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互联网思维
马云眼中的四大互联网思维
"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一由雷军提出的互联网七字诀,伴随着雷军业内强大的影响力及小米手机的成功,早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内人尽皆知的互联网思维圭臬。然而在马云的眼中,这并不准确。
在马云看来,首先,"专注"和"极致"并非互联网行业所独有的特质性思维,一个人如果专注于做包子,一辈子啥都不干,就做包子,然后把这个包子做到极致的好吃,超过庆丰包子应该也是不在话下的,但你不能说这是互联网思维。
再说"口碑",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那一定能够得到用户的接受、认可甚至赞叹,从而产生口碑效应,但这是基本规律,和互联网基本扯不上太特殊的关联,咱西湖的龙井、苏州的刺绣口碑都不错,显然这和互联网思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至于快,更是有点牵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兵贵神速,这些也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法则,实在是不能拿来作为互联网思维的代表。
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呢?在马云看来,能够真正体现互联网思维的应该是九字决——跨界、大数据、简捷、整合。
1、跨界
“跨界”其实概括的是互联网时代从专业思维到跨界思维的转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价值发现思维。在传统的工业时代,一个企业的价值实现通常是通过设计产品、采购原材料、加工生产、包装储运、市场销售、客户购买这一线性模式来得以实现的,在这一模式下,企业遵循的是产品提供者与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单面市场法则,而在互联网思维下,双面市场甚至多面市场才是真正改变时代的核心。
例如谷歌、百度为人们提供准确、便捷的搜索查询服务产品,Facebook、新浪微博向人们提供社交服务,虽然他们并不向用户收费,但巨大的流量所蕴含着的广告价值及衍生出的其他商业价值,则远超传统商业中的单一产品价值。这也是许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思维下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而形成跨界思维的核心其实是价值发现思维,当你为新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价值,那原有模式的颠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当下业界最常被人们所提到的"羊毛出在牛身上,却由猪买单"其实就是价值发现思维的最佳诠释。
2、大数据
“大数据”概括的则是互联网时代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用户定制思维。在传统的工业时代,指导企业运转的往往是生产流程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服务管理手册等一系列标准流程管理制度,标准的流程、完善的管理实现了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与统一、高效的产品控制手段,在社会需求快速增长的时代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
然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竞争日益激烈且用户需求日益个性化、差异化的互联网时代,大一统的标准化产品,往往不再容易获取用户的青睐,通过对目标客群行为习惯的数据收集、分析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其偏好,更可以更好的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而以C2B模式为代表的强调用户参与性与互动性的用户订制模式,更是体现互联网思维的又一核心法则。在此法则的良好运用之下,极致的用户体验、快速迭代等手法方才具有大显身手的条件。
3、整合
“整合”概括的是互联网时代从产业集聚向行业生态的转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平台思维或全网营销思维。在以往的年代,美食街、电子城、工业园等业态模式因资源集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效应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局限性的互联网时代,原有产业集聚效应瞬间显得弱爆了,阿里从最初的B2B平台到淘宝、天猫,到支付宝、余额宝、娱乐宝,到新浪微博、高德地图,到菜鸟物流,到银泰百货、恒大足球等等,其实都是在致力于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商业生态圈,一旦形成了这么个生态圈,那么所有参与者都将因此而获益。
像去哪儿网或是大众点评网其实也是构建行业生态圈的成功范例,这其实就是平台思维,像现在大家谈的最多的O2O或是全网营销也都是基于这一整合概念之下。
4、简捷
“简捷”概括的是互联网时代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产品经理思维。十年前我们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买了一部相机或手机一定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来研究它那厚厚的产品说明书,而现在好产品的定义是使用简单、便捷,没错,既要简单,还要便捷,好比快旳打车,一键即可完成叫车一样。不过,其实所有简单、便捷的功能实现背后,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经理思维和功能强大且复杂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而这显然是互联网时代最为擅长的专利。
这九个字后面分别对应的是传统工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转变的四大趋势,而每个趋势背后又对应着应当具备的四种思维,这才是真正能够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法则或定律。
从马云的互联网思维说开去
马云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目前,阿里巴巴是支持互联网范围经济的中国企业之一。马云在纽约讲因小而美。在我看来,他正在沿着财富的基本面成为中国首富。
但究竟何谓互联网思维?虽然这个概念,最近已经热到蛙声一片的程度,所有懂的、不懂的一齐亮开了嗓门,齐声歌唱。他们说互联网思维——免费、低成本、快速、极致……我只能说:总结得很全面,除了漏掉了核心,没什么其他毛病。
漏掉了什么核心呢?漏掉了生产方式这个基本面。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在小农生产方式下,只能产生小农思维。同样,互联网思维也不可能偏离互联网特殊的生产方式,而现在入行四五年的人谈互联网思维,最大的弱点就是偏离生产方式这个基本面,只是一些主观随意的成功学归纳。
偏离基本面归纳互联网思维,有一个特点,只在招和术的水平描摹。互联网思维在这种描摹下成了江湖方术,互联网企业家成了点子大王,互联网被肤浅化为耍小聪明的把戏。我从互联网在中国诞生看到现在,按周“实况转播”互联网发财致富现状,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事实:搞互联网九死一生,死的90%里,偏离基本面的投机者死的概率最大。我忠告大家,互联网有极高的不确定性,照搬过去的成功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所以不要轻信从成功学中总结出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轻信往往会让你成为成功率中的分母,而不是分子。
什么是那个决定着互联网思维的生产方式呢?这里不能完全展开,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找找感觉。大约在2004年前后,我陪同美国学者派恩到清华大学,他讲体验经济,我做中方点评。我知道派恩还是“大规模定制”的首倡者,所以顺便向他请教。他说了一番话,大大出乎我所料。他说许多美国人错误地理解他发明的大规模定制一词。他本意是,大规模指工人,定制指农民。大规模定制是指把工人和农民各取一半,取农民定制的优点,去掉规模不经济的缺点;取工人大规模的优点,去掉不能定制的缺点。这意思相当于说,互联网生产方式,实际是一半农业生产方式,一半工业生产方式,各取其优点的一半,去掉缺点的一半形成的。
这是迄今为至,我听到的对农民、工人和知本家的生产方式辩析得最清晰的说法。以互联网企业家为代表的知本家,他们之所以有不同于小农思维、工人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不是因为他们的点子多,而是他们的生产方式,既不同于农民,也不同于工人,因为他们要大概率地活下来,就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思维。而现在99%以上的人,都没有指出这一点。所以我说他们偏离了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可以说是汲取天地之灵气,也就是吸收了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思维与工业文明思维后,经扬弃(肯定一半、否定一半)形成的新思维。当前,至少80%的人,没有指出互联网思维与农业文明思维(一种强调差异化、个性化定制的思维)的联系是什么,否定之否定在哪里,说明其悟道还是不透。
前两天的一个上午,在哈佛大学那个挂着猪头的门口前,我对经济学家薛兆丰说,我有一个和全人类不一样的想法,我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源头,在1933年的哈佛大学。张伯仑当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体系地论证异质性和差异化的经济性。差异化经济不经济这个问题,是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思维的根。
我不是因为到了哈佛大学才这么说,这两年我一直在写文章探讨这个我认为是互联网核心的问题。本来,差异化生产方式如果很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就不会被无差异的工业生产方式超越;但无差异(同质化大规模的传统中国制造)如果经济,工业生产方式就不会被差异化的信息生产方式超越。现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结论是:差异化从需求上经济,但在成本上不经济。我对薛兆丰说,只有你毕业的美国西北大学的潘泽教授认为,差异化在成本上也可以经济,但这个结论还没有成为主流。
只有差异化生产方式不经济这个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均衡水平上有解(而不是在媒体水平上有解),互联网经济是否站得住脚,互联网思维到底成立不成立,才能有最后定论。因为只有这个问题接近互联网问题的十环靶心:大规模的工业制造经济(无差异经济),是否真能被它曾超越过的差异化经济(小农经济),在更高的互联网水平上重新超越,否定之否定地转型到大规模定制甚至个性化的经济。其历史背景在于,有五千年农业文明个性化定制传统的中国,能不能在工业化完成后,借助互联网思维,超越没有农业文明而一直在从事大规模生产的美国?
互联网思维相关文章:
1.互联网思维的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2.互联网思维之下的营销策划是怎样的
3.互联网思维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4.怎样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你的企业?
5.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
6.移动互联网思维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