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管理类书籍有感
彼得;杜拉克说;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今天小编整理了阅读管理类书籍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管理类书籍有感篇一
《答案永远在现场》读书心得
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来说,已然熟悉了教科书上的各式各样理论,但工作到现在,却没有把这些与我每天的工作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反倒感觉自己只会纸上谈兵。很高兴自己在这个时候读到了《答案永远在现场》这本书,为自己找到了刺破迷雾的灵光。
“地头力”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一个口头语,指嫩芽拱出地墒露出尖尖角的力量,也指在田间地头头拱地往前走的力量。就是要不受条条框框束缚,不找借口,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扩展为商业概念就是:清空教条、成见和束缚,最大限度发挥直觉、现场反映、创造性的能力。
我不否认,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很不解,也很不以为然。但是抱着对实战企业家脚踏实地解决问题能力的佩服,我读完了这本书,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概念刮目相看了。 只有当管理超越形而上的理论时,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作者提出的“答案永远在现场”与“地头力理论”,强调了管理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朴实无华的观点,但确是效率提升的药引。
我们的许多企业注重学习西方的管理思想,把着眼点放在整合大规模的资源,运用ERP系统,制定整体的战略,直接奔着大规模和一流去了。我们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过于浮躁,总是显得雄心万丈,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慌忙于资本市场和品牌概念之中。例如:蒙牛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快速崛起,塑造了一个概念传奇——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紧接着,问题出现了,三聚氰胺让我们对蒙牛品牌失去了信心,导致其收入急速下滑,而专心于做产品的三元却供不应求。这样的例子在市场上不在少数,我们公司前几年遭受的挫折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学管理的从学校带出的通病。
有的企业也开始学习丰田的现场管理模式。但是却把目光聚焦在它精细化生产的结果上,学习应用大量强制严苛的考核指标、一厢情愿的数据管理体系, 反而忽视日企员工的忠于企业、奋发工作、积极创新、精于协作的状态。其实日本真正的强大之处,是能够安心于一个一个的小生意,安心与一个一个的小物件,找到追求精进,极致的平台。日本人可以把喝茶做成茶道,可以把击剑、拳术做成剑道或柔道,可以把军队做成武士道,可以把一个小营生做成艺术和禅。我们同日本公司的差距,恰恰表现在缺乏一种做人做事的常清静。 我们中国的企业要从自己的文化中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管理之道。我国经济30多年来
的高速发展,正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国企业人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地解决难题造就的。他们中很多人不是科班出身,不是学习了谁的经营管理方式,那他们依靠的理论是什么?
个头小心胸阔的马云,摸透人性的史玉柱,儒雅才子李彦宏,甘为天下溪的郭广昌,深沉睿智的任正非,铁腕领袖柳传志,大气沉稳的张瑞敏,生命在高处的王石,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的丁立国,铸造信实生命共同体的刘红军,安心追求极致的张跃,这些掌握财富帝国的企业家追求心灵的内在态度,用自己独立之个性带领企业突破传统的樊篱,在艰苦卓绝的道路上走向辉煌。这不好依靠既定的理论来概括,而这群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企业家,却都展现了那种在田间地头头拱地往前走的魄力、韧劲和创造力。作者把这种共性称之为“地头力”。
地头力是突破性心智、热情和能力这些元素在反应釜中发生化学变化那一刻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一种从零开始的思维突破能力,是一种历久不衰的行动能力,尤其是指在未知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如今这种过往经验未必能保证未来成功的情况,地头力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在企业中,要将焦点真正对准现场,将精力投入到马上要解决的问题之中。公司领导要坚定不移地走进客户和员工的内心,构建组织的倒金字塔形式。管理者要为一线员工的工作创造条件,一线员工要敢于调动管理者的资源为自己服务。这是形成地头力文化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此基础上,公司还要着力建立一种组织的文化或氛围,相信和促使每一个一线员工都有足够的承当,为公司的运作效益负责。当然,承当是有成本和风险的,很多员工更愿意亦步亦趋。让员工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工作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我们国内。而如果一个人在面临从来没遇过的新挑战时,能够快速反应,清楚说出自己的逻辑和假设,言之成理,并具说服力和沟通力,那这个人肯定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有的时候,我们又会矫枉过正。例如最近的蒙牛“诽谤门”,一个品牌经理,个人在一线很有承当,用恶意诽谤的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当我们看完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真得非常惊讶。这就告诉我们,承当不是没有心灵的坚持的,我们要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一点上我们要把握好。
我们的企业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员工快乐地工作上,让其在在特定的领域发挥现场开拓力,把大事做成小事,把细节做精做透,不断地追求极致与精进。这样,我们所追求的一切也就随之而来了
阅读管理类书籍有感篇二
1.(管理没有天才,人人都可以学会)彼得;杜拉克说;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天下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做管理的天才,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以及失败的教训才能打造出一个越来越优秀的管理人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就连伟大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也是在通用汽车经历了失败成长了自己。所以一名管理者就应该在成功失败之中积累经验,再加上不断的学习来成就自己。
2.(不要侵入他人“领地”)海尔CEO张瑞敏先生说过;高层管理不等于高高在上。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要将权力下放给你的部门领导,让他有自己的发言权,有让他自由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但是监控是绝对不可以少的,日常的管理与巡查一定要跟上,就象现在的三庆,作为生产的放权我们相对比较放心,这主要还是人的问题,车间主任的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是我们认可的,所以我们对于生产部就放权放得多,让她有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让车间的管理依照着她的路线行进。然而三庆其他部门,尤其是办公室,不是公司的管理程序有问题,而是部门领导的心态问题,有些部门领导自己心态掌握不好,直接的后果就是带出的兵心态全都有问题,三庆的各部门最终要向车间一样进行有效地大面积换血,尤其是部门主管的更换更是重中之重。
3.(不该管的事让别人去管)杰克;韦尔奇说:管理越少,公司越好。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当我们把公司需要改变的制度运行下去之后,就应该让部门主管巩固实施,让他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而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如果每天都在处理这些细小的琐碎的事情,就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为公司的长远做打算,解放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做一个领导者应该做的事。
4.(不要介入派别之争)南川和雄说;一个很老练的企业负责人在危险发生之前都有预感,老早就懂得远离危险地带。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在公司我们就不应该让他形成小集团形式的派别来与公司对抗,一发现此类苗头,就应该全力压制。现在重点还是办公室。
5.(企业管理必须简单)彼得;杜拉克说;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好的。简单是一场信息革命,其任务是使复杂的事情简单明了,创造适当的指令。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用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作为一个部门主管一定要有以公司利益为主的思想和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这就是合适的人,然而我们现在在办公室人员管理上就缺少这么一位干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建议在办公室的人员招聘上,不要再招聘和老板有一丁点亲戚关系的人,现在的办公室人员不好管理和亲戚派别有很大的关系)
6.(指挥千军万马,不如善点良将)杰克;韦尔奇说:我最大的成就是关心和培养人才。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知人善任,管理好你手下的主要人员,分层管理,逐级指挥。只有上下统一思想后,才能将你的团队带成一个整体。
7.(事无巨细的管理会事半功倍)盛田昭夫说;最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并不是紧盯着部属,不断的下达大大小小的指令的人,而是只给部属概括性的方针,培养部属的信心,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工作的领导者。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在一些对外的工作上,适当的放松一下政策,下放一些权利,对于一些工作执行者可能更能以高水平发挥出来。
8.(只需管头管脚)杰克;韦尔奇说:管理者只需对最核心的部分加以把握,而具体的行动方案应该由具体的执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制定。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公司制定出方针与方向,具体的实施由部门主管来负责,如果部门主管不能达到公司预期的效果,就应该被处罚或者调离。当然也要听取部门主管的工作汇报,以此来圈定问题。
9.(放手让下属自己去干)葛瑞德;杜雷尔说;明确的告诉人们自己所希望的事项,然后放手让其自由发挥。对于这一段我的理解是作为现在的我在公司,老总为我创造了一个可以拼搏的环境与空间,焕发了我很大的工作热情,在新工作的挑战与压力下,更能让我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为我以后在公司的工作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让我对我们的老总更加佩服,刮目相看。但我自己好像却做不到,不是我不放权,而是办公室没有一个值得放权的有效管理者。
二, 改变旧的管理思维模式
在这一章中整体我的理解是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世界企业运用程序和制度来管理企业,而中国的企业却办不到,这中间的问题就在于中国企业的人情味,就拿在沧州本地的外企来举个例子,管理相当严格,但人们都能接受,因为他认为外企就是这样管理的,可换过来如果一个沧州本地企业沿用外企的严格管理,就会有很多人承受不了,因为他认为你就不应该这么严格,所以我说;一个企业的员工是不是能做好工作,遵守规章制度,就看我们企业推行制度的力度。严控制度体系,绝不姑息养奸。另外我们在对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入适时的感情交流,平衡人员心态,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但作为中国企业,我们还是应该注重一项决定在颁布之前的讨论,商量,以求一次推行成功。另外就是减少使用有亲缘关系的人员(公司现在在这方面有弊端,而且还相当严重),当然,公司的主导人员必须用自己人来控制。对于公司的管理我们现在的弊端就是不能狠下心完全打破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就是惩罚表现好的,鼓励表现差的,得来的只是一支越来越坏的队伍。就拿此次日照旅游,我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应该继续坚持最开始的已定方针,评选结果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够格的就是不让去。结果我没有坚持,造成了前面的评选工作全部白做了,她们在说;无所谓怎么评选,最后还不是一样,所以我说;以后的评选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结果是什么就按什么执行。另外在对每个人的管理上,对于那些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完成任务,配合工作的员工,我们就应该体现出不一样来,对他们在经济,生活,工作上都给予最大的支持,因为对员工的一视同仁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在七月份我们在各部门实施的末位淘汰制将是很好的机会,在此期间,我将把公司的几个主要淘汰人员全部请出公司。
三, 管理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做事
在这一章中整体我的理解是每一个企业都会有管理误区,及时的发现误区中障碍所在的原因,并消除这个障碍,是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做到的。但我们坚决不要一味的迁就现状,否则会让我们很被动。就像现在的办公室我的误区就是从一开始过分的迁就了她们,给她们造成了一些新的不好的习惯,所以在后面的工作我应该向总公司的刘部长学习,狠狠地打压一下办公室人员,冲出此次的管理误区。彼得;杜拉克说;管理的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所以对于公司,这次的目的就是将所有的管理制度切实的运用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工作。因为规章制度就是管理的法宝,只有严格的执行规章制度,从上到下的贯彻执行,才能让公司走向平稳的前进。因为企业的执行力靠的就是纪律。其实我们的管理重心真的不应该在这里,但在这个环节浪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后面的工作,我就是要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对所有触犯公司规章制度的人进行不留情面的依法处罚。一切按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公司在推行制度与要求时,就不应该再有任何的商量余地,怎么制定的就要怎么执行,因为在执行问题上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詹姆斯;柯林斯说;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没有谁是不可以替代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正确,如果一个人不能继续前进,那她就注定要被淘汰,不论她处在什么位置,什么工作。当初车间进行人员更换时,走了这么多的老工人,一个月后也就全部都进入正轨了,其余的部门也一样,所以办公室的工作如果要完全进入正轨,更换主管及相关的人员是必须的。尤其是亲缘关系密切的一些人,这些人就是办公室管理上所存在的最大的障碍。在我们以后的人员管理及提拔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两种一定会出现的情况,那就是工作能力强和老资格,以后的提拔一定要以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作为提拔员工的标准。让那些自以为是的老资格全都随风而去吧!
四, 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精神是什么???
一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是团结,但这个团结一定要是良性的,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而不是建立小集团式的个人帮派。团队精神是什么???就是有一个共同的良性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严格贯彻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一个公司的最高用人标准就是用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一个部门主管他的职责里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能够不打折扣的运行公司的制度,而不是在员工之前就去抵触制度。如果一个主管,不能切实的执行公司制度,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主管。一个合格的主管就是要带领手下的员工以企业为中心,切实的执行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个企业人文管理很重要,但也要适时地加入一些企业的强硬制度来加以约束,不能总是事事都和员工商量,因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永远是冲突的两个面,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双方都满意。而我们管理者一定要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绝不能因为害怕得罪人就去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一定是一名大度的管理者,在我以前的工作中以我的方法和方式,可能给别人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印象,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积极的改正自己的缺点,从心里面真实的关心,照顾,帮助每一个值得我用心的员工,但是在公司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公司利益。
阅读管理类书籍有感篇三
《管人的真理》是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品。 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世界顶极管理畅销书作者。他的书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册,在美国的100多所大学和世界数百所大学及许多企业中被广泛采用,读者遍及全球。除本书以外,罗宾斯博士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文版在中国管理学界教师、MBA和企业管理者及公司白领中也是有口皆碑,且多年畅销不衰。 罗宾斯博士的实践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并非一般象牙塔中研究管理学的教授可以比拟。他曾就职于壳牌石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他先后在布拉斯加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圣迭戈大学任教,并在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中担任咨询顾问。
罗宾斯博士酷爱体育运动,自1993年以来,他曾4次获全美室内同龄组50米短跑冠军,并创造了360米和200米两项世界纪录。他被选为1993年和1994年度同龄组田径先生。 这样一位经历丰富的作者写出的这样一部著作,我在拜读后立即感觉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真理,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工作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
从结构上讲,本书基本上是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阐述的,从招聘开始,到激励、领导能力、绩效管理、沟通方式等,一一进行了说明,特别是对组织的过程、行为、意义进行了超越一般见解的论述。而且,本书还纠正了一些在在许多流行的管理书籍中未经证实的观点,以实践证据他们做了反驳。
我认为,本书的特点就是从行为而不是从管理理论上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就像本书一开头汤姆斯.G.卡明斯(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主任、教授)所评论的那样,“管理实践和行为研究之间的鸿沟终于被跨越了”。
所以,我对本书的观点就是,本书更多的从实践操作层面对我的工作产生指导作用,和已经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教材的理论向配合,能在理论和实践双重范围发挥更好的作用。 就招聘而言,本书所介绍的是如何在实际面试中寻找到符合组织需求的合适人才。按照教材上的说法,主要是招聘的概念和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并介绍可能从外部获得人才信息的渠道,以及相关优缺点的比较,但并没有介绍面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往往造成实践中收集到人才资料,却不知道如何通过面试这段短短的时间了解他除了技能以外的其他情况。而实际上就像本书真理1所说的那样“忘掉人格特质,行为才算数”,只有从面试人员以前的行为出发,才能考量他今后在新的组织里面可能会发生的行为,及对新组织的适应性。
此外,本书也对传统招聘理论做了验证。如传统招聘理论也提到面试时要做好“工作真实情况介绍(Realistic Job Preview)”,应当向应聘人员介绍本组织不利的一面外,否则易使求职者产生过高的期望。本书就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详细举例说明,他列举了电信科技公司首席运营官特意说明加班很多的情况,从而保留下忠心耿耿、愿意做工作中任何事情的员工。而且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对我更有启发的是,作者在本书中介绍了面试提问的方法,关键是使用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避免引导性问题,并对应聘统一职位的人提出相同的问题,这样可以有一个公平的考量。而在现实工作中,面试有时往往有点随心所欲,面试人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应试人的第一印象等,提出不同的、不系统的问题,这样往往不能真正选择适合的人才。
有了合格的、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就足够了么?事实上远远不是这样,对员工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是人力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没有绩效考评和激励措施,员工就不可能高效工作,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绩效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中经常提到的,在本书中
也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了阐述。教材上对绩效和激励讲述,重点在于绩效考评的内容、指标体系、考核方法、结果运用等理论问题,本书则是对绩效考评与反馈的手段、其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做了具体说明。作者首先论证“为什么当今许多员工没有被激励起来”(真理12),对此提出了三个浅显的现象,关键还是员工对绩效考评的信任度,和员工报酬是否可以在绩效考评中得到切实反映。因此,作者提出,只有加强努力和绩效的关系、绩效与报酬的关系和报酬与实际想要的报酬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绩效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作者还提出了他对员工满意度对提高员工绩效的看法,他推翻了传统观念上所认为的快乐的员工就有好的业绩的看法,反而从自己写作体验的角度提出提供员工工作效率、增加员工工作成就感才能提高员工绩效的观点。这也是一般教材所罕见的经验。
就我的实践而言,上述论述对调整绩效考核体系具有明确的指导性意义。在一般的企业里,往往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阐述或者领导的要求,为考核而考核,甚至干脆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评,即使有也往往是走过场,并没有使用公开公平的标准对员工的努力程度进行表彰;即使有表彰,也不一定是员工内心所期望的。因此,真正要让绩效评估要起到实际效果,一是要制定统一考评标准,二是进行多级、跨级别考核,三是探究不同年龄、资历层次员工的不同需求,将考评结果与其需求向结合。如此可以较好的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作者提出的真理17“专业工作者追求流畅的生活体验”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也为激励体制提出一个很好的设计方向。作者认为,管理者应将流畅看成一种激励专业员工的有效方式,因为工作本身有许多特性可以激发“流畅”的状态,工作可以带来挑战,让人精力集中,所以管理者可以把工作设计的更富有挑战性、创造性,让人全神贯注,员工能充分施展才能。
这条真理对我的另一个实践意义在于,将能帮助我更加理性、深入的对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我在实践中常常看到,员工并非仅仅以金钱就可以达到激励效果的,除了金钱、升职、精神奖励等激励手段外,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在工作环境中感到人际关系的友好也是挽留员工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身边经常有朋友表示不愿意离开现有单位,即使新单位的收入更高,他也不愿意去,重要原因就是现有工作富挑战性、从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以及与同时交往的愉悦。作者的上述论述从理论高度总结了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也给我指出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道路。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以浅白的方式说明了“领导的真理”,而这是书本、教材上几乎不会提到的。一般教材上都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理论介绍,对领导的艺术是不会做正面阐述的;而领导能力在到达一定职位级别后,又是必须的。经常有例子,说是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工作的非常好,一旦提拔到领导岗位就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承担管理多人的职责、与下属、上级、平级之间的关系紧张等等。因此,领导能力是必须的。很多人认为,领导能力是天生的,我以前也经常由此想法,但拜读了本书后,我改变了这种观点。作者认为,领导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连一般人认为最难获得的“领导人格魅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就像真理31所描述的“魅力是可以学会的”,作者描绘出有魅力的气质与行为,并针对魅力行为设计培养方法与步骤。而一个有魅力的领导是能让下属心甘情愿追随的。就如毛泽东主席,他的个人魅力使无数人愿意追随,即使他晚年返了错误,感受到他个人魅力的人仍然对他无怨无悔。当然,我们个人是不可能达到毛主席这样的高度的,不过还是说明魅力在领导力中的影响与作用。
本书还在其他许多方面对“管人的真理”做了论述,限于篇幅所限,本读后感无法一一叙述。但是,我想再次申明的是,本书对我在实践工作的直接指导作用非常大。今后,我将不断联系实践、配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本书的论述,更有效率的开展相关工作。
看了阅读管理类书籍有感的读者还看了
1.读管理学类书籍有感
2.阅读项目管理类书籍感想
3.管理书籍读书心得1500字
4.有关管理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