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手抄报简单
了解法制社会,多读法律,法制在我心中,我们生活在法制的国度,处处需有法,处处需遵法,而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应该让法律在心间长驻。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法制手抄报简单 ,大家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幫助:
法制手抄报简单内容:法律在我身边
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法律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强化法制观念,让法律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让每一个公民都将法律牢记在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园里,很多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十分淡漠,视法律为儿戏。
以法制为主题的黑板报图片###
某中学的三名学生,因犯抢劫罪而被 无期徒刑。他们都还是十三、四岁的一个也只不过是十五岁。他们作案没有任何动机,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最大的学生说:“我们去抢银行吧!能得到很多的钱。”其他的两个学生起始并不想参与,那个学生说:“放心吧,我还不满18周岁,不会判死刑。”三人便公然抢劫某银行被当场抓获,当法院判决三人无期徒刑时,那个最大的孩子还得意洋洋地对另外的孩子说:“我说吧,不会判死刑的。”多么无知的话!本应是花一样的年华,却要在监狱里度过,只因不懂法;本应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要在铁窗后怅然流泪;只因不懂法的代价是惨痛的。这三位少年原本可以和我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他们却误入歧途,跌入服刑的万丈深渊。法律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中小学生要知法懂法,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法制为主题的黑板报图片###
同样是因缺乏法律意识,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惨案。有一个同学剃了一个 光头,另一个同学想看他新剃的光头,但这位同学偏不许。两人因此发生矛盾,那位剃光头的同学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另一位同学的背部连刺三刀,导致那位同学当场死亡。当公安人员对凶手进行审讯时,凶手竟说:“叔叔,我不是故意的,放了我吧。”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如果这位同学稍微有一点儿法律知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缺乏起码的法律常识,这是我们当代中学生的悲哀。人们都学习了法律,但最重要的是用法律规范自已的行为,而不只是停留在做嘴皮子文章。让我们将法律知识普及,人人争做知法、守法的公民,让法律伴我们成长。
法制手抄报简单内容:2015年,大宪章800岁了!
这个数字听起来让人有些惊愕,但如果和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法经(公元前5世纪)、十二表法(公元前450年左右)、摩奴法典(编成于约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一说为公元后的头几个世纪)、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甚至是5世纪之后开始编纂的日耳曼诸法典相比,这个岁数又稀松平常。即使是就英国本身而言,包括埃塞伯特法典、伊尼法典和阿尔弗雷德大王以及忏悔者爱德华国王编纂的法典在内的一众盎格鲁—撒克逊法典(7—11世纪)、末日审判书(1086年)、亨利一世的宪章(1100—1135年),也都比大宪章更早。再者,又如霍尔特所指出的那样,与大宪章大约同一时期,欧洲大陆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宪章或文献,这其中大宪章也并不是最早的。
因此,单从法律史的长河中钩沉扒梳,单纯计算年龄,大宪章并不突出;但如果考虑到历史影响力,尤其是影响力之持久、深刻和广泛,则应该是没有哪份文件能出其右。如我们今天所知,大宪章在中世纪被重新签署颁行及确认多次,后又在17世纪在以柯克为代表的反君权神授论者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后来又对美国联邦宪法及其人权法案、法国《人权宣言》、英联邦多国之宪法及联合国人权公约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正如麦克奇尼所述,大宪章抓住了人们的心,激发起了民众的想象,[2]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依然是一个沉稳却鲜活的大宪章,外表虽已昏黄,内容虽大部分已被取消,但却仍然保留了最根本性的原则,而且历久弥新,不断调适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如此,今天,全世界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大宪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5年一开年,全世界就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大宪章,各种学术会议层出不穷,演讲、座谈彼伏此起,出版的文章书籍翻译作品也是卷帙浩繁。在英国本土,不列颠博物馆还将至今尚存的四份1215年大宪章原件(不列颠博物馆自己保存的2份,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一份,林肯教堂的一份)史无前例地放在一起进行展览。而且,英国政府还将大宪章进行全球巡回展出,并于10月份抵达中国,展出大约10天。
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纪念活动,但纪念需要以事先了解、理解为前提。而要理解大宪章,只关注其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宪章不止是一个历史文本,它还是一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不止是13世纪的,而且也是12世纪的,是14、15、16、17世纪……直到今天的事;它甚至也不止是英国的事,今天它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事……所以,要了解大宪章,不能仅局限于其文本,不能仅限于13世纪,而要像麦克奇尼所指出的那样,要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长河里来考察:[3]不仅关注它本身,而且要关注13世纪之前它发生的背景,还要关注13世纪之后它的发展演变历程。因此本文想借此机会对大宪章的产生、发展和意义等诸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也算是对这个文本及其传奇的一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