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长科技论文

2017-06-01

创新成长的培养是为明天更好的社会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创新成长科技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创新成长科技论文篇一

美术在创新中成长

摘 要:发掘艺术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在很多人看来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结合是推进优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术;创新思维;优质教学

一、在兴趣爱好中,培育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与独创性能力

时代在发展,时代的创新意识同样在进步,“艺术热”是家长思维中的一种新方式,并且这种热度几乎在一夜之间发展成为了学生群体的一个新风尚、新坐标。有一次我碰到一位家长,她告诉我她的女儿要报一个画画班,女儿只喜欢画画与舞蹈,其他的培训班似乎都不适合她。我想这就是一种社会上很流行的“艺术热”现象,很明显,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课外教育,很多家长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教育环境已非昔日可比,于是大量的课外培训也就应运而生了,据调查,几乎一半以上的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孩子都会去选择一系列的美术培训机构,学习的内容不外乎儿童画、创意手工、素描、水粉画,等等。那么,“艺术热”的发展,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确定的因素呢?

杰克逊在其《创造性》中所说:“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这就是艺术教育。”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大量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兴趣,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很多学生画画时喜欢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复印机,力求自己的作品与原作一模一样,每年的美术高考前期训练,考前不是临摹就是画照片,这样的训练模式在南京师范大学林逸鹏教授看来这是在为街头画像店招工,林教授认为这样反反复复的训练就是无用功,生产了大量的废纸,加重了清洁工人的负担。我们的绘画不是简单的、单纯的靠技术一统天下的“形而下”的表达,而更多的应该是内在才情的抒发,这其中对于我们自身的兴趣度、个性的坚持就显得尤为可贵。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与活跃的思维

我们的美术整天整年的在画室里,描摹着物体的所谓的真实,希望把物体画的和照片相仿,殊不知,在这种长期的训练中将集体的共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于绘画个性上的表达,却消磨得精光。这种教育的方式有点和我们文化的教育相似,将一些活生生的正方体、多面体等形体最后全部削成圆形,最后觉得功德圆满。作为教师,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该注重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而那种只会照本宣科,唯答案为尊的教师将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大敌。对于这种抹杀个性的现状,面对未形成的解放个性的考核方式,我们暂且不做过多的讨论,但对于一些可行的尝试却是我们值得实践的。

在一次风景写生过程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好喜欢动物园,感觉这些动物比书上的可爱多了,不过这些动物都是懒洋洋的,不过我喜欢画动物们偷懒的样子”,显然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写生活动,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说起印象主义,以往的西方绘画都是在室内进行钻研思考,所以形成了黑漆漆的颜色,印象派于是拿着画架走到了室外,我们的画家才真正感受到了阳光的灿烂。与其说大师们的名作是由大师的聪慧而成就的,还不如说是室外的阳光赐予了画家无限的灵感与激情。作为一名专业老师,在画室里一直严格地要求我的学生们尽最大的努力去按照书本上所谓的绘画步骤如实地去绘制每一幅图画。可真正地走向心灵的真诚很多时候却是学生在教我。为此,我又一次想到了荷兰画家梵高用其短暂的一生为情感的真诚所进行的非常人所理解的挣扎,想起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给世界的话语:“我同世界的关联在于,我对它怀有某种感激和义务,因为我已经在大地上走了三十几年的路程。出于这些感激,我希望留下一些油画和素描作品,不是为了迎合某种艺术口味,而是为了表达人类最真诚的情感!”我看见好几个孩子观察得很认真,画得很投入,画面效果虽然不算完美,但已经让我很感动了,值得我反思的是我们这么多年所重视的美术高考一直指挥着我们可怜的学生们在画室里描绘那种所谓的枯燥的真实。而忽视了室外阳光的璀璨和学生心中的那一份真诚的明媚、忽视了学生心里对快乐的追求。

三、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践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我问学生对于梵高的印象有哪些?他们的回答大概“不是精神病就是疯子”,现在的高中生似乎很难理解这个疯子,我重点讲了梵高的几幅自画像,以及不同的自画像代表了哪些思想的斗争,我又重点讲解梵高的遭遇并通过小组谈论梵高的艺术风格,最后通过画一画梵高的故事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可以表现梵高在荷兰、梵高在花园里、梵高与提奥、梵高与加歇医生等。启发学生为什么梵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画下了麦田上的乌鸦?梵高的遭遇和这些作品有着哪些深刻的联系,我让学生们通过这些故事想象来勾勒出心中梵高的形象。有个同学的个性化创作让我眼前一亮,作品是这样的,在一个商店里有着许多的自画像、还有各种各样的梵高的纪念品,而且还搞着疯狂的促销活动。当然,像这样的幽默创作并不是很多,很多学生还是喜欢画各个阶段的梵高自画像,并配上声情并茂的文字表达了对梵高的尊重。虽然有些作品看上去,有点荒诞和搞笑,但是,这种作品却敢于打破常规,给了我不少的惊喜,这种绘画方式、思维也是极具创意的。

四、通过创作性的实践与理解,让自己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苏州市正在建设的地标建筑东方之门近日因其外形成为网络焦点,很多网友调侃“东方之门”像极了“秋裤”,北京央视“大裤衩”从此不再寂寞。由此看出中国的网友很挑剔、很具有幽默细胞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一个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来提升文化品位,到底是房产商老板说得算、还是普通老百姓说得算?美丑只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换的。一些建筑,之所以不被大众接受,这是与人的接受度、社会的发展进程有关。人们说某个作品丑,其实是短时间内对其标新立异的造型接受不了,但如果时间长了、社会生产力经过了发展,丑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美的。我国建筑师王澍,获奖之前,他的作品也曾被广大媒体评为“最丑”的作品,但是,他却获得了国际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座成功的建筑,对城市精神无疑有着巨大的升华作用。艺术同样如此,梵高、毕加索、达利的绘画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可到了今天,他们作品的价值已经远远地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添加一种形式、创造一个形式、创作一个美,其中需要很多人付出艰苦的努力,所有的作品都应是来自作者内心真诚的想法、来源于对人类进步事业所做的追求。光看作品的表面,显然是行不通的。

人类的创新则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一个本质性特征,社会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用艺术特有的语言来反映人类的情感,看艺术发展史就是看一部人类情感发展史。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创作性的眼光,它既依赖于美术之外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又依赖于我们在美术课堂上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发现和引导,也依赖于美术考核体系和新型的美术评价标准的牵引,只要我们以实事求是、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精神投入这项伟大的工程中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自己的教学理想。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唯有摆脱权威崇拜、人云亦云,才能领悟科技与产业结合的创新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林逸鹏.废纸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创新成长科技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