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程千帆学术论文的写作特色论文
在古代文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程千帆先生结合古代文学研究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层面的指导,使学生在日后的学术道路上能够厚积薄发。由于注重研究生阶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与过渡,在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学术论文写作、研究方法训练等方面,程千帆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都极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议程千帆学术论文的写作特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议程千帆学术论文的写作特色全文如下:
摘 要:唐宋文学研究专家程千帆先生学术成就卓越非凡,他的治学方法值得后学研习探讨。他的论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功力十足,方法得当,可成后学研习典范。这篇论文写作特色有以下几点:博古通今,触类旁通;具有历史的眼光,哲学的穿透力;材料翔实,论证细腻,采用了多方面的论证分析方法;脉络清晰,严谨有序,体现了逻辑严密的行文结构。
关键词: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程千帆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和教育家。他学术成就卓越非凡,著作等身,在古典文献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等领域皆卓有所成,唐宋文学研究成果更是引领时代,遗泽后学。他的诗文创作成就也引人注目。程千帆先生又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可谓满门俊彦。程门弟子薪火相传,在学界熠熠生辉,蔚为大观。研习程千帆先生的学术论文,探讨其中的治学方法和行文风格,可以获得方法论上的指导,裨益后学。下面以程千帆先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1]①一文为考察对象,研读体悟程先生论文写作特色,希望从中有所启迪和感悟。
一、博古通今,触类旁通――扎实的文学功底
程千帆先生在《古典诗歌论丛》后记中说道:“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2]程千帆先生提出的注重考证和批评的研究方法,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程千帆先生学养深厚,功底扎实,博古通今,触类旁通,他的论著史料丰富。他撷取史料如囊中取物,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程千帆先生的论著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质实厚重,而文风却从容淡定,挥洒自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全文一万多字,所引用的文史材料不胜枚举,光是引用历代名家名篇就有二三十处,且几乎没有重复。程先生博学深思,考证精准,批评得当,此文完美地运用考证和批评紧密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是古代文学史研究领域一篇很有分量的佳作。全文资料翔实丰厚,征引文献可靠有据,全文洋洋洒洒,但毫无堆砌冗杂之感。程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力可见一斑。
二、历史的眼光,哲学的穿透力――独特的学术辩证角度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这一典型的学术论文写作手法,但此文独特之处,在于程千帆先生观察切入点的与众不同。如本文开头第一段,从“卞和泣玉”和“伯牙绝弦”的典故入手,文中曰:“在古代传说中,卞和泣玉和伯牙绝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它们一方面证明了识真之不易,知音之难遇;而另一方面,则又表达了人类对真之被识,音之被知的渴望,以及其不被识不被知的痛苦与绝望。”程先生对这两个典故的引用和解说本就别致,而以此为切入口,恰当道出了千百年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是“识真之不易,知音之难遇”。而针对它的被误解,同样表达了程先生“对真之被识,音之被知的渴望,以及其不被识不被知的痛苦和绝望”。此文独特的切入点,体现了程先生深邃的历史眼光和犀利的哲学的穿透力,程先生学术辩证角度和能力皆是一流的。程先生将他的“以学心听,以公心辨,以仁心说”[3]这短短十二个字的治学格言,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材料翔实,论证细致――多方面的论证分析
学术论文的撰写,如何运用材料至关重要。名正则言顺,言之则成理,程先生的论文,非常重视材料的选用和处理。
(一)资料翔实,文献丰厚
程先生学识渊博,所征引的文献材料丰富翔实。单就本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选录情况来看,就涉及唐人文献、宋代文献、元人唐诗选本、明代唐诗选录、清代关于此诗的收录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程先生通篇旁征博引,如数家珍,学养之深厚,令人叹服。
(二)论证细腻,强调方法论(“我心”与“他心”)
程千帆先生在此文中说道:“在文坛上,作家的穷通及作品的显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有的甚至具有决定性。但在一般情况下,穷通显晦总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因而是可根据这些条件加以解释的。探索一下这种变化发展,对于文学史实丰富复杂面貌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无益处。”他又说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名篇之一。当代出版的选本很少有不选它的,而分析评价它的文章,也层见叠出。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慧眼独具的程先生从偶然性的关注,洞察了普通常识的背后,特殊的文学接受历程。通过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理解和被误解的探索研究,为读者还原了文学史实丰富复杂面貌的形成过程。
(三)在参考文献中注解各家看法,增加了论文的厚重感
程千帆先生对参考文献的处理,值得学习研究。他并不是孤立地呈现参考文献,而是在文献之后,又做了充分的分析解读,比如:“我未能见到《古今诗删》,知道《诗删》中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根据托名李编的《唐诗选》卷二所载此诗而推断出来的。”又如:“彭庆生《陈子昂诗注》附录诸家评论中,论及此点者不少,可以参阅。”再如,“郭绍虞《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对诸家异说,搜罗详尽,分析精审,可以参阅。”程先生在文后列举了17部参考书目,并且深入发掘,详辩慎取,比如:“闻一多《四杰》一文(载《唐诗杂论》,《闻一多全集》第三册)认为王、杨长于五律而卢、骆长于歌行。因此四杰应当分为两组,是不对的。刘开扬《论初唐四杰及其诗》(载《唐诗论文集》)已加辨证。”又如:“《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此文作《晋书》,显属误记。《晋书》怎么能记陈后主的事呢?郭茂倩未免太疏忽了。”这种对材料慎重取舍、处理的态度,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四)综合运用多角度的论证方法 程千帆先生认为:“《春江花月夜》的由隐而之显,是可以从这一历史阶段诗歌风会的变迁找到原因的。”因此,程先生首先明确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初唐四杰的关系。而在下文的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有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等。
第一,正面论证。比如:“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三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程先生认为,这是根据诗的风格判断出时代。又如:“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卷八,七古凡例云: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何尝非一时杰作,然奏十篇以上,得不厌而思去乎?非开、宝诸公,岂识七言中有如许境界?”由此,程先生得出了结论,“即《春江花月夜》的结构、音节、风格与卢、骆千古名篇的艺术特色相一致。”
第二,反面论证。程先生引用了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指出:“不管后人对这两篇的句法结构及主语指称的理解有多大的分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当时有人对四杰全盘否定,而杜甫不以为然。”
第三,对比论证。程先生随后分别引用了李商隐的《漫成五章》和陈师道的《绝句》,来和上文引用的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作对比,并补充说明,“李商隐和陈师道这种片面的看法,也是时代的产物,只是他们不能像杜甫那样坚持两点论罢了。”另外,程先生在后文也提到了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同样的题目,将张若虚与隋炀帝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阐释,更易令人理解。
第四,引用论证。除了文中所提到的引用文献材料之外,程先生还引用了《四库全书总目》《何大复先生集》《渔洋山人精华录》《旧唐书》《梁书》《隋书》《古诗源》等文献,如此丰富的事实材料,程先生信手拈来,深厚的文学功底,扎实的文学基础,令我辈折服。
四、脉络清晰,严谨有序―――逻辑严密的行文结构
程千帆先生的这篇文章论证结构表现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议论文典型的结构模式,但程先生在具体论述的时候却是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第一部分,程先生首先提出作家的穷通和作品的隐晦,“总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因而是可根据这些条件加以解释的。探索一下这种变化发展,对于文学史实丰富复杂面貌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无益处。”程千帆先生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呈现了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复杂的历史面貌。
第二部分,论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逐步被理解接受的历史。其中,程先生分析了从唐代到元代,张若虚以及他的《春江花月夜》被冷落好几百年的原因。然后就诗话加以考察,并举例论证阐释:“《春江花月夜》的由隐而之显,是可以从历史阶段诗歌风会的变迁找到原因的。”再次,程先生讲到了后期,闻一多先生和李泽厚先生以及梁启超先生分别对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评价和看法,认为他们“丰富了王氏所谓‘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二语的内涵,即提高了这篇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是对此诗理解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部分,论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误解的情况。首先,程先生澄清了王�]运和闻一多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当成宫体诗的误解,并举例说明宫体诗明确的定义。其次,程先生将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进行了比较考证。最后,程先生总结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误解现象的背后是:“对复杂的历史现象理解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程先生认为:“每一理解的加深,每一误解的产生和消除。都能找出其可观的和主观的因素。认识,是无限的。今后,对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将远比我们现在更深。虽然也许还不免出现新的误解。”从这里可以看出程千帆先生辩证的眼光:文本被误解的现象是必然的,而有误解,也就会有理解,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程千帆先生的学术论文,资料翔实,严谨有度,每个观点皆有实证,这不仅归功于他所具备的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博古通今的学术造诣,还得益于他独特的学术视角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程千帆先生的学术论文是相当优秀的学习典范,研究程千帆先生的学术论文和治学方法,对于学者掌握治学门径,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J].文学评论,1982(4).
[2]程千帆.古典诗歌论丛后记[A]//古典诗歌论丛.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
[3]黄立华.程千帆先生的格言[N].中国教育报,2003-03-26(3).
相关文章:
1.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
2.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4.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
5.学术论文范文
6.毕业论文写作六要点
7.论文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