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新闻稿素材

2017-01-09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创业故事新闻稿素材。

创业故事新闻稿素材1:32元小本创业卖柚子 创造资产超2000万

起步 卖柚子两天赚一月工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傅德彬,一个来自四川省简阳市的农村青年到成都一家自行车厂打工,一个月能够拿到的工资是32元。刚到成都的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挣了钱,买一台黑白电视机舒舒服服地看个够!”

一个周末,傅德彬到春熙路逛街,正巧看见路边有人在向行人兜售柚子。走得口干舌燥的傅德彬上前一问:“3块5一个。”这个价钱相当于他辛苦好几天能够赚到的工资。“批发市场里一个柚子也不过1块多钱,这价钱转手就翻了一番。”傅德彬在心里觉得很不划算,转身离开时,他突然想到:“有这么多钱可赚,我干嘛不试一试呢?一定能赚到钱。”

当晚,傅德彬被这个想法激动得兴奋不已,立刻清点出身上所有的钱——32元人民币,准备大干一场。第二天拿着32元钱,傅德彬到水果批发市场买了一筐柚子,随即推着自行车来到春熙路。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那一年刚18岁的傅德彬摆出柚子、停好自行车,开始做自己的第一笔生意。

刚开始傅德彬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是利用周末出来卖柚子,背着单位出来做生意,所以生怕碰到熟人。”傅德彬站在自行车旁,不吆喝,不揽客,只等着顾客自己主动来买。结果,到晚上算账时,傅德彬发现:“我一晚上就赚了16元钱,这相当于我半个月的工资!”看到能赚那么多钱,傅德彬不再害羞了,第二天下班后,傅德彬再次推着自行车赶到春熙路,卖完了所有的柚子。“两天,我一共赚了30多块钱,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

发展 转战批发生意越做越大

尝到卖柚子带来的“甜头”后,傅德彬每个周末便推着自行车沿街去卖水果。“等柚子过了季,我就卖广柑、桃子这些水果。”过了一段时间后,傅德彬便对水果市场的销售情况了解得很清楚了。沿街叫卖水果两年后,傅德彬的钱包里就有1万多元纯利润了,他的目光也开始瞄准水果批发。

拿出自己这两年辛苦赚回的1万多元,傅德彬开始第一次做水果批发。他购进的是保存期较长的柑橘,“这样风险要小些。”凌晨三四点,傅德彬便和合伙者坐车到仁寿的果园收货。“虽然利润比较高,但都是辛苦钱。自己选果、自己装车,还得帮助农户采果,所有的事都要自己干,连续熬几个通宵是常有的事情。”傅德彬回忆起当初创业的艰辛,坦言:“辛苦也是有价值的,第一次做水果批发,我就赚了几百块,利润是做零售的好几倍。”

做批发,一天平均可以赚几百元,旺季时还能达到近千元。不过,这并不说明我会做生意。”聊到做生意,傅德彬称自己并不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我是先做人,再做生意!和我做生意的都是朋友!”在傅德彬的印象中,他有一次心甘情愿地做了不赚钱的买卖。“一个朋友介绍来的香港客户,第一次就从我这里批发了很多水果,结果运回去,卖得却不好。”看到堆积如山的水果,这位香港客户急得焦头烂额。

了解情况后,傅德彬动用了全部生意上的关系,最后总算帮这位朋友把水果全部处理掉了。而按照双方事先签订的合同,这笔生意傅德彬本可以从中赚到好几万元,为了让这位新客户不赔本,他最后在结算时,主动把自己的卖价降到了成本价,没赚一分钱。

“赚钱是小事,交朋友是大事。虽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赚钱,但也不能让朋友吃亏。”经过这件事后,他和这位新客户成为了“铁哥们”,从此变成了固定的合作伙伴。这位香港水果商人,还给他介绍了不少香港、台湾的客户,让傅德彬的客户关系网越来越宽。

挫折 百万富翁又成打工仔

做上水果批发后,傅德彬老实做生意、耿直交朋友的个性,让他生意日渐兴隆,每年做水果批发的收入都有好几十万元。

到了1998年,此时的傅德彬资产已达数百万,经营领域也拓宽到水果、化妆品、电器和服装等领域。当他卖化妆品时,开张第一个月就赚了30多万元。同时,电器、服装领域的生意也是全面开花,都比较赚钱。当傅德彬觉得自己生意一帆风顺之时,他又与人合伙开了一个水果公司,并在驷马桥建了一个占地面积达70多亩的大型水果批发市场,采取管理费减半的方法来吸引人气和聚集商气,希望以此来扩大自己的水果经营规模。

刚开张时,市场里一片热闹鼎盛的景象,所有的水果区全部爆满,来自不同地域的水果批发商都在这里销售自己的产品。但好景不长,由于用人失误,批发市场的管理人员利用社会上的无业人员私下向商户索取高额管理费,敢怒不敢言的商户们,一个个相继撤出批发市场。不久,这个水果批发市场变得冷冷清清,人影全无。了解情况后,傅德彬又怒又气,在医院休养了一个多星期。从医院出来后,傅德彬召开董事会,董事们协商后决定:结束水果批发市场。

这次冲击,让傅德彬直接损失了200多万元,对一直在生意上很顺利的傅德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不久,傅德彬的化妆品公司和电器公司也相继传来坏消息:连续亏损上百万元。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傅德彬感觉自己的力量被全部抽空吸干。“关闭水果公司后,我又很快关闭了化妆品和电器公司,差不多把这么多年赚的钱全部赔掉了。”

旗下的公司相继关门后,傅德彬成了“闲人”一个。“我在四川大学报名读MBA,想让自己静一静,好好地想一想……”但这似乎也不能让他彻底地静下心来。“我又到成都花圃路一家电器公司打工,一个月工资400元。”这个在一个月前还拥有百万元身家的老板,一转眼就变成了一个月拿400元工资的打工仔,而且一干便是三个月时间。

“虽说是亏得血本无归,但还有一个服装厂还经营得不错,也不至于得靠400元工资养家糊口。只是想着自己从最高处跌落到最低处,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总结失败的教训,思考今后的路该怎样走。”傅德彬称,自己去打工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让自己重新活一次。”

转折 朋友助他东山再起

傅德彬生意做亏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朋友们的耳中,“我的一个朋友从香港赶到四川,把我骂了一顿。问我为什么有困难也不通知他一声。”说完,这个朋友把自己的5万元钱交到傅德彬手上,说:“重新再来过!需要钱,说一声,我一定尽力支持。”而此时,傅德彬20多年来在生意场上结交的朋友,也纷纷向他提供方便。“我去找别人拿几十万元的货,一分钱也不要我先给。”朋友们让他把货先拿走,卖出去后,拿着这些钱当资本继续滚雪球。“他们说,等我‘雪球’滚大了,再把货钱还给他们。”傅德彬又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生意上,每天起早贪黑,一个月在家里吃不到两三顿饭。“3个月后,我又赚了近30万元,还清了所有的欠款。”

四川水果品种丰富,如果将本地水果出口到国外,一吨水果转手能赚取约2000元的利润。水果出口利润高的道理,四川的水果经销商都很清楚,但许多经销商对于这块诱人的“大骨头”只能望“洋”兴叹。“因为很多水果基地缺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认证,没有认证便不能直接出口,只能成为别人的贴牌产品,看着别人赚钱。”傅德彬一语道出其中的原因。

未来 努力打通国际市场

为了将自己的水果生意做大,傅德彬努力要做到自己来把四川的水果出口到国外。“国内水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往外发展,最后只能是吃老本。”傅德彬记得,第一次在和美国人做水果生意时,便是帮其组织水果货源以供出口。

在美国人居住的宾馆里,傅德彬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条件,“我没有高档轿车,只有一部面包车;我没有给你准备山珍海味,只有工作餐;我的优点就是对水果市场非常了解,可以说是烂熟于胸。”傅德彬的坦白,让这位美国水果商对他产生浓厚兴趣。在看完傅德彬为他准备的一份收购方案后,双方当即拍板合作。

虽然,我帮人组织水果货源出口只能赚5%至6%的佣金,但通过这些合作和朋友的介绍,我清楚了如何与国外水果商打交道,如何把四川水果出口出去。”去年,傅德彬所在的四川康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共出口水果3000多吨,其中有2000吨是帮其它公司组织货源供出口,公司自己直接出口水果共1000多吨。

如今,年近半百的傅德彬已经拥有资产超过2000万元,回顾自己30多年的生意历程,他感叹道:“我不过是个从简阳走出来的农民,能到今天的地步,值了!”他说,现在希望能尽快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自己能够退到幕后去。“我现在很想自己背一个旅游包就出发,单纯地去各地旅游观光,而不是为了生意,每天‘打飞的’到处飞。”

创业故事新闻稿素材2:帅小伙摆地摊创业 月收入破万收获甜美爱情

2006年,钟明从吉首大学电算会计专业毕业后,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用他的话说,做会计太枯燥了,发挥不了自己的价值。

“哥哥在北京做服装批发生意,所以就去了北京,跟着哥哥混。”然而,兄弟俩的性格一直不合,工作上也是矛盾重重,在北京呆了一年,钟明因为跟哥哥大吵一架,选择了离开,南下到了深圳,进入到一家环保设备公司做销售。“做了一年多时间的销售,觉得没意思,刚好我哥来到了广州做服装生意,于是就干脆又跟着他做了。”

2009年,再次进入到哥哥的服装公司后,钟明的改变并不大,工资不高的他除了喜欢打牌,花钱也没有节制,一个月花上万元是常有的事,工资花完了,就刷信用卡。

“去年8月我回到了株洲,其实我很不想回来,老妈叫我回家,我就回来了。”回到株洲后,钟明去了人才市场应聘到了株洲一家内衣市场工作。

“回来后,我决定重新开始,所以工作非常努力。”为了开拓市场,钟明用3个月时间跑完了半个湖南,他也因为工作努力而被同事称为“激情哥”,原本以为要开始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老板却扣掉了他的提成,这又让他萌生了去意。

“离开公司的时候,老板低价卖给了我和其他三个业务员几百双袜子,我们便拿到田心的夜市去卖,发现挺赚钱的,但分到4个人身上,又不赚钱了。”尝到了摆地摊甜头的钟明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11月份已经很冷了,很多中年妇女都穿着大花棉裤,我打听了下,利润很高,就想进些大花棉裤去摆地摊。”

于是,钟明买了小三轮,进了些大花棉裤,每天一大早就去家附近的荷叶塘菜市场摆地摊,刮风下雨下雪的天气,也不耽误。这一次的坚持让他妈妈都很意外。“我不在乎邻居们怎么看,我知道,他们肯定会认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摆地摊创业,是混得不好,但既然选择了自己创业,咬着牙都得坚持下来。”虽然很辛苦,但钟明的地摊生意还不错,一天也能挣几百块钱。

冬天过后,钟明又开始寻找新的货源。“摆地摊创业卖的就是便宜,所以必须找到便宜的货源,我就去芦淞服饰市场,挨家挨户地问老板有没有尾货,然后一家家地对比价格,选择最便宜的。”

除了去荷叶塘的早市,钟明还会去田心的夜市,哪里有流动人口,就去哪里摆地摊。“我给自己总结了摆地摊的生活:早上在荷叶塘看日出,晚上在田心看日落。”钟明透露,这种摆地摊的生活让他很充实,尤其在年前一段时间,扫来的尾货每天甚至给他带来了上千元的收入。

“在东湖公园摆地摊创业的时候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很多都是在芦淞早市摆摊的,所以我也跟着去了芦淞。”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今年4月,钟明在芦淞早市租下了两个位置较偏但便宜的档口,每年只需支付1.1万元的租金。

“我的摊子上,虽然来逛的人少,但很多去华丽的人会从我摊子前面经过,只要我货好,肯定会有人要。”有了自己的档口后,钟明开始从哥哥的公司进货,在他看来,生意要想做大,不能单靠尾货,必须要有“爆款”才行,而他哥哥恰好做了很多年的服装生意,深谙此道。

钟明从哥哥公司进来的女装吸引了一些过路客户驻足,慢慢地,这个偏居一隅的小摊前,人越来越多。每天3点多起床,赶4点到7点的早市,钟明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短短几个月,收入就有了五六万。除此以外,他还在摊位上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女朋友就是他的一位顾客。如今,尽管他已有几十位稳定的批发客户,但还是坚持去早市和夜市,在他看来,整个市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仍需积累更多。

“现在收摊后,我会在QQ或微信上看货,谈生意,如果只停留在早市和夜市,无疑将会限制我事业的发展,包括其他实体店,受互联网的冲击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也准备开网店,不能被时代淘汰。”

三十而立,看到钟明的改变,妈妈是最开心的。一路走来,钟明也惊讶于自己的改变,他认为,三十岁创业,并不算晚。

创业故事新闻稿素材3:1300元起家 穷木匠变成身家上亿的纺织大亨

怀揣1300元榕城卖布

回忆起当年的创业经历,陈宗立说,妻子是他最应该感谢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草根工业”兴起,敢闯敢拼的长乐金峰人纷纷出外经商。看着身边不少人办企业、做生意,陈宗立的心也“痒”了。可没有本钱怎么办?做裁缝的妻子一咬牙,将陪嫁的一条项链卖了。揣着卖项链得来的1300元,夫妻俩踏上了艰辛的创业路。

当时市场上布料畅销,他们就通过亲友介绍,找到了当时的福州袜厂,早上从厂里批发出两捆布,下午用自行车驮到解放大桥桥头摆摊叫卖。渐渐地,从两捆布到两车布……再到后来,他们找了个空操场,把各种各样的布摊在地上,任小贩挑选,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在广东、辽宁等地开起了布店。这样干了几年,夫妻俩手头渐渐积累了一些钱,开始有了自己办厂生产布料的想法。

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宗立听说,连年亏本的寿宁丝绸厂想承包出去。他毅然离开了家乡,来到寿宁,租赁下这家丝绸厂,利用原厂设备、员工生产丝绸产品,再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很快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股市淘金两千万元

1992年,中国股市初放光芒的时候,陈宗立就凭着敏锐的直觉加入了“炒股大军”,当了近十年“股民”,直到2001年才退出股市,那几年他从股票上赚了至少2000万元。他至今依然记得自己当年排队买福联股票的情形。

在股市上赚了钱,陈宗立又投资到生意上,他到处租赁、承包国有纺织企业厂房、设备,利用国有企业的优势生产纺织产品,再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发现了盈利空间的陈宗立一发不可收拾。1992年,他同时承包了邵武丝绸厂、永安工贸公司,共有进口布机132台、国产布机400多台,在浙江柯桥、成都鸳鸯池等地都设有销售的门面,在纺织这一行从丝绸到涤纶几乎做了个遍。

回乡终成纺织大亨

2002年初,听到妻子一句“回家吧”,在外漂泊了14年的陈宗立回到了家乡。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他希望能够把事业也搬回来。可一些朋友告诉他,在长乐办个小手续都要10天半个月,让他一度很是犹豫。

2002年4月,陈宗立带着几位股东回长乐滨海考察。市领导的态度、家乡的投资环境,彻底打消了陈宗立的顾虑。2002年5月15日,华源纺织有限公司注册了,6月26日厂房动工,公司座落于长乐市两港工业区内。11月8日开始生产,从征地到生产,才花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

企业办起来了,陈宗立就想着如何做大做强。陈宗立决定从科技创新入手。他聘请了9位国内知名专家,组建了一个专家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2003年,他联合台湾力丽、厦门翔鹭等知名企业,引进先进工艺联盟开发纳米级远红外纱线以及新颖吸湿排汗本色纱,开创了聚酯纤维混纺功能性产品的先例。

一路走来,公司于2003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复审认证。产品条干达到“乌斯特”公报2001的5%——25%的水平,产品于2005年被省质协评为“用户信得过产品”。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2008年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产值达到93010万元,纳税1848万元,2010年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粘胶纱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称号,也成为2009~2010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之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