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优秀教育案例

2017-05-26

心理教育案例研究是心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和阶梯。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优秀教育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优秀教育案例篇1

案例介绍:

小涛(化名),男,16岁(3年前),初三学生,母亲长期在外工作,基本上是和父亲一起生活。他高高的个头,乍一看,典型的东方帅小伙!他性格活泼开朗,思想积极上进,而且多才多艺,品学兼优,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真可谓是人见人爱,夸奖的话语,羡慕的目光总是伴他左右。但是进入初三的第一个月,他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健谈的他变得沉默寡语,神情诡秘,情绪波动很大,上午兴高采烈,下午也许就神色暗然,经常一人独处,减少了与同学的交往,而且还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形修饰,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案例分析:

家庭因素:母亲长期在外工作,从小与父亲一起生活,对异性充满好奇,父亲与其沟通较少,对异性的好奇愈演愈烈。

生理因素:16岁正处在青春初期,生理上的悄然变化促使他对异性又有了一种新的神秘。

自我因素:自控力不够强,意志也不坚定,缺乏引导,面对这悄然而至的困惑不知所措。

环境因素:在赞扬声中长大的他觉得自己有许多优越于他人的资本,而当这种莫名的异性冲动袭击他时,这些资本助长了他想揭密的欲望。

辅导过程:

1、 投其所好

通过了解,我知道他喜爱运动,而且乒乓球打得挺好,就以此为切入点吧!一次在校园内巧遇,我拦住了他:“小涛,听说你乒乓球打得挺好,我也挺喜欢的,放学后,我俩较量一下,行吗?我等你!”放学后,他真的来了,我暗喜。我们俩苦战了五局,我以3:2险胜了他。“小涛,小小年纪,真不错啊,打得一手好球,我总觉得你今天输得不在技术上,而是心理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莫不是有什么心事吧?”他没吱声,我趁虚而入:“如果你把我当朋友的话,不妨告诉我,也许我能帮助你点什么。”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正面接触,简洁而自然!

2、 打开心扉

出乎我的意料,我第二天就收到了他的一张纸条:

老师,您好:

我的确有一件事需要您的帮助。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子„„有一次,她病了,几天没来上课,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浑身没劲,整天发呆。我意识到,我喜欢上了她。我想让她知道,又怕她知道,在极度矛盾中,我还是忍不住给她写了张纸条。晚上,我更害怕了,不知道第二天再次见到她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在翻来覆去中我等到了天亮。

我很想回到最初和她交往的情景,那种无拘无束,那种自由自在,但我还能做到吗? 这是我与他的第二次接触,虽是无声的语言,但我知道他已向我敞开了心扉。

3、 直面现实

我不敢怠慢,机不可失啊!我立即给他回了一封信:

小涛: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同时也祝贺你,因为你开始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人生了。非常巧,我的学生时代也有过象你这样的遭遇,那时在父母的体罚和老师的变相体罚之下,叛逆的我谈恋爱了。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学生时期的早恋是我今生最后悔的事!如果世上有后悔药,如果这药要我以五年的寿命为代价,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诚然,情窦初开是很正常的,但也许有距离的东西会更美。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一下:在伤害还未造成之前,尽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是我与他的第三次接触,虽然还是无言的文字,但我知道我的坦率会让他直面现实。

4、 直抵心灵

一切都朝着我预期的方向良性发展,我趁热打铁。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他主动找到了我,那一次我们谈了很多很多:

“我很开心我们之间能这样近距离地沟通,事实证明你仍是最棒最帅的小涛。” “有喜欢的感觉是正常的,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现在对某一个体的暗恋,就似乎是只关注一片树叶而忽视一片森林。更何况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要遇到大片大片的森林,你现在能确信这片树叶就是这大片森林中最适合你的这一片吗?”

“我送你一句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时个人的固执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但时间终将会证明一切。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机,也是学会读人,观察社会的大好时机,我希望你好好把握自己,将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那是我和他的第四次接触,记得那天他是微笑着离开的,而我的心里也充满了一种成就感。因为这次沟通直抵了他的心灵。

辅导效果:

1、 通过多次的跟踪沟通,拔开了小涛心头的那团迷雾,使他真正认清了自我,改变了生活态度,建立起了一种健康、融洽的异性交往关系。

2、 现在的小涛已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了,他成功地走出了早恋这块“沼泽地”,重新活泼开朗热情起来了。他的多才多艺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特别在学习上,他博学多才,勤劳刻苦,成绩一次次攀升。在最近的一次来信中,他立志“非重点大学不读”。

反思与感悟:

1、信任和宽容是打开早恋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2、用奖励来代替惩罚,以赞美来代替批评,艺术地化解矛盾是使学生认识错误的法宝。

3、一颗热忱善良的心,一系列细心、人性化的举措,可以帮助一个学生找回失落的世界。

4、教育的重点在“导”。教师要怀揣一颗爱心,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希望的种子,那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

心理健康优秀教育案例篇2

案例介绍 :

班里有这样一名嵇姓学生,父母离异,初一时迷上游戏,为了逃避妈妈的唠叨,可以把自己关在卫生间一玩就是几小时,上课在发呆,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到初二已经是有点破罐子破摔了,但是他特别喜欢画画,下课画,上课画,做作业也画,作业本上、书本上,到处是乌漆杂八的画。开始我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有时还奚落他一翻,可效果并不理想。多次把他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非但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反而使他产生了抵触情绪,觉得老师有意和他过不去。

案例分析:

父母的离异,对幼小的他造成极大的伤害。虽然父母仍然非常的爱他,但和他父亲一起生活,却使他觉得很孤单:村中的顽皮小孩还要讥笑他,大人的同情、异样的目光更使他受不了。学习上由于缺乏方法的指导,疏于监督,又由于教师的疏忽,从而使学习一落千丈。反过来,教师又要责备他,更使他觉得学习的无味,而沉湎于打游戏机、画画,喜欢上了不需要多与别人接触的活动,完全封闭了自己,平时问他话,抬起空洞

辅导方法:

从他的爱好入手,有意地给他安排画画的时间,作为下班主任要负责班级中的黑板报,我就让其负责黑板报的画画部分,协助其他同学完成每期的板报。同时,学校正进行美术的课外辅导,于是把他推荐到学校美术课外小组学习,另外,只要课堂需要画图,都请他帮忙完成。画画的时间增加了,满足了他的心愿。

又等来一次时机,《科学》正学习电路,借助对他还有一点吸引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拿着一个电路连接的题目来问我,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进初中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来问题目,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翻,同时,和他谈了一下他的意向,让他自己来说,在目前这个基础上还缺少什么,在画画方面的成绩,对他提出更高的希望,也希望他能各科成绩都有较大的进步,有的功课无法忍受时,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对感兴趣的功课更要力争上游,他在激动中说要行动证明,我开玩笑地说,在后方我为你鼓劲,在前方看你了。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经常拿个题目来问问,学习成绩很快有了起色,《电路探密》这一章终于考了理想的成绩。

辅导效果:

进入期末复习,也开始记起了笔记,做做练习,开始进入状态,虽然有时还要贪玩一下,但上课还是挺认真的。

辅导反思: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人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兴趣是暂时的兴趣,需要一旦满足,兴趣立即消失。稳定的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在实践活动中,社会需求为人所反映并成为个人的需要,从而形成和发展了兴趣。

兴趣具有迁移的特性。兴趣的迁移是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使之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二是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兴趣之间的相通点;三是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人的才能是有差异的,既有高低之差异,又有种类之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并且能够因材施教,对教师而言是何等重要!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现行的教育评价标准,而不惜扼杀一些孩子的天赋。这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孩子的天赋,老师要因势利导,从直接兴趣入手,巧妙地利用兴趣迁移的特性,使学习发展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那样才能出现更多的天才,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心理健康优秀教育案例篇3

赵×,女,19岁,某职业高中三年级学生。赵×自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中等,考入职高后,成绩落到中下水平。职高二年级时,在课堂上和班主任发生冲突,受到严厉批评和老师的冷遇,心里非常害怕。事后她的母亲找班主任做了些“工作”,班主任又找她谈话,表示关心。“我以前觉得世上两种人最神圣——老师和军人,现在觉得人不过如此,太失望了。”赵×这样说。看到同学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和不良现象,觉得太没意思,不想和同学交往,人际关系淡漠,同学都说她怪。她渐渐觉得世上无好人,防人之心不可无,有被社会遗弃和最终被淘汰的感觉。心里有话又不敢对人说,偶尔说了,又后悔,紧张,非常苦恼,出现失眠。焦虑症状已持续一年多,下面是她对症状的自述:“有时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焦虑,四肢发软。思维停止、坐立不安,感到压抑,有时想哭,但又哭不出,头有时疼,眉毛上会抽着疼。为了一件事,反反复复地想。”

案例分析:

赵×的症状突出表现在紧张、烦躁、坐立不安等,并伴有运动性不安,且持续一年以上,属持续性焦虑;虽有压抑、冷漠、退缩等抑郁表现,但不是主要症状,强度上远不及焦虑。诊断:慢性焦虑性神经症。

从赵×的主诉看,她的症状和人际关系紧张有关。但她在学校的遭遇并不特殊,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的普遍性,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她对人的高度戒备不太相称;她认为只有老师和军人才神圣的背后似乎隐含有对其他人的恐惧;一次师生冲生冲突即导致她对世态的全面消极看法,似乎也不太近情理。种种迹象显示赵×可能有不平常的经历。

经诱导,赵×流着泪诉说了她更深的创伤:一是在小学二年级时,其堂叔假称带她出去玩,在无人处对她非礼,她哭着逃回,在奶奶的追问下说出,但奶奶不许她再告诉别人,又对她非礼,当时她不敢反抗,后每想到此事便十分后悔,恨自己当时没咬他一口;三是其父母关系不好,父亲专横跋扈,欺凌母亲,赵×十分恨自己的父亲。显然,童年的?a href='//www.xx.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恍遥谡?times;心灵中留下深深创伤;恶劣的家庭环境,使她很早就感受到社会阴暗的一面;而且,家庭对她也早早失去了心理支持作用;可她还有对人的美好希望——神圣的教师和军人。一次常见的师生冲突使她本以很脆弱的心瞬时失去支撑,终于导致发病。这是一例典型和童年创伤性体验有关的焦虑性神经症。

辅导方法:

针对赵×的特殊情况,治疗主要采用了心理分析和解释性心理支持治疗。分析了以往创伤性体验和当前症状的关系,对女性贞操观作了剖析,消除她的不洁感,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她的人格给予充分肯定。通过事例分析,说明社会的复杂性,并指出社会美好、积极的一面;同时启发她认识到自己对人、对社会的看法片面、偏执的一面,及其和自身人格弱点的关系。鼓励她正视人生,回到同学群体中去。心理分析中采用了催眠术,缓解了讨论以往事件时的不良情绪。对她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及与同学交往提了一些具体建议。所有措施对赵×焦虑症状的缓解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