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原则

2017-02-24

养生和饮食是分不开的,那么饮食要如何养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饮食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

1、定时定量:饮食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若饮食过饱,消化不良,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每日有规律的进食,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保证全身的营养供应。

2、五味勿偏:五味适度,对人有利,因五味入内,各有所走。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饮食清淡,有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易致食积,易生痰动火,易致很多疾病的发生。

3、因人而异:人有男女老幼之别,生理特点各不相同,对饮食物的需求也不一样。小儿应保证蛋白质的供给,并配合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老年人饮食宜温热熟软,忌生冷黏硬,宜节制脂肪和糖类,注意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乳制品和清淡的素食。

4、因时制宜:中医学认为,顺应四时变化,进行适当调摄,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春天食味宜咸酸益甘,以养脾气;夏天膳食以甘寒、清淡、少油为宜,切忌贪食生冷或不洁之物;秋天膳食调理,应护阴防燥,以滋阴润肺为原则,宜吃柔润食品,少食辛辣之物;冬天气候寒冷,膳食应偏温热,以助阳防寒。

中医饮食养生方法

营养均衡、谨和五味:

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富含于谷物类、豆类、蔬菜类、鱼肉类、禽蛋类等各种食物之中。各类食品的营养成份各有侧重,谷物类糖分多,鱼肉类脂肪多,禽蛋类蛋白质多,蔬菜类维生素多,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太挑剔,所以中医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养原则。人是杂食性动物,食物品种多样,谨和五味,营养成份就均衡就全面。

咸淡适宜、中和五味:

不偏不依谓之中和,古人所说的“五味中和”是指各种食品的酸、苦、甘、辛、咸各种味道要浓淡适度,宁淡勿浓。《吕氏春秋。尽数》说“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五味过浓要损伤机体,五味过淡以不能激发食欲,因而要五味适度,即吃的时候口中舒服,吃了以后心中舒服,排泄时肠中通畅。如果只图吃的时候口中够味,吃后引发心中难受,排泄困难,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养生论》“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胃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饥饱调匀、适量五味: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除损伤肠胃,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而外,营养过剩也并非好事,从生理学观点看,营养成分越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毒的代谢产物就越多,代谢功能越旺盛,细胞的成熟和死亡也相应加快。有人曾用两组小鼠做实验,一组给予全量食物,由其任意摄取,另一组只给全量的80%。观察结果,全量食物组的平均寿命为36个月,而食量80%的平均寿命为55个月。所以“节食可以长寿”的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

定时进餐、适时五味:

古代医家告诫人们,“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太过”。《吕氏春秋。尽数》一文中也说“凡食之道,无饥无饱”,这和《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饮食有节”一样包含了适时适量两层含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一些常见的胃肠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形成,在诸多病因中,饥饱不调,不能按时进食,是致病的首要原因。

冷热有度、温和五味:

《黄帝内经》说,饮食要“热勿灼灼,寒勿沧沧。”意思是,热食不能过于灼热,过于灼热的食物,易烫伤口腔、食道和胃肠黏膜。长期反复的烫伤刺激,是导致口腔和食道消化道溃疡、肿瘤的病因之一。吃凉食时不能过于寒冷,过于寒冷的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现代医学认为寒冷食物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使胃功能减弱,久而久之可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慢嚼细咽、体念五味:

饮食时集中思想,端正体态,《吕氏春秋。尽数》说“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百节虞欢,咸进受气,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意思一是进食时体态要端正,二是要调和精神,有足够的注意力,饮食在口中才能感到甘美,整个身体感到欢愉,饮食营养才能全部输送到身体各部。现代医学也认为慢嚼细咽,可以使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为进一步消化分解,打下良好基础。

产后便秘的饮食养生

1.合理搭配

产后失血较多、体力消耗较大及哺乳婴儿,需要补充大量营养物质。产妇要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以高蛋白、高纤维素、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多食蔬菜及温热水果 ;宜食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注意纤维素的摄入,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其中蔬菜可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维持酸碱平衡,预防产后便秘。

2.饮食有节

产褥期产妇要保持充足的营养,但产妇产褥期间多大量进食肥甘之品,加之卧床休息、活动较少,脾胃易于损伤。因此,切不可一味进补,否则脾胃酝湿,还会引起肥胖。因此预防产后便秘要注意饮食有节制,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适当运动

产后应适当运动, 促进胃肠活动, 教会产妇做腹式呼吸运动, 吸气时鼓腹并放松肛门、会阴, 呼气时收腹并缩紧肛门、会阴, 气呼尽后略停, 再进行下次呼吸, 如此反复 6 ~ 8 次, 从而调节腹壁肌、膈肌、肠壁肌、肛提肌等参与排便动作的肌群功能, 促进粪便排出的目的。

4.良好排便习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定时大便, 早饭前后是排便的最佳时间, 因为它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 不要因为怕伤口疼痛或其他原因人为控制排便, 违反人体生理规律。

5.按摩与穴位刺激

每天按摩腹部,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顺时针环行按摩, 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作用。也可用食指按压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处 , 通过穴位刺激和增加腹压, 促进排便。

6.药膳搭配

对于产后便秘患者来讲,使用食疗药膳,既可饱食、增加营养,又能治病,可谓一举两得。如奶蜜饮:黑芝麻研成碎糊,用牛奶和蜂蜜调匀) ;柏子仁粥:柏子仁、粳米煮粥,粥熟后调入蜂蜜,治疗产后血虚津亏之便秘,并兼治失眠多梦;五仁粥 :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桃仁、甜杏仁、粳米煮粥;紫苏麻仁粥:紫苏子、麻子仁、粳米煮粥,治疗气虚失运便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