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的正确急救措施
骨折的初期抢救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伤员的康复、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别是现场急救和运送更是至关重要,处理不当,会加重损伤。那么,你知道骨折患者的正确急救措施是怎样的吗?以下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骨折急救正确步骤
步骤一:先止血
因车祸、塌方以及高空坠落等情况造成的骨折患者,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还可能会造成其内脏的损伤,如肝脾破裂、脑外伤等。这些都会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现场救助中,救助者应首先观察患者是否有这类损伤,一旦发现就要紧急处理。
如果没有这类损伤,则要尽快为患者进行包扎止血,以防止其休克。这是由于人体的骨髓中充满了血液,骨质中还含有丰富的血管。骨质出血时,其血管裂口不像软组织那样可以收缩变小,因而,出血量会比较多。当患者发生闭合性骨折时,虽然在外观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实际上血液已淤积在断骨的周围。
据估计,人体骨盆骨折的出血量可超过其总血量的80%。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伤患者的出血量会更多。突然的大量出血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骨折的患者进行急救时首先要止血。
步骤二:先固定再搬运
人体脊柱有椎管和马尾神经。当脊柱发生骨折时,患者极易出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瘫痪,如胸腰段骨折时常引起截瘫;颈椎骨折时除了瘫痪部位升高外,还会引起呼吸肌麻痹,甚或威胁生命。此外,由于骨骼的附近常有神经走行,患者发生骨折后,其神经就会受到挫伤或嵌压,进而影响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出现局部的感觉丧失,以及所支配肌肉的瘫痪。
所以,在搬运骨折尤其是脊柱和四肢骨折的患者时,更要特别小心。在搬运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时,应几个人一起配合将其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以保持患者身体平直。当患者的长管状骨骨折时,由于骨髓腔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不恰当的搬运会使大量的脂肪溢出并进入血管,使患者形成肺栓塞、脑栓塞,从而引起气急、胸痛、紫绀、发热、休克、昏迷等症状。
此外,不正确的搬动方法还可造成患者的骨折断端对神经及血管的损伤。因此,患者发生四肢骨折时,应尽量不要搬动,可就地取材用夹板或代用品做简单的固定后再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以避免患者出现骨折并发症。
步骤三:有开放伤时要尽早手术
当患者发生开放性骨折时,由于伤口容易被污染,所以,患者常常会因为疼痛、失血,而使抵抗力降低。假如伤口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就容易形成化脓性感染并导致败血症或骨髓炎等病症。因此,患者一旦出现开放性骨折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并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一般情况下,骨折的患者被送往医院,经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等方法后多可逐渐康复。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骨折部位的皮肤由红变紫或起水疱、活动时疼痛剧烈或感到麻木时,一定要请医生检查,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骨折急救的目的及急救固定的目的
(1)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送,以使尽快得到妥善处理和救治。具体包括:
①一般处理:一般处理:凡有骨折可疑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首先抢救生命;如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中,应以抗休克为首要任务;注意保温,有条件时应输血、输液。对处于昏迷的病人,应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量消除显著的移位,然后用夹板固定。
②创口包扎:绝大多数的创口出血,用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在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记录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若骨折端已穿出创口并污染,但未压迫血管神经时,不应立即复位,以免将污染物带进创口深处。可待清创后将骨折端清理,再行复位。
③妥善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急救固定的目的为:避免在搬运时骨折端移动而加重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损伤;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便于运输,若备有特制的夹板,最为妥善。
④迅速运输:病人经妥善固定后,应迅速运往医院救治。
(2)急救固定的目的:①避免骨折在搬运过程中造成周围软组织及血管、神经等损伤;②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病人痛苦;③便于运送。
骨折急救的治疗原则
(1)复位: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
(2)固定:固定是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以防止发生股长萎缩、骨质疏松、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