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创业想法
自古以来,茶叶就是生活用品七大件之一,自然它的市场经久不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叶创业想法相关文章。
卖茶叶还是卖人脉 “茶道中人”来谈谈
茶作为“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其地位似乎有些尴尬,是不可或缺还是可有可无?开一家茶叶店,能不能赚到钱呢?
下周六创业梦工场“行业探路——怎样开好茶叶店”系列讲座上,我们将请来几位“茶道中人”,谈谈他们从业多年的得与失,相信他们的描述,可以为创业者们呈现出一个直观的行业轮廓,帮助创业者们了解行业,选择创业方向。
“怎样开好茶叶店”引起创业者关注
创业梦工场行业探路系列讲座的首站开讲“怎样开好茶叶店”,引起了不少创业者的关注,他们在向记者报名听课时、在QQ群里互动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创业者苏女士说,“我偶然听朋友说起卖茶叶的毛利,那真是高啊,我有点心动。但是又听说最近行业不景气,茶叶不好卖,不知道到底咋样,想来听听业内人士的看法。”看见大家聊得火热,网友“凌晨六点”开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创业者们,想卖茶,得先懂茶。
这位网友3年前在老家山东时,在县城里开过一家茶叶店,惨淡经营了一年,最终以关门收场。“我也听人说,不懂茶怎么卖茶?我就使劲学。在准备开店之前,我在批发市场每隔一两家店就进去一次,品尝别人的茶,看人家怎么泡茶,就这样我每天喝茶喝得不知道去了几次厕所,最后都喝不出味道了。”
网友“凌晨六点”觉得,这下差不多了,就把自己的店开张了,“一开始也做好了准备,知道开店之初没生意是正常的,可惨淡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由于不太懂茶,他也很难吸引住客人,“我总想着以价低取胜,可是客人的习惯是不管你开多低的价都会狠狠还价,搞得生意没法做,后来人家指点我,‘顾客谈价格,你就谈价值’,可是我谈不出来啊。”
小茶叶店不妨搞搞“老板文化”
网友“孤单的执着”认为,卖茶叶得有人脉,不然难以生存,“我们家门前的一家茶叶店,总感觉从来没人进去过,可人家居然开了好几年都没倒闭,你说不靠人脉能坚持下来吗?”
一位业内人士说,他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如果人脉指的是一些公款购买的特殊渠道,那么对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的茶叶市场,这一渠道已经萎缩到无法支持一家店的生存了。
“那么为什么说卖茶叶要靠人脉有正确之处呢?这是因为人才是消费的主体,老板必须把人吸引住,才能保证销量。”
这时候,“老板文化”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购茶、喝茶本来就是在满足了温饱之后,追求享受的一种行为,喝茶的感受非常重要。
如果茶叶店中坐着一位“有故事”的老板,可以与顾客从茶叶聊到行业,或者是一位爽朗大方的老板娘,可以让顾客身心放松、开怀一笑,这样的老板是店里的一块“招牌”,最利于小型茶叶店聚集人气、拓宽人脉。
活动主题:
行业探路——怎样开好茶叶店
活动时间:6月7日下午2:30
活动地点: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第五大街与经北三路交会处河南商报社4楼多功能厅
报名方式:发送短信(内容包括姓名、电话、参加人数、公司或店铺名称)至15093278570、18538216769
与茶叶有关的创业故事
85后创业做茶月销30万
雕爷牛腩、黄太吉、马佳佳、西少爷们炒火了“互联网思维”,让很多初始创业者言必谈互联网思维和社群经济、粉丝经济。
有这样一位85后互联网公关营销领域出身的创业者却显得格外“传统”。他一手打造的每时牌首款产品安化黑茶手筑茯砖茶8月28日开始试销,无概念、无模式,不过截至9月底销售已接近30万元。
他就是每时茶的创始人秦海,一个85年的初始创业者。200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先后任职苏宁电器、尚品网、海唐公关从事市场及公关营销工作,也曾是京东苏宁电商大战中公关公司主要的策划参与者之一。怀着“让人生更加落地一点”的想法,于2013年5月辞去年薪近40万的公关公司副总经理职位,扎进了茶叶领域创业。
目前团队仅3人,但凭借一年多的摸索,3人一手包办了选品、品控、设计创意、运营、销售、客服、发货等所有环节的事务。目前,每时已进入稳定的日常运营状态,并在积极拓展团队中,希望能够尽快引进2位合伙人。
月销30万是怎样炼成的?
和许多80后、90后创业者不同,秦海很少谈概念、谈模式,甚至避讳谈“互联网思维”。作为一个新创的品牌,如何在短时间内能够成就30万的销量呢?秦海表示:“客户都是交朋友交来的。”
秦海所指的“交朋友”正是通过微博微信的社交作用实现的。通过微博、微信的互动,他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时首款产品手筑茯砖茶上市时已累计有700人次的用户购买和试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的互动,找到了这款茶在顾客使用过程中的关注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老客户。
在进入茶叶领域前,秦海其实是个“门外汉”。为了不盲目入行,他从自己擅长的微博入手,2013年6月注册了第一个有关茶叶的微博账号,试探性的开始了茶叶的买卖。
“因为此前太长时间从事营销,所以我现在反而不太喜欢什么都营销,我就分享自己的点滴过程、感受、对茶的一些理解,总之就是跟目标顾客多聊天。”正是这样的定位,他从微博上找到了最初一批顾客,而且将黑茶卖给了在微博上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县委书记,给自己打造每时品牌找到了最初的50位策划参与者。通过邮件一一沟通,了解到每一个潜在顾客对茶对视觉上的需求和理解。这都为后来的正式产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他透露,今年8.28日推出茯砖茶正式产品前后,微博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平时热爱跑步,与跑步圈及一些跑步组织的朋友互动较多。手筑茯砖茶试销前的宣传启动后,跑友们竞相参与到转发互动中。这里面还带来了一次性购买近100块茯砖茶这样的“大客户”。
在谈到微博与微信谁起的作用更大时,秦海认为:微博和微信是不同的载体,但本质都是以好的内容和东西做信任、做互动,都离不开人的社交本质。微博在扩散影响力上是微信无法比拟的,而微信则更适合熟人间的分享。两者有区别,不可简单对比。但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来讲,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微信是每时用来解决日常沟通及“与顾客在一起”很好的渠道。目前,每时除了通过基于微信服务号的口袋通店铺进行日常销售外,微信则扮演着拓宽社交圈和日常客服及购买很重要的角色。在目前茯砖茶的销售中,有1/3的销售来自微信店铺。
通过微信,秦海一直努力做两件事情,一是将与自己一样同样在创业的朋友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动推广的互助组织;二是通过微信群建立每时茶的顾问群体和每一款新品的种子用户。通过这样的方式,潜在顾客对每时的产品如何来的、过程是怎样、反馈怎样都有充分的了解,在一个人群相对有限的群体里打造出一个信任品牌便成为了可能。
“茶是天生具备分享属性的产品,微博微信具有分享好茶最便利的土壤。”秦海说,微博微信是新时代打造品牌尤其是创业起始阶段极佳的两个平台,但如果需要打造更大的市场格局,则需要更加全面的市场和战略支撑。
据了解,每时未来将以微博微信双平台为基础,开展更为全面的全网营销及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活动。“对于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讲,从点滴开始积累,没有比更适合微博微信的平台了。尽管累了一点,但为顾客花时间无疑都是值得的。”
像iPhone一样对产品升级换代
“没有好产品就不要在微信微博混。”描述起目前微信朋友圈的刷广告泛滥的现象,秦海十分反感。目前朋友圈里面,买各种A货、假货的现象确实存在,自己也知道一些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挣快钱。但对每时而言,通过不良的方式获取快钱,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和有志打造品牌的人该做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秦海个人的朋友圈也很少刷硬广告,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心情进行真实的互动。
打开每时茶的微信店铺(i-teatime),整个店铺只有一款产品,也就是每时手筑茯砖黑茶。所有的图片、文字都围绕这款产品来开展,从产品的核心卖点、功能、饮用方法、历史、茶的原料追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秦海这样定义:“我们就是要像苹果卖iPhone一样去卖茶叶。”他透露:目前这款产品还是一个Beta版本,但获得的反馈都还不错,我们自己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将在未来的新版本去完善。但他也特别强调:苹果不是谁能够学得来的,我们学习的是苹果们及欧美、日韩企业做精品的精神。苹果的饥渴营销并不适合茶叶,那样会将茶叶引入过度炒作的极端。好茶确实有限,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将好茶推广给更多的人,并不期望一定要挣够所有人的钱。
秦海认为,一款好茶、一个好产品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每时手筑茯砖黑茶正在探索的方式:
1、好产品必须经过时间的累积
秦海介绍,他从2013年5月份开始写PPT梳理自己的想法,到筹备注册公司注册商标,到开始拿着“农家茶”在微博上吆喝,再后来扩展到微信。这个漫长的过程后来被证明是产品开发上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其实当时,我让安化的亲戚寄了安化黑茶的各种产品,一会儿晒下这种产品,一会儿晒下那一种。通过这个过程,我知道了消费者对不同的产品有怎么样的反馈,也知道了我在面对多个产品时的手足无措。于是,在今年的春节后的3月底,我终于想清楚了:如果我要在黑茶的创业项目上坚持下去,我最该做的是先做好一件事情、一个产品。于是,安化黑茶中相对便于日常饮用而且口感适应度更广的茯砖茶成为了我们做好一个产品的突破口。从接触这款茶,到最终推出我们花了1年连1个月。”
如果没有这一年多的积累,不听过近700人次的购买或试用反馈,不经过几次产品质量可能遇到的问题,每时可能最终无法做好现在这款产品。甚至,对于秦海这样的草根创业者,可能也因为前期的盲目投入而早早花掉积蓄而关门大吉。
2、好产品离不开好源头
对茶而言,一块好黑茶,更是离不开原料的优良。首先是产地的地域限制,该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对茶叶原料的基本面构成绝对的影响,比如安化境内就是肥大的大叶种。其次,高山的环境绝对了茶叶会远离污染源。这样的原料,是不深入产地的人都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属于当地有功夫有近水楼台便利的少部分人。
据介绍,秦海曾多次深入产地,对从原料到整个加工工艺流程都进行把控。在每时微信店铺上,甚至将手筑茯砖茶的原料筛选标准、加工工艺要求、哪家工厂生产的等细节都进行了公示,尽最大的可能做到透明。
3、好产品离不开好工艺
“我们的手筑茯砖茶,鲜叶制作成黑毛茶后,需要存放一年再行加工。尽管很多厂商当年就开始加工,但我们永远都坚持最经典的工艺传统。”
而茯砖茶加工中最核心的工艺在于发花工艺,每一个时间点、温度、湿度都必须经过精确的掌控才能保证良好发花。这里面,让人头疼的是,天气可能对产品的加工品质和后期存放的品质构成较大影响。空气湿度大,下雨太久,茯砖潮湿后可能发霉。由此看来,每一个工艺细节都可能带来产品品质的大不同。秦海表示,每时手筑茯砖黑茶正是出自安化黑茶核心产区手艺最好的制茶师傅。
4、产品最好的设计就是方便
茶叶在饮用的过程中,因为要涉及到冲泡等繁复的过程,中国的茶叶消费在大众人群中并不像英国、土耳其等国家那样普及。除了产品自身的特性外,这也于中国茶叶企业,很少关心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不无关系。
秦海初入行业就瞄准了这样的市场盲点。他说:“我们一开始就在构想怎么样才能让一块2斤的手筑茯砖茶取更方便、切更方便、携带更方便。”
有一段时间,秦海四处寻找包装设计师。尽管花了一些费用,但最终还是对所有设计提的方案都不太满意,最后就自己手工去剪裁。“我们给手筑茯砖茶做了一个茶杯型的开口,底部做了推口的引导,我们提供了备用便携带。这使得曾经包得严严实实只能撕毁包装才能取用的局面彻底改变,打开开口就地就可以切,茶末不会到处跑,切完了开口处可以往前推,出差或上班想喝可以切下来带着走。”在他看来,这一个小的细节改动,可能是整个茯砖茶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开创之举。
除了这个细节,每时手筑茯砖茶还确实做了很多别的茶产品很少考虑的事情。从将茶刀作为一个标准配套附件,到提供试用装不喜欢就可以退,到提供便携的备用袋子,到为茯砖茶如何使用提供简单而有趣的饮用说明,这款产品确实将用户体验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尽管他极力避讳谈互联网思维,但这仍然是一个很难回避的话题——互联网在创业者中,已经被认为拯救或改造很多传统领域的“救命稻草”。
秦海认为,传统行业不是简单一个互联网思维来改变的,一个时代之下做一个时代的事情,最根本还在于做事的人。人的初心如果足够坚定,一心只做好产品,真正用心经营用户,获得用户的认可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有很多老字号品牌,国际上传承的奢侈品品牌,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们抓住了产品和生意的本质。有些东西,其实与互联网思维没有多大的关系,“互联网思维”只是一个新词,而服务与体验的改善和追求,历来都存在于优质的产品身上。拥抱趋势和用户需求就好,而不一定一定要打上什么样的标签。
张晏志种茶叶致富的创业故事
1996年2月,张晏志带着自己贩卖包装袋赚到的2000元钱,一个人前往杭州引种。在他看来,他的这次杭州之行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开始,然而没有想到,就在他从杭州回来的路上,却被人当头浇了一瓢冷水。
这个人叫檀时龙,是南京市浦口区农业部门的茶叶种植专家,就是他给张晏志浇了一瓢冷水。那天,檀时龙在南京办事,正遇见从杭州回来的张晏志,看到张晏志引进来的品种,檀时龙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张晏志:他说,哎呀,你怎么做事情这么鲁莽?你为什么不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说,这有什么问题?他说,你这个太盲目了,你这个引进过来肯定失败。
专家:我们实验这么多年都没有搞成功,你这么盲目地订了这么多的茶苗来,这个风险太大了。
檀时龙告诉张晏志,当地属于丘陵地区,土壤特别容易引起干旱,而这种茶最怕的就是旱,所以这么多年,当地从来就没有人敢引进这种茶。檀时龙的这番话,让张晏志呆若木鸡,难道自己满怀希望引来的茶叶品种就是个笑话吗?张晏志偏不信这个邪,他决定试一试。
张晏志:你讲百分之百失败,不是没有人搞过吗,你不是说从来都没有引进过,这边肯定不行,所以我们这边一直没引进过。那我讲,你没引进过,你咋知道呢?到这个时候了,我必须要拼一把。
1996年春,张晏志借了3万元的高利贷,加上自己卖包装袋的3万元钱,开始种植这种新茶。为了解决茶苗怕旱的难题,张晏志可以说是想破了脑袋。
有一天,张晏志看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忽然来了灵感,靠着这个灵感,他发明了一种新的种植模式,一举解决了茶苗怕旱的难题。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张晏志:这个应该就是低槽了,这两边高吧,中间低吧,下点雨,夏天下得急,它肯定水往低处流,就聚集在这里面。
按照水向低处流的原理,张晏志把茶苗种植在两个垄之间的低槽里,下雨的时候,水就能保存下来。用这种方法,张晏志一举解决了新苗怕旱的问题,当年新苗成活率就达到了75%。张晏志把不可能的事做成了www.nczfj.com/,这不仅让茶叶专家檀时龙大感意外,也让他对张晏志佩服不已。
檀时龙:他的技术,他所掌握的知识,哪怕我们茶叶上的专业人士的水平,都达不到他目前这样一个水平。
1998年,张晏志的新茶终于到了可以采茶的一年,他的心情又是高兴,又是不安。这三年,由于一直忙于新茶的培育,张晏志的家里几乎没有了经济来源,全靠着借钱过日子,三年一共借了八万元的高利债。由于怕父亲责骂和家里担心,张晏志从来没有告诉过家人,自己具体借了多少钱。
父亲张良华:他分家以后,他做的事几乎不和我说。
张晏志:当时八万多元钱的高利贷,对我来说,我这个心理负担压到极致了,一旦出问题,人家不放心,马上问你要钱,你拿不出来,全部问你要,你马上就没法面对。
而这批春茶就是张晏志所有的希望。他向高利债主们承诺,一旦收了茶,就连本带利一起归还所有欠款。然而事情却远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简单。
张晏志:1998年3月21号,那就对我来说,根本就没有刻意去记住,就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1998年3月21号晚上,离张晏志计划采茶的日子正好还有三天,就在这天晚上,鹅毛般的大雪从空而降。
看着满天飞舞的雪花,张晏志心急如焚。第二天,天还没亮,张晏志就踏着雪迹跑到了茶园。眼前的情景让他欲哭无泪。
张晏志:我来把这个雪全部扒弄开,一扒弄开,茶树露出来,我看发出的芽子一个个就像冰棍一样,马上就被全部冻烂掉。只要发出来的芽子冻烂掉,那你马上就是损失啊。再抬头看看那个天,天灰蒙蒙的,我当时感觉这个脑子嗡的一下,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天要灭我。
张晏志只觉得天旋地转,新茶全部被冻死,八万元的高利贷拿什么去还?然而,谁也想不到,就在一念之间,张晏志又忽然眉开眼笑,开心至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张晏志:就是一念之间,就是这么一闪,我突然就明白这不是天灭我,这是老天可能在考验你,能不能渡过去,不是我做这个失败了,而是这种天灾。所以这样一想,感觉舒了一口气,感觉那挺开心了。
母亲王永秀:他腰掐着,那怎么搞,天灾呀,那怎么搞?
尽管张晏志还能笑得出来,但他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八万元的高利贷怎么还?这些借钱给张晏志的乡亲,本来就是看在张晏志父亲的面子才借的钱,如果张晏志不按时还钱,连累了父亲不说,以后再借那可就难了。
张明洞:他有爹呀,他老子和我们是老朋友多少年了,他老子是老厂长,我们认他老子。
绍光华:一开始我们也不敢借,因为他爹搞了不少年林场,对他爹比较信任。
父亲张良华:你还不了,那我们不能背债呀,不能给人跑来骂我们不给钱呀。
然而,这一次,张晏志并没有打算找父亲帮忙,面对八万元的高利贷,他显得胸有成竹。他用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方法,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借债的风波,还一举为自己赢得了债主们的信任。
张晏志:我要变被动为主动,提前跟人家打招呼,你如果能帮我顺延,我表示感谢,如果不能顺延,我要提前问你,你告诉我什么时候要,那我肯定在其他亲戚朋友方面想办法,肯定及时归还给你。
所谓简单的方法就是拆西墙补东墙,从一家借到另一家还,但张晏志每次还钱都非常及时,说什么时候还,绝不拖延一天,不仅如此,张晏志每次还钱都会带烟带酒表示感谢。
债主:量小的他是带着烟酒,量大的按银行利率。
债主:还钱的时候带钱、带烟、带酒嘛。
张晏志:人家认我这个小年轻,这个小年轻跟你说话一言九鼎,说话算数,这个小年轻不错。
由于张晏志说话算数,迅速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从此以后,只要他开口借钱,村民们没有不帮忙的。
1999年,张晏志的新茶终于上市了。让人惊讶的是,张晏志的新茶价格比别人整整高出了一倍还多,别人卖300元一斤,张晏志卖600元。张晏志的茶为什么能卖这么贵呢?除了茶的品质好以外,张晏志自创的采茶技巧也帮了很大的忙。
张晏志:她这个就可以了,对了,你看她这个就比较好。如果你指甲不剪掉,担心有意无意形成一个习惯,用指甲掐到它了,它这个茶汁很快就会外溢,会氧化,然后就会变成一个锈迹或者锈斑。
1999年一年,张晏志靠着新茶不仅一举还清了所有的高利贷,还余下了两万元钱。随后,刚刚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张晏志又做了一件在当地引起轰动的事。
2000年9月,浦口区石桥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请张晏志作报告,张晏志的发言引起了时任石桥镇党委副书记的吴久福的注意。
和张晏志走在一起的这个人就是吴久福。通过交谈,吴久福了解到,张晏志想要再发展50亩的茶园,他则建议张晏志不如扩展到200亩。
吴久福:我在想,我们现在有复垦在手的两百多亩土地,为什么不把它全部发展茶叶呢?
吴久福的话让张晏志很兴奋,他当即承诺只要有20万的贷款,发展200亩的茶园没问题。
吴久福:当时20万元贷出去,我们也是很谨慎的,就问张晏志,你用什么来担保?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张晏志:我说,我这个早考虑了,我除了拿我人格做担保之外,然后我没有任何抵押物。
要用人格担保贷款20万,在当地还没有人敢这么做,没想到,吴久福当场拍板,不仅带给张晏志20万元,还免除了这20万元的利息。
吴久福:利息支付呢,是我们财政所来支付,不用张晏志来支付。
张晏志:当时我从内心油然地有一种什么,一定要把它做好,一定要做出来给领导看,证明我自己。
张晏志信心十足,卯足了劲发展茶园。2002年,他组建了一个高效率的团队,而他的管理模式堪称别具一格。
这里是张晏志的办公室,在这里,记者发现了一面镜子。张晏志告诉记者,这面镜子在他的团队管理中可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晏志:以前我要是和你说个什么,如果说急了,一定要怎么样,你看这个目光,感觉很凶,那这么,别人感觉好像有压力,或者觉得很难融通,那我无法改变别人,我只有来优化自己。怎么优化呢?我们商量商量,那这个事,我们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有意无意都在瞟镜子当中的我,是不是慈眉善目,是不是把面部表情放松。
记者:镜子就是起着一个提醒你的作用?
张晏志:提醒我时时刻刻照镜子,反观自己。
张晏志不仅时时刻刻照镜子反思自己,他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每天必须对员工说十遍以上“太好了”。
张晏志:每天尽可能说十次以上“太好了”,“太好了”。你们试试看,如果你每天说十次以上“太好了”,然后会发现真的挺好。如果在“太好”的状况下,你再去做任何事情,他首先心情就很轻松,就很愉悦。
2007年,张晏志的茶厂已经初具规模,他注册了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就在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张晏志忽然做了一件让人看不懂的事,这件事让张晏志背上了六亲不认的骂名,但也是这件事,让张晏志的财富翻了一倍。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杨再兴——张晏志的舅舅,2006年在张晏志的鼓励下种茶。2007年3月28日,舅舅兴高采烈地把新采的茶叶送到张晏志的公司,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不料却被张晏志当场拒收了。
舅舅杨再兴:舅舅的他不收,那怎么行了?当初是你叫我搞,我搞了,村部给我承包茶园也花了两三万,交给村部,一次性交了,我这钱也要不回来,我这怎么搞呢?
张晏志:不符合标准,白给我们都不要,坚决拒收。你这个材料不符合标准,那你这个怎么弄的?
舅舅的茶叶不符合标准,张晏志坚决不收。外甥不给自己面子,杨再兴就找到张晏志的母亲,希望姐姐能替自己撑腰。
舅舅杨再兴:找我姐姐,找我姐夫,慢慢搞啊。
母亲:我说,张晏志,你舅舅搞的茶叶他们说不好,那不好不好就是不好啊?我说,那你一点不能包容吗?他是舅舅啊。我妈没死,你都不认了。
哪知张晏志不仅不给舅舅面子,就连母亲的面子也不给,气得舅舅杨再兴破口大骂。
舅舅杨再兴:骂他混帐东西。我家儿子就讲,他是你亲外甥,你不能瞎骂他呀。我说,这个混帐东西,我还有什么不能骂的,我是他舅舅,这茶叶这样不合格呀?
那么,张晏志为什么要和自己的舅舅过不去呢?这还跟张晏志的一个财富计划有关。
原来,在2007年以前,张晏志的茶厂一直以公司的形式运行,2007年7月1号,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张晏志立马意识到,合作社是未来发展的必走之路。
张晏志:我凭我感觉,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这个是真正可持续的、可复制的、合作共赢的,这个是时代最前沿的,一定按照这个路径去走。
然而,合作社的管理非常松散,如果农户们种植的茶叶不符合收购标准,那么,张晏志刚刚创出来的品牌可能就毁了。这时,正巧自己的舅舅送来的茶叶不合格,张晏志干脆就拿自己的舅舅开刀。果然,看到张晏志对自己的亲舅舅都这么严格,茶农们意识到,张晏志这次是来真的了,送来的茶叶质量明显好转。
社员何继满:张总就是牌子呀,品牌产品,不能把他的牌子砸了啊,我们都按照他的规矩来搞。
社员左绪月:你不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话,你这个产品没有保障啊。你这样按照管理体系来的话,这人心里多踏实。
2007年,张晏志社成立了合作社。2008年,张晏志出国考察,大开了眼界,回国后,他率先从日本引进了国际顶尖杀青机,填补了当地的一项技术空白。如今,张晏志又开始进军茶食品行业,他宣称做中国最好的茶食品,而他的合作社成员也达到了四百多农户,一年整个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两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