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如何加强基层建设
导语: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依靠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行动,而社会力量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参与就意味着必须发展城市居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的发展不仅需要改革现行的街道-居委会体制,更为重要的工作是整合社区内部的治理资源。
创新社会治理,如何加强基层建设
(一)革命型社区精英与基层治理的巩固
革命型社区精英孕生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此后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革命型社区精英在基层治理体系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新中国城乡社会的整合、国家政权末梢的巩固都是与革命型社区精英的诞生与成长密不可分的。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城市和乡村基层社会尽管都经历了被正式体系不断吸纳的过程,但国家对社会的吸纳并没有导致基层管理人员百分之百的官僚化、脱社会化或脱社区化。以居委会为载体的城市社区精英和以村委会为载体的乡村社区精英,都在国家与社会的连接点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沟通价值和整合作用。大量的口述史材料已经证明,尽管革命型社区精英所使用的管理工具与国家政权所使用的管理工具有着很大的相同性,但其管理成效的取得更要依靠个人魅力、人际信任、服务精神等生活化的管理要素。这恰恰说明了基层治理有着独特的逻辑、路径和成效标准。
(二)经验型社区精英与基层治理的重构
经验型社区精英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位体制的松懈以及国有企业的转制等结构性、体制性和政策性变动而逐渐孕育出来的。就城市基层治理而言,大量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因为企业的转制而脱离原有组织。在随后的历程中,他们被吸纳到社区之中,从国有企业脱胎而来的管理者们在其原有职业生涯中积累的管理经验迅速转化为支撑社区治理的宝贵资源。由此塑造了特有的经验型社区精英队伍。他们对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巩固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夯实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就是在今天,很多城市的基层治理还不得不依赖于这一类型的社区精英以及他们在社区共同体中所缔造的制度传承与文化传承。就农村基层治理而言,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经济能人等填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后所产生的精英真空。农村新型社区精英的成长既内嵌于农村权力和经济利益结构之中,又与正式的国家政权体系相嫁接,成为农村社会重塑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年龄等诸多原因,因特殊人生经历和特殊转型时期而诞生出来的经验型社区精英,即将退出基层治理的舞台。中国基层社会社区精英的代际更替能否顺利完成,将决定着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否能够依然坚不可摧、固若金汤。诸多迹象表明,新型社区精英的培育和成长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重构基层治理体系所面临的紧迫使命。
(三)知识型社区精英与基层治理的走向
伴随着经验型社区精英的隐退,一种新型的社区精英正在成长,这就是知识型社区精英。农村中的“村官”、城市社区中年轻的社区总支书记和居委会(社区)主任,已经成为当下社区治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村社区基层治理中担当大任者往往是有知识(很多是高中毕业)、有见识(很多都有外出打工的经历)的年轻人。他们与早期革命型社区精英以及后来的部队转业型社区精英,在其成长路径、个人特质、管理方法和视野上都有了显著的不同。知识型社区精英的诞生,已经证明中国基层社会的社区治理在经历着社区精英替代进程。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节奏,同样,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主角。在中国基层治理的演进过程中,基层管理队伍特别是社区精英的成长都有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方位。任何一种类型的社区精英的成长也都有其特定的逻辑和路径。从革命型社区精英向经验型社区精英的转变,既是与基层社会的世俗化运动密切相关的,又是与国家政权对基层管理人员的结构性配置、新型社会空间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吸纳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知识型社区精英的成长已经是大势所趋。
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基层治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知识是难以奏效的,基层治理的具体化、生活化、人际化、议题化以及应对的迅速性、及时性,都对知识型社区精英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调查,我们的观点是:
(1)知识型社区精英的发展空间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闭合的。换言之,知识型社区精英可能不是永远沉淀于社区之中的,他们中的佼佼者很有可能成为新型高层管理者的一员。如果说以前的高层管理者大都有管理经济和主政一方的经历,那么未来部分高层管理者可能会经历社区化的洗礼。
(2)知识型社区精英的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学校、社会、机关都应该成为向基层社会输送知识型社区精英的源头。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只有经受社区的洗礼和锻造,才能成为真正的顶天立地的新型管理者。
(3)革命型社区精英、经验型社区精英和知识型社区精英三者不是割裂的,其灵魂和使命是统一的、一体的、连续的。如果将以上三种类型的社区精英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总结中国基层治理的经验,探索中国基层治理体系演进的规律,进一步巩固社区精英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石效应”和“基石地位”,则是中国国家治理之大幸。
创新社会治理,如何加强基层建设
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
周萌走进崇义县章源钨业有限公司和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仔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认真征询企业对当地治安环境与政法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当得知治安秩序良好、服务热情到位时,周萌勉励政法机关要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顺应加快江西绿色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举措,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法治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便利,依法铺设法治服务快车道,切实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贴心人”和“保护神”。
及时稳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打牢和谐稳定的基层基础是这次调研的重要内容。周萌先后来到大余县公安局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和大龙乡扶贫示范点、于都县接访调处中心、赣县人社局行政调解中心和县公安局应急处突大队,观看了电视录像片,逐一与工作人员交流,点击社会信息管理平台和矛盾纠纷“云平台”,并通过视频与现场调解的群众对话,充分肯定了各地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公平公正、依法调处的成效和做法。
周萌强调,社会稳定要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注重维权与维稳的统一,依法处理与多元调解的结合,既要传承“枫桥经验”,又要依托现代科技信息手段,重视动态信息更新,完善机制制度,确保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的诱因发现得了、苗头捕捉得到、事态化解得好,防止小问题、小事故演化成聚众上访、非法闹访及群体性事件。同时,一旦出了事,能有专门预案和专门队伍依法稳妥应对处置,不留后患。
构筑维稳的牢固防线
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抓手,也是调研的重点。周萌来到大余县南安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于都县和赣县茅店镇综治网格化指挥中心,观摩了运行流程、信息研判、视频监控等情况,指出要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既要建好“天网地网”,更要发挥实战作用,要注重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全频覆盖,尤其是要着力推进打防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建设,形成体系威力,构筑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牢固防线。
为考察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情况,周萌相继来到大余县第三医院和赣县茅店镇,调研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有奖监护工作,详细了解患者接收、治疗等各个环节,强调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要用“特殊”办法,突出人文关怀,善于整合多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既治病又治心,尽最大努力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赣县大埠乡“大埠人家”,周萌还调研了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情况,对“大埠人家”作为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优秀案例表示赞赏,并希望进一步总结推广好经验,强化针对性服务、动态化管理,更好破解流动人员信息采集、关联分析与人户分离管理等难题,走出一条有助于城镇一体化人口精细管理创新之路。
营造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氛围
公共安全连着社会稳定和千家万户,也是调研解剖的难题之一。周萌深入于都县公安局民爆物品视频监控中心,全程观看了实时监控操作视频,充分肯定了依托网络化将危爆物品从领取、运输、储存、现场爆破作业全过程零距离巡查监控的新模式,要求完善相关设计,强化配套措施,堵塞隐患漏洞,力争打造出确保民爆物品安全管理的新品牌。
在于都县法院和司法局、赣县法院,周萌还考察调研了解决执行难及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肯定了于都县法院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权威的做法,察看了长征广场法治文化长廊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强调推进法治江西建设、法治宣传教育是先导性、基础性工程,要从最广大的普通百姓和青少年抓起,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精神,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和时代风尚。
创新社会相关文章:
1.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2.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3.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4.创新社会治理,如何加强基层建设
5.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包括
6.创新社会管理例子有哪些
7.创新社会治理如何做
8.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9.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10.创新社会治理怎么走
11.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有哪些
12.如何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
13.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14.如何进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15.怎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6.如何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17.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