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现行成本会计是通货膨胀的产物,它消除了历史成本下会计信息的失真,提高了与决策的相关性,同时,它解决了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资源内容扩展给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带来的困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讨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探讨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
[摘要]
在系统性的成本管理框架下,企业成本管理是结合各作业模块开展的,重新设计了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明确生产作业模块(设计作业+采购作业+生产作业+物流作业+销售作业)、直接辅助作业模块(场地建设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物资供应作业)和生产保障作业模块(材料后勤保障+车间人工保障)三大模块,对间接费用进行明确分摊。为保障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应从成本管理全新理念出发,建立责任中心的控制标准和完善成本管理绩效考评机制,最终实现企业作业成本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作业成本;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市场逐步融合,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各企业为有效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不仅要加强自身经营管理,还要注重企业成本管理,深入挖掘整合企业管理资源,降耗节能,控制企业成本,力求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基于此背景,各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实际市场环境情况,不断尝试构建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改进并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但是,当前我国成本管理理论尚未构成完整体系,难以有效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亟待改进。笔者以作业成本会计为导向,从企业作业模块精细化工序管理出发,研究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新设计,优化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理论参考,全面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不断优化企业成本结构,消除企业无效作业成本,发挥企业市场竞争中成本战略积极作用。
二、理论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决策方法和手段而出现。作业成本法在成本动因理论指导下,基于企业基本作业活动对作业工作量进行确认、计量,进而以作业工作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计算成本的有效方法。作业成本法依据企业生产实际工序,严格划分企业独立运作的生产实际工序,明确企业作业模块,结合成本动因理论,明确各工序作业的成本动因,制定各作业模块的目标成本,深度挖掘各项作业模块的成本潜力,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精准信息。
(二)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子体系,通过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在成本指挥、控制的基础上,对企业成本进行指挥、控制的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的基本职能为成本指挥和控制。成本管理体系是以系统管理为导向考虑研究企业成本管理,基于企业成本系统管理规律,对企业成本进行系统性控制,在法律法规适用性要求之上,满足企业管理者、客户等相关方的使用要求,以降低企业成本,持续不断的改进企业成本管理活动,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内在保证,也为企业外部证实成本管理水平。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利于实施企业成本管理,增强员工成本意识,降低企业成本,节约企业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三、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作业成本会计给成本管理带来的启示为:企业成本管理必须结合企业设计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物流阶段、销售阶段的整体过程成本实施全面管理,并且要将各阶段工作目标具体分解至各工作岗位。因此,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设计应以企业管理全过程为基础,结合作业成本会计理论,对各阶段作业活动进行确定后实施的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活动,在成本动因基础上进行各作业成本分配、归集。因此,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新设计应以作业成本会计为导向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工序的真实情况,将企业生产作业分割为不同的生产作业工序,明确为生产作业模块(设计作业+采购作业+生产作业+物流作业+销售作业)、直接辅助作业模块(场地建设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物资供应作业)和生产保障作业模块(材料后勤保障+车间人工保障)三大模块,三大模块下又划分为十个作业活动子模块,对间接费用进行明确分摊后,实现作业费用精细化管理,直接反映了企业各生产工序中作业成本的基本信息,为企业成本管理奠定基础,是企业成本考核的依据。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设计图。
四、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实施保障
(一)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具备全新成本管理理念,在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企业成本管理对象涵括了作业、产品、成本中心、过程、客户等,多元化的成本管理对象思想,大大丰富了企业成本管理内涵,延伸了成本管理范畴,突破传统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内部视角,延伸至企业内部和外部结合的成本管理内涵。传统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企业作业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开展的活动集合体,而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理念则提出企业作业活动不仅仅是满足客户需求,在作业活动中是以资源的消耗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成本管理目标就不仅仅是降低和控制产品成本,而是基于一定成本消耗水平,实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实现最大化客户价值。作业成本会计导向成本管理理念,要求立足企业作业层面,深入分析作业成本,消除企业不增值作业,降低企业成本消耗,提高作业活动增值效率,力求实现最大化客户价值,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成本信息。
(二)建立责任中心的控制标准
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设计中,作业和成本是对应关系,那么实施成本管理体系就需要结合企业不同作业模块,制定各作业模块的成本责任中心,并制定基于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考核标准。在作业成本会计和标准成本有机结合下,实施成本控制管理。第一,在企业各作业模块工序中,作业势必带来资源消耗,那么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消耗分别从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角度,对不同作业模块的作业成本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第二,企业生产产品的消耗作业工序,决定企业各作业模块工作能力,可叫做“约定作业能力”,相应成本为“约定作业能力成本”。那么可以有机结合成本预算管理和作业成本会计,设定成本管理标准。其中,成本预算管理是在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时,对作业成本消耗进行的数量描述,是实施企业经营有效管理的依据。企业成本预算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生产预算、财务预算和销售预算,在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制定作业弹性成本预算标准,如流程属性标准、时间标准、质量标准和效率标准,其中流程属性标准是以作业成本会计为企业作业流程导向,制定作业流程标准;时间标准是企业各作业执行时间的考察指标;质量标准是在执行各作业模块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作业,杜绝因质量问题重复执行作业造成资源浪费;效率标准是衡量企业作业投入和产出关系的最佳标准。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是管控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指明了企业成本管理方向。
(三)完善成本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企业成本管理考核主体包括在企业各作业模块和作业活动成本发生时,具有制定、执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的各工作部门及成本管理中心。企业成本管理过程涉及到企业各作业模块的工序环节、各作业活动中心以及工作员工,因此要考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全方位、整体、全面的实施,进而明确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权限,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绩效考评机制。第一,从企业作业模块看,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生产作业各模块的实际工序开展的,那么成本管理考核的第一责任主体应该是各作业模块下实际工序的岗位负责人,企业应重点关注和考核各作业工序岗位责任人的成本管理执行情况,确保第一道成本管理的有效管控和实施;第二,从企业作业活动看,要严格把握各作业模块中不同作业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具体细化至各作业成本中心和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在各责任成本中心及工作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企业作业成本会计“模块-作业-岗位”有效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实施作业模块自我监控及相互牵制,严格执行“谁控制+考核谁”,构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各模块、各作业相互交错、相互监控的成本管理网络。
五、结论
成本管理不仅是企业会计工作员工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更是企业经营管理重要内容。在系统性的成本管理框架下,指出企业成本管理是结合各作业模块开展的,重新设计了作业成本会计导向下成本管理体系,明确生产作业模块(设计作业+采购作业+生产作业+物流作业+销售作业)、直接辅助作业模块(场地建设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物资供应作业)和生产保障作业模块(材料后勤保障+车间人工保障)三大模块,对间接费用进行明确分摊,从成本管理全新理念出发,提出建立责任中心的控制标准和完善成本管理绩效考评机制,最终实现企业作业成本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郭秀慧.作业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2015(7)
[2]赵思怡.作业成本法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6)
[3]桂高山.作业成本管理理念下组织内部成本会计探究[J].现代商业,2011(2)
探讨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研究 》
成本会计是高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研究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耗费。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和服务都会发生耗费,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成本外延不断扩大,因而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都面临极大的挑战。从会计教育的角度讲,如何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是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高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的模拟实验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改进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
1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会计专业,各校都制定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成本会计是其必修课程之一。成本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立出来的,除了具备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外,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采取不同于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与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却存在定位不准、偏重于课堂教学、实践性环节匮乏等诸多问题。
1.1成本会计定位不够准确
成本会计在整个会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成本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因此许多高校将成本会计定位于财务会计的组成部分,忽视其管理职能。成本会计固然与财务会计紧密相联,但与财务会计相比,成本会计研究对象只涉及到费用这一会计要素,其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企业对外财务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另外,成本会计着眼于为企业管理服务,即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因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紧密相联,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定额管理、绩效管理等多方面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与分析,参与企业的成本预测与决策,它更多地体现出会计的管理职能。而现行高校将其定位于财务会计必将削弱其管理职能,不利于发挥成本会计应有的作用。
1.2课堂教学占主导地位
高校会计教学改革多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成本会计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课堂式教学,不利于提高成本会计教学效率,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教学内容过于狭窄
现行成本会计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基础进行资金耗费的研究,其他行业涉及较少。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是根据各校制定的教学大纲而定的,因此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多是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很少涉及到其他行业。而现实情况是迅速崛起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商务、信息传输等新兴行业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企业成本管理要求发生巨变,其成本信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决策依据。而且,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大多是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忽略了比较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方法,且偏向于财务会计范畴,忽略成本会计的管理职能。
1.2.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虽然也有一些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但是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现象严重,有的甚至与实际脱节,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体系过于陈旧,教学改革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未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3实践性教学环节匮乏
成本会计针对的是企事业单位发生的资金耗费,可操作性很强,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现实情况是,多数院校都不太重视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是与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一起进行模拟实验或实习,没有单独开设成本会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样学生只能从书本上了解成本会计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成本分析等重要环节,没有直接接触实际,通常会一知半解。另外,多数会计教师没有实践经验,缺乏会计实务处理的工作经历,在教学中难免出现脱离实际与现实的情况,特别是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教学过程中还在传授以前的知识和技能,与当前经济状况严重脱节,阻碍了会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强化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会计学科,它贯穿始终的是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即使是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也存在资金耗费的问题,以尽可能少的耗费生产更多的合格产品或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任何组织应达到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模拟实验教学,它既能改善成本会计教学现状,又能缓解高校建立实习基地的压力。
2.1加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成本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可操作性强。对于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熟悉生产流程及经营管理,对于成本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单纯地从课堂上无法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在实习基地有限、实习单位难找的情况下,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成本会计的实务操作问题,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中学会如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充分了解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加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弥补实地实习的不足
会计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因而在校会计专业学生一般都会参与社会实习,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所以高校一般都会建立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需要。但是受人员、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校建立的会计实习基地非常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专业学生人数的需要,加上很多企业并不喜欢接受实习生,有的以种种借口阻扰学生的专业实习,使得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而通过构建会计模拟实验体系,可以弥补学生实习不足、质量难以保证的缺陷。
2.3加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成本会计是研究资金耗费的一门专业学科,它着重探讨的是社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与补偿问题。就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更谈不上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和资金运作情况,因而在学习成本会计时常常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而现有的课堂教学受学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通过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对成本会计实践的不足,强化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处理成本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
3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会计专业模拟实验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会计模拟实验室,单独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室更是凤毛麟角。从现有的模拟实验来看,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即将《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高级会计学》等结合在一起而进行的模拟实验,且实验内容陈旧,实验软件不完整、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更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体系,加大实践环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3.1建立全新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体系
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体系是解决学生会计专业能力弱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
3.1.1建设专门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室
根据成本会计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结合在校学生的实践需要,高效应建立单独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先进的、齐全的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实现“一人一机”模式,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教学设备以及凭证、账簿、报表等基础资料,构建模拟实验室必需的各种环境和设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成本会计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因此,高校应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购置最新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现行会计属于软件只限于工业企业,其成本核算程序比较单一,成本核算方法仅限于传统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为改变现状,高效应配备专门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该软件应既包括工业企业又包括其他新兴行业如物流、建筑安装、信息传输、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方法体系、分析系统等,特别是应涉及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
3.1.2专任教师提前进行社会实践
从事成本会计教学的教师应提前进行社会实践,至少要在企业单位挂职锻炼一年以上,这样可以汲取足够多的会计实践经验,熟悉并掌握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以便于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根据自身所接触、了解的社会实际情况,引导学校购置新的、符合社会实际要求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也会发生较大改变,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都将影响企业的成本核算。高校教师应随时掌握成本会计实务的最新动态,深入分析研究生产的智能化、高科技的引进对企业成本结构的影响,积极探索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另外,资金耗费是社会问题,除了生产型企业外,非生产型单位也会发生成本耗费,这些都需要高校教师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挖掘,掌握最新的成本会计处理方法,并及时反馈到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去,不断完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环节,提升成本会计的教学水平和效率。
3.1.3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软件
模拟实验软件通常是由科研院所开发的,由于条件的限制,这种类型的软件一般都只涉及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不全面也不完善,加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较快,使得现有的模拟实验软件明显滞后。因此,高校应多于科研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沟通,构建“三方”协调机制,共同开发研究新的、与现实吻合度高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只有三方协调一致才能开发出好的、适用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才能使模拟实验更具实际意义。
3.2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
完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室是改革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最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模拟实验教学活动。
3.2.1修改教学大纲,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中多数没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修改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大纲,增加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加大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增加模拟实验时数。与此同时,还要单独拟定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大纲,具体规定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时数、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结果评估、实验辅助教学管理等,这样可以规范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使得模拟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2.2落实成本会计模拟实验
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完成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后就应按计划进行模拟实验教学。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教辅人员共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模拟实验,利用现有的模拟实验环境与设施,使学生身处“现实的经济环境”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自行选择角色(如出纳、会计、核算员、仓库保管员等),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会计处理,从中了解、熟悉、掌握成本的形成、成本的计算与结转、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成本核算流程,使学生理解成本会计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可以掌握成本会计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
3.2.3科学评价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结果
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的效果如何,可以通过设置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评估,评价体系的设置应结合模拟实验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从参与实验的人数、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提交等多层面、多角度地对实验教学分析和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总结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可以为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有力的依据,对于不断推进和改进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体系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而推动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探讨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 》
现阶段,人已经逐渐成为置身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的蓬勃发展。简单的来说,人力资源是一类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资本,因而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不同的成本产生,在投资支出中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成本形成。在人力资源会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内容,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辞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影响,继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
(一)确认人力资源成本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成本确认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相关项目进行确认的一个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学者所赋予的任务,但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人力资源离职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尤为关键的反映对象,人力资源投资依附于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直至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并且还涉及到投资人力资源的不同目的。大体上可以将该投诉划分为以下项目:其一,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其三,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资源损失;其五,人力资源维持成本。
(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
当确认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后,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计量基础,以此量化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具备的特点,将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经过计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为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在投资形式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特点,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应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一)取得成本
企业在员工录用和员工招募中会产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该成本应当由被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予以承担,在员工的服务年限以内进行分期摊销,具体涉及到招募、选拔、录用与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招募的间接管理费、直接业务费、预付费用和直接劳务费组成,涉及到招聘洽谈会议费、宣传资料费、临时场地使用费、广告费、水电费、代理费和办公费等。第二,选拔成本即企业为了能够选择到所需的员工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包括选拔各个环节诸如面试、评价、调查以及体检等过程当中产生的于决定是否录用相关的费用。其三,录用成本即企业在诸多的应聘人员当中将合格者选拔出来,并且正式将其录取为企业员工过程当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录用手续费。其四,安置成本即企业把已录用的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形成的费用,具体包括为安置录用员工产生的交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临时生活费用等。
(二)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已经录用的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使这些新员工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业,继而真正达到所应聘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费用,比如脱产培训成本、上岗前培训成本等。第一,脱产培训成本即企业按照工作需求与生产需要,准许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第二,上岗前培训成本又被称之为定向成本,是企业对已录用员工在其上岗之前进行业务技能、业务知识、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制度规章等教育而产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员工或者补偿员工在工作中脑力消耗、体力消耗所间接、直接向劳动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调剂成本、维持成本与奖励成本三部分。第一,调剂成本即调剂员工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使员工能够消除疲劳,使员工队伍得以稳定,同时吸引外部员工进入企业任职而支出的费用。第二,维持成本即确保人力资源能够维持自身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简单的说也就是劳动报酬,涉及到津贴、工资、年终分红以及各项福利等。其三,奖励成本即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由此对员工的特别贡献或者超额劳动而给予的奖金,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主体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补偿费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所作的牺牲,包括为开发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产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备着职务替代成本与个人替代成本的双重概念,其中,个人替代成本是采用可以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员将目前企业雇佣的人员代替而产生的成本,是另一个人向企业提供同等服务而产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报告非标准化导致信息失真
在理论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报告及核算近年来日趋完善,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范或标准,由此给企业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继而在人力资产方面做文章留下漏洞。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以往人们置身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及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被列为人力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项目,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则是被划分到当期损益中,对于这一理论相关研究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方法的前提下相关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这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员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账务处理存在弊端
人力资源无论因何种原因也无论在何时退出企业,也不管是几个人或者某个人退出企业,此类状况下所涉及到的会计账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的账务处理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仅仅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退出企业时仍然还有未分摊完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那么便需要将其列入当期损益中。显然,就会计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实际上问题就在于数额确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整体价值进行估算,但是在员工退出企业时则是对个体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并非能与群体价值划等号。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着较强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及推广的建议
(一)深化及创新人力资本理念
要想将人力资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创新,就需要从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着手。如今,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方面有两个思想转变,首先是将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等看待,并且将两者均划分为一类资产。对于该转变切勿过度纠结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因为企业每年的人力资本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经常以变动的方式存在,这便使人力资本确定带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随意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该问题独辟蹊径。其次是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中来。虽然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力资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资源缺位,企业也无法顺利运营。
(二)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规范性
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取得成本实际上属于本性支出的范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到人力资产中,同时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同期以内进行分期摊销。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应当将其当作是当期费用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够和传统会计大体上保持同一。其区别就在于,需要对“使用成本”总账科目加以设置,下设“调剂成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细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无法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理论仍然十分稚嫩,在实务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理论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使该理论在实务中得到一致认可,则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中,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界使命,同时还需要会计工作者的紧密配合,应当尽快将各个理论分支之间的嫌隙予以摒弃,将完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塑造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崭新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以及鉴别人力资源数据的重要会计方法,其主要目标就在于及时的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诸多信息资料,向相关外界人员提供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人力资源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它不仅是成本会计的专项之一,同时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具备的这种双重性质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财务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充实,均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在人力资源成本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学者及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共同携手,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正确的方向引动会计体系的革新,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有关探讨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关于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2.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本
4.成本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6.本科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7.成本会计研究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