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与养生道法
所谓《道德经》与养生,就是道与养生,亦是自然养生。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老子道德经与养生道法,希望对你有用!
老子的道德经
谓《道德经》与养生,就是道与养生,亦是自然养生。道乃万物之根,违道不得生,自古养生者,无不应道以好其身。道法为养生者必循之法,亦是最高层面的养生法。
道法自然,自然乃道法之为,道之“质体”皆合规律与法则以自然而德润万物。人本自然一物,所以人之生命形态修养之法,日常生存之法则,尽在《道德经》之中,依其而行,不但可尽享天年之幸,还可超然而生,其奥妙全在参悟之中。
人的生命来自于道,应自然演化而得存,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是离不开“道”的。《道德经》乃示道之典章,其中镶嵌着自然规律、法则和道之“质体”、及自然万物演化之奥秘,所以《道德经》与养生的关系,就是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是生命与生存质和量的关系。
以《道德经》养生,并不只是学术讲座,也不只是以理论述,而是实际的养生模式与方法。具体主要有两大层面。一个是较常态的“理性”养生层面,一个是非常高端的“感性”养生层面。
其较常态的“理性”养生层面,就是应合《道德经》中所隐示的自然规律与法则(即:自然道理)来养护生命。其作用,主要是维护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防止疾病发生,促使已病尽快完全康复。
世间万事万物的生死存亡之演化,无不在自然规律与法则之中,人之生命的奥秘皆在其中,生老病死之演化皆依其而行,所以以《道德经》所示之“理性”养生,可维护生命之圆满,享受天年之幸福。
老子的养生道法
理性”养生,重在方式,其主要内容,就是顺应人的自然生存规律与法则,应合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和自然气节变化,来组成日常生活模式与养生方式。这个层面的养生不但要懂得自然规律与法则,还必需要懂得人体的等等自然生理功能运化规律,才能顺应自然来养好生。内容有很多,其中有三点是不可忽略的:一是“精神内守”养生法。这个养生法,主要是对心境状态的保养,也就是通过平静心境,使精神内守不散、不张扬,蓄积精气,养元固本,以侍其神。这个方法要求人的身心要入静守一,借助自然平衡作用,来平和心理,以摄人体宏观阴阳调整与生命之本。此“精神内守”养生法,因需要放松身心,所以必需要在很富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来进行,这是养护身心健康之必备的养生法,否则是养不好生的。二是以自然生存意识来统辖日常生活规律。即:黃帝内经讲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将此法布施于日常生活之中,而有时有律的饮食、起居、运动、劳作、性生活、处事待人等等,这是必循的身心健康之根本。三是要懂得相生相克之自然法则。任何病患,必有相克之物之法。当身心感觉不适时,即以其相克法则随即化解,病就无处滋生。如果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或发生了慢性病,先不要急于求医问药,其导致因素与病根必在日常生活中,其相克之物之法亦必在日常生活之中,或在你生活环境之周围,这是自然规律,只要通过辨证,弄清楚了病患其因,病根所在,是不难化解的。《道德经》中所示自然规律与法则,是万物必循之法,无不以其轨辙而行而灭。人一生的一切,亦于其理之中,只要掌握了《道德经》之“理性”养生方法,完全可以、以其安度终生。
《道德经》之“感性”养生,是一个非常高端与奥妙的养生层面与方法。其作用远远的超越了对身心健康养护的范畴与意义,而作用于生命形态的保养与质和量的提升,对人生具有超然的重塑意义。
《道德经》并不只是文字,也不只是讲理、讲规律与法则,在其之中,“意慧”着无限玄妙与玄机,隐示着无限的自然奥秘。它告诉了我们,空间之无限性、与物质之多维性。《道德经》告诉我们,在“理域”之上还有空间与物质的存在,也告诉了我们物之本源的存在,也告诉了我们自然规律与法则运化之玄妙。其所“意慧”之空间、物质、作用之玄妙,就是道之“真谛”。自古悟道者与养生者,当进入深处或高层面时,无不感知其存在,无不寻觅其“真谛”所在之所,无不倾尽终生而欲得。因为它是人之生命形态养护与提升、而获得超常人生、之唯一的门户、与唯一可依赖。若能入得其中,若能获得道之“真谛”的呵护,不但可获得完全意义上的身心健康,非常玄妙的是可通过其演化,重塑身心质量,重塑生命形态。自古传说中的真人之修炼,皆出自于此法,得益于道之“真谛”的重塑。其实,此就是自古诸多修炼者与养生者,都在苦苦寻觅的“长生不老丹药”。
以《道德经》养生的这个层面,是很高的境域,是应合道之真谛、作用于生命形态层面的养生。自古较高意识的养生者,最终追求的都是这个层面的养生。这个层面的养生意义非常深刻,它对人身心健康的调整是非常微妙与神奇的,对人身心形态的重塑意义,达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玄妙境界。这个层面的养生,已经不是讲述或参悟什么道理,也不是参悟规律与法则,而是要进入一种意境(最高养生意境),去“感悟”道的“波状质体”,然后与其融合,就必然获得玄妙般的养生功效。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就是镶嵌于《道德经》中之物质的形态,也就是道的“波状质体”。它是物生之本源,作用于万事万物、作用于规律与法则,具有无所不及之无限力量与奥妙作用。人如果能融合其中,得其育化,必获重塑与重生。佛依其而法力无边,道依其而法力无边,真人依其而超然脱世,仙人依其而不食人间烟火,诸天神圣皆依其而成,这是一个极高的养生境界。道之质体,因其不在理的境域,故无法言表,老子只能将此物镶嵌于《道德经》之中,只能通过“意慧”来告诉世人,全凭“感知”来觉此所在,因此数千年来,达到此境者是寥寥无几的。究其原因有二,其一、皆因无上师于现实中引导,靠自悟很难融入其境与慧知其物。其二、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讲明了“损之又损”的融入之法门,自古也有许多人循其路而入其境,但是因为定力不足、真假难分,无上师临境保护,其绝大多数的,皆被外来阴性物质乘虚附体,而将其所得据为它有,这是很悲惨的。
道之高的层面养生,已经没有多少理论可讲述,亦不是意念养生的概念,而是要进入身心皆融合于其中的一种“意境”状态,融入自然,在道之“物质体”的作用下与超然之德润下,来养护生命形态、修复生命的损伤、提升生命形态质量,此乃是《道德经》养生之微妙的最深刻内涵。
此养生“意境”,并不是终身依赖之法,是是一个过程,是人融入道与自然之最高境界的入门之法。此养生“意境”,学会后自己可随意出入,不必整天融入其中,每天有两刻钟即足以。现在有些所谓《道德经》研究大师,并不懂得这个层面的“物质”演化形态,不知道其“物质”所在及作用,不知其空间各种“高维物质”间的关系等等问题,只是盲目的让人去平静、放松、忘我、感应自然,致使许多人于身心放松之时、被某些劣质的阴性物质乘虚而入(附体),而误导也毁了不少人。
宇宙间有阳必有阴,这是物生平衡法则。在自然中,有许多质量与层次不同的生物信息物质,因为它们属于阴性质体,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阴性物质。这些物质中,有好的,也劣性的,而且好的少劣的多。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寻觅、欲找一个载体,人体是它们求之不得的最佳选择。当人的主导意识较強时,这些阴性物质不会对人怎样,但是当人放下自我主导意识而进入身心平静状态时,它们就会乘机进入人的体内,而摄取人体的阳气,损伤人的精气。
道的高层面养生,又必需要进入一种虚无而静的意境,所以所有进入深刻层面的养生者,就必需要面对一个阴性物质的世界。当你的身心进入静态中,你的身心之门户已必然会大开,在此“意境”中,如果没有足够生物能量的上师来保护你,是不行的,是很容易被阴性物质乘虚而入的。人体如果被阴性物质侵入,如果不尽快驱除,它会伴随你一生,你的气之精华多被其据为己有,从此你不但会永远无法再养好生,而且身心会逐渐进入精气神上疲惫状态。因此,高层面的养生虽是好事,但必需要谨慎,必需有足可震慑此等阴性物质的上师来指导。自古“明师难遇”,即为此意。可惜于现实中,此等上师已极少见,而且皆隐于民间。
以《道德经》养生,在理论方面,首先要整体的了解《道德经》所示之理,了解自然规律与法则,了解人的生命形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人体气机之运化与宏观生理功能,然后方可进入常态自然养生层面或深奥与玄妙之高层养生境域。这是必需要掌握的知识基础,否则你将很难理解养生至理,亦很难铸就养生意识,更难应对养生“意境”中的微妙与玄奥感觉。
《道德经》与养生的机理,非常奥妙而又很简单。上述常态层面的养生,是通过道对万物之德润、应合自然气机变化与自然生活模式,通过精神内守,来平衡身体阴阳、调整气血、润泽身心、调合脏腑,维护身体的纳泻升降之本能,来宏观的养护身心运化,以维护健康或祛除已患。其高层面的养生机理有两个,一是在身心平静或无我的状态中,将身心融入自然,在“真气”的玄妙作用下,通过对生命宏观形态之精气神的调整与宏观阴阳的调整和荣卫二气的调整,来扶持正气,影响人体气血及脏腑功能运化,达到祛邪与修复损失的目的。二是通过深度入静,达到忘我状态,在道之“本源质体”的超然作用下,来润泽与育化身心,重塑生命形态,达到质变而升华的目的。其所有奥妙,尽隐于《道德经》之中,若识其奥妙,切勿摘章断句的来理解《道德经》。《道德经》是一个理的整体、规律的整体、法则的整体,其整体中镶嵌着整个道之质体与自然,皆以“意慧”、字字玄妙而连绵不断的透露着微妙,如果断取其章节,就撕碎了规律、法则之完整体,就无法感应其永恒,亦无法感应其境之无限性。
老子曰:道德篇章五千言,谁能参透即是仙;参悟《道德经》以修养生命,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可超然为“仙”,这是自古修道者与养生者求之不得门户。参悟《道德经》,是应道捷径,亦是养生之微妙捷径。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为世人辅就了近道之径,并开示了入道之法门,如能参透《道德经》,或能进入其境,即可得其法,而纵深应其道。
数千年来,对《道德经》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其弄文与学术者,只能识其文。以其弄理与论法者,会识其规律与永恒。只有触及其质而融入其中者,才能获得养生功效、或纵深而为道,但是至此层面者、已少之又少。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以《道德经》、参道而养生者,此人群大多集中在较高文化修养层与对人生具有较深刻感悟人群,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其层次大多都是集中在文化氛围与学术氛围,很少有切入实际内容者。让人很痛心的是,在多年的指导中发现,有些人的感悟确实已经超越了“理”域,进入了感知境界,但是因无上师于境中保护与指导,其中绝大多数的皆被阴性物质附体,或停留在了恍惚蒙然之中而不能自拔。
另外现在打着《道德经》的旗号,来讲养生的有很多,其中大多都是牵强附会的、从《道德经》中摘录一句或一章,以其字义,強为养生之道,有的甚至把人带入了歧途。因此无论跟哪位老师学习《道德经》养生,必需要师承,而且不是一年几年的事,而是终生。在学习之前,对老师最起码要了解其四点:一要了解老师对《道德经》研究的深度,是否只是理论与学术。二要了解老师对人的身体、心理、生命形态,及五行、物生法则、人体气机、及自然宏观医学知多少,是否能处置人的身体、心理之宏观反常事态。三要了解其养生方式与方法,是否应合了自然法则,是否同人身心乃生命形态相融合,是否能以“意慧”带人进入深层养生境界。四要了解老师对生物信息、阴性物质与人生命形态的关系等知道多少,是否有足够的生物能量去应对外来生物信息和阴性物质的侵扰,及祛除其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只有具备这些,才能逐渐深入的、以《道德经》之法,来养护好身心健康与生命。否则,只是一种心理寄托式的形式,并无实际养生意义。
以《道德经》养生,因其为:道法与自然法;所以它是一个庞大的养生工程,凡是对人之身心与生命有关系与有影响的、全都会涉及到。其涉及面与影响面非常广泛,它包括了:风水、气功、数术、五行,及时辰、方位等对身心健康与生命的影响,还包括了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还要面一个庞大的生物信息世界,这一切与《道德经》养生都紧密相连、或必于其中,根本无法回避,而必需面对。所以,以《道德经》养生,尤其是为人之师,不但必需要具备这等等知识,还必需要具有处置其等等问题的能力,否则轻者无实际养生意义,重者很有可能会出现危害健康事态,因此必需谨慎。
自然就是这样,欲得必有付出。高的层面好的东西,欲得必要付出辛苦与面对风险,这是常理。但并不是不可获得,如果能遇上好的上师,有合理正确的引导与呵护,其中是有捷径的,只要能入得其境,能融入自然,必有神奇而玄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