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2017-06-19

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交往次数最多,也最了解学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中,德育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须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的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班主任策略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极大。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班主任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班主任心理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早恋、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甚至自残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班主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前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压力大、偏执与偏激、叛逆与敌对、人际交往不当、抑郁症、自闭症、忧虑过度、早恋问题、自残、心理脆弱等。因此,对职业中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显得非常重要。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作为班主任老师,最接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地接触、与家长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有重大的意义;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可以通过班级环境的建设,消除环境刺激,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最为密切,情感也最为深厚,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利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对他们施加影响;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便于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引入班级管理;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更有利于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接触的时间越多,就越能对学生良好性格和人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善于开发自身资源,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他们改变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和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班主任的人格也是无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懂得利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要努力做到“以人格孕育人格,以心灵塑造心灵”。其次,班主任要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识讲座,发挥心理知识的作用。由于职校学生在心理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对职校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在讲授心理学知识时,班主任需要注意不能像心理学教师那样讲授,要有针对性,视情而讲。最后,班主任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心理辅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地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达到解除或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班主任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科学有序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黄海亚.学校心理辅导中的价值干预取向及运用[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09(4).

[2]陈瑞瑞主编.德育与班主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金价新.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探析[J].班主任之友,2009(6).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二

《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摘要:班主任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调节和疏导学生的心理行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班级育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

面向21世纪,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即: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一些权威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小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

(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

(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可以大概可以分:

1、物质丰富导致刺激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好成绩,只要有一块糖的奖励便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代家庭富足衣食富裕,家长宠爱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为什么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脱工作忙,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年青力壮,是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溺爱第三代,往往比较重视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久,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立、自主耐心能力人际交往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体中表现出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的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得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得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得敏感甚于孩子,总在孩子面前说:×××比你强,你要努力,期望孩子处处“鹤立鸡群”做超人,给孩子造成不必要得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练琴、学英语……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地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的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能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以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赌气不去听课,他的真心意思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知识成长教育,忽略了小学生做人的成长的教育。

但由于小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班级要培养有自信的学生,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

班级是学生的班级,要学习,要遵守纪律是学生,我们就应该把管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品德,行为习惯也好,都不能单向地传授,教育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于传授。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他们才有空间去创造和锻炼。以至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的任务终归要学习者自己才能完成的,别人是不能代替或包办的,要被人管理,倒不如自己来管理。首先,我非常信任他们的能力,所以凡是他们能做到的事,我都交给他们去做。只有让学生参与,自己完成,他们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

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为学生提供最大的主动权与参与机会。为搞好班级纪律,我让学生来自编管理条例,如:不准随便扔垃圾,不能取笑同学,要准时交作业,不准打架等等,他们想的比我想的还要完善。有了自己的管理条例,大家都很认真守着“岗位”,特别是自信心不足的后进生,他们有了这样光荣的“岗位”,便产生了自信和骄傲。结果,班级的纪律一下子就好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开心和成功的体验是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感到开心和成功,就会喜欢上这门课的这个老师。所以,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感到开心和成功,就需要表扬。过去,我们的表扬都是机械性的拍手“你真棒”等等,看得学生都厌倦了,已经失去了表扬的意义。在我班级里,表扬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老师表扬学生,有的学生表扬学生,有的学生自己表扬自己。表扬不是机械的,而是一种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的艺术,我们应探讨多一些能让学生感到喜悦的表扬方式,使学生不会害怕学习,不会觉的自己笨,而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和愉快,使之爱上学习。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班级要有健康人格的示范者。所谓人格就是指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的总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你很难想象,一个经常体罚学生的老师能教出守法的学生;一个经常迟到,早退和提前下课的老师能教出守时的学生;一个经常发表对社会和国家不满的老师能教出热爱祖国的学生;一个无心工作,得过且过的老师能教出责任感很强的学生;一个弄虚作假,教学生考试作弊的老师能教出讲诚信的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人格在教育中有着特殊力量和教育作用,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

教师不仅是以书育人,更是以人育人。我们又不难发现,学生感受到老师深厚情感的,就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的一切活动,一言一举乃至形象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在老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潜移默化产生一种自然同化的效应。为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的教育,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在二者间寻找更加有效和完美的切入点,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继续探讨和实践。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