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哮喘治疗用药

2017-02-20

常见的哮喘治疗用药到底有哪些?常见的哮喘治疗用药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或者提升呢?放心,接下来准备带你了解当中的细节!

常见的哮喘治疗用药

1.糖皮质激素类

口服常用泼尼松和泼尼松龙,通常用于急性发作、病情较重或严重哮喘发作的患者,可采用大剂量、短疗程。病情控制后及时减量或停药,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及皮质激素依赖性的发生。一般口服泼尼松龙40mg,每隔4~6h口服1次,或静脉推注琥珀酸可的松100~200mg/次,400~800mg/d,最好3~5d停药或减量。吸入激素由于剂量小,经吸入后易于在气道形成有效浓度,直接作用于气道,而到肺泡后很快被酶破坏,进入血液后又被肝脏灭活,因此,没有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所以激素的吸入是目前治疗哮喘,特别是慢性哮喘治疗和季节性发作哮喘预防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常用的品种有丙酸倍氯米松(BDA、必可酮)和丁地去炎松(BUD、普米克);借助定量雾化吸入器(MDI)或干粉吸入,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通常需要连续、规则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β2激动剂或茶碱类合用,先吸入β2激动剂5~10min后再吸入糖皮质激素,成人吸入BDA400~600mg/d。局部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口咽部真菌感染,通过有效的清洁口腔可以预防。

2.选择性β2受体兴奋剂

目前常用的有沙丁胺醇(舒喘灵片、喘乐宁气雾剂)、特布他林(博力康尼片、喘康速气雾剂)、克仑特罗、丙卡特罗、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以沙丁胺醇为代表,该药起效较快,是较理想的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丙卡特罗、福莫特罗、沙美特罗则作为长效制剂应用较广,可持续12h缓解症状,适用于慢性哮喘、夜间发作性哮喘。

3.茶碱类

茶碱口服常用的有氨茶碱和控释型茶碱,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控释型茶碱用后昼夜血液浓度稳定,作用持久,尤其适用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该类药物能降低持续哮喘的发作频率和缓解其严重程度,长期应用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该类药物治疗窗狭窄,常见恶心、脑血流量减少、失眠、头痛、高血糖、室性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4.抗胆碱药物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异丙溴胺(异丙阿托品、爱喘乐)、氧托品、贝罗都尔等。

5.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包括孟鲁司特、扎鲁司特(安可来)、异丁司特等,其中,扎鲁司特具有高选择性,可显著降低轻度哮喘患者对致敏原激发的反应。据报道,40例哮喘患者服用扎鲁司特4周,结果发现该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FEV1,减少患者夜间憋醒次数和日间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症状及减少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并能改善肺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6.免疫调节剂

纠正哮喘基因的药物包括DNA疫苗、抗哮喘基因药物。国外多采用正常基因替代缺陷基因或是添加基因治疗。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基因疗法将成为哮喘所有治疗方法中前景最为乐观的一种治疗方法。氨甲蝶呤、环孢菌素已被证实对激素依赖性哮喘有一定疗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降低血IgE水平,减轻速发型变态反应,对重症哮喘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剂量为200~400mg•kg-1•d-1,疗程3d,可阻止病情恶化。

7.中药

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当归中的蒿本内酯的平喘作用与氨茶碱相仿。从银杏叶及其果中提取的生物碱银杏苦内酯连续雾化吸入,可有效降低哮喘患者呼吸道炎症和呼吸道高反应性,防止哮喘发作,是一类具有前途的药物。证实补肾法不但能改善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肺功能,还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据报道,对25例哮喘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发现可降低其气道高反应性。

8.其他治疗哮喘药物

有报道超声雾化吸入维生素K3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其有效率达90.3%。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有效,尤其对慢性哮喘有良好作用。患者在无菌感染迹象时少量用药即可显效,提示与抗菌作用无关。有报道112例哮喘患者应用红霉素联合氨茶碱治疗与120例常规治疗比较,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平喘机理可能是抑制T淋巴细胞、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消除氧自由基而发挥平喘作用。有关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对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抗哮喘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硫酸镁可改善肺功能。国内的研究者比较了等渗硫酸镁(7.5%硫酸镁4ml)、沙丁胺醇溶液(0.1%沙丁胺醇4ml)和以等渗硫酸镁为溶媒的沙丁胺醇(0.5%沙丁胺醇1ml+7.5%硫酸镁4ml)溶液3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结果显示3组肺功能在雾化吸入后显著高于吸入前,以等渗硫酸镁为溶媒的沙丁胺醇溶液组又显著高于沙丁胺醇组。有报道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也得到满意效果。另外,速尿不仅有止喘、化痰的作用,并有消除黏膜水肿的作用,速尿可抑制由支气管收缩剂诱发的不同细胞类型的激活,对各种渗透性和非渗透性刺激均具有良好的支气管保护作用。。

总而言之,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较多,应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哮喘类型等合理选择用药,遵循个体化、联合应用,以最小剂量、最简单的联合,最少的不良反应达到最佳控制症状的原则。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