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考、调考材料作文汇编与讲解

2016-11-11

1【2008年元月调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新闻,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你的想法,文体自选,文题自拟。

在克罗地亚的海滨扎达尔,有一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风琴。这是一架经过精心设计的海浪管风琴,白色石阶下暗藏35个大型风琴管,大海就是风箱。海水拍打和潮汐涨落会在风琴管中自动形成气压变化,美妙的乐声也随之产生。海风琴建成于2000年,设计者是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奇,巴希命生长在海边,小时候就喜欢聆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响,海风琴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此。去年海风琴获得了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

2【2008年四月调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50分)

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弱女子,她坚守一位医生的良知,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但她十年不辍,无怨无悔,被她揭露的伪劣医疗器械有20多种,其中8种已被查处,她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陈晓兰,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

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也是强大的;是有限的,也是无穷的……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

3【2008年五月调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50分)

5月8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极端不利条件在珠峰之巅燃烧,举世为之惊叹。在这史无前例的壮举背后,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在设计火种灯的过程中,由于以往常用的液体航空煤油在6500米以上无法正常工作,科研人员先后试验多种材料都被一一否定,后来,退休科研人员任国周看到一个用碳做热源的暖手炉后突发灵感,决定用碳做火种,但第一次试验效果不理想。后来,任国周看到一个烧饼摊旁的蜂窝煤炉,顿生联想,将碳柱象蜂窝煤一样上下摞放在火种灯内,下面的碳柱燃尽化成灰,上面的碳柱自动落下来,这样通过不断添加碳柱就可以保持火种灯不灭,而且排灰问题也能解决。最终珠峰火种灯装上了5节50毫米高的特殊碳柱,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

一个大难题通过生活中的两个小发现迎刃而解,这个现象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4【2008年武汉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50分)

“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5【2009年元月调考作文】上面《妈妈要做你的榜样》—文令人不禁产生感触:家庭环境可以毁掉—个人,也可以成就—个人。这—点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引发你怎样的回忆?清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校名。

6【2009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年级四月调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约翰,詹姆斯·奥德朋是世界著名的鸟类艺术家。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画鸟。后来以经营干货为生,生意很好,他的业余时间仍然用来从事鸟类的研究和绘画。1819年,美国爆发了重大经济危机,他一夜之间破产了,在看不到其他出路的境况下,他决定将自己的爱好变成全职工作。他带着画笔顺着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决心将美国大陆上所有的鸟类都用画笔记录下来。1826年,奥德朋带着他的作品《美国之鸟》——435张和实物大小相同的画——来到了英国,受到了热情追捧。多年后,成为著名禽鸟画家的他回忆道:“在经济危机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我得以发展我热爱的天赋。”

危机中常常酝酿着转机。请结合你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本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校名。

7【2009年五月调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孩子和妈妈住在湖心小岛,他们常常去钓鱼。在鲈鱼钓猎开禁的前一天的傍晚,他们又来钓鱼。在美丽的月光下,孩子意外地钓起了一条很大的鲈鱼,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翕动着。他从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妈妈和儿子都惊呆了。可是此时离开禁时间还有两小时,虽然周围没有一只鱼艇,没有一个钓鱼人,妈妈还是坚定地要求孩子将鲈鱼放生,孩子哭了。泪光中,鲈鱼抖动笨重的身躯渐渐消失。孩子再也没能钓到那样大的鱼,但他却为此终生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晚的问题,但他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成为一名成绩斐然的建筑师。

人生的成就究竟源于什么?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本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校名。

(讲解:母亲对儿子的教育的核心是诚实、守法、严于律己。事情虽小,但习惯的养成、原则的坚守、抗拒诱惑的意志事关重大。材料后面“人的成就究竟源于什么?”向考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可以寻找的“源”很多:家庭的严格教育、母亲见微知著的教育、人的自控能力、好习惯的养成、对抗诱惑的意志、坚守人生原则……这些“源”都在材料之中。成就不分大小,不要狭隘地理解成就必须是成人以后的事业上的成就。更不能离开材料去写材料中没有的成功原因——如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把握机遇……)

8【2009年中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9【2010年1月调考作文试题】

王争艳,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日前被市长亲自授予“上医之境”的牌匾。25年来,她的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多年如一日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干干净净做了一辈子医生,坚守着“上医之境”的行医理念;25年来,她诊疗时从不打断病人讲述,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然后她会用双手为病人做检查,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可以在病人就诊的几分钟里,基本锁乏病源,开完处方,她还要一点一点交待清楚病人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展现着一位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她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多年来,她坐诊在哪里,病人就跟到哪里,【她】被大家称为“一剂良药”。

这剂良药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讲解:)要养成仔细分析材料的习惯:

【总起】王争艳,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日前被市长亲自授予“上医之境”的牌匾。

【分述一】25年来,她的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多年如一日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干干净净做了一辈子医生,坚守着“上医之镜”的行医理念;

【分述二】25年来,她诊疗时从不打断病人讲述,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然后她会用双手为病人做检查,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可以在病人就诊的几分钟里,基本锁定病源,开完处方,她还要一点一点交待清楚病人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展现着一位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

【总结】她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多年来,她坐诊在哪里,病人就跟到哪里,被大家称为“一剂良药”。

显然,命题者用了一个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述他心中的王争艳,【分述一】和【分述二】甚至连叙述结构都是一样的,中间还用了一个极为明显的分号,并且都是以 “25年来”开头,用“上医之境”收尾。那么,【分述一】和【分述二】又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可以仔细品味一下,虽然同是赞美王争艳的医德医风,但【分述一】明显更倾向于对王争艳坚守自身职业道德的这一品德的赞美,而【分述二】则重在表现她对病人的尊重与关爱。简而言之,【分述一】突出了王争艳对自己的态度,【分述二】强调了王争艳对病人(别人)的态度。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王争艳“这剂良药”至少有两个重要“成分”,一是坚守原则(对自己的态度),二是关爱他人(对别人的态度)。

再由此,我们可以列出两个分论点,顺便将相应的“价值”加进去:注意,这是双要素题目,由“这剂良药”和“这剂良药的价值”两个部分组成,丢掉任何一个就是跑题!!

审题要注意用提问式方法:

1、这剂良药指的是什么?——就是她所具有的精神:坚守原则”“责任”“良知”“恪守道德……

2、这剂良药的价值是什么?——就是这种精神所起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廓清社会风气,给社会带来希望,为他人树立榜样;温暖人心,美化社会,给人间带来光明……

正确的立意如下:

1、王争艳“这剂良药”就是:“坚守原则”“责任”“良知”“恪守道德”(良药),它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价值)。

2、王争艳“这剂良药”就是:“关爱他人”(良药),它能给别人送去温暖……(价值)。

如此一来,论点的分析是紧密结合了材料。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立意来展开,如:1坚守良知,廓清社会风气,给社会带来希望,为他人树立榜样。可以联系近年的社会上的类似的著名人物(如:勇揭医疗黑幕的医生陈晓兰,敢于抨击不正之风的钟南山院士;武汉的信访干部吴天祥;还有自己熟知正直人物等等……)。2.立意为“爱是永远的阳光,温暖人心,美化社会,给人间带来光明”——可以写身边的爱心人物,也可写丛飞、洪战辉、微尘、白芳礼老人、志愿者给人的温暖,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还可以将这两种结合起来写,分两个层次来写,也容易得到好的分数(但是,要注意这样会分散中心,造成都言而不尽的弊病,只适合没有内容可写的学生。)

总之,要精读材料,要注意材料的叙述结构(总分总结构、并列机构)、语言特色(有没有结构一致或类似的语段)、标点符号(分号、破折号等)。再认真构思,进行相似或相反联想,精细选材,精心立意,就能写好作文。

关于“结合生活实际”,不必担心,如果旁征博引的是社会著名人物,社会现象,那就是联系“结合生活实际”。

【当然,今年元月调考作文,并不符合课改精神,人为地设置了几个障碍,转了几个弯,造成大量学生偏题、跑题。仔细看看,这个题目也与2008年的调考题目一样,属于反课改精神的乱设提示语,乱限定学生的思维的作文题。课改要求: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所以,这种题目并不代表中考题目的走向。大家不必惊恐。】

武汉市近年中考、调考材料作文汇编与讲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