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课本文言文素材汇总
相关话题
选入高三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它们都可以作为素材在写作中适当应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7高三语文课本文言文素材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课本文言文素材(一)
1.烛之武夜缒出城说秦伯。(《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主要运用角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机智善言胜百万雄师。
2.吴王夫差击破越王勾践。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蘸,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人于此者将进之。”太宰韶果劝夫差与越达成讲和协议退兵。放虎归山,终埋祸根。(《国语·勾践灭吴》)
主要运用角度:以私利误国,卑劣无耻。为敌为恶说情者居心叵测。
3.越王勾践失败之后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十年后终灭吴国。 (《国语•勾践灭吴》)
主要运用角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愤发图强终能成大事。
4.越王勾践失败之后深刻反省,内修法政,礼贤下士,善待人民,团结国内各种力量,十年磨砺,国富民强,国人请战。越人不逞匹夫之勇,同进同退,三干越甲终吞吴。 (《国语•勾践灭吴》)
主要运用角度:团结就是力量。爱人者,人恒爱之。反省而后谋动,成功之道也。
5.邹忌以比美智谏齐王,齐王欣然接受,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终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说人易,听人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触龙智谏赵太后,以生活说起,从荐子人手,使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终使长安君质于齐,建功于国。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7.商鞅变法,从移木立信开始,内立法度,富国强兵,外连衡使诸侯互斗,轻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主要运用角度: 诚信是国富民强的根本。移风易俗、除旧布新。改革是强国之道。善借外势更能成功。
8.秦始皇一统天下,焚百家之言,以愚百姓;收天下之兵,以弱人民。毁坏名城,残杀豪杰,自以为稳固。陈涉将数百之众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强秦毁于一旦。(贾谊《过秦论》)
主要运用角度: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9.项伯夜驰救张良,报项羽军情,与刘邦约为婚姻。(司马迁《鸿门宴》)
主要运用角度:吃里扒外,不辨敌友。义气误国,以私利失大利。
10.刘邦用张良计,智脱凶险,立诛告密者曹无伤;项羽不听范增言,妇人之仁,放虎归山。(司马迁《鸿门宴》)
主要运用角度: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善用人者得天下。当断不断,反受其害。当机立断,始能成大事。
11.樊哙急闯军门,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而刘邦未有封赏质问项羽。(司马迁《鸿门宴》)
主要运用角度:有胆有识,始能成大事。相机而动,适时调整。
高三语文课本文言文素材(二)
12.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司马迁《鸿门宴》)
主要运用角度:严于律令,立法安民。治国以信为本。
13.魏征曾任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提出了“载舟覆舟”说,劝诫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有很多次进谏时使得龙颜大怒,但他仍据理力争他死后,太宗感叹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主要运用角度:民为邦本,本固国荣。忠于职守是一种好品行。谏难,纳谏更难。
14.王勃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也参加了盛会,当时众人赋诗,要写一篇序。与会互相谦让,纸笔传到王勃处,王勃当仁不让,即席赋诗,并写了有名的《滕王阁序》。
主要运用角度:自古英雄出少年。抓住机会才能促成成功。机会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
15.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所以王勃有“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
主要运用角度:交往贵知心。士为知己者死。
1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主要运用角度:奢侈误国。民为邦本。
17.荆轲刺秦王,本想挟持秦王以订盟约,结果未成,反遭杀害。秦王大怒,发兵灭燕。 (苏洵《六国论》)
主要运用角度:舍生取义,大交凛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8.赵国良将李牧,曾几次打退秦军。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前228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灭了赵国。
主要运用角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贤将当有明君。
19.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怀父亲李克用遗恨,励精图治,每次战斗,身先士卒,终于兵破幽州,击破后梁,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功成之后听信伶人,结果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很快灭亡。(欧阳修《伶官传序》)
主要运用角度: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围于所溺。
20.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经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当夜乘小舟至绝壁下,考察石钟山得名缘由。(苏轼《石钟山记》)
主要运用角度:事实胜于雄辩。有事实依据才有说话权。
21.明末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许多正直人士被杀害。天启六年(1626年),宦党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发生暴动。后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个人被杀。经此事后,魏党不敢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主要运用角度: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舍生取义,义薄云天。
22.张溥是我国明代末年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五人墓碑记》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就出于他的笔下。张溥有个习惯:每读一篇文章,总是先抄录下来,背诵一遍,然后烧掉。随后又重抄一遍,再背诵、再烧。如此反复七次,把这篇文章就背熟了。因而他的书房名为“七录斋”,他的文集名为《七录斋集》。
主要运用角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是由勤奋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