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

2017-03-15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阅读:

今年暑假,读了著名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

开篇就是独特的关于冬日“寒冷”的描写。“严冬一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似乎用彻骨的寒冷,给整部书奠定了冷色基调。

小城是宁静的,城中的人们是寂寞的。东大街的泥坑里陷了多少次马,也没有人去填;东二街上的扎彩铺好到何种地步,也不过是为死人准备的;小胡同里被无数人摸过的麻花和可口的豆腐,晚饭后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人们过寻常的日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

才看到此,就已经感受到这部书的魅力。内容不过是作者儿时的记忆,却因为如今回想起来心中已经有了看透一切的澄澈,所以纸上写的字句就带了萧索,让人读起来心也跟着沉下去。

萧红是于自己生命的晚期在异乡香港写出了这本分量十足的《呼兰河传》的。这是一部回忆性的对家乡散文般进行描写的作品。生活长期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到最后竟然要客死他乡却无法回到家乡去看一看,如此残酷的现实,使得萧红在生命垂留之际是这么的思念家乡,因此,在病榻上,诞生了这本《呼兰河传》。

萧红对于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热爱、思念故土,却又不满于故乡的闭塞落后,故乡人的愚昧无知。这种复杂的心情很难用言语来形容,文字表现起来也相当有难度。聪明的萧红却出奇地用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管怎么说,《呼兰河传》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萧红内心情感的真实陈述。好不做作,毫不虚假的白描,是萧红在为读者讲故事,更是萧红为自己漂泊的心灵寻找一个归宿,现实点讲:为她的心灵寻求一个安慰、一种平衡。最内心、最深情的《呼兰河传》,成为了萧红、更是中国文化的永恒的经典。

写作,永远是为自己而作,为安抚自己的灵魂、为释放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归宿所作。

矛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的确,它诉出了作者童年的真实记忆,尽管它带着凄婉和不留痕迹的悲伤。

有人说回忆童年会令人衰老,但对于作者萧红来说,回忆童年不但使自己得到久违的快乐,也使众多的读者得到了快乐。

儿子说,这本书有点读不进去,他无法体会作者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对于小城人们的生活因陌生而无法理解。作为语文老师,我有责任在今后的指导课外阅读中,向学生逐步介绍这样的好作品,使时空的差距缩小,使心灵的共鸣增加,使孩子们远离口袋书,品读真正的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受益终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