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研究综述论文

2017-03-21

作为心理健康培养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弹性 一直是国内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研究取向的差异,心理弹性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心理弹性研究综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心理弹性研究综述全文如下:

摘 要 心理弹性(Resilience):主体对外界变化了的环境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该状态是一种动态形式,有其伸缩空间,它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并在变化中达到对环境的动态调控和适应。心理弹性是个人在面对压力或者困难的境遇下,个人自觉主动展现出来的自身所具有的优秀的个体特征,它在个人的内部心理与个体外的周围世界间发挥中介和调节作用。

一、心理弹性的起源和概念

“心理弹性”(Mental Elasticity)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受到物理学中弹性力学的启发,该理论认为,“材料或物体有一种随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并随外力去除变形消失的特性”,此即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被称为“弹性变形”,并将受力物体在“弹性极限内的应力与应变分布规律”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

二、心里弹性的内在结构

Rutter 提出,心理弹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与危险因素产生交互作用的因素或保护过程。涉及两个关键性因素: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1、危险性因素:是指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更容易受到伤害而得到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的、心理的、认知的环境方面的因素。这一概念已经被研究者广泛接受和研究,特别是在对压力、逆境、挫折、创伤等处境不利于儿童的研究中,更是备受关注。

2、保护性因素:是指能够促进儿童或青少年良好适应的人格、社会以及体制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和资源,包括个体、家庭、社会中的影响因素。通常分为两类:儿童变量和环境变量。

三、主要理论模型

1、补偿模型、挑战模型和条件模型

Masten和Tenegen根据保护性因素在环境中可能起到的不同作用提出了心理弹性的三种模型:补偿模型、挑战模型和条件模型。在补偿模型中,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危险性因素或环境对个体发展起着负向作用,而保护性因素则起正向作用。挑战模型中,将危险因素加以区分,认为危险因素依其水平不同对青少年发展结果的影响并不完全是负性,最终的性质取决于危险因素的数量和持续时间是否超越个体的极限承受力。适度的危险因素水平反而可能促使激发个体战胜逆境或压力的潜能,从而可能出现更为积极的发展结果,但如果危险因素持续不断且程度严重,尽管有保护因素的作用仍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消极结果。在这里,逆境或压力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意味着挑战和超越自我的机会。

条件模型又称调节模型或保护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作用是交互的。根据交互作用的不同水平,Lutha:进一步将条件模型细分为四种水平:保护的类型,保护性因素起着一般性保护作用,而不论逆境或危险水平的高低,但这种保护作用并不能总是冲减危险因素的负面影响。“保护一恒定的”类型,保护性因素起着“全或无”作用,只要这类因素存在,个体的整体功能就不会受到损伤。“保护一增进的”类型,则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的作用方向趋同。。。保护一反应的,类型保护性因素受危险因素水平影响,随着危险水平的增高,其保护作用会减弱。

2、心理弹性框架

Kumpfer基于生态系统论提出了更富整合意义的心理弹性框架,对心理弹性干预影响深远。模型包括三个块面的内容:一是作为前提条件的环境特征(如危险因素或保护性因素);二是作为心理弹性者个体的特征;三是中介作用的动态机制以及个体良好的发展结果(弹性重组)。危险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相互作用,保护性因素的效应与危险因素的数量和水平相关。而保护性因子数量增加,也将有效缓冲危险因子的影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个体心理弹性抗压危险因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3、破坏、重整模型

Riehardson的破坏、重整模型。这一模型是基于生物、心理和精神(灵性)的平衡模式来构建的,认为生活促进来源于内部或外部的资源:新信息、新的体验或思想、情感的重新认识。个体对生活促进的认识取决于他的弹性品质和以前弹性重整过程。在这一模型中,由于压力、逆境的出现,促使原本处于“身心平衡状态”的个体调动起诸多的保护性因素与之相抵抗以维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压力过大、抵抗无效,则平衡就会发生瓦解。

此时个体被迫改变原来的认知模式(如世界观、信念体系等),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重新整合,这一整合的结果与Kumpfe的弹性框架是相类似的:达到更高水平的重整状态(弹性增强);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失去了成长的机会;更低水平的平衡,个体被迫放弃生活中原有的动力、希望或者动机;失衡状态(功能紊乱),这时个体会出现如物质滥用、破坏行为或其他不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压力。Richardson对这一模型做了更进一步的说明:多种瓦解或重整可能会同时发生;在没有弹性重整的情况下,瓦解将会持续因为个体没有获得弹性品质;弹性过程可应用于个体、夫妻、家庭、学校和社区以及其他团体;弹性重整可能会被延迟。

四、讨论

心理弹性是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心理弹性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个体心理弹性,需要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采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在面对问题时,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处理和解决,同时要处理好人际间的关系,使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和交流。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我们要不断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愉快的生活,展望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1.毕业论文

2.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3.论文文献综述写作格式

4.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

5.关于信息感知视角下的心理距离研究论文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7.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

8.大学生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