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_有关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不妨找一些有关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来看看,那么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从富家千金到“绿巨人”
星期天的早晨真好,蔡英文终于可以晚起,直到上午9时才慵懒起身,然后咖啡豆磨好,烧出一杯expresso,用蒸气打奶泡,要变成拿铁或卡布其诺都可以,取出早报,边喝着温热的咖啡,边端详着政治版大事,而最乐的莫过于,里头没有“蔡英文”三个字。
回忆起8年前做“行政院副院长”前的工作状态,蔡英文仍然回味无穷。但是自从上任那天,就得6点半起床,在床边挣扎10分钟,然后才开始梳洗,为了挣得几分钟在家的时间,她一分钟都计较,逼到最后一刻才出门,抢时间赶上苏揆8时就开始的三长会议。
这就是副阁揆的代价,蔡英文几乎在第二天就有些后悔,为什么要接下这个工作,当然这只是脑海闪现一秒的念头,并不作数,但她怀念那种幸福,周末周日,多么奢侈,多值得珍惜。
但是自从这次走马上任之后,蔡英文再也没有如此闲暇的时间了。
时间回到四年前。2012年台湾大选失败之后,蔡英文由蔡主席变蔡主任,之后,民进党主席也由苏贞昌就任。
“各位亲爱的台湾人民,有一天,我们会再回来,我们不会放弃……未来这四年,虽然我们没有办法以执政者的角色,来实践我们的理想;但是,这并不代表,在野就没有力量”……这是蔡英文2012大选败选感言,时隔四年之后,蔡英文真的卷土重来,这次她再也不想做在野党的党魁,而是要堂堂正正地带领民进党做执政党的“主子”,“睡着也要当选。”
蔡英文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个谜一样的人,她的感情生活、家族和资产,都没有人真正搞得清楚。自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她远赴美国康奈尔攻读法学硕士、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法学博士。以她备受尊宠的出身背景,不论教养或是学养,均属于社会上令人称羡的上流阶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她参与起草“两国论”,深受当时“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的赏识。2008年初,民进党八年执政的贪腐无能,引发台湾民众强烈不满。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大败,被困于政治困境之中。这个时候,“热心”政治的台湾“中央研究院”前院长李远哲找到蔡英文,力劝她出来领导民进党。2008年5月18日,蔡英文当选为民进党第十二届党主席,成为民进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党主席。
“40岁之前不知道政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蔡英文,自从进入民进党执政团队后,就不断被民进党消费。
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刘昊然
湖南卫视最近热播的《真正男子汉》,因为是军事题材,区别于以往的娱乐真人秀,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在这个节目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个耳目一新的男子汉版《小苹果》,担纲领舞的是颜值很高“氧气小兵”刘昊然。
作为节目中年纪最小的嘉宾,十七岁的刘昊然目前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高三学生,因出演电影《北京爱情故事》里的宋歌走入大家的视线。据说,帅气的刘昊然从小就爱蹦蹦跳跳,爸妈便送他去学习舞蹈。中考时,他们鼓励小昊然报考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经过努力,刘昊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入读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后,众多优秀的同龄人一时之间让他无所适从。好在爸爸妈妈一直鼓励他,告诉他,所有有成就的人,都对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为了梦想,刘昊然克服独自求学的孤单和无助,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
有几次舞蹈课,由于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不是拉伤肌肉,就是扭伤脚筋。但,不管多痛他都坚持。一次汇演排练中受伤了,老师让他换一个舞蹈位置,怕他伤势加重,有一个难题是,需重新让其他同学排练,会耽搁演出时间。为此,他坚持原有舞蹈位,凭着一股韧劲,跳完全场。演出结束后他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
因为他的坚强与坚持,老师们对他非常喜爱,不失时机地向外推荐这个“得意门生”。和刘星阳一角一样,选谁扮演宋歌,让陈思成费尽周折。海选了上万人,都没入陈思成“法眼”。当刘昊然的老师给陈思成发来昊然的资料和照片时,陈思成便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感觉。就这样,刘昊然和欧阳娜娜一起,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
在《北京爱情故事》里,刘昊然和欧阳娜娜共同演绎的青春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梁家辉说:“他虽然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表演培训,但他的表演节奏和情绪都控制得很好。”
作为综艺首秀,刘昊然的个性也为节目制造了不少热点。称赞自己的班长时,直接点出班长的侧脸酷似吴亦凡,一句话瞬间为班长吸粉无数。节目播出后,刘昊然更担当知心弟弟角色,昭告广大网友班长还是单身,只能帮大家到这儿了,让女粉丝们直呼可爱暖心。
刘昊然私底下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迷。首期节目中教官让大家谈第一次拿枪的感受,刘昊然对枪械知识如数家珍,惊呆了一众小伙伴。这也让大家对接下来,这个萌系暖男在军营里的十八岁成人礼有了更多的期待。
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
作者:莫言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时,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时,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
我是1955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村,十几岁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辍学回家。当时能够找到可读的书籍屈指可数。为了读到一本书,我常常要付出沉重的劳动来进行交换。
记得邻村同学家里有一本绘图版的《封神演义》,为了读到这本书,我常要去那个同学家中替他推磨。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小学老师,他收藏了十几本革命小说,比如《苦菜花》《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这些书被我借到后,都是用最快的时间读完。现在回忆起来,它们的主要情节仍记忆犹新。那个时期记忆力特别强,读书的热情特别高,读过了也能够记得住。
后来我到了部队。当时我们一个战友的未婚妻在县城当图书管理员,每个星期我都会从她那里借古今中外的小说,比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朵夫》等。1984年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这时我开始写小说,这都归于在保定几年打下的基础。
简单回顾了一下我这几十年读书的过程,发现阅读对我人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我每天都会收到一大堆的刊物。虽然我从事的是小说创作,但我的阅读范围反而更广,有一些小说之外的好读物也能给我带来极大的阅读快感,让我燃烧起当年有过的阅读激情。
假如让我重新走一遍我的人生道路,我宁愿不要作家这个头衔,因为通过自学成为作家的过程太艰苦,而且这种作家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不系统的,尤其在外语方面,几乎等于空白。假如我们能够打开另一种语言的窗口,用外文去阅读,我相信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改观。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翻译到中国,我们的作家眼界大开,看到了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法国的新小说派等。很多人都认为我的创作受了拉丁美洲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影响,对此我也坦然承认。不过直到去年10月份,我才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完。当时读不完是因为刚翻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