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历史看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长期致力于先进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从党的历史看党的先进性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从党的历史看党的先进性范文一
戴焰军 李英田
我们党诞生、发展、壮大的95年,实际上就是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85年。党的先进性建设过程中值得总结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有许多,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谓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准确把握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历史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把密切联系群众同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一道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使我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根据新的环境的地位和任务,把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付诸实践,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整党整风运动。1956年秋召开的党的八大,要求全党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得起执政的考验,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后来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但由于全党同志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因而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抵御国际国内各种风险,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明确作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科学论断,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1985年,他又创造性地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科学论断,这就把领导的地位、作用、功能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统一了起来,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凡事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对如何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就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作出的专门决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在于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宗旨的新概括。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深刻地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生命源泉,是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特别是2003年“七一”讲话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就如何对待人民群众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有不少新提法、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入地阐发了党的根本宗旨,丰富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些新的执政理念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倡导和一贯坚持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根本政治路线,才确保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今天,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080万党员并且长期执政的大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为增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错误思想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此同时,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些矛盾繁多复杂,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新情况新矛盾,我们党就有可能疏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甚至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地位就难以巩固和加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更无从谈起。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继续始终密切联系群众,能否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能否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受住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是执政党建设的一大课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仍然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先进性建设落实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实践中。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深刻变革的进程中,密切党群关系,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加关注民情,更加关注民利,更加关注民生,努力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认真解决上学难、住房难、行路难、就业难、看病难、办事难等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群众高兴,使群众满意;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努力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推进先进性建设。
建立健全党联系群众的机制。
建立起党员密切联系群众长期管用、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广大党员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建立深入群众的机制,通过下派到基层任职、参加基层工作队、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等方法,为党员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利条件。二是建立组织群众的机制。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前进,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自觉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要建立长效的组织群众机制,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覆盖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困难群体,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三是建立服务群众的机制。建立长效的服务群众机制,是切实做到服务人民群众的制度保证。当前,要建立健全亲民便民的服务机制,通过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制度,一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另一方面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
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群众工作中,需要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既应坚持党的群众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又应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际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要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拉近党同群众的距离;把宣传发动与示范引导结合起来,重视言传更注重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
从党的历史看党的先进性范文二
在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党。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将如何始终保持先进地位,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是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现实课题,而如何理性地、客观地认识党的先进性,是这一重大课题的理论前提。
一、认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思想方法
理解共产党的先进性,首先应该依据上述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判断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先进性。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的发展史业已证明,党在不同时期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基本上是依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并根据当时的国情特点所制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不仅体现了辩证的统一性,也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内涵。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的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这个纲领,体现了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历史的先进性。
理解共产党的先进性,同样应依据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党在中国现代历史的不同时期所起的历史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中华民族政治上的彻底独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党又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经济上的贫困,实现了中华民族在经济上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理解共产党的先进性,还要摆脱种种简单化的认识,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来认识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比如,在对党的性质的理解上,有人认为:既然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那就只能以工人出身的成份为主体。历史上党内“左”的观点,曾将党狭隘地圈为“工人党”或“农民党”。现阶段,基于中国产业工人状况的变化,又有人责难中国工人阶级由此失去了先进性,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了。长期以来,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比较多的是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不仅要从政治的角度来理解,而且要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理解。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实践道路同样不是笔直的,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曲折,甚至是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由于党的事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无论在认识上发生偏差,还是实践上遭遇失败,党都有能力纠正错误,继续前进。党的这种自我纠错能力恰恰是党的先进性的另一种体现。
二、决定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主要因素
(一)从党的阶级基础来看
阶级性是政党性质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源自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只有建立自己的独立的政党,它“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时明确指出:它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而是“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1982年通过的党章又进一步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些定义尽管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但均把阶级性视为政党性质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中国政党先进性的基础因素。
在建党初期,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者相比,具有如下的先进性:首先,工人阶级是同大工业生产相联系的,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与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不同在于:其他的劳动者随大工业的发展不断地分化和破产,而惟有工人阶级则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日益壮大,因而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其次,工人阶级在旧社会受剥削最重,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因此相对于其他阶级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第三,工人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养成了集体主义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工人阶级所受压迫更为深重,其先进性也更为明显。因此,建党初期,把工人阶级先锋队作为党的阶级性质,从根本上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种种变化,“工人阶级”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深化,外延正在扩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组成部分——知识分子。这种情况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前进还会有所增加。邓小平早已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分析中,做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学论断。江泽民同志也指出:“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过去,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是产业工人,主要是体力劳动者,因为产业工人代表了社会先进的生产力。现在,在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条件下,掌握着先进科学技术的脑力劳动者更体现了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具有了主体的意义;三是产业工人结构本身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第三产业将大大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这是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原来从事的传统产业正在缩小,而那些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兴产业正在扩大。
在党的阶级性质问题上,工人阶级中所出现的下岗和失业等新情况,这些新现象会不会改变党对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看法,会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是同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社会集团,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意味着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整体队伍的发展和整体优势的发挥。淘汰,死亡、新生、发展的过程,
正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进程,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正在通过这些阵痛性的大嬗变,进一步提高起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应谨防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先进性,同旧体制下的“大锅饭”混为一谈。中国工人阶级结构的大变化,整体素质的提高,非但没有反而更强化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原有的历史使命,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没有改变。
在党的阶级性质问题上,如何看待吸收有产者入党?有产者入党是否会破坏党的先进性?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看待财产,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说过:“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买股票办实业,投资行为不断增多,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表现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有产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有产与剥削并不是必然联系的。吸收那些靠劳动取得财产并通过支配财产为社会作贡献的有产者入党,会进一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决不会改变党的先进性。
(二)从党的指导思想来看
政党的纲领和指导思想是其决定先进性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党,这是党在思想上先进性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成为共产主义者,必须将科学理论灌输给工人阶级,才能由自发变为自为的阶级。列宁在缔造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过程中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提出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工人阶级先进部队,认为党并非工人阶级全部,而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其先进性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列宁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高度评价了革命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作用。他强调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共产党的灵魂,科学的世界观是共产党先进性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这是党在思想上先进性的标志。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使得党内以农民出身的党员为主要成份。毛泽东在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中讲:“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份所构成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从思想上建党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工人阶级必须用先进理论来武装,农民、小资产阶级必须用先进理论改造思想。
在指导思想方面,中国共产党为保持其先进性十分强调了以下三点:
一是反对教条主义。党在成长过程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曾给党带来了巨大危害,但党也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原则不是出发点,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是经典作家公开申明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得以传播发展,就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实践功能,满足了中国革命的需要,因而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得到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是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一元化与“双百”方针是辩证统一的。指导思想本身必须保持先进地位,必须与时俱进,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必须根据指导思想及时调整政策,适应历史变化的要求。
(三)从组织制度来看
组织制度对政党具有约束、强制、保障的特性。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确保党的先进性的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首先是以党内政治民主为基础和前提。正如恩格斯所说:“其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现在一切都按这样的民主制度进行” 。党内民强调党内“员的平等性、充分的权利、领导者权利的限制性以及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性。党的这种政治上的民主性,构成了党的先进的政治路线。
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同样强调健全党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邓小平说:“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要求党的生活严一些,也就是说,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要扩大他们对共产党的监督,对共产党员的监督。” 。正是这三种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党能不断克服各种可能滋长的毛病,从而确保它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在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尤其是党中央坚强的领导集体的权威作用,保证了党的各项正确方针、政策及目标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特别重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决策制度。“把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看作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必将使中国共产党保持活力和战斗力,永葆其先进性。
三、判断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主要标准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须做到三个代表。因此,三个代表就是判断中国共产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标准。三个代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先进文化是灵魂,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宗旨。
(一)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各项变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构筑了其先进性的生产力基础。20世纪20年代,曾在中国思想界发生过一场社会主义大论战,论战双方在同一个问题上即如何迅速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展开争论,一方认为中国生产力水平低,先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使生产力水平提高,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再实行社会主义;另一方认为,发展生产力可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社会主义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条件。后者的观点正是中国早期共产党人的主张,实践证明,这一主张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在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时,曾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科学原理,特别强调科技发明在推进生产力发展及社会进步中的伟大作用。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极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全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整体提高。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大胆地领导了对中国传统产业的改造,调整并优化了中国的产业结构,从而提升了中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
先进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不断地为其开辟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目的在于改革那些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二十多年的改革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一直位于世界前列。
(二)文化标准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形成了其先进性的内在灵魂。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作为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弊病的新文化来被先进的中国人所接受的。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特别重视文化建设,批判封建主义文化和帝国主义文化,努力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便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指导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历史昭示出文化的先进性与政党先进性的关系。 从现实来看,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首先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批判性。坚持实践性,党强调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精神的精华,实现改造世界的功能,体现时代精神;坚持批判性,党强调文化建设要自我变革、自我扬弃,在发展中不断实现否定之否定,体现创造精神。其次贯彻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既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又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既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又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文化的人类性。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保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
(三)利益标准
先进的政党之所以是先进的,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所以其先进性才经得起检验。中国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这与历史上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有着根本的区别。它能够而且必须能够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而以往的政党和阶级的统治者也可能在夺取政权之前能够顺应民意,而在掌权之后就会逐渐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讲到,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正因为如此,党能够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在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翻身解放做主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为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特别关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受益程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利益群体多元化的倾向,出现了特殊受益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利益绝对受损群体的差别,有的国有企业职工的失落感增长,不少农民的负担加重,使得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各种利益关系中变得复杂起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出现的不同程度上的腐败现象,直接影响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此,党一方面加大反腐败力度,另一方面,身体力行地进行帮困扶贫的活动,以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捍卫人民利益至上这一党的宗旨。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党中央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通过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建立和谐社会,通过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是能够与时俱进的,是能够经受住新时代考验的,是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胜利的先进的党。
从党的历史看党的先进性范文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高瞻远瞩,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地提到全党面前,向全党发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进军号。“七一讲话”就是全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纲领。重新学习"七一讲话",倍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意义重大,讲话精神影响深远。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先进性。所谓先进是与后进和落后相比较而言的,即把同一些人或同一类事物作同一标准的比较,其中进步的就是先进的,最进步的就是最先进的。如果同一些人、同一类事物,长期先进,即以前先进,现在先进,将来还先进,面对一切问题都先进,则这些人、这些事物就有了先进性。就如一个党员,入党前先进,入党时先进,入了党以后继续先进,则这个党员就有了先进性。我们党也是如此。我们党刚刚诞生的时候是先进的(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其它政党组织比较),经过28年新民族主义革命的洗礼有了先进性(主要与国民党比较),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过度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保持了先进性(主要与世界上的其它共产党比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建设和发展先进性。
看一个政党是不是先进的,是否具有先进性,就要把这个政党放到它赖以产生、发展和活动的特定历史条件之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在一个政党赖以产生、发展和活动的特定历史条件之下,必然有一个社会的总问题。面对这个社会总问题,凡是政党都会提出解决的主张,拿出解决的办法,并作一些事企图解决这个总问题。看一个政党是否是先进的,是否具有先进性,就要看这个政党提出的主张(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不是最先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贯彻自己的主张和办法时是不是走在了前面、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实际上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的一句话:"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去考察,归根到底看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及其作用的大小。这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归纳起来是两条:一条是理论的先进性,即主张和办法,通过说和宣传工作来表现的。这是先进性的精神内涵。二是实践的先进性,即如何做及其效果,通过模范带头作用来表现的。这是先进性的物质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先进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即保证其正确性,又保证其成功;正确的成功的实践又为先进的理论提供有力的证据,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推动理论更加进步和完善。我们党85年的历史也正是如此。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模范地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经过28年的流血牺牲,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用和平方式实现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答案,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形势新变化,系统提出社会主义矛盾论学说,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末,面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面对国内主要矛盾的特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提出改革开放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1992年前后,依据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局势,系统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创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先河,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2000年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系统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推进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惠及13亿中国人民的宏大事业。这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所说,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前进,不断进步。
然而,社会历史进步是有客观内容的,判断社会历史进步与否也是有许多内容和标准的。虽然说有许多内容和标准,但主要看:先进生产力是否发展,人类文明是否进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生产力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以实现是判断社会历史进步与否的主要尺度,同时也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主要的标准。
在当代中国也是如此。判断一个政党先进不先进,是否具有先进性,主要看:对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没有帮助及帮助之小,对中华民族族先进文化的进步有没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对实现中国最岸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没有帮助及帮助之人小。其实一句话就是看是否做到了“三个代表”及做到的程度之大小。
所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七一讲话"语)。政党政治是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开始的。从政党政治的历史发展来看,先进性是一个政党的生命力所系。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了先进性,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同时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一个没有先进性的政党,其执政也罢,不执政也罢,力量强大也罢,不强大也罢,都没有立党的必要。一个没有先进性的政党,其力量越大则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危害也越大。希特勒的法西斯党就是一个铁证。有了先进性的政党,其力量越大,则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也越大。没有了先进性的政党,其执政也罢,不执政也罢,或早或晚被历史所淘汰,被人民所抛弃。一个政党,有先进性则存,无先进性则亡:这是政党政治的铁律。这个铁律同样适用于无产阶级政党,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共产党。
其次,党的先进性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则丧失先进性,丧失先进性则必然亡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本质上具有其它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建党9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政党过去先进,并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并不等于永远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固然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七一讲话"语)。所以,既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否则,先进性丧失之日,就是被历史所淘汰被人民所抛弃之时,也必然是亡党之时。我们要时刻牢记该一点。
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其它阶级政党,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又不同于其它非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除了先进性,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之外,便一无所有;除了追求先进性而推动历史进步、人民解放之外,便一无所图。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都来源于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本身就是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和壮大,既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又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绝没有党自己的私利。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走向执政,长期执政的力量之源,合法性资源。我们知道,资产阶级政党取得执政地位可以利用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等等手段,而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执政地位只有为人民服务,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人民群众必然选择具有先进性的政党,必然要求选择的政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这就决定了保持和
发展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七一讲话"语)。
以上两点讲的是历史意义。第三,其现实意义在于,我们党只有加强先进性建设,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七一讲话"语)。我们党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从世情来看,和平、合作、发展己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国际局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总体上是发展。但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义泛滥,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上升,给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形势带来严重挑战。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这一对孪生兄弟,搅得世界不得安宁。各种思想文化、政治思潮激荡交锋,在亚洲和其它一些地区出现极端民族主义,在欧洲保守主义思潮上扬,这些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世界的南北问题日趋严重,差距越拉越大,己经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周边也是热点不断。朝核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等,变数很多。一旦激化或失控,既影响世界局势,也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国情来看,我们用62年的时间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跨越,即跨越了人类文明5000年,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30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关键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人均GDP由1000美元想 3000美元跨越的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党情来看,虽说经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党先进性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党内仍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问题。不适应问题是认识问题,水平能力问题。主要有:一些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观念不牢固:一些领导干部和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来解决。不符合是原则问题,方向问题。主要有: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等。这些问题必须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给我们党的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发展的趋势和大方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的变化中,掌握主动权,提高应付和处理能力。要求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尊重客观规律,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充分认识到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最大优势是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深刻意识到长期执政就必须积极探索巩固执政地位的原则和方法,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坚决完成执政使命。尤其是要求我们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走向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而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是历史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走向执政、长期执政,在执政中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进而充分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继续执政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在执政中能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取得巨大成就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一句话,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生命悠关的重大问题。所以全党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要行动起来,积极地、自觉地投身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伟大实践之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局面。要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努力使我们党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要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政治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要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广大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