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拍摄角度

2017-06-21

导语:其实在实践中,拍摄角度的选取是很随意的一件事,没必要照本宣科,更多角度的尝试,才会体现更多的个性,这也是年轻人玩摄影的开放性思路的体现。今天jy135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如何改变拍摄角度,大家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如何改变拍摄角度

我这里聊的角度并不是举着相机围着模特转圈,也不是找一个可以把对方拍美、拍瘦的角度,而是指以模特眼睛为轴,相机到眼睛的视线与地平线形成的角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拍照片常用的是人类常规的视角,也就是站着直立拍摄,或者略微弯腰,尽量让相机镜头与模特的视线在一条水平线上来拍摄人物。摄影教材上的理论讲解是,应该让相机镜头与人物腹部或腰部位置平行拍摄,因为这样才能记录下来标准的人物比例。所以很多在棚内拍摄的摄影师拍全身定妆照都会坐在椅子上,那样,不会把人拍走形。

这些说法都很正确,只是尝试些非习惯性的视角会更有趣,而且会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效果。其实在实践中,拍摄角度的选取是很随意的一件事,没必要照本宣科,更多角度的尝试,才会体现更多的个性,这也是年轻人玩摄影的开放性思路的体现。最常用的拍摄角度无非就是直立平拍,除此之外,就是高角度和低角度所带来的不同视角。

直立平拍自然不用多说,对于高低角度的位置,就是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纵向站位差。摄影师可以借助拍摄环境,来调整机位高度,也可以让模特登高或爬低。就其中的低角度拍摄来说,在降低相机高度的同时,位置越低视角越特别。这其中还有细节的区别,也就是相机位置放低时,是仰拍还是平拍。同样是降低高度,仰拍时镜头到模特视线是与水平线产生负角度的。

也就是说,相机在低于人物头部高度以后,镜头是朝上仰拍的。必要时,摄影师可以试着躺在地上进行仰拍,那么低角度的平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把相机平放在地面上进行拍摄,会加大地面在画面中的比重,所以要因地制宜地取舍和尝试。

Iso250 f2.5 1/30

这是在东京地铁里等车时把卡片机放在地面上拍摄的,把地面做了延伸的处理,体现一种旅途的感觉。

Iso200 f2.8 1/500

这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附近拍摄的作品,女孩子站在台子上,我站在低位置进行仰拍。这样拍摄也是为了能把楼体拍全,把人物充分放到场景中。

这是躺在地上,让男孩从我身上跃过时抓拍的,我喜欢尝试不同的角度拍摄,很有意思。

Iso400 f5.6 1/400

照片中女孩的位置会比我高出1米左右,在取景时截取掉脚下踩着的石墩子,同时还要兼顾飞机从头顶经过的瞬间。这样的角度拍摄会让人显得离飞机更近。

Iso50 f2 1/3200

Iso50 f1.8 1/4000

这是让男孩直接爬到房梁上,我站在地面上仰拍的逆光照片。有时候可以根据拍摄地点的地势环境,调整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的纵向距离,寻找一些不同的角度拍摄。

关于人像摄影的书籍很多,网上也会有许多介绍,尤其是进入到摄影论坛或加入到摄影 QQ 群之后,关于人像摄影聊的更多的是用什么相机和镜头拍人像画质更好、焦外更炫;用什么焦段拍人像最符合标准比例,以及如何调节参数才能让曝光更准确等,好像给人像摄影这件事加上了许多标准。但人的思路是多样的,如果你已经确定了自己想要拍摄和体现的东西,就没必要被这些条条框框干扰。例如,是过曝还是欠曝、是否有眩光和鬼影、广角和鱼眼拍人走形等,这些都不是重点。尝试突破一些传统教条的限制,才会拍出属于自己的人像。

对于焦段而言,书上说最佳的焦段是85 ~ 135mm,这样透视畸变会相对很小,基本还原人物比例。于是就真的会有摄友,认准了这些焦段来拍摄人物。其实每个焦段在拍摄人物时,都有自己的视觉特点,合理利用可以让自己的人像照片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用广角镜头拍人像可以兼顾背景,若使用得当可以拍出气势,除此之外,若使用得当还可以把人物拍得更纤细、修长;鱼眼镜近距离拍摄人像,会变成有哈哈镜的效果,为照片增加趣味;长焦距拍人像,不管是半身、全身,都可以让背景有一定程度的模糊,画面看起来显得比较干净,只是分量很重。

对于设备而言,定焦大光圈镜头无可厚非,而全画幅相机更是可以提升画质。如果对质感和色彩氛围要求更高,可以考虑优质的胶片机和胶卷等,总之设备对于画质和颜色表现,还有焦外的渲染都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对于人像拍摄而言,可以让摄影人一直“中毒”下去。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把人像摄影的追求放在画面内容本身,就可以摆脱设备的束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物的表现、 拍摄视角、构图或照片的主题上,这样才不会成为器材的奴隶。

对于参数技巧而言,书上说:应该用点测光对人物脸部测光取值才能保证脸部曝光准确;拍逆光时要运用闪光灯或反光板;要使用手动模式;要确保眼神光;谨慎用最大光圈,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可如果按照这些要求来拍摄人物,难免会墨守成规。就拿测光准确这件事来说,有些高调片子大面积过曝是可以突出清新风格的,逆光拍摄时也不一定非要让人脸部清晰才好。况且,在人眼视线条件下看到的画面,也并非符合摄影理论标准,但是把看到的如实拍摄下来,也是遵循真实的一种方式。

Iso125 f2.8 1/2000

这是用卡片机拍摄的,把人物放到一个风景中,卡片机同样可以胜任。

Iso125 f1.8 1/125

在北海道美瑛拍完照片,大家骑着自行车赶在太阳下山前返回的路上,我边骑车边拿着卡片机拍这一对甜蜜的恋人。虽然是拍摄花絮,但是自己依然很喜欢。而且骑车时单手拍摄,卡片机很方便。

在看演唱会的时候,没有计划拍摄,所以只带了小卡片机。暗场时灯光很漂亮,于是把卡片机调到黑白模式,去除掉杂乱的光线,尽可能降低曝光补偿,调整数码变焦进行拍摄。

Iso1000 f4.9 1/125

演唱会现场的灯光很漂亮,于是用手中卡片机的黑白模式尝试拍摄,牺牲掉本来就有限的画质,调高感光度并拉近焦距,降低曝光补偿拍摄。主要是自己太喜欢这样的感觉和意境了。

Iso500 f4.9 1/125

在演唱会中安静弹唱时的灯光我很喜欢,于是用手中卡片机的黑白模式拍摄,尽量降低曝光补偿,只留下主灯光和人物。

Iso6400 f6.3 1/60

Iso100 f5 1/250

都说广角镜头不适合拍人像,但还是因人而异的,它可以把祈年殿拍变形,也可以把两个人拍得苗条不少。只要自己觉的好看,没什么是不可以尝试的。

Iso1600 f1.6 1/200

从照片的参数上看,室内拍摄应该用灯光、低感光度和小光圈拍摄,但是为了因地制宜拍到自己喜欢的照片,也不一定非要照本宣科地去拍。高感光度解决光的问题,大光圈解决景深带来的意境问题,依然可以拍到打动人心的照片,这就足够了。

Iso100 f1.4 1/500

从照片和参数来看,也有很多违背传统习惯的地方。例如,人物脸部没有补光;远距离拍摄人物全身应该收缩几挡光圈等。但我当时的拍摄想法是,因为背景比前景亮,人物所处环境属于逆光,肉眼本身就看不清人物的脸,所以没必要刻意补光,真实记录就好。关于光圈,我需要浅景深营造氛围,产生暗角,没必要用小光圈提高对焦的准确性和画质的好坏。想法不同,方法就不同,没有对与错。

这是一张在棚内拍摄的照片,但是没有用传统的方法拍摄。而是开了一只微弱的灯,将光打在人物脸上,然后用相机的高感光度、大光圈进行拍摄,后期进行黑白处理。景深很浅,也便于抓拍人物的各种情绪。

Iso2000 f1.6 1/100

采用同样的方法,拍摄了一组照片。

Iso2000 f1.6 1/100

很多人都认为给孩子拍照片,应该是欢快的、颜色丰满的,这些依然是受传统理念的束缚。而有时候尝试一些突破,也很有意思,我喜欢拍孩子的各种情绪,哭闹或忧愁,从他们的眼神里也可以看到属于孩子的小情绪。

Iso100 f1.8 1/3200

Iso200 f1.8 1/2000

这是一张虚焦的照片,按理说是一张应该被废弃的照片,但是至今我依然喜欢,人物的神态刚好因为脱焦变得朦胧起来。其实现在看很多人像摄影作品,虚焦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更多的摄影师越来越注重感觉的东西,而不是受传统摄影的框框限制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