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
古时候为了权力勾心斗角,但是不得不说就算是坏人确实还是很有智慧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智谋故事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布衣丞相李斯的逆袭路
李斯这个大秦帝国仅次于秦始皇的二号人物、华夏千古第一宰相,他和秦始皇扫六合、统文字,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
对于他的一生,古往今来众说不一。有人说他好,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曾写到当时的“俗议”,说李斯是因为“极忠而死”。也有人说他坏,同是在《史记》里,司马迁把“老鼠哲学”这顶帽子往李斯的头上一盖,这一盖就是几千年,从此,李斯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投机分子”。
可是,让我疑惑的是,这个历经了三十四年艰辛卓绝的仕途生涯,一步一步走向人臣之位的传奇人物,难道真的是一个投机分子么?一个投机分子,能忍这么多年?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面对秦始皇这样的千古帝王,难道仅仅靠投机,就能够最终崛起?
最近我看到的这本《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终于揭开了李斯一生在险恶仕途上的生存秘密。说是仕途生存,也可以说是职场生存,只不过我们干不好是丢工作,李斯干不好,是丢脑袋。所以,这本书其实不仅在说历史,更是在字里行间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李斯年轻时,不过是个在楚国小城上蔡管粮仓混日子的小吏,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二十多岁时,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小城,来到秦国都城咸阳,开始为梦想而冒险的征程,最终竟从贫贱的布衣,跃为大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当初的举动,类似于一个“北漂”的现代年轻人。在这本书里,作者讲的则是李斯在他的“秦漂”之后,如何伺机成为当时秦国丞相吕不韦三千门客之一,后来又如何冒杀头之险,赢得年轻嬴政的信任,幕后助秦王间六国、削重臣、夺军权、震宗室,将少年嬴政一步步推向权力之巅的故事……而李斯本人,在侍奉君王,周旋于权臣、亲宦之间之时,悄然崛起为大秦的决定性人物。
通观全书,李斯只坚持做两件事。第一,坚持只为“大老板”秦始皇提供“增值服务”。从秦始皇还没成人开始,李斯就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坚定地选择了站在秦始皇身边支持他。李斯宁愿等!因为他觉得只有秦始皇才是可靠的。李斯抵制了诸多诱惑,宁愿默默无闻地替嬴政做幕后工作,蓄积力量,最终不仅成就大事,更赢得了秦始皇一辈子的信任。第二,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在想什么,李斯永远一清二楚。他对吕不韦的研究是如此透 彻,以至于他完全有资格在任何一所大学里开设吕学讲座,就连吕不韦本人也会迫不及待地前来听讲。面对吕不韦这等如此强悍的竞争对手,如果不充分了解对方,想取而代之是连做梦都不敢的事情。但李斯不仅想了,而且还做到了。
除此之外,李斯还有一点更让人万分佩服,那就是决策。李斯的决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的每一次决策,从来都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着眼眼前”的。他不跟甘罗抢风头,后来甘罗被吕不韦秘密害死;他不跟随吕不韦,吕不韦最后被秦始皇赐死……总之,在秦始皇死之前,李斯的每条决策,几乎全对。就是这些几乎全对的决策,造就了奇迹:李斯从一介布衣,跃居大秦帝国第一丞相之位。这本书,把一个小人物的崛起历程写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它是一本历史之书,也是一本人学之书,因为它告诉你的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正确地去做事情、做选择。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赵高的替罪羊子婴
公元前206年,大秦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子婴被项羽所杀,“秦诸公子宗族”也被斩草除根,全部诛杀。由此,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尤其是他投降义军导致宗族被灭一事颇受后世指责。那么,子婴乃何许人也?在他统治大秦帝国的短短46天,他为奄奄一息的大秦帝国做了哪些苟延残喘的为政举措?他投降义军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
一、身世之谜
关于子婴其人,最先出现在《史记·蒙恬列传》中。秦二世即位后,与赵高狼狈为奸,先后杀死自己所有的兄长姐妹,又将蒙恬囚禁于阳周,日夜密谋,罗织罪名,欲害死蒙恬。面对腥风血雨的政治气候,这时,子婴出现了,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进谏,劝说秦二世不可诛杀蒙恬。子婴说:“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同时对秦二世晓之以理:“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臣窃以为不可。”虽然秦二世最终没有听从子婴的建议,但这段情节足以说明,在当时的朝廷中,子婴肯定是一位德高望重、才能出众、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否则,惹恼了杀人魔王秦二世,弄不好就会有杀身之祸。那么,子婴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身世为什么成为千古之谜?
这一切都与司马迁的《史记》前后矛盾的记载有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赵高逼死秦二世之后,“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而《史记·李斯列传》中却说,赵高“乃召始皇弟,授之玺。”这里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子婴为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另一种是子婴为秦始皇的弟弟。同样出自《史记》,究竟哪种记载属实?司马迁写《史记》时,大秦帝国灭亡已一百年了,这是司马迁的笔误,还是当时的司马迁也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所以索性将两种说法都写进去,任后人考证?对此,历代历史学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诛杀赵高
秦二世被逼自杀后,赵高刚开始想趁机篡位。《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道,赵高“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只好宣布立子婴为帝。《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赵高“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此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子婴显示出了果断睿智的政治才能,几年来,赵高残害忠良、卑鄙无耻的一举一动子婴都了如指掌,他决定趁此机会为国锄奸,杀掉赵高。为此,子婴与家人精心策划,只等赵高上钩。
五日后,赵高几次派人请子婴到宗庙接受玉玺,子婴都以身体有病为借口,拒绝前往。这下赵高着急了,亲自到斋宫去请子婴,见到子婴,赵高问:“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早已做好一切准备的子婴见时机来到,一声令下,心腹韩谈手起刀落,杀死赵高,子婴随后下令将赵高三族全部诛灭。对此,后世史臣赞叹道,子婴“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其谋略可见一斑。
三、身死国灭
子婴诛灭赵高后,刘邦的义军已经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子婴没有束手待毙,而是立即调兵遣将,在峣关据守,企图抵御刘邦的义军。但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大秦帝国的将士们早已吓破了胆子,哪里还有勇气抵抗。刘邦率兵绕过峣关,在蓝田两次大败秦兵,乘胜占领霸上,兵锋直指咸阳,并派人劝降子婴。此时,群臣也众叛亲离,子婴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出城投降刘邦,这距他登上王位仅仅过了46天。
刘邦手下诸将劝刘邦杀掉子婴,刘邦没有答应,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把子婴等人交给相关官员看押。但随后项羽引兵到达咸阳,项羽为报国恨(楚国灭亡)家仇(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皆与秦兵交战而死),也防止秦朝死灰复燃,当即下令杀掉包括子婴在内的所有秦王宗室,并火烧秦王宫。
四、备受指责
就这样,大秦帝国终于在子婴手中轰然倒塌,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后世指责子婴,其实就是子婴当时除了投降,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向西逃窜,回到秦国发迹之地,以图东山再起。如果那样,其宗族也不至于被一锅端。但历史没有假设,我们设身处地回到当时的情景,行事精明的子婴未尝没有想到逃跑。刘邦兵临城下,派人前来劝降,子婴肯定也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为保全宗族,方才接受刘邦的条件,出城投降。但历史留给他思考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仓促之间,他哪里能想到,在刘邦后面还有一位势力强大且报仇心切的项羽?他如何能想到,此后局势发展到刘邦尚且不能自保,哪里还能顾得上大秦王室的死活?
历史对子婴的记载虽然寥寥数语,但从子婴劝谏秦二世,到诛杀赵高,这一系列的举动,我们都能看出子婴是秦始皇死后,大秦帝国头脑最清醒,并具有高超的策略和才能的一位人物。但当时的大秦帝国已经是“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面对这样的一个烂摊子,子婴“虽有周旦之材,”终也无力回天,最终身死国灭。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西汉倾颓,王莽篡位
汉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弟兄。二弟王曼的次子叫王莽。有些大臣吹王莽好,汉成帝就封他为新都侯,后来又拜他为大司马,让他掌握朝廷大权。王莽用心搜罗天下人才,远远近近一些知名之士都来投奔他。
公元前7年 ,汉成帝死了,新君即位,就是汉哀帝。汉哀帝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汉哀帝即位六年也死了,王莽就立了一个只有九岁的汉平帝,让太皇太后王政君替他临朝,国家大事全由王莽作主。
王莽掌了大权,他手下的人又请太皇太后加封他为安汉公。王莽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还告了病假,躺在床上不肯起来。太皇太后又封王莽为太傅,尊为安汉公,加封两万八千户。王莽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还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朝廷要粮要税还是逼得很紧,全国又骚动起来了。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向太皇太后建议节约粮食和布帛。王莽自己一家先吃起素来,还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一带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房子来。这么一来,王莽的名声更大了。
第二年,汉平帝才十二岁,王莽就请太皇太后给汉平帝定亲。太皇太后选定了王莽的女儿,准备明年给汉平帝完婚。王莽推让一番后,就同意了。王莽掌握了大权,怕汉平帝的母亲一家也参与朝政,就封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为中山王后,叫她留在中山,不准到京都里来。
过了年,十三岁的汉平帝成了亲,把王莽的女儿立为皇后,王莽做了国丈。太皇太后要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土地二万五千六百顷赏给他,可是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派王恽(yùn)等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到处宣扬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土地这件事情。中小地主和农民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到王莽连土地都不要,说他真是个好人。这时,泉陵侯刘庆上书给太皇太后,说:“应恢复周朝周公辅佐周成王的古例,请安汉公执行天子的职权。”
王莽就“复古”做了汉平帝的代理人。
王莽派出去观察风土人情的八个人回来了,写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歌谣,朝廷大臣、各地官员、平民百姓请求给王莽加封的有四十八万多人。
王莽的威望越来越高,汉平帝越发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在背地里说些抱怨的话。王莽听到后冒火了。一天,大臣们欢聚一堂,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就患了重病,没几天就死了。王莽还装模作样哭了一场。
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没有儿子,可是汉宣帝曾孙很多,王莽不选年龄大的,偏偏挑选了汉宣帝的一个玄孙(曾孙的儿子)才两岁的刘婴,立为皇太子,又叫孺子婴。王莽的女儿为皇太后。汉高祖打下来的刘家的天下眼看着要落在王莽手里了。
安众侯刘崇起来反对。他的心腹张绍帮着他召集了一百多个部下,冒冒失失地进攻有几千名士兵守着的宛城。一交战,刘崇的兵马就垮了,刘崇和张绍死在乱军之中。刘崇的伯父和张绍的叔伯兄弟恐怕王莽追究,自动到长安请罪。王莽为了安定人心,把他们都免了罪。
大臣们又向太皇太后建议,给安汉公的权还要大。太皇太后王政君就下了诏书,称王莽为“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但第二年秋天,东郡太守翟(zhái)义又起兵了。他约会了皇族里的一些人,立刘信为天子,自称“大司马柱天大将军”,号召天下说:“王莽毒死汉平帝,要夺刘家的天下。现在已经有了天子了,大家应当起来去征伐王莽。”刘信、翟义他们到了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已经有了十几万人马了。
警报到了长安,王莽抱着三岁的孺子婴,日日夜夜在庙里祈祷,通告天下,说他只是代行职权,这个职权是要还给孺子婴的。可是,王莽觉得假皇帝管不了天下,还不如做个真皇帝吧。这时就有一批人,纷纷假托天帝的命令,说“王莽是真命天子”,“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箱也在高帝庙里发现了。
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公元9年正月,王莽把汉朝改为新朝,自己称为“新皇帝”,废孺子婴为定安公。西汉从汉高祖到汉平帝一共十二个皇帝,二百一十四年的天下到这儿就亡了。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相关文章:
1.10个中国历史故事
2.儿童古代经典故事3个
3.古代口才智慧
4.武则天的成功故事
5.中国历史上的20位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