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科学基础探析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所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理论课程以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而将工具性、操作性的内容放到实验课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计算机科学基础探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计算机科学基础探析论文篇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结果证明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所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理论课程以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而将工具性、操作性的内容放到实验课中。理论课程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及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学校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基础。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应该是面向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不只是面向计算机学科。2008年学校新入学的本科学生有四千二百多人,计算机中心组织基础理论课教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将目前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作为一种教学方面的探讨,希望和其他教师以及各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探讨。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城市里的学生在中学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不够系统,还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中学时基本没有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的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学校近几年招收的新生中来自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70%,入校新生计算机水平的较大差异给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现象较严重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理论老师上课时,学生只能看和听,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下课后又没有及时回顾和上机操作,学习效果不太好;而上实验课时,由于相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个时间差,知识的延续性被截断,甚至有些班级理论课老师还没有教而实验课老师先上课的情况也有,导致实验课学习效果也不太好。
2.3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考入大学,但同时学生的质量也一定程度受到影响。有的学生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有的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以为到大学是该享受的时候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学生难以适应大学教育的新方法,等着老师像中学时那样进行手把手教授和灌输,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
2.4在线考试与作业系统试题库与教材内容不配套
学校有一套很好的在线作业与考试系统,通过它可以调用试题库随机抽题自动生成作业题和考试题目,实现无纸化作业和考试。系统能自动批改客观试题,教师只批改主观试题,总分的统计和考试结果分析也基本是自动生成,现代化程度较高,提高了习题的灵活性,减轻了教师的改题负担。但由于试题库中的题目年代久远,跟不上时代发展,虽然不断在修改和更新,但由于题量很大,教材又不断更换,有相当多的试题在现用教材中找不到答案。试题库与教材内容的不配套,延长了网上作业的时间,打击了学生网上做作业的积极性。还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支付上机费用有压力,因而减少了做作业的次数。
2.5个别教师认识不足,讲课效果不佳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教师同样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个别老师平时不备课,上课照着课件念,或者自己另搞一套,凭经验讲一些东西,不系统、不连贯、不生动,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意愿降低。
3针对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面这五个问题,中心组织从事基础课教育的老师逐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所在,根据已有的条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在2009年的教学活动中付诸了实施。
3.1上好第一堂课,树立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十分重要。首先,教师欢迎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并做自我介绍。这样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接着告诉学生: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是不同的,是从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的转变,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课后学生一定要预习、复习和深入学习(比如从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告诫学生进大学不是进了保险箱,以后找工作光有成绩册不够,重要的是要有技能,必须利用大学的宝贵时间精通多门技能,作为将来谋生的手段。这样,学生的危机感上来了,学习时主动性自然就强了;此外还要告诉学生学校的相关纪律,要考勤、做作业、写实验报告,一旦违反校规,就不能参加考试;然后将上课的时间进度、每章节多少课时告诉学生,以便进行预习。这些内容交待完后才能开始新课程的讲授。这虽然看似简单的开场,其实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将这些统一做在了多媒体课件中,要求每个老师进行讲述。
3.2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课件,互相沟通,保证教学效果的基本统一
计算机中心统一制作全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发给授课老师参考,同时要求教师据此修改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日历和课件上交计算机中心,中心把理论老师的教学日历发给实验老师,以使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进度一致,各班级的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名字显示在网上,方便教师间的交流。计算机中心在每两周召开的例会中都召集基础课老师协商,进行授课指导。中心正副主任和督导组老师不定期到课堂听课,进行现场指导,使授课老师自觉、积极地备课,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3.3完善试题库,使之适合当前教学内容和教科书内容
计算机中心组织基础课教师对试题库进行统一的修订,使得试题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科书的更新而更新。有些试题虽然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答案,但只要这些知识是应该掌握的,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参考书都不难找到答案,这部分试题还是会保留下来,并且这类试题数量不多。通过完善试题库,保证了试题库的总题量和试题质量。
3.4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对于入学新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通过走访也了解过其它兄弟院校的解决办法,有些学校的做法是:新生入学后,先进行计算机基础水平摸底考试,根据摸底考试的成绩,将学生分成高、中、初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其中高等层次可以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对学校具体分析研究,我们没有采用这种做法,因为中学时期的信息技术学习大多是不系统的,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却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原理性的知识,如果免修很可能遗漏一些知识。因此,我们采取的是共同学习的方式,鼓励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这样大家能得到共同提高。
4实践效果和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改革实践,学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期末考试的检验,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达到了97.5%。
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至今已满一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强了,基本的操作都会了,尤其是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有的已开始自学网页编制、程序语言,有的开始报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在欣喜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如下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其中有些可以通过计算机中心基础课教师的努力做到,有些工作则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
4.1加强管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管理,多鼓励学生。学校还应在校风上进一步抓紧,良好的校风会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跟着大家紧张起来,到教室去自习。但目前学生自习的人数还不算多,这与学校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其次,对于厌学情绪较重的学生或是不喜欢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学生,还需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比如:让学生把自己的照片或偶像的照片、歌曲做成幻灯片文件,举办一些计算机打字、操作比赛等等,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也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4.2加大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投入力度
虽然学校有很多计算机机房,但似乎仍不能满足需要,学校还很缺乏学生课余自由上机实验练习的场所。建议学校决策者加大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对计算机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让学生有课余实践练习的场所,可收取适当费用。但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应考虑开设免费的计算机实验室。
4.3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听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所有内容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精选内容、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地介绍最主要的概念。教师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听课,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4进一步完善考试题库、优化教学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及教案
试题库应跟着教材的内容和时代的发展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淘汰过时的内容,增加新鲜的题目。必要时可以根据各位基础课老师的教学经验组织自己编写教材,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教材相对稳定,使得修改试题库的工作量大大减轻,有利于教师的教课和学生的学习。
5结束语
大学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仍然以它特有的高速度在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许多规律并未被充分认识,因此必须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渗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探讨教学规律,把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更深入、更扎实地向前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只是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仍将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谭浩强. 坚持正确方向,开创新的局面[J]. 计算机教育,2004(9):6-7.
[3] 张森. 论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今后发展[J]. 计算机教育,2005(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