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六步法

2017-03-14

导语:在我们求学阶段,无论哪一学科的老师,都会叫我们预习课文。预习真的这么重要吗?小编特意搜集了有关预习的资料,与大家一起探讨预习的重要性和好处,希望这些文章能帮助到你: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六步法

《新课标》提出,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多方面的,通过课前预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这充分说明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可见,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

在学期开始,我首先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六步预习法,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1、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然后给生字注上音,并将生字词写会。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 “//”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

5、拓。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的一些知识点,如:学习了《黄鹤楼送别》一课,可以搜集李白、孟浩然的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疏州》、有关送别的诗。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为在课堂上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6、问。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针对这种心态,我给学生讲清道理,使他们懂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可以从文章的课题提问题,可以根据课后题提问题,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问题等。然后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我注意在课上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对预习情况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奖给学生每人一颗星。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指导形式的预习,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这时可以转入新的形式,让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根据老师教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合作力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

另外,在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这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主设计预习的题目,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其间教师的点拨、指导、鼓励尤为重要,当然也要有一个过程,开始学生“仿照设置问题”,势必存在一些偏颇、谬误,此时,就不能任由学生机械的模仿,作为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发挥思维创造力,达到预习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去完成。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通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一笔巨额存款,可以使他们受益终生。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预习习惯、作业习惯、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