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预习策略

2017-05-27

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要不要预习,该如何预习,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学数学预习策略,供你参考

小学数学预习策略

一、学案式小学数学预习策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案式数学预习策略就是指教师备课时,从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和认知能力、课程标准要求等方面,为他们设计预习方案,通过学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教师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以生为本、以教材为本,以生活为本,贴近学生就近发展区。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素》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学案。1、读一读:认真阅读教材中第70页内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摆一摆:你能用12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吗?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3、说一说:上面的乘法算式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4、找一找:(1)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找出来的呢?(2)采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3)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能说说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4)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找的?(5)用同样的方法能找出15和16的因数吗?(6)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能说说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吗?5、问一问:学习“倍数和因数”时应该弄清哪些问题,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这样的学案,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让他们知道了学习内容和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用数学预习学案时,教师要注意,上课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按照学案要求自己去预习。鼓励学生在运用学案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爱好和知识结构补充学案内容,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张扬每个人的个性。

预习后,教师应该在课前对学案完成情况进行必要检查和反馈,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再针对预习实际效果有针对性地修改教案,设计教学流程,组织课堂教学。

预习学案的使用不仅体现了教师的“导”,让预习融入教学,成为教学内容,也帮助了学生的“学”,因为预习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

二、撰写数学预习日记策略,挖掘学生自主探索潜能。

数学预习日记的撰写,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会,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基础。

在学习新课前布置学生写预习日记,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和思考以下问题:(1)通过预习,你懂得了哪些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节所包含的知识,梳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能懂得的问题,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新思想、新发现,获取成功的感觉,增强学习自信心。(2)本节内容,你还没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记录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思考所预习知识,深入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3)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这样的数学思考,不但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促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探索者。(4)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方面能用到这些知识?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5)你能完成本课中的“练一练”吗?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检验自己的预习情况,尝试运用新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之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认真撰写预习日记。我班学生是这么写的:今天预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后,我惊奇地发现:生活中应用百分数的例子太多了! 例如:各种品牌的酒都用百分数标明酒的酒精度;毛衣用百分数标明含毛量的多少;棉制的内衣内裤用百分数标明含棉量;天天喝的牛奶也用100℅表明纯牛奶;还有饮料中的配料及所含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用百分数表示;股市行情也用百分数表示股票的上涨和下跌……好像比我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还广泛。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呢?通过预习我明白了,原来百分数的分母是100,人们便于进行比较。通过预习我还知道,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不同,可是我想不明白: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哪些联系?还有哪些不同?

数学预习日记的撰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小组交流预习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取长补短。此策略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是学生对自己预习的一种反思、修正和再创造。小组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比较、学会选择、学会创造。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在对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交流流程。(1)一人交流,其他组员认真倾听;(2)听完后可以补充意见;(3)结合组内交流情况对自己的整理进行反思,发现遗漏和错误及时修改和完善;(4)选一名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预习策略,应该注意合理划分好学习小组,一般将班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内成员学习成绩有好有差,性别搭配有男有女,性格有内向有外向,能力有大有小,形成异质小组。这样的搭配更易于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课前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要用“底乘高”这个结论,并且能运用公式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甚至一些较难的题目都能解决。到了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讨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证明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用“底乘高”来计算。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验证了这个公式,很好地理解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进行讲解,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甚至连一些差生和内向生都跃跃欲试。全体同学在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思路和想法在交流中得到内化和升华,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一定要考虑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在预习中,没有教师的参与,需要学生自主去完成相关的预习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进而实现预习目标,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1、剪下教材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和圆锥。2、观察圆柱和圆锥各有几个面,有什么特征。3、量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想一想圆柱有几条高?圆锥呢?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观察、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动手制作学具,自主探索圆柱、圆锥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去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准备。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一书中指出:“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教师在布置相关数学预习任务的时候,就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和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为了今后打个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前预习策略设计中,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

3、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有关数学预习任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这样,学生通过对课堂重点知识的预习,就相应减少了课堂上老师多余的讲解时间,而留给教师更多的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时候,进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的预习效果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的质量,本文对小学数学预习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教师在选择和运用预习策略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中,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设计出更多的有效预习的策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在预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猜你感兴趣:

1.小学数学课如何实践运用课前预习

2.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建议

3.小学语文预习策略探讨

4.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5.小学生预习方法大全

6.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

7.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

8.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