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会计毕业论文,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

2017-03-06

会计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应用科学,它的发展具有历史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银行会计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银行会计毕业论文篇一

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管理分析

为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预防和发现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业务处理中的风险点,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各商业银行均从制度建设、业务流程设计、部门岗位设置等多角度积极开展自身内部控制建设,而会计稽核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不断发挥其作用。

一、会计稽核工作及原则

会计稽核工作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安全核算的一道重要防线。其依托业务数据、凭证影像、预警信息、视频信息等资料,对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查找、揭示、纠正问题,以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有效控制风险。会计稽核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独立性原则。会计稽核工作与业务受理、办理必须在岗位和空间上实行分离。会计稽核人员不应兼任业务处理员。(2)全面性原则。会计稽核工作应涵盖前中后台业务,全面核查业务处理机构上交的会计凭证。(3)重点性原则。应在全面核查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操作风险的高低,实行限额与比例管理,对业务办理中所涉及的重点交易、重点环节、重点机构进行重点稽核。(4)及时有效性原则。严格控制稽核各环节的处理时限及质量,及时、高效、有序的开展会计稽核工作。(5)持续性原则。根据监管及业务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会计稽核计算机系统、稽核模型、稽核方式、工作流程等,以达到最佳稽核效果。

二、现阶段会计稽核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会计稽核工作已逐渐摆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开始呈现出新特点。

1.集约化加强与独立性提高。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发展,实现了会计凭证与流水信息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与匹配,已经能够实现在区域(包括地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会计稽核工作的集中,使得过去“同级稽核”的模式得以改变,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得到极大提高。

2.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兼顾。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全面稽核,即通过收集凭证影像与计算机业务系统流水信息的关键要素,进行全面自动勾对,同时根据风险程度与业务量,设置稽核模型,筛选业务流水与凭证,对此进行重点审核。

3.数据分析的深入性与即时性的加强。设置预警模型,通过数据的集中与分析,实现对业务处理信息的及时分析与排查,从而找出风险疑点,生成预警信息,并由专门人员分析处理预警信息,下发风险点进行排查处理。这解决了稽核流程各环节耗时所造成的稽核时点较业务时点推延的问题,在能更深入发现风险隐患的同时,使得会计稽核的即时性得到增强。

三、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

1.业务发展与稽核人员控制产生矛盾。一方面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不断膨化发展,业务品种不断增加,在业务稽核复杂化的同时,会计凭证与业务流水不断增多,使得稽核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银行成本控制与利润盈利目标的要求,使得银行需对无法直接产生效益的稽核人员进行控制,二者间产生了不可调合的矛盾。

2.对稽核发现问题的核实处理不到位。对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对业务经办机构主管分行下发差错的方式进行分析与排查。负责分析排查的稽查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有限,核实排查方式亦有限,多数依靠电话排查与逻辑分析,同时还考虑到本分行自身利益,因此在风险的揭示与上报方面存在缺陷。

3.稽核成果的运用不到位。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下发风险提示,但商业银行内部多条线同时负责内部控制,对风险提示所提出的制度完善等建议,因没有专门的牵头负责部门及处理机制存在,往往未得到很好的处理。此外,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问题,大多直接下发至业务办理机构,使得业务管理部门对基层行实际业务办理情况不甚了解,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只是依靠业务办理机构自身。

4.对前台业务后台集中的形势应对不到位。随着前后台分离工作的推进,前台大量业务集中至后台处理,营业网点所办理的业务往往经过了后台集中的处理与授权,风险程度不断降低。对此,目前的会计稽核检查并未明确重点,使得检查与风险不尽匹配,稽核监督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四、管理与改善措施

1.建设专业化稽核队伍。明确岗位职责,将简单业务进行外包,行方主要运用再稽核、专项稽核等方式,负责外包质量监督与疑点分析排查。一是分析、分拆业务,明确稽核要点,使得稽核工作的入门程度降低,将简单操作性的稽核工作外包,并由外包人员负责将与稽核要点不符的情况登记疑点;二是在行内设置专门的疑点分析岗,由其对外包人员所登记疑点进行分析确认,并下发经办机构;三是在行内设置再稽核岗位,对外包人员工作进行监督,实现行内稽核人员的精减与专业化提升;四是加强数据分析与计算机系统的运用,以科技为引领,提高风险预警的速度和能力,同时加强非现场稽核力度与比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弥补手工人力的不足。

2.建立稽核成果的核查模式。提高稽核非现场监控手段和技术支持,提升非现场的稽核和监控效率,建立柜员、凭证、流水、监控视频等关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使稽核系统具有由上述关键信息之一索引其它关键信息的能力,更好地确认和发现风险。同时,可协同发挥稽核中心与视频监控中心的作用,由视频监控中心辅助稽核中心对稽核成果进行核实确认。

3.加强稽核成果的运用。稽核成果的收集与分析。(1)建立差错问题的分析收集机制,注重对稽核发现问题原因的分析,特别关注因制度不完善,系统不合理引发的差错,关注可能引发案件、监管部门处罚、法律纠纷的差错,并对此收集整理,反映至关联业务部门和上级机构。(2)反馈机制的建立。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与关联业务部门沟通稽核发现的风险点。对于需要进行制度修订与补充、系统更新、业务单据更换的,应列出明确办理日程,以此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及银行计算机系统,使风险不仅止于被发现,还能被妥善处理、解决。二是定期将稽核成果提供给业务部门、审计、合规等部门,促使上述部门能以此为抓手,更好地在各类专项业务检查、审计检查、合规检查中发现问题、防范风险。(3)考核机制的建立。一是将稽核成果的考核纳入全行统一的考核体系中,包括日常合规积分考评和绩效考核KPI中。在考核中应对稽核成果区分一般、较大、重大和风险性问题,分等级考核。应将已在联席会议中进行反馈,并明确办理日程的事项纳入考核中。对于非客观原因造成逾期未完成的事项,应设定标准,对相关经办部门进行考核。

4.加强会计稽核的重点性。在设计稽核模型与预警模型时,应根据统计学抽检原理,综合考虑新型业务、重点业务、风险性业务、业务复杂程度、金额大小等因素,适当对被稽核对象进行抽样稽核,使抽样样本能充分反映被稽核对象的情况。同时,针对前台大量业务集中至后台处理的情况,应在稽核对象抽取时,以控制风险为目标,适当减少对已经过后台处理的稽核比例,并根据前、后台不同的风险特性,相应调整前、后台处理业务的稽核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稽核。

关于银行会计毕业论文篇二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预防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逐渐成形、金融创新及衍生产品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逐渐成为我国强化银行市场约束、提高金融透明度的重要措施,也关系到银行监管部门和相关者的利益。本文以质量特征为出发点,深入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信息 信息披露

一、引言

现阶段全球经济活动一体化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常出现在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首的金融监管机构行使权力过程中。在如此情况之下,我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市场约束来达到补充监管的作用。商业银行在我国入世至今,信息透明度仍然被各方所怀疑,由此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也主要关注信息透明度。我国经济为了避免出现金融危机,政府以及各银行机构必须牢牢遵守国际巴塞尔协议中有关信息披露的内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及其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1.会计信息供求主体。现阶段的我们国家,一般而言管理层是会计信息供给主体。企业管理层并没有参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然而他们更关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与产生的影响,尤其是相对于普通会计人员来说。因此他们或多或少会影响会计人员信息生成的过程,从而干预普通会计人员的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管理层在操纵会计信息的生成及传递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管理层实质上是会计信息的最终主体而不是直接操作的会计人员。

2.影响会计信息供求的因素。

2.1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基于利益最大化及信息透明的考虑,他们会充分考虑到提供会计信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会与别的企业或往期对比提供会计信息所需花费的成本及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确保效益大于成本这个假设的前提能够成立,假如此假设不成立的话则不提供会计信息。换句话说,企业所获取的信息量不足,即使内部成本不高,然而外部使用者仍然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信息的正确性及可靠性,从而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怀疑,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

2.2会计法律法规的健全度和监管力度。由于披露的会计信息有着较好的确定性,使得会计信息编制者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同时使得会计信息的社会成本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编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建立在全面有效的监管管理之上,目的是防止商业银行在披露会计信息的时候出现造假行为,使社会处于健康的信用环境之中。

2.3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在自身内部对会计信息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有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经理层追求个人利益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虚假,信息质量不高等,而出现这些制约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多而且复杂,综合来说其原因大概有以下这些:商业银行缺乏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银行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1.管理体制不完善。基于我国国情以及国家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处于垄断地位,其主要特点是竞争压力小,从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很少或者不考量其自身信用情况以及债权人和投资人的信息。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财务状况不好从而会顾虑其披露的信息质量,会顾虑由于资产质量不佳或者数据不好看等各方面的原因,从而披露给利益相关者看之后会影响银行自身形象,最坏的结果甚至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所以因为害怕而回避信息披露。

2.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的会计信息主要还是披露财务会计信息,而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风险的计量缺乏实质性的研究,正是因为对这些风险缺乏衡量,而且对这些风险的监测技术和方法还不够完善,导致了很多差错的出现。比如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由于没有规定统一可行的方法,所以也很难有估算其未来产生不确定的损失或收益的估算的技术和方法模型。

3.银行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还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制度,不能可靠保证其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准确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不能根据其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风险估计,从而会影响其做出投资决策起。所以国家监管机构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完善和改进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

四、对策建议

我们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高效的结合了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强制性披露手段的优点一方面是能为信息披露提供标准化的价值尺度,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最终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市场对银行的约束作用,促使银行能认识到根本性问题即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使经济能够稳健增长。强制性披露的缺点是银行的商业秘密可能由于强制披露被竞争者获得从而导致在竞争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我们不能以损害银行利益的方式而去追求充分披露。

2.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优良内控制度,我们所说的内控不仅包括合理的规章制度,还应该受企业环境影响,更应该受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等的影响。银行首先要做的是宣传,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宣传工作,使他们从精神层面重视内控制度,从而知道内控不仅仅是静止的规定,而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3.强化信息披露法律机制建设。商业银行的出发点在于盈利和扩大市场筹资,因而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经常出现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规则置之不理的情况。因此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对民事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然后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刑事责任,追加问责职能,尽可能构建完整详尽的信息披露全效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存在各种复杂的问题,为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为其发展指引了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国际银行信息披露指引不断完善的方法。而且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银行的“最高”标准是我国银行信息披露规定,而基本没有任何愿意自愿披露银行高于标准,因此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应参考国际最新监管思想,注重提高银行本身治理水平,争取早日实现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关新红.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J].会计研究,2004.5:82-85.

[2]李小娟,魏博,范淑芬.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J].时代经贸,2008,(6):76-79.

[3]郑晓玲.我国上市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J],时代经贸,2008.9,(6):203-204.

关于银行会计毕业论文篇三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分析

摘要: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会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致使商业银行遭受巨大的资金、财产和信誉损失。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成因可分为系统外部成因和系统内部成因两类:外部成因包括市场因素、银行管理模式因素和银行会计制度因素;内部成因包括银行会计操作程序和内部监督存在缺陷、会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银行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可通过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制度落实;加强内部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健全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体系,明确风险责任;加强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等措施控制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控制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及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不断推进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积极推行战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突出其创新、灵活、高效的经营管理优势,在职能和服务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2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3.5万亿元,增长28%,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2.35万亿元,增长了23.7%。商业银行迅速发展的同时,银行会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商业银行会计既涉及财务信息又参与经营管理,与商业银行的资金、财产安全直接相关,随着会计电算化彻底替代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以及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不断加深。近年来,会计风险致使商业银行蒙受巨大损失的案件多发,例如2010年刘某利用银行和存款企业的管理漏洞,伪造金融票证向银行办理存单质押贷款,造成齐鲁银行资金损失10亿以上;2011年烟台银行胜利路支行行长刘某利用职务之便和银行票据管理的漏洞,多次取走银行库存的承兑汇票,致使银行损失4.36亿元。如何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日益成为关注点,也日益成为银行工作的重点。从制度建设、管理模式和人员配置上实现会计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识别、事后处置,对商业银行最大程度地降低资金和信誉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文将从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全面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成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控制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错误而导致决策失误,进而造成商业银行资金、财产和信誉等方面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其具有客观性、隐蔽性、复杂性和后果严重性等特征,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成因存在于多个方面,大致可分为系统外部成因和系统内部成因两类。

(一)系统外部成因

1.市场竞争激烈,过度追求经营利润随着金融产品的市场化不断深入,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同业经营者和国外金融机构的双重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的同业竞争极其容易导致竞争的不公平性,违规经营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加之,我国金融市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不具备解决这一风险隐患的条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各项服务和业务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经营、交易、消费等方式并成为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竞争压力增大的同时,银行的商业利润增势明显,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而放松会计信息管理成为了各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的“短板”,甚至发生虚设账目、账外经营等现象,进一步弱化了会计系统反映风险的能力。

2.银行管理模式不完善,风险控制无效率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总分行制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就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级较多,部门间沟通、协调存在困难,信息传导链较长且传递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信息的疏漏或错误,对会计风险预防、发现、处理的效率也随之降低。另外,在总分行管理制度下,上级银行和商业银行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一般采取事后监管,对会计风险缺乏预防性,且分行的权力过大,总行的监管职能不断被弱化,腐败、经济案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深化,但是对商业银行会计体系的制度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不法分子利用制度漏洞侵占银行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增加了银行的资金风险。

3.银行会计制度落后,信息反映能力欠缺银行的会计系统对外负责支付结算,对内负责资金调拨,肩负着反映、监督、促进银行财务的重要职能,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密切相关。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升级,其覆盖面和涉及金额大幅增加,银行业务的参与主体也日趋复杂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监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行的银行会计制度与商业银行整体的业务发展不协调,缺乏与一些创新业务相关的统一、规范的规定;会计信息具有有效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现状的作用,但当前的银行会计管理制度未能促成会计信息的透明化,不仅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会计信息披露,而且存在虚假会计核算现象,另外,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应用使得核算凭证的作用逐渐减退,且操作流程的随意性较强,会计信息的反映能力逐渐弱化,因此加大了凭借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监管、发现会计风险的难度。

(二)系统内部成因

1.银行会计操作程序约束力不足,内部监督缺乏全面性会计操作程序的执行和内部监督方面的缺陷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巨大隐患。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对现有的会计规范执行不严,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形同虚设,如会计部门对规范章程普遍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核算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会计资料不全、票据和凭证管理混乱等现象,人员间相互效仿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忽略了相互监督的责任;会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在操作过程中受信任和习惯等因素的约束,存在越权操作、代理操作,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职权或系统漏洞进行违规操作,以上行为的存在都将严重威胁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方面,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是保证有效控制会计风险的基础,但商业银行内部的会计监督缺乏全面性,无论是监督检查的覆盖面还是时间点都存在缺陷,监督检查多采取抽查的方式且都为事后监督,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和预防性;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上的缺陷也是会计监督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导致监督责任不明确、奖罚不突出,审计工作的作用逐渐被弱化。

2.会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难以保证上文指出会计人员对操作规范的执行不严格,银行内部的会计监督不全面,这些也是商业银行系统整体风险意识薄弱的表现。除此之外,银行会计人员普遍对会计职能和管理制度理解不深刻,工作只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忽视了会计风险的防范。随着银行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商业银行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会计人员疏于对业务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缺乏对业务的全面理解和预测分析能力,难以达到有效地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的要求。对于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来说,更多地强调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导致会计人员工作自律性不强,业务能力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增加了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甚至有的会计人员在利益驱使下利用工作漏洞非法挪用公款、盗取银行资金,由道德风险引发了商业银行整体利益的严重损害。

3.银行会计系统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系统化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会计信息质量以及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会计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度支持。但是,当前商业银行大都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够重视,现有的内控制度也多属形式化工程,未完全落实于实际工作中,另外,有的商业银行所制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意见指导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将制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商业银行的部门设置多以业务种类来划分,部门间的会计核算相互分离,缺乏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制约性,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也较为分散,未形成完整性、系统化的制度体系,会计人员对制度的全面认识存在障碍,监督人员的检查、评价也缺少全面性。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其在规避会计风险方面的作用,在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滞后建设更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巨大隐患。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系统外部成因属固有风险,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本文将从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出发,针对商行内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实现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有效控制。

(一)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制度落实

为了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首先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控制会计风险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制度建设方面,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整体发展方向,制定一套严密性好、可操作性强、灵活度高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如制定严格的授权批准准则和会计记录规范,并加强准则规范的可操作性;注重组织结构合理化,严格杜绝人员混岗、一人多职现象,从制度设置上加强部门间、人员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牵制,有效控制疏忽、遗漏及犯罪行为。在制度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促进内控制度的落实,使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制度细则执行,增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深化会计人员的职责认识,实现岗位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并进一步明确风险责任,尽可能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应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适时修订和补充,保证制度建设与银行整体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内部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会计制度直接执行者,因此,会计人员的管理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新进人员接受必要的岗前培训,在岗人员接受定期的业务考核和知识更新,从而促进银行会计人员掌握全面的业务技能、内控制度、风险知识,提高风险防范、风险识别及风险处置能力,从客观上控制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其次,银行管理者应重视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必要的职业操守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法纪意识及防范风险的自觉性;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快人员考核机制的科学合理化转变,避免根据利润或业绩进行绩效评定,防止员工为追求利益产生违规操作行为,可通过目标管理或要素评定等方法客观评价员工绩效,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实现员工间的良性竞争。

(三)健全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体系,明确风险责任

商业银行应加快建设全面的会计风险监督体系,完善会计监管的标准、规则及流程,促进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积极执行监督职责,开展全面的监督检查工作。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应实现在覆盖面和时间点的双重全面性,加强监督会计信息、票据、凭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检查会计操作流程、法律法规、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加强会计人员、柜员、高层管理者的相互监督;另一方面,相关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相互配合,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监督检查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检查形式,增加监督检查的频率,提高识别会计风险隐患的有效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推行会计风险责任制,明确风险责任的归属,相关责任人对自身行为及下级人员绝对负责,切实保证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确保风险发生时责任的可追溯性。

(四)加强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有效地规避或控制风险损失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有力补充,有助于提前防范、控制和化解会计风险,是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有力后盾。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并通过适时的修正和完善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应积极定期开展会计业务分析和信息质量检查,通过建立一系列风险测定指标体系,对潜在的会计风险进行科学的预警和评估,形成如会计风险预警报告或会计风险分析表等书面文件,及时将会计信息和财务状况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除及时预警和评估潜在风险外,还应针对已经存在的风险准确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时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达到规避和转移风险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淑彩.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控制[J].宁夏大学学报,2012,(9).

[2]卜又春,储稀梁,孙丹,等.人民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金融会计,2012,(6).

[3]李思宇.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其控制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雷连鸣,占硕.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与防范研究[J].中国物价,2005,(8).

[5]许郡.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问题[J].中国外资,2012,(2).

[6]胡敬红.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周逊捷.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浅析[J].金融视线,2010,(20).

[8]李小全.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金融与经济,2004,(5).

[9]李传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研究[J].商业经济,2011,(8).

[10]毛愫璜.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与防范[J].时代金融,2013,(2).

有关关于银行会计毕业论文推荐:

1.银行会计的毕业论文

2.关于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关于会计毕业论文

5.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7.毕业论文金融会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