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成功之道
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主席,一位全球华人无人不识的首富。他不单是驰骋商界的超人,更是京港两地政府争相拉拢的红人。而他经营的事业,囊括地产、电力、电讯、零售以至港口运输,均与香港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他旗下雇佣的工人逾三万一千人,成为全港第四大雇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嘉诚的成功之道,欢迎阅读!
李嘉诚的成功之道:
有关李嘉诚的故事在业界广为流传,人们对李嘉诚的敬重也与日俱增,不仅是因为他经商成功,更重要的是李嘉诚身在商界,却恪守做人的原则,与那些为了企业利益不择手段的商人相比,他的商德已经成为业界的楷模。
社会资源的富集现象,是商家们近年来提出的概念。有一种富集现象是对陌生人而言,做秀、风度、名气、貌似诚恳等都可以迷惑陌生人,在这个无限商机的社会中,欲快速的崛起,有多少人搅尽脑汁盘算着获得社会资源——资金和人脉:圈钱、挪用资金、搞关系、权钱交易等,不断地演绎着一幕幕悲喜剧,甚至有“鲸吞”一切之势。
而另一种社会资源的富集现象,就如李嘉诚。
李嘉诚有一句话在业界广为流传:“人找生意很难,生意找人却很容易。”企业家之间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跟李嘉诚做生意不需要计算,他都为你计算好了,你没有利润他不会与你做生意。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主动与人分享成果,是李嘉诚一贯的主张。这种做法在商界非常少见,历来商场就是血淋淋的竞争,但正是李嘉诚以诚待人、与人分享商业道德行为,使他有更多的商机和人才,这更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资源富集能力。
“看牢”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他人该得的由他去,这本就是Y1型(刘备型)人的天性。有些类型的人会得陇望蜀(俗称“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婪过度,更有甚者别人获利就不舒服,势必杀到你血本无归。在中国的商界,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活话剧:供应商被商家搞到没有利润可赚,商家找不到好的供应商。而李嘉诚的做法是,不但不侵蚀他人的利润,还会主动让利于他人,真正的做到了双赢或多赢。
李嘉诚与侯为贵一样也是Y1型(刘备型)企业家,李嘉诚也同样有着与侯为贵相似的个性:重视积累,厚积薄发,谦虚低调,稳中求胜。
李嘉诚传给年青人的人生忠告:
“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
这个类型的人不会超越自己的能量去做事,任何事物都要等到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但他们这种做法并非是靠天吃饭,他们对每一天的积累都看得非常重要,对他们而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他们也时刻准备迎接机会的到来。
人们都知道李嘉诚进军房地产业,始于偶然的机会。
据李嘉诚传记记载:
“李嘉诚由“塑料花大王”转做“地产大王”,原是时势与危机造就。1951年至1959年间,由于大陆政局动荡,香港人口由二百万剧增至三百万,提供大量廉价劳工,但工厂兴建的速度赶不上需求,租金因而上升,开工厂的每每为找厂房而大伤脑筋。长江塑料花厂辗转由西环搬到新蒲岗及箕箕湾,终于1961年,向政府投得北角英皇道六百六十一号地皮,自建十二层高的长江大厦,除自用外,把剩余的单位出租,这亦是长江首次踏足地产业。
六五至六七年,香港发生银行挤提及暴动事件,楼价狂泻,不少地产商因而焦头烂额,被迫贱售未完工的地盘。李嘉诚此时“人弃我取”,在观塘、柴湾、黄竹坑买地建工厦,取名“长德”、“长华”、“长汇”等,全部作收租用途。”
自此,长江集团广收“烂尾楼”用于出租,并积累了丰富的房地产经验,不断地捕捉大机遇,在房地产业大展宏图。后又通过上市、收购等融资、扩张方法,在地产相关领域,如和记黄埔的船坞码头等得以极速发展。看起来是李嘉诚抓住了机会,但人才与资金才是支撑其事业成功的根本。
资金、商业机会与人才的高度富集,使李嘉诚事业的发展一帆风顺。他的用人之道更是为业界所称颂。
李嘉诚传给年青人的人生忠告:
“人才缺乏,要建国图强,亦徒成虚愿。反之,资源匮乏的国家,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自可克服各种困难,而使国势蒸蒸日上。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我老是在说一句话,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一个人你要跟他相处,日子久了,你觉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样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可以信任他;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就可以做你的亲信。”
大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大智慧,与其他类型不同的是,Y1型(刘备型)企业家的成功,不在于他们自己有多优秀多能干,而是知人善任、肯为他人搭舞台的结果,他们是最好的团队领袖。因其谦虚低调,所带领的企业往往很长时间都默默无闻,但是,一旦积累完成,就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李嘉诚的成功之道,性格左右命运
他富甲一方,其中公众可以计算的财富,是持有长实三成四股权,市值逾五百二十亿港元,还未计算他个人的海外及其他资产。他控制的跨国性商业王国,包括出售英国Orange股权以换回德国Mannesmann股份在内,上市市值超过一万二千亿港元!
而事实上,他曾是打破英资集团垄断香港市场的华资急先锋,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他在香港商界的成就,以及对政坛的影响力,更成为划时代人物中的佼佼者。李嘉诚在龙年出生,而龙在阐述天道变化与人事进退的《易经》里,代表贤能有作为的伟大人物。《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正好用来形容李嘉诚经营半生的五个阶段。
潜龙勿用:潮州小子投靠舅父
祖籍潮州的李嘉诚,父亲李云经以教书为生,膝下有三子一女,李嘉诚为长子。1937年由于生活困苦母亲庄碧琴与弟妹留在潮州市,而父子二人则徒步大半天到临近的集塘镇宏安乡生活,父亲在当地有六十名学生的崇胜小学当校长,并寄宿在学校内。除上学外李嘉诚还照顾父亲的起居。两年后,因逃避日军战火到香港谋生,与母亲弟妹投靠到舅父门下。来港三年后亲因肺病去世,被迫辍学的李嘉诚,在舅父的店铺当泡茶、扫地学徒,继续求学的梦想已遥不可及。
不想长期寄人篱下的李嘉诚,两年后离开钟表铺,转作五金厂的推销员,之后转行推销塑胶水桶。李嘉诚十八岁时就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TV的日常事务。
1950年,李嘉诚正式创业,以利中实业有限公司名义开设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制品。开业的五万元资金,部分向亲戚借来,公司取名“长江公司塑胶厂”,意为“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除了有幸运之神眷顾外,还有动得快的脑筋。生产塑料水壶利润很少,但附近一个搞塑料花的却发了大财,他派女工到邻厂上班偷艺,从而仿造生产。工余常自修英语的李嘉诚订阅不大量英文杂志,以了解国际市场的潮流。有一次,他在英文版《塑料》杂志发现有一家意大利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塑料原料生产塑料花,他于是亲自飞往意大利参观生产流程取得塑料花瓣,回港研制塑料花,高峰时曾请近一百工人,赶工时分三班制。带领长实赚到第一桶金的是一位叫马素的美籍犹太人。马素早期跟长江塑料厂定了一批货往美国,其后突然取消,但李嘉诚当时并未要求他做任何赔偿。后来马素介绍美国厂家向长江定货,定单接踵而来。李嘉诚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当时每天工作十六小时苦干的日子,而他对肯拼命的员工很关照。不少伙计都很讲义气,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做。
危机造就进军地产
1963年,长江已晋身“塑料花大王”,年营业额逾千万。李嘉诚由“塑料花大王”转做“地产大王”是时势与危机造就。1951年至1959年间,由于大陆政局动荡,香港人口由二百万剧增至三百万,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工,但TV兴建的速度赶不上需求,租金因而上升,开工厂的每每为找厂房而大伤脑筋。长江塑料花厂辗转由西环搬到新蒲岗及箕箕湾,终于1961年,向政府投得北角英皇道六百六十一号地皮,自建十二层高的长江大厦,除自用外,把剩余的单位出租,这亦是长江首次踏足地产业。
1965至1967年,香港发生银行挤提及暴动事件,楼价狂泻,不少地产商因而焦头烂额,被迫贱售未完工的地盘。李嘉诚此时“人弃我取“,在观塘、柴湾、黄竹坑买地建工厦,取名 “长德”、“长华”、“长汇”等,全部作收租用途。
或跃在渊:上市扬帆
搞地产到1970年,长江单是每年的租金收入便有四百万,利润较塑料花还好,亦奠定了李嘉诚由工业进军地产之路。而令长江大展宏图的是由于成功上市。这得拜李福兆打破垄断之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香港公司上市,要通过香港会进行。这所向来为外籍人士所占据的“私人会所”华资公司根本望门兴叹。及至1969年,以李福兆为首的华人经纪,组成“远东交易所”,为华资企业上市大开中门。而长江实业于1972年11月正式在远东交易所挂牌上市,每股三元,集资八千四百万元。时来运转的李嘉诚,股票超额认购六十五点四倍,股价一日暴涨一倍至六元。
长实上市集得资金后不到一年,全球遇1973年石油危机,香港地产一片低潮,成为李嘉诚拓展业务的好时机。他见工业蓬勃令工人赚到钱而想置业,于是开始涉足住宅楼,且改变只租不卖的策略,以增加现金回笼。1975年,长江向太古以八干五百万购入未完成的北角半山塞西湖地盘。这个长实首个参建的大型楼盘两年后完工出售时,获利六千万元。食髓知味的长江,继而参与发展沙田第一城住宅项目。
挑战英资:展夺地皮
然而,李嘉诚不仅仅于此。由于当时大批船坞沿海靓地均在英资手中,其中太古船坞重建大型住宅区令李嘉诚怦然心动。若要做“地产大zF,‘,便得挑战英资。1977年,中环及金钟两项地铁上盖发展权招标,李嘉诚看准地铁急需资金,于是建议项目由长实占四成九外,并提供现金做建筑费,结果一击即中。长实击败英资夺魁,爆了个大冷门。第二年五月,中环地铁上盖卖楼花,29层商业单位于8小时内全部卖清,账面收益五亿九千万,打破全港卖楼花记录。
李嘉诚出手勇猛,背后原来有汇丰支持。1976年时,汇丰大班沈弼注意到李嘉诚这个冒起的“新贵”,遂与李嘉诚合作,以各占一半的比例,携手重建中区华人行。1978年,李嘉诚将长实总部自北角长江大厦搬往华人行,也就是这一年,李嘉诚上京与邓小平会面,知道中国要搞经济。香港华资有发展后,长实决定大举入侵英资盘踞地,攀上华资龙头的宝座。
成全包玉 刚夺九仓
李嘉诚试练实力,首个目标物是置地旗下的九龙仓。令他垂涎欲滴的资产是尖沙嘴的海港城、海洋中心、游轮码头以及货物装卸区可重建的地皮。九仓的股价长期不振-1977年尾每股只是十三、四元,而资产值达五十元。大股东置地只持有九仓不足两成。于是李嘉诚不动声色,在市场秘密收集九仓股份,准备杀置地一个措手不及。闻风的置地亦同样在市场回购股份部署反收购。翌年三月,九仓股价被抢高至四十六元高水平,若要拿得控制权,必须持有五成一,审慎的李嘉诚,自知非能力所及,加上置地母公司,,台和请来汇丰大班沈弼做说客,李氏惟有鸣金收兵,把手头两成九仓股份转让给船王包玉刚,套回三亿多元资金。后来,包玉刚八零年去世后,在汇丰银行提供二十三亿贷款下成功从置地手上夺得九龙仓,成为首位华资大户,成功收购英资“大行”。
飞龙在天:大展鸿图成首富
李嘉诚收购九仓无功而返后,欲将套回资金部署另一起大型收购,结果奠定华资势力抬头、英资势力退走的局面。李嘉诚今次的目标,是蛇吞另一英资洋行棗和记黄埔。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和记黄埔,由英资四大家族之一的祈德尊爵士掌舵,公司从事码头仓储、贸易和零售业务。李嘉诚看中的就是可以重建成大型生活区的黄埔码头。
和黄给人有机可乘,是由于祈德尊在香港及海外大撒金钱过度投资于眼花缭乱的项目。 1973年遇到石油危机,股市大跌,和黄陷入财政危机,捱至1975年时,大股东祈德尊家族只好出让其三十三点五股权与大债主汇丰银行,以换取注资一亿五千万元来救亡。
汇丰手头上这批股票最终要找个“好人家”接手。得到汇丰银行垂青者,就可主宰这当日资产值六十亿元的商业帝国。汇丰银行偏偏选中了李嘉诚。
入主和黄成超人
1979年,汇丰银行以每股七元一角代价,把手头和记黄埔股份让给长江,只要求长实先付交易的两成(即六亿四千万),余数可延迟两年支付。以长江实业当时总资产不到七亿元来说,这是名符其实的蛇吞象收购。两年后,李嘉诚正式入主和记黄埔,当时旗下两间上市公司市值均是全港五大。同年《远东经济评论》就巴李嘉诚称为“香港的超人”,并以卡通人物为封面。自此“李超人”便成为李嘉诚的代称。
1982年,中英前途谈判展开,香港爆发信心危机,楼、股受挫,英资财团怡和更宣布迁址及纷纷变卖资产,对香港前途不信任。早知北京心意的李嘉诚,却抓紧这个时机发展大型住宅区,不但显示对香港的信心,事后亦证明为长实带来以百亿计的庞大利润。
李嘉诚一接掌和黄,便部署将红勘黄埔码头拆卸重建,长实和黄各占一半。初期政府批出补地价要二十八亿元,李嘉诚耐心的等到1983年,香港信心危机楼价低潮时,长实才以极廉价的三亿九千万元补地价买下,并一口气发展94幢住宅,名为黄埔花园,成为继美孚新村后香港另一大型屋村。黄埔花园于1990年全部完成,为集团带来五十三亿元的盈利。
船坞电厂皆变屋村
李嘉诚洞悉,只要成功说服政府更改土地用途,以及谈判到较便宜的地价发展大型屋村利润惊人。于是,帮长实工作的大群专业人士继续搜罗有大副地皮的公司来收购或合作。1985年,置地因债台高筑、被迫出售港灯股权,李嘉诚斥资二十九亿购入三十四点六港灯股权,他看好的是电厂旧址发展潜力。
1986年,李嘉诚运用“超人”力量及其固有交际手腕,与政府充分合作,蚬壳石油将茶果岭和鸭梨洲两块油库地皮换回青衣油库地皮。而港灯将毗邻蚬壳油库的鸭梨洲发电厂址移到南丫岛后,将两幅地皮合并重建,成为今日的海怡半岛:而茶果岭油库地,则发展成为今天的丽港城。长实和黄旗下至今共建成八万两千个单位,六千一百万尺楼面,成为香港地产大王。
长江实业集团是李嘉诚事业的心脏,而和黄集团则成为李嘉诚:中出香港、拓展海外的双翼。和黄大班马世民为迁总部一事与李嘉诚意见不同,李氏坚持不动,表示“如果要迁,先问问有没有办法迁动李嘉诚这个主席,如果没有,以后就最好不要提这件事。“结果和黄没有象冶和一样大搞迁总部,但和黄的海外发展步伐明显较前加快。1987年,葵涌货柜码头已是全世界处理货柜数量之冠,拥有四号及六号码头的和黄,1988年仍以四十三亿元高价投得七号码头发展权,令和黄完成雄霸香港货柜码头霸业。
为了继续扩张版图,和黄向外扩展。1991年,和黄收购全英国最大港口棗菲力杜斯码头;从1994年往后,在世界各地,如荷兰、斯里兰卡、美国、澳洲、巴哈马和巴拿马,建立和黄的货柜码头业务。今天,和黄全球拥有84个泊位,占全世界货柜码头业务一成。
至于电讯业务,和黄在港稳占手机市场老二地位,仅次于香港电讯:在海外,1994年在英国成立OrangePIc,又获德国Mannesmann收购,作价两千五百亿元,拥四成五股权的和黄接受收购,以换回四百四十亿的现金和欧元票据以及Mannes mann一成股权,称霸欧洲。另外进军美国市场,透过收购Voice stream三成股份而进占美电讯市场。
亢龙有悔:居高思危应节制
今天的长实和黄集团,旗下控制的四间蓝筹上市公司及港灯,总市值逾五千一百亿元,占恒生指数比重近两成重,而且是香港经济界最具分量及影响力的财团。长实、和黄、长建
不但对股市举足轻亢龙有悔是乾卦最高、最后、最末的一爻,比喻人已经达到极点,没有再高的位置,因而物极必反。《易经》所言,龙飞的过高便处于进退两难之局,所以人便需居高思危,自我警惕与节制,否则盛极而衰,这是大自然不变的道理大智慧如李嘉诚,必然有所参透。
李嘉诚王国会得以延续因有两个儿子接棒。其中大儿子李泽钜,目前已接掌长实集团副主席之职,为父亲日后退休而接班;而二儿子李泽楷更自立门户,创办盈科集团,其中在港上市的盈科数码动力,市值不单逾五百亿元,而且已成为股坛新星,领导网股热潮。两子均可“克绍箕裘”,称霸股坛,令李嘉诚老怀安慰。
李嘉诚绝对是一个传奇,他属于我们这个特殊的时代,他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完美神话。尽管历史发展中每个人都有可重复性,但李嘉诚却是空前绝后的。因为李嘉诚是香港商界诸巨富中少有的出身贫寒者,这是一个经典的白手起家而成功的神话。我们普罗大众每天都在做着的美梦—只靠自己的双手和才智,赚来吃穿不尽的巨额财富, 千千万万人的梦想,是李嘉诚用他的人生,他的事业,帮我们实现了这一有如上帝神迹般的梦想。
李嘉诚成长和创业的年代,环境潜藏着巨大的机会,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那是一个呼唤强者和智者的时代。每一次政治和市场的动荡都给人们未来的生活带来了迷茫和无助, 给无数的小业主们带来的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灾难, 千千万万的小商人在时代的赌场上转眼间倾家荡产,输得精光。李嘉诚让人叹服、着迷、羡慕之处,就在于他对于危险的预先洞察,及时调整方向,并且把握住了上帝给予的每一次机会。李嘉诚的成功也正在于,他精确地抓住了命运赐福的一切机会,并且利用发挥到极致。
在今天的商界里,人们对李嘉诚怀有极大的研究和欣赏的地方是,他独到的投资目光和十拿九稳的商业手段。没有人去认真研究他个性里有助于走向成功的因素。人们似乎很少有兴趣去关注这个年仅14岁就遭受丧父之痛的少年,如何在寄人篱下生态环境中用一颗敏感的心过早地洞察到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为了全家的生计,使他放弃学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商业之途,终身不改从商的初衷。这种苦难经历对于他而言, 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也是他受用终生的财富之源。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性格决定命运。李嘉诚后天的成功跟他的个性里的东西是分不开的。不可否认,一个成功的商人是天生的,而不是学成的,譬如商人对于市场的敏感。在追寻李嘉诚逐渐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考察他的独特而耐人寻味的个性,从中可以找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发现李嘉诚之所以为李嘉诚,那是因为李嘉诚不愧为李嘉诚。
李嘉诚孜孜不倦,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虽然他为了生活,放弃了学业, 中学也没有毕业。此后他的精力几乎完全花花在与人与钱打交道上了,可是他丝毫没有放弃学习,他到废品站买旧教科书,然后看辞海的方法自学,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包括英语这样的交流工具。开始做塑料花生意的时候,他亲自专程跑到意大利去学习塑料花制作技术,从而将塑料杂志上的信息转化为他工厂的主要产品。可以说, 学习成了他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直到今天他仍每天坚持听英语新闻。这样一个人的成功几乎是必然的。
李嘉诚为人真诚,很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就一点也不失信。 虽然“待人以诚, 执事以信” 的商业准则,在创业之初让讲原则的李嘉诚付出濒临破产的惨重代价,商场朋友的违约失信让他本已处在难关之中的塑料 7-7雪上加霜。可是,他不改本性, 以诚待人,延续他的做人方式,李嘉诚赢得的是越来越多的朋友。很多人是因为信赖他的真诚而跟他合作的。他不仅与世界著名的企业家银行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与一些国际政治家交上了朋友。他的诚信也赢得了汇丰银行长期大力的支持和信任。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密切关系也为李嘉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系列的扩张收购中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到,李嘉诚的从业到目前都是以诚信贯穿始终,诚信让他在商场上获得了很高的信誉,也赢得了巨额的回报。
李嘉诚总是在追求最新的东西,不断创新,不管是做什么东西,他都要做到最好。李嘉诚开始进入塑胶行业还是一个模仿者,年轻和善于思考使得他敢于尝试新事物,发现并生产塑胶花使得他很快在行业中树立了领袖地位,并为他积累了相当的财富。这种不断追求新东西,新事物,并立刻就去尝试的行为,让他在以后进军房地产,经营股票,收购英资上不断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功。从夕阳产业到高科技产业, 到后来,跨产业、行业、领域, 由经济到文化传媒到政府公共领域,这位以资本为对象的战略大师一生敢于尝试新的未曾接触的领域,从塑胶花到房地产,再到石油、 电视以及对数码港、 中药港计划的热衷,在每一次的角色转换中,我们似乎都可以看到李嘉诚充满探索的强烈好奇心。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因为他始终追求第一,在每一领域里都追求最好的。从开始的钟表店学徒到店员,从街头推销的“行街仔”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救市的白衣骑士,从超人到新经济的领袖,从管理大师到传媒高科技弄潮儿,不可否认的是,李嘉诚在哪个行业里都是最杰出的。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这句话适用于李嘉诚,也适用于每个成就伟业的人,适用于正在关注成功的商界精英。
李嘉诚可谓功成名就了。2004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他列1 9位,资产估计1 64亿美元。李嘉诚成功了,这个来自广东潮州的少年用自己的奋斗,证明了一件事情:只要今天努力奋斗明天就有希望。他在用价值证明价值,用财富创造财富。他的商业,他的事业就是他实现梦想追求的一种寄托。他不知疲倦地奋斗, 与其说是在赚取金钱,毋宁说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他似乎更希望告诉那些崇拜自己的人, 自我和追求远比亿万资产更加重要。
迄今为止,李嘉诚的成功均为借力。“让别人为他赚钱“,他缺乏原生创造,但他就是成功了。这也是华人世界进入国际社会里的一道难题。
李嘉诚给予了另一种神话,他浓缩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上百年、几代人的历史,一穷二白到发达的进化历史。这种跨度之大在历史上是罕有的。
今天,发展、资本、增长……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事业, 已成为大至文明、种族、国家,小至个人的精神意识。李嘉己遮盖了传统权力掌握者,成功人物的境界和生命形式又有了新的含义。
李嘉诚,就属于这样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