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励志演讲
几乎所有成功的、出色的、一流的企业家都是优秀的演讲家。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企业青年励志演讲稿,希望你喜欢。
企业家励志演讲稿篇一:财富管理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
马蔚华
为什么要搞财富管理?我们中国能不能搞财富管理?我讲四条理由:
第一条就是不搞财富管理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难以为继,几年前我们就说过,我们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两大脱酶,一个是资本性的脱酶,一个是技术性的脱酶。资本性的脱酶是融资减少,商业银行在融资当中一同天下的地位被削弱,这一点两年内看得很清楚,我们中国的股票市值23日已经将近23万亿,23号突破5000点,从998点到5000点的从998点到5000点的指数我们用了26个月左右的时间。市值从2万亿涨到23万亿,也就是说在企业融资的空间里,直接融资迅速的膨胀,这是股票市场,去年一年,在4000亿,营业额也是数万亿,营业中商业银行的份额在减少。所以说从商业银行自身看得另辟蹊径。
第二条是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在加快,从今年元旦开始,中央银行每日对外发布上海同业拆借利率,这是一个信号,也就是全面利率市场化的时代已经不远了,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使得企业和银行间的博弈越来越尖锐,好几间大企业给银行的利率下幅,下幅到银行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就发股票,所以银行盈利也受到挑战。第三条是银行的资本约束,到2010年,从07开始银监会已经邀请所有的商业银行是8%的充足率开始组,巴歇尔协议对银行的约束非常强,在搞贷款特别是公司贷款,也就是100%,你要搞财富管理可能不用资本效应,这就是财务管理对银行最大的意义,如果一个上市银行不断的贷款,不断的消费资本就要不断的股权融资,所有的投资者都不喜欢你这么做,所以这也是商业银行一个很大的考验。
所以说,从这几方面看银行资本性的脱酶是对银行最大的挑战,因为资本性的挑战是IT企业老想做银行的事,比如阿里巴巴,在咨询领域不断向银行方面靠拢。第二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的银行走过了一个过程,银行转型在美国是8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实行非业管理的监管体制,所以美国也是直接资本市场的兴起、直接融资的发展,美国的商业银行也很困难,监管当局只允许他们搞贷款,不能搞别的,所以当时在美国银行转型的年代,也出现过百家银行倒闭,80年代初期有290家银行倒闭,有1000多家银行出了问题,像花旗银行这样,首先收购了旅行者集团,突破了非业管理的法案,实现了美国促进了新法案的出生,所以才开始了后面的时代。
从那以后,美国的银行越来越重视财富管理,在西方银行财富管理都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盈利来源。应该说在全球的盈利中,财富管理业务的贡献度一般都超过了20%,大家知道零售私人银行给银行的利润贡献能达到普通银行的10倍以上。我知道香港的花旗05年私人银行的盈利占到全部盈利的20%,大家都知道瑞士的银行财富管理是出名的,瑞银集团管理2万亿美元的财产,它的私人银行所创造的净利润在整个瑞银集团保持在35%以上,去年上半年达到了63%,主要是鉴于中国股市的发展,中国财富管理的增加。所以国际银行已经给中国做了示范,我们也在这样一个路子。
第三是从我们中国的社会需求看,财富管理在中国有巨大市场,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改革开放到今天全社会的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个可能是不用争议的;第二是在全社会提高的同时,按照邓小平说的一个人先富起来,那么财富也在积聚、分化,中国的基尼系数在国际上是比较高的,对社会的稳定肯定是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对银行理财也是有客户来源增加的一面。
美联证券有一个全球的财富报告,05年中国有流动性资产累计是23万亿了,那100万美元的客户大大增长,富豪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保持88%的增长速度,这个数据是全球的两倍,我说的这是顶级、最高端的富豪,在最低和最高之间有中产阶层,在国家土地局的规定里中产阶层规定的标准是6—50万人民币,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将达到3.5亿。到2010年,中国的中产家庭也将接近一亿户,理财在中国是大有人在,大有市场、大有人群。
再有就是老龄化,到2010年我们的老龄人口达到1.6亿,老龄人口也需要你给他建立退休、教育、应急资金、管理个人资产,所以我可以有这样的预见,在未来几年内,13亿中国人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财富管理的市场。最后一点就是财富管理在中国有没有事可做?我觉得首先财富管理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光靠银行的发展是不够的,银行的财富管理必须借助于金融市场,我们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资本市场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是23万亿,而且我们的市场正在逐渐的、加快速度的和国际资本市场在连通,最近央行外汇管理局确定上海为试点,中国境内的居民可以直接购买H股的股票,这就打通了境内外市场的通道,将来试点会越来越大,可能所有的银行不能老试点了。
在国际市场上,现在发展得非常的迅速,全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年均流量是1万亿,间接的是2万亿,衍生品的总量是当年GDP的10倍,这些都可以从境内、境外给我们财富管理提供一个巨大的平台,另外随着监管体制的逐渐变革,在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外汇的领域,银行也在逐渐的渗透,其实银行现在也可以利用这些市场来实现我们理财的目的。所以正因为这样试点,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必然成为必然的趋势。
企业家励志演讲稿篇二:企业家马云演讲
去年是互联网业界聚会,今年不一样了,有互联网学者,有各行各业的人。
互联网是一个生态物种,物种越多越健康,参与的人越多,才能共荣共存,相互依赖。
我相信明年的变化会更加大。中国有一句话,山中一天是人间千年,互联网由于强大的能力和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不一样,确实我们把一个月当一年用,或者是一年当十年用,发展速度特别快。
我刚才在网络上看到周鸿祎发的微博,一夜之间世界全变了,他一下子成为最老的网红。二十年以前,我在北京参加过一个研讨会,讨论互联网是否需要管理和治理。1994年年底1995年年初,我说互联网还没有进入中国,就诞生一批专家,要对未来进行管理。
二十年过去了,所有他们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发生,但是没担心的问题全发生了。今天全球有32亿互联网用户,其中15亿人是出生于1980年以后。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光在中国已经有近7亿人使用互联网,如果不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进行系统地治理,我相信这是对于全人类的挑战。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被管理的,或者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希望被管理的。我知道在美国和在全世界有一批技术人员,自由思想认为互联网不需要管,就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政府总是喜欢管,但是事实上等出了问题,大家觉得再管已经太晚了。二十年以前也许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管,但是二十年以后,我们必须要有一种治理的思考。互联网就像我们乌镇的水,第一是无所不达、互联互通的;第二是清澈透明的;第三是要共同治理的。
所以水不是谁能管好的,而是需要共同治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化的不同,治理方法确实有不同,我在海外有不少人讲中国的互联网是不是管得太紧,我自己认为,不管怎么样,这个国家管出7亿互联网用户,管出了BAT,管出很多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
就像阿里巴巴一样,以前我反对管,但是今天出现假货、欺诈,人家说你管理不严,所以还是需要更好的管理。
第二,我们正在进入从IT向DT的转型,IT和DT巨大的差异,在于思想上的差异,重要的差异就是成功者必须是“利他”思想,只有让你的员工、让你的客户、让你的合作伙伴比你更强大,只有让你的竞争对手比你更强大,你才有可能成功。
互联网已经把大家,把人类变成了一个共同体,在这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并不是你消灭我,我消灭他的一种情况。互联网的技术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技术也未必都是好的,技术也会带来很多的麻烦。这次我看到了互联网之光,整个博览会,很多优秀的产品、优秀的技术展示,我相信人类在过去的20年,我们把人当作了机器,未来很有可能我们把机器当作人。
我相信未来衡量一个企业、一个个人的成功,不是你获得了多少权力,不是你赢得了多少财富,也不是你头上有多少花环,而是让你的客户、让你的员工、让你的社会赢得权利,获得更多的资源、财富、光环,才会成功。
技术的变革,会引来各种各样的不满和混乱,我在中国也有人说是“卖假货的马云,颠覆者马云、破坏者马云”,我并不在乎,跟三十年前改革家所受到的压力和指责,我们算什么。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问题,社会的进步是谁也阻挡不了,大家说制造业不行,制造也从来没有不行过,苹果很好,特斯拉也很好,别人说实体不行,实体也不错。
二十年以前,今天的零售行业冲垮了那些零售小贩,冲垮了国有体系,但是他们引领了未来,创造了需求,引领了需求、发现了需求,今天的电子商务、今天的年轻人,用互联网技术,发现了需求、创造了需求。今天更诞生了无数的新实体。
在我们看到别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的时候,建议大家多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最后我也想跟大家讲,整个社会的进步,刚才讲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必须学会感恩昨天,没有昨天IT的积累,没有昨天全人类各个知识的积累,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我们要敬畏明天,更要珍惜现在,不管在座的还是外面的,BAT也好,Google也好,FB也好,我们在台上的机会不多,我们珍惜每一天,我们时间不多,但是我们为人类做出影响的东西非常之多。
没有人是未来的专家,我们对于未来既要敬畏,也要大胆尝试,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勇于尝试,这个尝试才会进步,希望每一年互联网大会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多的新鲜面孔参加,世界各国的人参与,让互联网对于社会创造正面积极的贡献,谢谢各位。
企业家励志演讲稿篇三:企业家崔根良演讲
尊敬的王忠禹会长,尊敬的王文斌副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同仁:
大家上午好!
中国企业联合会两年一届的中国企业文化年会,为中国企业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就企业文化转型一题和大家交流探讨。
中国企业谈企业文化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更多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改革开放大环境中,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创造创新我荣、企业与员工商议为主导的中国式企业文化,员工和企业命运体,企业是员工事业的平台,这种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营造氛围,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等方面确实为中国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亨通是一家民营企业,创业20多年来,也是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主导下,形成六位一体的亨通特色文化。我们以发展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文化,以用人为本的人才文化,以精细化为核心的管理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党建文化,以贡献社会为已任的责任文化。得益于这六种文化的体系和融合的创新,亨通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完成了在全国九省市的产业,实现亨通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有效兼容,扎根于深厚的华夏文化土壤。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一个企业不顺应时代潮流,不融入全球发展的格局,将很难获得再继续的发展,终将被世界淘汰。常言道,今天你不国际化,明天就成为别人国际化的一部分。企业国际化成功与否,主要看企业与海外文化融合,文化落地,但实际的情况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遭受到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信仰文化挑战。中国企业在异国他乡如果不能化解在思维定式、法律秩序、宗教信仰、行为习惯文化冲突,企业就很难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生存下来。
亨通十多年来国际化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企业国际化首先是人才的国际化,而人才的国际化必须是文化的国际化。在未来布局全球的发展中,亨通将在尊重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的前提下,迅速适应跨国文化环境,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这是文化冲突融合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中国人经常有雄心、有魄力,雷厉风行,很多国家更注重制定规则,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工作方式,我们在巴西筹建新厂,很希望当地员工像中国员工一样工作搞突进、加班,把工程进度都提早文化,他们的文化习惯是工作是按计划的,工作八个小时,我们了解到这种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异国劳动观念和法规。
中国企业在用人文化,以结构导向的绩效考核,但是在中东、非洲行不通,埃及等国聘了当地的员工做业务,即使投标时间紧,由于时差的需要,但他们不会加班完成本质工作,工作时间和个人的时间分得很清楚。我们后来为此改变规则,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只做本地服务客户的工作,其他工作由中国员工承担。
在中东阿拉伯国家,无论是开会,包括约会,商务谈判,比约定时间迟到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是常见的,他们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效率也是很低的。所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开发是一条龙的服务,在印度无法理解这种模式,他们认为做客户就是做客户关系的,搞技术就是做技术的工作,商务就是商务。所以我们在聘任印度员工进行全流程的业务培训,他们也是不理解的。所以,亨通的国际化就是在复杂文化环境中稳步推进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在全球设立了30多家营销技术服务分公司,在南非、南亚、中亚已经建立了研发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如此,企业国际化任重道远。国际化不仅仅把产品卖到海外,把人员派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支撑国际化发展的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跨宗教的,在全球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体系。
以史为鉴,纵观世界500强企业潮起潮落,跌宕起伏变迁,成就百年基业,实现永序经营仍然是生深不惜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的信仰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借鉴。比如客户利益高于企业的利益,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价值高于企业价值,未来我们将围绕员工、企业、社会三者关系打造国际化的企业文化:
一是员工是创造企业文化的源泉。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把人力资本当作智力投资,放进可增值的资产端。总理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认为员工既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创造者,更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践行者。
二是要打造创新驱动性的企业文化。现在我们身处大变革、大创新的时代,过去讲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正好反过来,成功是失败之母教训屡见不鲜,任何行业信息的营销模式会遭受颠覆性的竞争,所以我们认为发展无极限,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
三是担当起时代的社会责任文化。企业小的时候是个人的,企业做大了就是社会的,必须心怀感激之心,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感恩文化。一个企业向社会输出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更应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企业文化、创新的理念和思想。助推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所以,我们坚信一流的文化造就一流的企业,企业文化必成为百年企业比拼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祝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