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

2017-06-22

导语: 一节《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完毕,思绪万千,整个课堂感觉好累好累,自己平时的第一课时的生字词教学,学生学的轻松,教师参与快乐,学习效益还比较明显,今天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写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一起来学习吧。

怎么写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故事。

第二部分主要写感想。通过学生之口说明故事寄寓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 课文有两个显著的特色:

1、借事说理。叙事的部分虽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但归根结蒂争论是为揭示哲理服务的。

2、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发展。全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是客观的叙述,其他文字均为人物语言。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 我针对本文的特点,取得了以下的教学效果:

1、反复练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学生对这篇课文都很有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朗读课文,学生的朗读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2、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像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了,学生的表演很到位,课堂气氛活跃。

2、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学生的参与面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他们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形式对词语的理解得较透彻。

通过教学,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最后的拓展练习还不够贴近实际生活,这样的事例比较难找。

2、有的学生朗读的还不够有感情。

怎么写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要把学习的舞台、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去发现、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创新的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争论的故事》一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叙”代“讲”,道理浅显易懂。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尽情地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争论的故事》一文中兄弟二人的对话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自读、赛读、分角色朗读……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想象、体验,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

二、让学生尽情地演。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进入角色”。在此理论的指引下,我充分的引导学生尽情饰演兄弟二人的对话部分。另外,我制作了大雁的模型,让部分同学手举大雁的模型从“兄弟”二人头顶缓缓“飞过”,营造逼真的情境。通过学生表演,使兄弟二人因争论而面红耳赤的形象得以充分展露,其人物神态、心理也被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三、让学生尽情地说、写。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为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我抓住课文后面的省略号作了巧妙的延伸,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兄弟二人如果听到这些话会怎么想……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尽情地说、写。这样的延伸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说话训练,续写片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发现、创新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进而超越文本。由此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总之,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读,大胆说,尽情演,在快乐的心境中学习,整体上感觉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学习兴趣也很高,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么写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本文,让我看到,文章中兄弟俩的争论,比起课堂上,咱们班孩子的争论,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一:课堂上,学生们就兄弟俩笨还是不笨,这个问题,唇枪舌战,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

本来,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们一致赞同,兄弟俩是笨的。(上面有简单记录)可是到了第二节课,又有孩子提出反驳,这兄弟俩并不笨,理由是:虽然天上那么多大雁,但文章已经交代只射一只充饥,而且兄弟俩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知道只射一只比较容易,因为同时射,不管是谁开了枪,那群大雁就会飞散了,他们依然不会得到两只,甚至彼此受影响,一只也得不到。(虽然我也明白,这不是教学的重点,但通过课堂教学,来不断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勇于表达,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老师们一致夸赞咱们班学生聪明,会说,我想与平时课堂上点点滴滴的训练分不开。)

其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最终要明白什么

针对这个故事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学时,我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着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没有想到学生却给了我一份惊喜。不仅理解了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做事要抓住时机,还能就某一现象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课上尽情绽放

为了让学生最终要明白“无论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的道理,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就采用分组朗读和个别分角色读的方式来体会同学们的话,并顺势推荐了“各抒已见”这个成语来表达,同学们七嘴八舌发表意见的情景。最后我出示那省略号说:“这里还省略了许多同学的许多想法,其中也包含咱们班同学的感想。现在就请你们自己来补充吧。”本以为先学习了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想法后,孩子们的思路会被局限了,大概只能重复其中一些观点或语言了。没想到他们的想法却出乎我的意料。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设计了这样的提示: “是呀,无论是一人射一只吃,还是把一只分开两半吃,或是谁射下来就听谁的吃,都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先把大雁射下来呀。这就是课文中哪句话的意思?”“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对,先做就能抓住时机,后做往往就贻误时机了,说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成语?”“先下手为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一看时机已经成熟,就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理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他们很容易领悟到:无论理想多么伟大,关键是现在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才是不笨的做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