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病毒的种类

2017-06-05

随着电脑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电脑病毒也随着各种网络,磁盘等等日新月异的方式企图入侵我们的家用电脑、公司电脑,严重影响了我们使用计算机与网络。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电脑病毒的种类,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电脑病毒的种类

常见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一)按寄生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复合型病毒

引导型病毒是指寄生在磁盘引导区或主引导区的计算机病毒。此种病毒利用系统引导时,不对主引导区的内容正确与否进行判别的缺点,在引导型系统的过程中侵入系统,驻留内存,监视系统运行,待机传染和破坏。按照引导型病毒在硬盘上的寄生位置又可细分为主引导记录病毒和分区引导记录病毒。主引导记录病毒感染硬盘的主引导区,如大麻病毒、2708病毒、火炬病毒等;分区引导记录病毒感染硬盘的活动分区引导记录,如小球病毒、Girl病毒等。

文件型病毒是指能够寄生在文件中的计算机病毒。这类病毒程序感染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如1575/1591病毒、848病毒感染.COM和.EXE等可执行文件;Macro/Concept、Macro/Atoms等宏病毒感染.DOC文件。

复合型病毒是指具有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寄生方式的计算机病毒。这种病毒扩大了病毒程序的传染途径,它既感染磁盘的引导记录,又感染可执行文件。当染有此种病毒的磁盘用于引导系统或调用执行染毒文件时,病毒都会被激活。因此在检测、清除复合型病毒时,必须全面彻底地根治,如果只发现该病毒的一个特性,把它只当作引导型或文件型病毒进行清除。虽然好像是清除了,但还留有隐患,这种经过消毒后的“洁净”系统更赋有攻击性。这种病毒有Flip病毒、新世际病毒、One-half病毒等。

(二)按破坏性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良性病毒是指那些只是为了表现自身,并不彻底破坏系统和数据,但会大量占用CPU时间,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工作效率的一类计算机病毒。这种病毒多数是恶作剧者的产物,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破坏系统和数据,而是为了让使用染有病毒的计算机用户通过显示器或扬声器看到或听到病毒设计者的编程技术。这类病毒有小球病毒、1575/1591病毒、救护车病毒、扬基病毒、Dabi病毒等等。还有一些人利用病毒的这些特点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也有一些病毒设计者在其编制的病毒发作时进行人身攻击。

恶性病毒是指那些一旦发作后,就会破坏系统或数据,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的一类计算机病毒。这类病毒有黑色星期五病毒、火炬病毒、米开朗·基罗病毒等。这种病毒危害性极大,有些病毒发作后可以给用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计算机病毒最常见的有哪几种类型?

大家有没有想到过有的病毒可以钻到别的程序的“身体”里面?有的病毒能够取其他程序的部分而代之?这些就是病毒辞典将要讲到的内容。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DOS病毒”、“Windows病毒”、“入侵型病毒”、“嵌入式病毒”、“外壳类病毒”和“病毒制造工具”。

DOS病毒:

指针对DOS操作系统开发的病毒。目前几乎没有新制作的DOS病毒,由于Win9x病毒的出现,DOS病毒几乎绝迹。但DOS病毒在Win9x环境中仍可以进行感染活动,因此若执行染毒文件,Win9x用户也会被感染。我们使用的杀毒软件能够查杀的病毒中一半以上都是DOS病毒,可见DOS时代DOS病毒的泛滥程度。但这些众多的病毒中除了少数几个让用户胆战心惊的病毒之外,大部分病毒都只是制作者出于好奇或对公开代码进行一定变形而制作的病毒。

Windows病毒:

主要指针对Win9x操作系统的病毒。现在的电脑用户一般都安装Windows系统 Windows病毒一般感染Win9x系统,其中最典型的病毒有CIH病毒。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系统是WinNT系列包括 Win2000 的计算机。一些Windows病毒不仅在Win9x上正常感染,还可以感染WinNT上的其它文件。主要感染的文件扩展名为 EXESCRDLLOCX等。

入侵型病毒:

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清除起来较困难。

嵌入式病毒:

这种病毒将自身代码嵌入到被感染文件中,当文件被感染后,查杀和清除病毒都非常不易。不过编写嵌入式病毒比较困难,所以这种病毒数量不多。

外壳类病毒:

这种病毒将自身代码附着于正常程序的首部或尾部。该类病毒的种类繁多,大多感染文件的病毒都是这种类型。

病毒生成工具:

通常是以菜单形式驱动,只要是具备一点计算机知识的人,利用病毒生成工具就可以像点菜一样轻易地制造出计算机病毒,而且可以设计出非常复杂的具有偷盗和多形性特征的病毒。

电脑病毒的发展

在病毒的发展史上,病毒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新的病毒技术出现后,病毒迅速发展,接着反病毒技术的发展会抑制其流传。操作系统升级后,病毒也会调整为新的方式,产生新的病毒技术。它可划分为:

DOS引导阶段

1987年,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引导型病毒,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球”和“石头”病毒。当时的计算机硬件较少,功能简单,一般需要通过软盘启动后使用.引导型病毒利用软盘的启动原理工作,它们修改系统启动扇区,在计算机启动时首先取得控制权,减少系统内存,修改磁盘读写中断,影响系统工作效率,在系统存取磁盘时进行传播;

1989年,引导型病毒发展为可以感染硬盘,典型的代表有“石头2”;

DOS可执行阶段

1989年,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系统加载执行文件的机制工作,代表为“耶路撒冷”,“星期天”病毒,病毒代码在系统执行文件时取得控制权,修改DOS中断,在系统调用时进行传染,并将自己附加在可执行文件中,使文件长度增加。

1990年,发展为复合型病毒,可感染COM和EXE文件。

批次型阶段

1992年,伴随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加载文件的优先顺序进行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蝉”病毒,它感染EXE文件时生成一个和EXE同名但扩展名为COM的伴随体;它感染文件时,改原来的COM文件为同名的EXE文件,再产生一个原名的伴随体,文件扩展名为COM,这样,在DOS加载文件时,病毒就取得控制权.这类病毒的特点是不改变原来的文件内容,日期及属性,解除病毒时只要将其伴随体删除即可。在非DOS操作系统中,一些伴随型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描述语言进行工作,具有典型代表的是“海盗旗”病毒,它在得到执行时,询问用户名称和口令,然后返回一个出错信息,将自身删除。批次型病毒是工作在DOS下的和“海盗旗”病毒类似的一类病毒。

多形阶段

1994年,随着汇编语言的发展,实现同一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完成,这些方式的组合使一段看似随机的代码产生相同的运算结果。幽灵病毒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每感染一次就产生不同的代码。例如“一半”病毒就是产生一段有上亿种可能的解码运算程序,病毒体被隐藏在解码前的数据中,查解这类病毒就必须能对这段数据进行解码,加大了查毒的难度。多形型病毒是一种综合性病毒,它既能感染引导区又能感染程序区,多数具有解码算法,一种病毒往往要两段以上的子程序方能解除。

变体机阶段

1995年,在汇编语言中,一些数据的运算放在不同的通用寄存器中,可运算出同样的结果,随机的插入一些空操作和无关指令,也不影响运算的结果,这样,一段解码算法就可以由生成器生成,当生成器的生成结果为病毒时,就产生了这种复杂的“病毒生成器” ,而变体机就是增加解码复杂程度的指令生成机制。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是“病毒制造机” VCL,它可以在瞬间制造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毒,查解时就不能使用传统的特征识别法,需要在宏观上分析指令,解码后查解病毒。

网络蠕虫阶段

1995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它们只是以上几代病毒的改进.在非DOS操作系统中,“蠕虫”是典型的代表,它不占用除内存以外的任何资源,不修改磁盘文件,利用网络功能搜索网络地址,将自身向下一地址进行传播,有时也在网络服务器和启动文件中存在。

视窗阶段

1996年,随着Windows和Windows95的日益普及,利用Windows进行工作的病毒开始发展,它们修改(NE,PE)文件,典型的代表是DS.3873,这类病毒的机制更为复杂,它们利用保护模式和API调用接口工作,解除方法也比较复杂。

宏病毒阶段

1996年,随着Windows Word功能的增强,使用Word宏语言也可以编制病毒,这种病毒使用类Basic语言、编写容易、感染Word文档等文件,在Excel和AmiPro出现的相同工作机制的病毒也归为此类,由于Word文档格式没有公开,这类病毒查解比较困难。

互联网阶段

1997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各种病毒也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包和邮件越来越多,如果不小心打开了这些邮件,机器就有可能中毒;

邮件炸弹阶段

1997年,随着万维网(Wold Wide Web)上Java的普及,利用Java语言进行传播和资料获取的病毒开始出现,典型的代表是JavaSnake病毒,还有一些利用邮件服务器进行传播和破坏的病毒,例如Mail-Bomb病毒,它会严重影响因特网的效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