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力的散文

2017-02-13

爱心倾注安全,构建和谐电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电力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电力的散文:海岸线上的电力建设者

这个世界有一种人,有一种行业,有一个繁华都市之外的群体主流,他们默默无闻的为社会奉献着,没有丰厚的收入,只有逆境中奋斗的背影,他们的一生,充满着无数次的告别,弥漫着许多的忧伤,当一座电厂投入生产开始发电,他们背起行囊,与时间挽手,投入到另一个施工现场,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电力建设者。

我想赞美电建人,搜遍了厚重的词典,可没有找到华丽的诗句,想说几句关心他们的话语,可不知道怎样的文字语言才能感到暖心,想歌颂这一群祖国娇子,可不知怎样的音符,能歌颂他们夜以继日的奉献精神,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苦与累。夜幕中,焊工师傅高空施焊的火花,似一串红色瀑布;施工现场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星夜里节奏有序运转的大型机械;锅炉钢架上钳工师傅对口的手拉葫芦链条声;现场起重指挥人员的哨音;插入云层的烟囱昼夜不断浇筑声音;其实就是一曲悦耳动听的青春协奏曲。

西哈努克港工地,曾经是一片沼泽地、废除的椰子林,常年高温潮湿,空气中漂浮的热浪,企图烤焦这里的人们,潮湿的环境,妄想使他们身体上蚊虫叮咬的疤痕溃烂,从未见过的雷电暴雨似乎想吓倒这里的人们。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依然矗立着一群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建设者,他们朴实、憨厚,个个身怀高超的技艺;他们四海为家,却都是那样的从容和淡定;他们用自己黝黑布满厚茧的双手,妆扮着世界;他们远离家乡,远离妻儿,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他们为了祖国的电力事业,驻足于大山深处、荒漠高原、城市边缘,每一个工程点距离繁华的城市都是遥不可及,他们用心血谱写着壮丽的诗篇;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祈求光明和温暖的人们,使每一处黑暗中的人们迎来了光明,寒冷中的人群,得到了温暖,他们就是我们值得敬仰的电建工人。

如今,在这群粗壮结实的电建人手中,20至30米高大厂房、50多米的锅炉钢架、175米的烟囱一个个拔地而起。施工现场,中国产的16吨汽车吊、50吨履带吊、250T履带吊,有条不紊的完成每一件设备的吊装任务,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干劲,一个个忙碌湿透的背影,拌合着几个不同国家的语言,给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增添了壮丽的色彩,成为这片海岸线上美丽的风景。

早晨,一位年轻的焊工师傅站立在大板梁侧进行施焊,空中飘落的焊花,滴在身上钻心的痛,可他纹丝不动,依然在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那位焊工师傅无处可躲,只有背靠着大板梁,站立着,大板梁上部的雨水直泻而下,像一条微型的瀑布,流落在他身上,系在身后的安全带成了一条水柱,远在一边休息吸烟室里躲雨的我们,却无心观赏那一处景色,为他捏了一把汗,直到五十分钟后大雨变小,他从大板梁安全下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一天下午,正在施工现场施工的一位土建师傅,因为天气的毒热而中暑,当我们走近时,他迷迷糊糊躺在另一位师傅怀里,几个同事们弄来了矿泉水,喂他喝水,浇在他额头消暑,当解开他上衣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全是星星点点新生的痱子和痊愈的疤痕,在他渐渐苏醒之后,我们走向了另一个施工点。

有一天晚上,下班的人群中,几个建筑师傅满身泥水,活像是一尊尊泥塑,尽管如此,他们还在有说有笑的往回走,更甚者,有人边走边吼三秦大地经久不衰的秦腔戏,看着那一群憨厚的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慨油然而生。

那一年,一位起重工师傅因工扭伤了脚腕骨,回到县城父母身边养伤,慈祥的母亲,为了儿子尽快痊愈返回工地,冒着烈日的烘烤,买回了大骨头,熬成骨头汤,母亲端着那晚热气腾腾的汤迈进门槛时,忽然摔倒在地,因突发性脑溢血而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当母亲突然倒地的那一刻,他顾不了脚部的伤痛扑了过去,却还是没能扶住瞬间倒地的母亲,那一天,心如刀绞,伤痛欲绝,他哭哑了嗓子,还是没能拉住母亲飘往天堂的灵魂。

物资管理部的小丫头,刚来时活泼开朗,如今满脸孩子般的稚气全无踪影,白净的小脸蛋早已开始入乡随俗,那黝黑的脸蛋,独显安全帽带系过的白色印记,当她用网络跟同学们聊天时,同学们满脸的惊讶和疑惑,甚至开玩笑的说她成了“非洲女孩”。

在我们电建队伍里,有数不清的电建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和愿望,为了电力事业,为了打造心中“国际优质机组工程”,背井离乡,远渡异国,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在他们的骨子里,透出的是狼性般的精神,每天的忙碌,磨灭不了心中的远大抱负,艰难困苦的逆境,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如磐石,当每一座电厂拔地而起,开始孕育光明和热能的时候,他们所经历的的艰难困苦得到了见证,那汗迹斑斑的衣衫,凝聚了他们的血和汗,当机组发电机隆隆运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之时,他们的嘴角方显一丝微笑,那种成就的喜悦,挂在脸颊。

为了西港机组如期发电,他们起五更,归月色,不畏艰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热量,承受岁月的煎熬,风雨的洗礼,骄阳的暴晒,蚊虫的叮咬,有人说他们廋了,有人说他们黑了,还有人说,他们憔悴了,可就是这样的环境,历练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铸就了豁达的心胸。是,他们的容貌变了,身体消瘦了,皮肤变黑了,可永远不变的是,他们对电建事业的挚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都市的繁华,绚丽多彩的霓虹灯,闻名世界的吴哥窟,美丽无比的海滩风景,他们无暇游览,不是他们没有一览美景的心情和兴趣,而是在他们肩膀上,承载着电建事业的使命,那远处迎风飘扬的旗帜,就是父辈们对她们的期望。其实,城市的繁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美丽的城市夜景背后,有奉献,有真情,有他们的大爱情怀。

客居异国的电建人,每到夜晚只有通过网络,电话,微信向亲人们倾吐真情,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报一句平安,让亲人们开心的笑声通过银屏映射到眼前,把思念和牵挂深藏心间,视频前,父亲母亲争抢着镜头,都想多看看远在异国的儿女,妻子总有说不完的话,当丈夫歉疚的一句话后,贤惠的妻子总是那句“若是两情相依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简单的一句诗行,透出了一个电建妻子如大海般的胸怀,当女儿电话里祝福语言传递而来,电建人总是憨厚的笑笑,在他们心中,永远都有一盏不灭的灯,那就是支持他们不断前行,给他们力量源泉的家。

这就是一支以西北人为主流的建设者,这就是我们电建人,他们总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树立一座座丰碑,在他们心中,驱赶寒冷播撒光明就是一生之中永远不变的责任、使命,他们甘愿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电力建设中,从祖国万里神州到世界各地,做万家灯火的缔造者,温暖之源的神圣使者,光荣的电力建设者!

有关电力的散文:那山那海那些电力建设者

由中国能建西北电建承建的西哈努克港燃煤电厂,总装机容量为3×135MW,地处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距离柬埔寨最大的贸易港口(西哈努克港)约14公里,距离西哈努克港市区约15公里之余,一面环山,一面靠海,物资设备主要来源于海运,通过港口物流送至电厂工地。因柬埔寨特殊季节环境影响,善变的天,总是给我们电建儿女,带来了诸多困难。

然而,就是这样的施工环境,这样的异国电建工地,却涌现了许许多多三秦儿女令人感奋的场景。

工地东南侧,一座天然植物茂盛的大山,一派原生态的植被,养育了柬埔寨人民。山脚下的一片草原,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牛羊群,酷似缩写版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山坡上,花草争奇斗艳,绿草茵茵,像是人工辛勤织出的花色地毯。各种各样的鲜花,嫩叶垂露,盈盈欲滴,像一颗颗晶亮的珍珠。朝阳下,辉映成一圈圈五彩缤纷的花环,看一眼,足以令人消除疲劳,精神焕发。

工地东北侧,一片茫茫大海,平静而湛蓝的海面,体现了大海短暂的温柔,微荡着涟漪。站在锅炉钢架上看,层层波浪,烟波浩渺。浪花的连绵涌出,喷溅着雪白的泡沫,向海边涌来。雨后的清晨,工友们总是三五成群,走向距离生活区只有二十米之遥的海边,呼吸着被雨水洗过的空气,望着湛蓝的大海,欣赏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色,抒发三秦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

此刻,旱季里的电建工地,工友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争分秒,抢工期,力争1#锅炉如期投产发电,尽管个个汗流浃背,面带疲劳,可他们的面容,依然挂着三秦儿女固有的憨厚笑容。这一批三秦汉子,经过风雨洗礼,艰苦奋战,顽强拼搏,使得1#机组发电机定子吊装,水压试验拉开帷幕。

钢架顶部的休息吸烟室,来自祖国其他工程点的同事,手里的一包“好猫“香烟,即可散个精光。门外,几年不曾相见的好友,以中国传统的握手方式,表达着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更甚者,有用西方国家拥抱的礼节,迎接来自古国的好友,可见电建男儿同事间亲如兄弟的情谊,是多么的厚重。接着,来自国内的同事,为大家讲述着公司总部领导及亲人的慰问,以及初冬以来家乡的气候变化,电建小区员工家里供暖等情况。眼前浮现的一切,使人感慨万千。

周末傍晚的生活区小食堂内,几个要好的同事,为来自国内的同事接风洗尘。餐桌上,摆放着简单的几碟小菜,每人一碗三秦父老祖祖辈辈喜爱的“裤带面”,几瓶当地盛产的“吴哥”啤酒。同事们坐在一起,笑迎满面,嘘寒问暖,使整个餐厅,散发着久别重逢的喜悦。

我们的电建队伍,有这样的员工,有这样的兄弟,有这样的三秦子弟,所有的困难又能奈何?未来,电建之路或许更加坎坷、泥泞,可我们的电建儿女,有能力去克服,有毅力去创造未来。因为,父辈的电建魂,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

有关电力的散文:为电力史留一点空间

杭州钱塘江北岸,西湖之南,有一个叫闸口的地方。因江边一座建于五代的白塔,此处也称作白塔岭。站在白塔岭下向西眺望,可见六和塔。双塔相峙,白塔要清秀得多,如果把六和塔比作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白塔就仿佛弱不禁风的古时少女。登六和塔可俯瞰钱塘江浩荡东去。游人到杭州,六和塔为必到之处。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名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杭州的历史地标,加上它的传说,六和塔在杭州的文化地位,自然不同凡响。

然而,在我看来,与六和塔几乎处于同一坐标的白塔,就其历史价值而言,可与六和塔比肩,甚至有更漫长的岁月可以追溯它的文化源头。遗憾的是,白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为地忽略了。它守在杭州城南一隅,它的周边,一度是铁路的物料场,简陋的工棚内,身姿窈窕的白塔略显孤单、苍凉。但建筑学家看好这座古塔,193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专门到杭州,对白塔进行测绘和调查。据说,梁思成从白塔那儿发现了五代吴越国建筑的遗传密码。后来,梁思成写了《闸口白塔及灵隐寺双石塔》一文,史学家们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对白塔最早的研究论述。

我无法想象梁思成先生在面对白塔时的心情。以梁先生的学识,他当然能够透过塔身,体会白塔的沧桑。所以他在著述中,下了这样的判断:“这样的建筑实体,跟宋李诫《营造法式》相互印证……甚至日本唐构相比较……得到白塔所体现之五代南方建筑特征及中国建筑古制……”。由此,梁先生推崇白塔为“晚唐五代至宋初南方以至全国此类石塔的经典之作”,并得出一个结论,杭州白塔是现存的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塔建筑中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

白塔的历史价值还不止于此。这里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端点,是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实证。很显然,这样一座具备丰厚史学价值的白塔,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有关这一点,从国家层面已经获得保证,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白塔的保护令人忧心。白塔与一条铁路毗邻,这条铁路相比白塔的年轮也许显得无足轻重,但论杭州的铁路渊源,却是始祖。那一年为公元1906年,一条取名江墅的铁路在这里开建,这不光是杭州,也是浙江第一条铁路。而铁路南端起点站为闸口,就在白塔岭下。上百年来,列车从白塔身旁呼啸而过。在滚滚车轮的碾压下,铁轨沿钱塘江,穿越茅以升先生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一路向两侧延伸,北可达京津,南则可驱向两广。

江墅铁路作为一个节点,见证了白塔的巍然。在它驶入某个历史的站点时,它成为铁路的一个标本结局是必然的。幸运的是,这条铁路与白塔相依,它们以各自沧桑的面孔进入一座露天博物馆。

以前,我无数次经过白塔岭下,隐约可见塔身在厂房和树木之间露出它的尖顶。在白塔公园开园前,我有些急切地进园体验。却发现,它居然是一座露天铁路博物馆,白塔被完好地保护下来,铁轨在园内蜿蜒,那些曾经的站点一一被艺术地复制,还有两台蒸汽机火车头,停靠在站台上,它们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但是,此处何尝不是它们最好的终点。

然而,当我站在白塔下,内心的怅然却仿佛潮水。因为距离白塔不远,曾经有过一座著名的发电厂,名闸口发电厂。这座发电厂的建设虽稍晚于江墅铁路,但它在浙江,乃至整个江南,都赫赫有名。上海杨树浦、南京下关和杭州闸口,史称江南三大发电厂。它也是蒋介石退据台湾后,向大陆沿海派机轰炸的重要对象。然后,与江墅铁路的命运相似,闸口发电厂作为一截电力史,也不可避免地走进以文字和图像为主要载体的史料库。遗憾的是,在一声巨响之后,闸口发电厂被夷为平地,原址被开发成商品楼。一座被炸掉的发电厂,那些曾经代表峥嵘岁月和电力史的设备,没有有效地保存下来,连一片汽轮机的叶片,机组上的铭牌都不翼而飞。相比江墅铁路,闸口发电厂的结局令人唏嘘。

我曾经试图在闸口发电厂遗址上寻找一些电力史碎片,遗憾的是一无所获。此处背依玉皇山,面临钱塘江,是房地产开发的风水宝地。电力史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可供回忆的空间。当人们在白塔岭下的蒸汽机火车头前留影,闸口发电厂却在时光的烟云里消逝,作为一个电力员工,我更希望它们能够成为电力史上的一个见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