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同步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课文解析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课文回忆了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教材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层意思,父亲会离我们更近,也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做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⑵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
“沮丧”:灰心失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句子“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⑶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联系实际。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⑷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2、对词语的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同步练习
1. 在正确读音后面画“√”
捕捞(bǔ pǔ) 挣扎(zhēng zhèng)
翕动(xī xí) 选择(jié jué)
2. 选字填空
诱 秀
引( ) ( )惑 优( ) ( )美
或 惑
( )许 疑( ) 迷( ) ( )者
3. 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抖动 彩色的( )
( )争辩 ( )的回忆
轻轻地( ) ( )的建筑师
4. 照样子写词语
例:依依不舍、小心翼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给带点的字选择字义,在序号后画“√”
(1)责备 (1)要求 (2)批评、指责 (3)责任 (4)旧指惩罚而打
(2)委屈 (1)弯曲 (2)使弯曲 (3)服从 (4)冤枉
(3)获得 (1)捉到 (2)得到、取得 (3)收割
6. 修改病句。
(1)大家都愿望生活在一个永远和平的世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实、谦虚是李刚同学的好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留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
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 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 大声说 先生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 我们比一比 等学习结业时 看看到底谁是人才 谁是蠢才
从此,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他家做客,在他的画室中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徐悲鸿进步很快。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了第1名。1924年,他的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5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7分)
有志者,事竟成。
<1>竟:终于。写出“有志者,事竟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有志者”指的是________,
“志”指的是_______,“成”具体指_______。
(3)按照“受到歧视→立下志愿→勤奋学习→取得成绩”的顺序给短文分段,并归纳2、3段的段意。(12分)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感兴趣:
1.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钓鱼的启示读后感范文5篇
2.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钓鱼的启示读后感5篇
3.五年级上册13课钓鱼的启示预习题
4.五年级上册13钓鱼的启示预习案
5.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6.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钓鱼的启示预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