳尾于涂,不愿贵骨于朝堂。临终时他说:“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果然是一牛人,yy高手。

关于描写出门的散文篇二:出门在外,记得报一声平安

过完新年,前脚一踏出家门,尚未回过神来,转眼间已到国庆节。

每年我都会趁国庆小长假选择回家乡。那里没有拥堵的车流,没有人山人海包围的景点,也没有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只有守着空巢翘首以盼的爸妈。

今年的国庆节我也没例外,依旧打算回家陪爸妈度过。假期未至,老爸早早打来电话,说的无非就是问我国庆回不回家,外加几句寒暄,而老妈当然也在一旁“垂帘听政”加以“怂恿”了。

国庆当天,城市人流剧增。为了在人海中方便行走,我只收拾些简单的行囊,早早伫立在月台候车,只是今天的长途大巴比以往来得较迟,想必是路上堵车的缘故。这趟回家乡小镇的长途车,路经此地,不进车站,每天仅此一班,若是错过了就只有转乘市区大巴了,如此一来还要大费周折,几经转车才能到家,颇费时间。为此我早早电话预约车主,反复强调路经此处一定要停车。

等车是极不耐烦的煎熬。我目不转晴盯着眼前这条马路,生怕一个转身,一个眨眼大巴会与我失之交臂。按照往常早上十点左右车会从家里到达深圳经过此处。老妈十点半来电问我上车没有。为了不让她老人家担心,我说刚上车,只是有点堵塞,行车缓慢。老妈又开始啰嗦,叮嘱注意安全,财物保管好。我曾经在车上遗失过钱包,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等重要证件一并丢失并且找不回来。因此,每次出远门或者回家老妈总会再三嘱咐些事宜。

我等到中午十一点才搭上回家的班车。虽说班车晚点,但总归能搭上直达家乡的大巴,如释重负。只是国庆期间出行的人本来就多,再加上各地高速公路免费,更是雪上加霜。一路拥堵,舟车劳顿。看着行车缓慢如蜗牛,虽然归心似箭,却也无可奈何。只有眼睁睁看着时间慢慢流逝。老妈又来电话,问我什么情况,怎么还没到?我说快到了,只是国庆节车多,有些堵塞。爸妈还是像以往一样,无论出门还是回家,只要超过预定时间,都会打电话来询问情况。平时到家只需四五个小时,今天足足在车上煎熬了八个小时才到家。而爸妈早已做好晚餐等我许久了。

没有旅途的艰辛,只有家庭的温馨。

家,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暖的。尽管我老大不小,仍喜欢回家有爸妈宠爱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出门在外所不曾体会过的,在爸妈面前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无论身在何处,做任何事,总会嘘寒问暖,千叮万嘱,掺和几句操心的啰嗦话。

在家里, 我可以不用调闹钟,早上老妈自然会唤醒我吃早餐,会替我打扫凌乱的卧室,会把我的衣服洗好烘干,会烧一桌我爱吃的饭菜。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回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童年。可是现实却把我从幻觉中拉了回来,爸妈的人生已经不再风华正茂,终有一天会轮到我们伺候爸妈。

被爸妈“伺候”了近一周,又该告别我熟悉的家乡踏上远方的列车。

每次出远门前一夜,我都无法安然入睡。带着一丝离愁,辗转反侧到天明。即使我有一万个不愿离家的理由,都会被现实反驳得体无完肤。

每天清晨六点半,开往深圳的大巴会从家门口的大马路经过。每天只有一班,这意味着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拖延,就连跟爸妈道声告别也觉得不合时宜。出门时,我总是蹑手蹑脚走下楼梯,而老妈卧室靠近楼梯,是走出门口必经之路,每次走过房门老妈必先出声。先是喊我一声,然后说要做早餐给我吃。我说不用了,到深圳刚好吃午饭时间。然后老妈又再三交代到了记得打电话回家。我惊叹老妈还是如此机警,从来就没能在老妈不知不觉中“潜逃”成功过。我本不愿意与人告别,更不需要送行,只想悄悄地离开,这样会少些许伤感。

也许是早发车的原故,车流少,一路顺畅,抵达深圳已近晌午。我饥肠辘辘,一下车就找了家餐馆饱餐一顿。昨夜又没睡好,再加上汽车一路颠簸,有点头晕目炫,倦意已生。回到住处倒头便睡。醒来时已是下午五点多了。看到手机还有3个未接电话(手机调了静音),打开一看是老爸打来的。我才知道事态的“严重”。这次又让爸妈担惊受怕了。

我立马回拨电话给老爸,忙着报平安,忙着为自己解释。电话那头老爸倒是松了口气,并没有责备之意,只是我内心一阵刺痛,为自己行为感到羞愧。本来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只需要一两分钟的事,而我却让爸妈忧心一个下午。

犹记得去年深圳发生一起重大山体滑坡事件。事发地点正与我同属一个社区。那时我手机坏了没来得及换,有十天没开机。爸妈在电视上看到新闻后,一直打我电话都是关机状态。爸妈心急如焚,四处托人打探我的消息,网上也有亲朋好友给我留言,而我却像消失了一样,杳无音讯。为此爸妈寝食难安,老妈更是暗自落泪,终日烧香拜佛求我平安。若再晚些时日开机,爸妈就要来深圳寻亲了。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因为这事,我没少挨一顿痛骂。当老爸打通我电话得知我安然无恙的时候,我听到旁听的老妈哽咽的细声。因为我的粗枝大叶,导致爸妈提心吊胆,担惊受怕。这是为人子女万不该做的事。爸妈是上了年纪的人,再经不起这般折腾。

我们出门在外,情系两地。那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总有一双关怀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而我们却没有时刻惦记着他(她)们。 在寒冬,爸妈会借着电话送来温暖;在酷暑,爸妈会借着电话送来阵阵凉意。而我们总是以工作忙碌为由,三言两语,支吾搪塞,匆匆先挂电话。除了只会寄钱回去,并不知晓孤独的老人对儿女的牵挂。

我们出门在外,只有多通几次电话,报一声平安,不一定要千言万语,只要让爸妈知道一切安好,爸妈就能得以安心。

关于描写出门的散文篇三:出门在外

作者:李文旺

“出门在外,有些豪迈,出门在外,无限感慨,出门在外,啥都得带。出门在外,有苦也有爱。”

这是我对于出门在外的感慨,写成歌词给朋友们看,一个朋友说,一个中年人出门在外还有啥豪迈的。我马上表示反对:出门在外虽然没有家里的自由,可是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相比长期不出门的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人们都说,养万头猪不如读万卷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在自己写的一首歌里曾经写道:“做个徐霞客啊,看遍祖国山河啊,天南地北走一遭,风风火火啊。”

人生,应该是立体的,虽然我出门在外大部分时候是为了工作,但是我从来不吝啬在旅途上花钱。因为我觉得人如果不走动走动,就像一潭死水,时间长了大脑都会变迟钝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在离开老家五百多里的地方工作,只要有空,我都会尽量到老家走一走,常常是一个季度要花四、五百元钱的旅费。在这个走动中我常常能看见不少新鲜事和新鲜人。有人觉得这个钱花得不值,甚至替我可惜,他们说拿这些钱买衣服买吃的多好。可是我却乐此不疲,并且已经坚持了三年了。我想:我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既不抽烟,不常喝酒,在家时虽然很少离开过茶,可是也是一般的茶叶,开支并不大,就把旅途上的开支看成一项爱好上的消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一份开支就有一份收获。由于我舍得在旅途上花钱,所以我在工作的地方从来没有感觉到过压抑,心情总是轻轻松松的,我出门在外的感觉就好像在自己家里差不多。另外,由于跑动得多,见的新鲜事以及见到的人要多一些,使我对人生多了一些感慨,于是我常常拿起笔把这些感慨写下来,日积月累,我已经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散文,并且有一部分已经发表了。

欧阳修曾经写道:“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他那种能把自己的经历记下来并以此感觉到快乐的心理跃然纸上。当然我不是欧阳修,未曾处庙堂之高,也没有他那么大的学问和名气,但是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应该是有人类一样的直觉。我想,出门在外,产生了这么多感受,并把它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不也是自己出门在外的最大收获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