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创业之路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毛泽东的创业之路,希望能帮到你。
毛泽东的创业之路
1893年12月26日 ,在湖南昭山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毛泽东降生于此地的一个农家小院里。由此,这个小山村注定要被
世界所瞩目。因为正是这个毛泽东,改变了中国与世界,成了20世纪最伟大人物。那么毛泽东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呢?
一,立志——成功的动因。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这是毛泽东13岁时的一首咏物诗。诗言志。13岁时的毛泽东写诗以明志,诗中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抒发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寓救国救民之志于咏蛙之中。东山高等学堂校长李元甫阅后大加赞赏,说:“我们学校取了一名建国才。”青年毛泽东更是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其组建的“新民学会”的宗旨,这其间青年毛泽东以一首《沁园春·长沙》一纾胸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毛泽东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溢于言表,“粪土当年万户侯”宣告了同旧世界的彻底决裂。其后把共产主义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并为之毕生奋斗。
一声“人民万岁”,一首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声“人民万岁”,表达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最高推祟,“六亿神州尽舜尧”成了毛泽东终身不渝的追求目标。这崇高的志向使毛泽东紧紧的同人民站在了一起,始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一首《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泽东,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呀,哪里人民得解放。”
一声“毛主席万岁”让人民和领袖达到了最高契合。由此,毛泽东如鱼得水,无往不胜。祟高的理想和远大抱负使毛泽东成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人物。
二,学习——成功的基础。
毛泽东的学习不同于人类历史上仍何意义的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一语道破毛泽东学习的真啼。毛泽东的学习是多层次的。
1,向书本学。
毛泽东一生读了什么书?从出版的《毛泽东读书集成》就可知其大概。在《毛泽东读书集成》中,就收录了毛泽东阅读和欣赏的图书、文章、戏剧、书法、绘画1024种,共238卷,计1万多个印张,16万余页;读书是毛泽东生活的重要部分,伴随他的一生。
他的读书观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报观则是: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
毛泽东读的书分类来看一是马列的书。
他最早读马列著作的时间是1920年,读的第一本著作是《共产党宣言》。在大革命时期,他读了《国家与革命》。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已读了前面说的在长征路上读的那几本著作。此后,他对这些书反复读。所以,他在1964年3月接见外宾时说,他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他对马列的书读的最多的时候是在延安。在这个时期,他还读了《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哲学笔记》节译本、苏联出的《列宁选集》中文版多卷本、《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等。在列宁的著作中,他读的遍数最多的是《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哲学笔记》等。特别是《两个策略》和《“左派”幼稚病》,他个人不仅读过多遍,还推荐给别的同志读。彭德怀说过,这两本书,毛泽东寄给他读过,并写道:“此书(指第一本《两个策略》)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在寄《“左派”幼稚病》时还写道:“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做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这也说明毛泽东之所以特别喜欢列宁的上述两本书,就是因为他对中国革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是哲学、经济学著作。
毛泽东除读前面讲的马列哲学原著外,还读了苏联哲学教科书和一些普及性哲学通俗读物。这方面有西洛可夫、爱森堡等合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米丁等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和米丁的《新哲学大纲》,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思想方法论》和《哲学与生活》;还有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和西方近代哲学家的著作。这些哲学著作对他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起了很大作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部分章节,他也读了,认为“十分精彩”。新中国成立后,他还读过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著作,如《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艺术论》,还有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唯物辩证法》,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等。关于经济学著作,毛泽东在延安读过一些,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他再次读了《资本论》,以后又多次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列宁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等书。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后,他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读了许多遍;还认真研读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集中整整两个月时间,采取边读边议方法,对该书逐章逐节地深入研讨,其成果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与谈话。此外,他还读过从古典经济学家到庸俗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以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论文选集等。
三是中国历史和近代时政著作。
关于中国历史,他从小就有浓厚兴趣。在省立一中,他学了古代史后,写了篇论商鞅变法的作文,获得老师好评,老师认为他“才气过??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随后,他又读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116卷,更增加了对历史的兴趣。在一师,他读了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思想家的著作,包括《二十四史》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他在给好友的信中还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称“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的而不可缺”。他对曾国藩的书也很欣赏,细读过《曾文正公家书》和《曾文正公日记》。近代时政著作,他十分爱读,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康梁的维新变法著作,特别是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他爱不释手,一些好文章读了又读,几乎能背出来。《新青年》创刊后,他成了其追随者,按照时髦语言说,成了《新青年》的“粉丝”。他回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的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用时尚说法即“国学”的底子,主要是在那时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著作他还不时地阅读。《二十四史》约有4000万字,他硬是通读完了,有些部分还不止读过一遍。在1959年出巡时所带的书中,有标点本《史记》、《资治通鉴》和大字本《二十四史》全部,还有关于《老子》的书等十几种,以及《荀子》、《韩非子》、王充的《论衡》、张载的《张氏全书》、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清人赵翼的《二十四史札记》,郭沫若的《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他还有一个习惯,到了外地,要看省志和县志等地方性史书。毛泽东谙熟中国历史,讲起历史典籍和细节,如数家珍。
四是中国文学著作。
毛泽东小时候就对《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书很着迷。他对中国文学书籍读的比较多的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古代诗词。自《诗经》始,我国历代的诗词曲赋,他几乎广泛地阅读过,最喜欢的是《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第二类为古文和古典小说。对古文,他最爱读六朝的骈文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他最喜欢柳宗元的散文,认为柳文同他的诗一样,清新、精细,寓意含蓄,富有哲理。在古典小说方面,他几乎将所有名著都浏览过,并对一些名著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他认为《东周列国志》讲的许多颠覆敌对国家的故事,是当时社会剧烈变化在上层建筑上的反映,其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他认为《金瓶梅》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和统治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写得很细腻,但不尊重女性,只暴露黑暗,讲淫秽,就很难传开。他对《西游记》颇为称赞,这在“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的诗中充分反映出来。第三类为现代文学,主要爱读鲁迅的著作。在延安,当时鲁迅纪念委员会编辑的20卷本《鲁迅全集》“纪念本”,通过党的地下组织,从上海辗转送到延安就给了毛泽东一套。他放在办公桌上经常阅读。他在书上圈圈划划,还作批注,认为鲁迅跟他的心是相通的。因此,直到逝世前夕,他卧室的床上、床边的桌上、书架上,还摆放着新出版的大字本《鲁迅全集》,有的折页,有的夹条,有的打开着,说明还在阅读。鲁迅著作伴随着毛泽东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第四类为笔记小说和其他杂书。在延安时期,范文澜送给他一套《笔记小说大观》。所谓杂书,也是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书籍,包括一些小说,如《智囊》、《笑林广记》、《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之类。他认为,《聊斋志异》的一些篇章带有民主性,反映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读起来很有兴致。
五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著作。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给他以深刻印象,直到晚年还多次谈到达尔文,以及阐发达尔文学说的赫胥黎及其《天演论》。到延安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著作在其涉猎范围之内。一些有影响的著作,如商务印书馆出的汤姆生《科学大纲》,辛垦书店出的普朗克《科学到何处去》,秦斯的《环绕我们的宇宙》,爱丁顿的《物理世界的本质》等成为他的藏书。他对人讲过:《科学大纲》使他获得很多知识。到北京后,这方面的书他读的更多一些。他对各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和某些技术书籍广泛涉猎,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兴趣较大。他还爱读《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动物学》杂志、《考古学报》、《化石》杂志等这样的刊物,关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晚年,他接见杨振宁、李政道时还同他们讨论粒子的可分不可分和宇宙守衡不守衡问题;直到1976年,他还索要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此外,毛泽东还读了一些宗教、逻辑学方面书籍以及工具书。宗教方面的著作如《金刚经》、《六祖坛经》,逻辑学方面的著作如《穆勒名学》,工具书如《辞海》、《辞源》等。最后阅读的一部书是《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5时50分,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共读了7分钟。(此部份从如此伟岸睿智的毛泽东究竟读过哪些书?一文中摘编)
2,向历史事件学。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毛泽东深谐其中奥妙。他酷爱读史,毛泽 东读史批注妙语联珠,风趣而有哲理。在这些批注中有他某些思想观念的雏形,流露着他的感情和性格,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让我们来看一下毛泽东批注的历史战例。孙膑“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臧质“一解汝南之围,二胜盱眙之敌,三克刘劭之逆”。刘或“内线作战,以寡对众,以弱敌强”而取胜,“可谓奇矣”。后唐灭梁说明:“审机独断,往往成功”。契丹善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再看看毛泽东的“古为今用”几例。历代农民起义的经验证明,革命不能“没有巩固的根据地”。《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登徒子好色赋》是“颠倒是非”的诡辩典型。郭嘉“多谋善断,重点在‘谋’字上”。读《吕蒙传》,“公安干警应成为有文有武的人”。《黄琼传》、《李固传》“送刘、周、邓、彭一阅”。《触龙说赵太后》说明:“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古事今用,古事活用可见其读史已入上乘镜界。
3,向实践学。
在组建新民学会时,毛泽东就提出了“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主张,他认为一切真知都从实践中来,一切间接知识对于个人来讲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实事求是”更是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是毛泽东向实践学习的最好体现。毛泽东十分反对不根据实际盲目照搬书本的行为,把之斥之为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他说,“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态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有些同志却在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坏。”在实践论中,更是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公式。毛泽东这种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统一,构成了完整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4,向群众学。
“群众是真正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人民观,催生了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毛泽东善于集思广益,搏采众长的真实写照。1964 年 8 月 29 日 ,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一位团员问:“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请告诉我? document.clear (); ”毛泽东回答,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虽然我们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但是单有马克思主义还不行。要从中国的特点和事实来研究中国问题。他又说,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总之,毛泽东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他最终成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诗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务实和创新——成功的钥匙。
毛泽东一生的务实和创新是丰富多采的。毛泽东是务实的。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里写道,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当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又是中共党内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的第一人,并身体力行,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为共产党最终夺取天下,建立了第一支人民自己的军队。大革命时期,他积极主张国共合作,使共产党迅速发展,共产党的主张迅速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为尔后的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的组织、思想基础。西安事变,在一片杀蒋身中,毛泽东又力排众议放蒋,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使共产党再次走到前台,成为领导民众抗日的主力军,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发展,由几万人发展抗战后的上百万人。毛泽东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始终把解决农民的问题作为革命的首要问题,让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在军事斗争方法上,弱小时,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强大时,宜将剩勇追穷寇。建国后,无论是暂缓解放港奥;无论是一边倒联苏抗美,还是中美解冻;无论是农村合作化,还是社会主义改造;都体现了务实精神。毛泽东又是创新的。他创造性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他创造性地提出党指挥枪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了连上,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他创造性的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高度,加速了弱小国家人民解放的步伐;他创造性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国体、政体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他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区域自治,解决了中国民族矛盾;他创造性地提出走先有农村合作化,后有工业化道路,使中国用27年时间,走过了英美百年的工业化路程;他创造性地提出反和平演变的形式,文化大革命;他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改变了国际形势……
让我们来看看毛泽东推演二战。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给美国大平洋舰队以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同时向英美宣战。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在中国黄土高坡的窑洞中,有一个中国人——毛泽东,正在发表他对世界局势惊人的预言。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时局时,这样说道:“日美战争爆发后,日苏战争危险已解除。而日美战争爆发,对中苏的利处有六点:第一,华北、华中日军的‘扫荡’势将减弱,即是说,日军无大举增兵之可能了;第二,******对边区进攻的可能会减少;第三,给亲德、亲日两派以致命打击,我们使******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的可能性增大了;第四,中国民主政治的前途也更加大了;第五,苏联可从东方抽调一部分兵力向西;第六,欧洲有建立第二条战线之可能。将来的战争,欧洲会短些,亚洲会长些。日美战争前途,最初对日会有利,战争会延长,将要在两三年后,英、美准备好才能决战。英、美可能集中力量,先打败德国,然后英、美力量均向东打败日本。”毛泽东说出此言,当时距珍珠港战事爆发后仅几个小时,而日后的战争进程,竟被他完全言中! 几天后,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更完整地构想了战争的进程:“在半年之内,英、美均非日本之敌,但只要留得新加坡、马尼拉、达尔文等二三据点,即可在半年后,造成对日相持局面,以待日本之敝,然后举行反攻……英、美的总方针,可能是对日取守,而对德取攻,先集合英、美、苏力量解决德国,然后,集合英、美、苏、中力量解决日本,而这两方面,苏联都将是决定力量……德国目前进入了进退维谷的歧途,但东线既无路可走,便有迫使希特勒在东线取守势,在南线或西线取攻势的可能,如此,则是希特勒自己造成第二条战线,也有了迫使英、美采取集中主力打德之可能性。”希特勒、东条英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彼年彼月彼日彼时,没有一个人能形成像这样完整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构想。而蒋介石,此时还在做着让英、美将战略重点放到亚洲来的一厢情愿的美梦。作为战略家、军事家,放眼世界,同时代人再无出毛泽东之右者。他之所以创造出让世界匪夷所思的奇迹,实在是历史的选择!(以上据名人网)
谁能相信这是出自一个没有进一天军事学堂的人之口!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世界名人对毛泽东的评价:50多年前,斯大林在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时候曾称赞毛泽东:“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并且称赞毛泽东“是—位天才的统帅”“是世界革命的领袖”。36年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毛泽东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毛主席逝世后,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也正是使中国走向—种哲学,即给予中国人民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墨西哥前总统埃米略•希尔说:“毛泽东通过他—生的伟大教导,不仅给中国人民而且给全世界留下了十分重要的遗产。”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说,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将永世长存。”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说:“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是革命的精髓”,“毛泽东没有死: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毛泽东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他的名字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词,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美国学者特里尔说:“毛是二十世纪的魅力超群的政治家。”那位反共的布热津斯基也不得不承认:“事实证明,土生土长的马克思主义领袖毛泽东”,是“本世纪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物”。
2000年,美国一家文化机构组织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人类的一百位人和一百件事。毛泽东是唯一一位既入选“一百位人”又被评为“一百件事”(领导的万里长征)的伟人;并且全书只有一条名人语录,就是毛主席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外著名人土谈毛泽东》第203页
今天的一切,毛泽东早已料知。但是,中国有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学习毛泽东,沿着毛泽东开创的成功之路奋勇前进!
毛泽东同期声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结束语: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一生干的两件事
赶走蒋介石和日本人
1976年6月初,毛泽东突然心肌梗塞,差一点去“见马克思”。经过医生护士全力抢救,这才脱离险境。大抵自知余日不多,而且担心心肌梗塞再度突然发作,趁神志尚清楚,毛泽东在1976年6月15日,召见了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王海容等,作了临终嘱咐式的谈话。毛泽东讲话已很吃力,口齿不清,但思维尚不错。
毛泽东说了这么一番深沉的话:“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我没有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
发动文化大革命
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注:《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毛泽东同志这番话,充分表现出他的复杂心态。他把“文化大革命”列为自己一生当中做的“两件大事”之一,对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情的观点至死不变。毛泽东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对“交班”作了交代。他自己也明白,对于“文革”,“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但是,他把发动“文革”,视为一生干了的两件事中的一件,因此他绝不允许否定“文革”。也正因为这样,站在他床前聆听这番嘱托的,除了华国锋、王海容之外,便是他认为的“文革”派人物——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了。
毛泽东的重要贡献
一、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三、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