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的参考论文

2017-03-28

毛泽东思想是活的灵魂,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贯穿任何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形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毛概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毛概的参考论文篇一

《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

[摘要]着重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突破,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核心。研究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对于深入研究毛泽东建党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共产党人;独特创造

[中图分类号]A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2-0012-02

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提出和确立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形成科学体系是在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

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毛泽东建党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明确提出要把思想建党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形成了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科学思想体系。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根本目的上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建设,有一个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点。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在这里,产业无产阶级的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要求,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尤其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主体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在这种条件下,党要发展壮大自己的组织,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只从城市产业工人中吸收党员是不够的,党必须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中吸收革命分子入党。因此,大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他们愿意接受党的教育,跟着共产党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但是,他们参加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把小资产阶级的自私狭隘性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和作风带到共产党内,这就必然要引起党内的种种思想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理论根据上看,是由党内的本质矛盾所决定的,什么是党内的本质矛盾呢?毛泽东和刘少奇等对此都有明确的论述。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党内存在着“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若不解决,就会影响我们顺利前进。这个矛盾就是“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其中有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的思想,而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1]。刘少奇说:“在我们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2]因此,党的思想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就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周恩来最先提出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在1928年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3]几乎在同一时期,周恩来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一文中也指出:“尤其在党员成分上,农民占75%。因此,这种小资产阶级意识还有大大发展的可能。要使党布尔什维克化,第一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改造党的组织,尤其要坚决地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意识。”[4]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问题。他认为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思想斗争。还具体地分析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表现、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明确提出了纠正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从而指明了在中国具体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道路,奠定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基础。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根本任务上看,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教育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能够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内容和途径上看,毛泽东等不仅提出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正确论断,而且在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建设的原则、内容和途径作了系统的论述:

关于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毛泽东认为,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1945年召开党的七大时,毛泽东在总结24年来党在纠正各种错误思想的经验时,主张“更大地开展党内的思想教育”,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5]而掌握思想教育,首先是教育好党的各级干部。毛泽东1929年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即《古田会议决议》),首先是对干部讲的。他在以后各个历史时期所写的文章,以及所作的许多报告、讲],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多数都是对干部讲的,是为了教育干部。毛泽东认为,干部是教育人的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干部思想端正了,觉悟提高了,教育一般党员和非党员群众的事就好办了。

关于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毛泽东认为,首先要做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以便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讲到学习的时候就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6]他特别强调党的干部更应当学习和研究,因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7]他告诫我们的干部在学习理论的时候,不应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只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对于党的思想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思想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在于解决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为此,他提出进行思想整顿的问题。所谓思想整顿,就是要在党内“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8]使所有的党员都受到教育,普遍地树立起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关于思想建设的途径,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把加强党性修养看作应遵循的途径。为了帮助党员增强党性和进行党性修养,刘少奇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中,对于什么是共产党的党性和党性修养作了科学的阐述。党性修养的内容很广泛,有政治理论上的修养,思想意识上的修养,组织纪律上的修养,道德品质上的修养,工作作风上的修养,科学文化的修养,等等。所谓“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就是要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克服和肃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9]为了推动全体党员重视和加强党性修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1年7月1日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决定》根据当时党所处的农村和分散游击战争的环境,强调在党性锻炼中要特别注意克服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分散主义,只有克服了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生观。《决定》指出,所有党员“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使之适合于党与革命的需要”[10]《决定》还“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每个负责的干部,都要深刻反省自己的弱点,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任何人都不应有自满自足、自私自利的观念”[11]《决定》强调,只有抓住思想意识修养和人生观这个根本问题,自觉地不断地进行思想改造,才能成为一个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

除了进行经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修养外,中国共产党还创造了整风整党和“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等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内,系统地对党员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集中地对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以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党性,统一思想,端正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经过延安整风,使全党对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小资产阶级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方法方面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从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感想当作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把树木当作森林。二是在政治倾向方面,一般地容易表现为左右摇摆。小资产阶级革命家许多代表人物希望革命马上胜利,以求根本改变他们的地位,他们对于革命的长期性缺乏忍耐心,对于“左”的革命词句和口号有很大的兴趣,容易发生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情绪和行为。三是在组织生活方面,由于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的限制,特别由于中国的落后的分散的宗法社会和帮、行会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组织生活上的倾向,容易表现为脱离群众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党长期地处在分散的乡村游击战争中的情况,更有利于这种倾向的发展。六届七中全会决议指出:“如果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和这些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的旧有思想坚决地分清界限,严肃地、但是恰当地和耐心地进行教育和斗争,则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不但不能克服,而且必然力图以他们自己的本来面貌来代替党的无产阶级先进部队的面貌,实行篡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蒙受损失。”[12]六届七中全会决议集延安整风成果之大成,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状况、原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纠正这一问题、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途径和方针。六届七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党的七大上的有关报告,标志着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科学体系的形成。

全国解放后党成为执政党以来,党曾多次自觉地运用整风形式,对党员和干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使党得到了迅速而健康地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是同党的长期建设分不开的,也是同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要错误倾向,有领导、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整风、整党、先进性教育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分不开的。用整风和先进性教育的形式教育党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和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3][5][6][7][8]毛泽东选集(3)(1)(3)(2)(2)(3)(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9]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0][11][12]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大学毛概的参考论文篇二

《论毛泽东领导思想》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带领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得益于党的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其中,毛泽东领导思想及其实践,为党的领导事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文章深入研究了毛泽东的领导路线、领导职责、领导作风及领导方法,这对于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领导思想;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1)07-0007-05

在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领导干部和领袖人物,毛泽东是全党全国人民公认的、崇敬的伟大领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为党奠定了领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引导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尽管几代继任者在领导方面各有不同的创新与发展,但是都没有脱离毛泽东奠定的基础,而是把自己的创新与发展深深地根植于毛泽东领导思想之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领导活动的根本工作路线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领导的根本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伟大动力,是党夺取胜利、提高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党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人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实际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增强人民对党的支持力、拥护力,进而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一宗旨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在领导的出发点和目的上,一切为了人民。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第二,在领导实践的过程中,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所讲的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把人民当作无能无为的偶像、神祗而供养,恰恰相反,是建立在人民是历史主人的基础上的。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是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把人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去实现人民自己的利益,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人民包打天下。因此,一切依靠人民,是贯彻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在领导的主观态度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2]第四,在领导的客观效果上,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准则。为人民服务,仅有“全心全意”的主观态度是不够的,还必须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效上。对此,毛泽东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领导实践中达到这一“最高标准”,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后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领导过程与领导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高度统一,是贯穿在毛泽东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中的一条红线。牢牢把握这条红线,才能抓住毛泽东领导理论的精髓。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宗旨在领导工作中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是周恩来在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说,筹款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解决红军给养,“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后来经党和毛泽东等在领导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的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正确地反映了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正确运用和体现。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主要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3]“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4]“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5]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程序。既然群众路线是正确反映领导活动规律的科学的路线,那么它必定会以某种基本不变的程序反复地表现出来。1943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决定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里,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生动地概括和论述了群众路线的“两步走”和“无限循环”的基本程序。这一基本程序之所以是正确的、不能违背,根本原因在于它是领导规律的体现和必然要求。

二、正确履行领导职责,在深刻认识领导环境的基础上,做好出主意、用干部、教育群众的工作

领导工作是具体的。任何领导者“走马上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明确职务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即领导职责。毛泽东在领导实践中,特别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了解情况”

一般地说,领导者总是首先是从认识环境、掌握情况开始进入领导角色。这虽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领导行为,但它确是实施正确领导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正确认识领导环境是实施正确领导的基本根据,许多领导的失败,就是对领导环境和情况的错误认识造成的,所以毛泽东把“了解情况”作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两大基本任务之一提出来。毛泽东最早提出并一贯坚持“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反对离开中国国情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他说:“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毛泽东指出,必须把国情作为我们考虑一切建设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走我们自己的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照搬前苏联模式发生了问题的时候,毛泽东尖锐地指出:“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6]后来,正是在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导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出主意”

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毛泽东所讲的“出主意”,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领导决策。由于“用干部”也需要“出主意”,所以出主意,以及推动干部把主意落到实处,即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就成了贯穿领导过程始终的基本活动,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责。

“主意”出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毛泽东说:“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领导者要把主意出好,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毛泽东认为:“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7](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3)抓住中心、统筹全局的原则。毛泽东说: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抓中心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统筹全局,推动全局工作。因此毛泽东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当前与长远等重大关系,提出了善于“弹钢琴”的决策指导思想。(4)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原则。毛泽东认为: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只有靠集体的政治经验和集体的智慧,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为了搞好集体决策,毛泽东提出要在领导集体内部充分发扬民主,造成一种让大家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讨论局面,主要领导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

出主意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因此必须积极“推动干部去做”群众的工作,执行决策。毛泽东强调三点:第一,向群众把决策讲明白,让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第二,要依靠群众找出一系列执行决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第三,要在执行决策的群众实践中检验决策。

(三)“用干部”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承认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和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他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用干部,首先“必须善于识别干部”。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识别干部呢?一是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二是在实践中识别和考察干部。三是依靠群众。毛泽东多次指出,识别和考察干部必须走群众路线。干部好还是不好,有何特点和能力,群众最有发言权。

用干部,贵在“善于使用干部”。在这方面,毛泽东首先强调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他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毛泽东一生也用错过人,但他确是我们党“任人唯贤”的典范。他告诉秘书: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象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其次,要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毛泽东这样说过:“一个人,才有长有短,性情习惯有恶点亦有善点,不可执一而弃其一。”[8]他反对对干部求全责备。所谓“用干部”,“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发挥长处是克服短处的最好办法”。[9]第三,不拘一格地选用优秀的新干部。事业的发展,要求干部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没有优秀的新干部源源不断地提拔上来,“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毛泽东反对论资排辈。他说:“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绝大多数是会胜任的”,“青年人不比我们弱”。[10]第四,干部要能上能下。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党的干部队伍也不例外。毛泽东指出:一个伟大的斗争过程,其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的领导骨干,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必须不断地提拔在斗争中产生的积极分子,来替换原有骨干中相形见绌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干部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五,要搞五湖四海。全面团结各地、各方面、各种类型的干部,共同致力于党的事业,是毛泽东“用干部”的重要思想。他坚决反对干部问题上的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他说:所有干部都是一个父母生的,都是党的干部,党的财富。不但要关心党的干部,还要关心非党的干部,要善于和非党干部共事,同时“必须善于爱护干部”。

(四)“掌握思想领导”

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但是,人民群众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革命意识和共产主义思想,必须依靠党进行“灌输”和教育。因此,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党的领导的基本职责之一。毛泽东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第一,实现教育引导与群众自我教育相结合。毛泽东一再告诫广大干部:要相信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的,他们很守纪律,很讲道理,决不无故闹事。因此,对群众的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孤立地去做”,必须“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第三,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毛泽东要求干部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第四,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加强管理、严格纪律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五,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毛泽东坚决反对干部“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第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同时,还要运用典型示范、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等方法。

三、加强领导作风建设,以优良的领导作风带动党风、政风、民风,保证领导目的的实现

领导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被领导者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领导作风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影响着党的路线和生死存亡。毛泽东高度重视领导作风的整顿和改进。他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

“三大作风”是毛泽东最早总结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他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待革命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体现了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所特有的品质和战斗风格,是党不断取得领导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为了“学会”把理论应用于实际,首先,毛泽东主张要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他提出: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特殊地说,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其次,做好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文章。一方面,努力吃透实际情况,带着实际问题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另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去射领导实际之“的”,找出客观实际发展的规律性,进而决定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办法。这种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在领导作风上的必然体现。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因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必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要关心群众痛痒;先做学生再做先生;避免尾巴主义;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在原则问题上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它是我们党成熟和富有活力的标志,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发展和党的事业胜利前进的有力武器。毛泽东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他还指出,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坚持“惩前应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真正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作为被批评者,要端正态度,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承认和修正错误。

在1949年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即将胜利的历史时刻,毛泽东郑重地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所以如此强调这两个“务必”,完全是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党的领导事业的成败。毛泽东讲过李自成因骄做而失败的教训,也讲过“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教训。他从中引出的结论是: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过去,党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无穷的困难,没有艰苦卓绝的奋斗是不行的。如今,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仍然面对着无数的困难,更要艰苦奋斗。

历史上,多少个统治者都是因为执政后贪图享乐而腐化堕落,丧失了政权。我们党执政以后,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都会生长。如果不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就会丧失执政地位。因此,对于一个执政党和党的领导干部来说,能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极其重要的。

四、改进领导方法,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

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领导实践,形成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领导工作是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怎样”去实现领导宗旨和领导职责,“怎样”正确表现优良的领导作风,归根结底都要具体落实到领导方法上。毛泽东从一开始进入党的领导活动,就十分关注领导方法问题。1920年他给蔡和森的信中提出:“我们到底用什么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社会’的目的呢?”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他要求: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还强调,领导方法很重要。要不犯错误,就要注意领导方法。

改进领导方法,首先是端正领导者的思想方法。毛泽东强调,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他号召“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毛泽东认为,照辩证法办事,最主要的就是要承认矛盾分析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其一,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矛盾具有普遍性。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到矛盾各方的情况,不可犯片面性错误。其二,要坚持两点论的重点论。矛盾对立的双方并非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必有一方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因此,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三,坚持发展、转化的两点论。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同一事物的两重性可以转化,“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可以转化。这就要求用发展、转化的眼光看问题。其四,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同事物、不同问题之间有质的区别,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各有其特点。要从事物的区别和特点中,具体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延伸和升华。毛泽东是领导艺术大师。在他波澜壮阔的领袖生涯中,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领导艺术杰作。总结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明显感到其显著特点在于:

1.“神”在辩证思维。对毛泽东,人们往往感到他“料事如神”、“用兵如神”。这种神奇的领导艺术,首先来自毛泽东的辩证思维。他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够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对问题看得准,对形势判断得正确。他能够抓住事物的个性,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能够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他能够坚持适度的原则,对处理问题能够把握住“火候”,使人感到恰到好处。他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问题能够击中要害,牵住“牛鼻子”,进而统领全局。他能够熟练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灵活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思想,所以能够做到出奇制胜。

2.“妙”在掌握心理。“领导的艺术在于了解群众的心理”。[11]领导的对象是人,而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心理活动支配的。只有把握住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活动态势,才能表现出成熟的领导艺术。掌握心理,首先要注意满足群众需要。需要是人一切生命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抓人心,最根本的就是抓住人的需要。从满足群众的切身需要出发,去吸引群众,动员群众,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重要特点。掌握心理,就必须善于沟通群众,正确了解群众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必须积极运用对象能够接受的语言和道理,排除心理障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了解群众的真实情绪,从群众的议论中寻找决策启示。在对敌斗争中,毛泽东非常注意掌握敌人的心理动态,不失时机地利用对方心理弱点打攻心战,多次创造了战史的奇迹。

3.“巧”在实践锻炼。领导艺术不是忽发奇想、胡思乱想的产物,而是在长期实践中艰苦探索的结果。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与群众共同实践中熟悉群众,这是掌握战争艺术、领导艺术的基础。实践出真知,领导实践是领导艺术生长的摇篮。正是在领导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才成功地创造了趋利避害的领导决策艺术,知人善任的用人艺术,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协调艺术等。

毛泽东领导实践丰富多彩,毛泽东领导思想博大精深,决不是一篇小文章能概括得了的。如果我们能够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回顾和学习中进一步获益,做好目前的领导工作,那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最好纪念了。

注:本文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及文件资料,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毛泽东选集》第1至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因篇幅限制,本文没有一一注明。

来源:《中国行政管理》作者:邵景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