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出菇要怎样管理
鸡腿菇出菇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管理,这样才会更加有助于鸡腿菇的生长,具体要怎样去管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鸡腿菇出菇管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鸡腿菇出菇管理要点
要求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过高易使子实体变色,或发生褐斑块。过低易使子实体过早翻卷鳞片;棚内温度保持16-24度以利于子实体发生最多,产量最高;每天通气1―2次,每次30―40分钟;采菇后将菇坑填平,采菇标准为手捏不软、无空隙、无鳞片翻卷、菌盖部分呈光滑洁白状,即可及时采收。
辣椒地可套栽鸡腿菇
辣椒地套栽鸡腿菇是一种仿野生栽培鸡腿菇的好方法,可以节省建造菇房的开支,并且不占用地方,能大幅度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一般是在辣椒栽植后,在辣椒行档地中间开沟、铺料、撒菌种。为管理和采收菇、椒的方便,可连续套栽3个辣椒行档,隔一个辣椒行档地留做人行走道。在套栽鸡腿菇的辣椒行档地中央开沟,沟宽17厘米、深25厘米,长度与辣椒行长度相等。开沟的长度×宽度×该地所开的沟条数即为该地套栽鸡腿菇的总面积,每平方米投料20公斤、播种3公斤(即用种量为原料的15%)。辣椒地套栽鸡腿菇,应先处理培养料,然后开沟、消毒、铺料撒种栽培。其技术要求如下:
培养料处理 为节约成本和有充足的原料,可用整草(稻草、麦草)直接处理栽培鸡腿菇。处理方法是:将干燥无霉变的整草扎成约5公斤的小捆,分批置入3%的石灰水中浸泡15~20分钟,捞起后沥水至无成串水珠下滴后建堆发酵。在水泥地坪或栽培场地面上平铺底膜,膜上用10~15厘米粗的木棍垫底,将草捆卧放搁置于木棒上成堆。全堆覆膜连同底膜一起围捆起来使其发酵,当堆温升到60℃以上时持续一天后翻堆。另铺底膜将草捆直接转置于底膜上码成新堆,去掉原底膜上的木棒,新堆连同底膜一起覆膜捆实继续发酵。当堆温升到60℃以上时再保持一天,然后松开捆绳散膜,温度降至30℃左右时栽培。
套栽技术 栽培前在辣椒行档地面上开沟,泼浇3%的石灰水消毒。铺草前先于沟底撒一层过筛的干畜粪,然后将草捆散开,整草顺沟长均匀铺放。底层铺草约5厘米厚,播菌种3%,撒一层经3%石灰水湿润的干畜粪;中间层铺草约10厘米厚,播种量为5%,撒一层干畜粪;上层铺草约10厘米厚,播种量为7%,撒一层干畜粪,床面用铁锹和木板拍平拍实,取潮湿的菜园土覆盖3~4厘米厚,用0.5%的石灰水喷洒湿润覆土,其上撒一层草木灰。按辣椒生长进行管理,但要等鸡腿菇菌丝穿透草料破土而出后方可灌溉。
注意问题 ①辣椒如有缺苗应及时补齐,以使鸡腿菇得到良好的遮阳。②辣椒如用药治病时,应先用薄膜将鸡腿菇栽培处或生长处罩起来,待药液干后再拿掉,以免产生药害。
鸡腿菇种植注意事项
注意一、鸡腿菇会出现头潮菇太密,转期困难。头潮菇多个体小,甚至成丛的菇蕾将覆土掀起,造成大批小菇因脱离料面死亡,难出二潮菇。
形成的原因:菌棒过密,或菌棒过长,料层过厚。
解决办法:拉大菌棒间距至2-3cm,并用土将菌棒间缝隙填实,或把菌棒菇切成二段,卧放出菇。
注意二、鸡腿菇种植会出现出菇不在床面。床面出菇极少,而四周土埂出菇较多。
形成原因:覆土厚度不当,床土干而散,四周土层较湿。
解决办法:覆土不超过3cm,全床覆土含水量要均匀,并控制在20%-30%之间。
注意三、鸡腿菇在种植前期会出现菌丝“冒土“。菌丝冒出床面,甚至形成菌被。
形成的原因:菌丝徒长。
解决办法:当菌丝快长到床面时,加强通风,使床土表面干燥,促使菌丝向生殖生长转化。如果是轻微冒菌丝,可加强通风,床面撒草木灰即可。如果菌丝形成菌被,可用刀划掉,挑掉菌块,喷打重水,增加通风,床面上补换细土。
注意四、鸡腿菇在种植过程中会大量发生“红头菇“。菌盖鳞片呈铁锈色,但不深入菌肉,不影响生长发育。
形成的原因:床料和空气湿度大,光线不适宜。
解决办法:当子实体出土后,喷水必须结合进行通风,不喷关门水,以保持菇体表面无水和有适宜的光照强度。
注意五、在鸡腿菇栽培中会出现鸡爪菇。菇体丛基部长出3-5个分枝似鸡爪褐色。
形成的原因:高温高湿,菌丝受土层杂菌侵染引起变态或病态。
解决办法:保持床料和空气适宜的湿度,搞好环境卫生,覆土经灭菌后再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