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太极拳之“借力”

2016-12-02

说起太极拳功夫,许多拳友都会提及太极拳“借力打力”,更有甚者,将太极拳之“借力打力”理解为竞技技窍。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体悟太极拳之“借力”。

体悟太极拳之“借力”

周末与来访的深圳宝安拳友黄老师交流。黄老师早年跟随太极拳名家学习杨式传统太极拳85式套路,套路规范工整、美观大方。闲聊交流间,黄老师谈及拳架攻防含义,示范了拳架招势之运用,还兴致地交流如何“借力打力”。

与黄老师切磋了“借力打力”之拳式。然无论顺势背势,正势反势,高势低势,立势坐势,他都无法实现徒手的攻防动作,更谈不上“借力打力”了。

先贤王宗岳《太极拳论》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张三丰祖师亦云:“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先贤拳经拳论都指出此“理”就是“阴阳”。恩师李和生先生说:“内功太极拳讲究的就是阴阳”,并强调:“练好内功,推手就像大人玩小孩”。

体悟太极拳之“借力”

体悟,“借力打力”乃阴阳之道,非竞技之用。常人皆有“打力”之能,唯“借力”难以至臻至善。太极拳之“借力”,非顺势如此简单。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借力”亦需借的人不知不觉,借的人无可奈何,方为太极拳之“借力”。如小偷行窃,需偷的人家不知不觉;如骗子行骗,需骗的人不知不觉,甚至将人家骗去卖了,人家还帮骗子数钱呢。

太极拳“借力”之精髓就是阴阳变化,基础载体就是掤劲,内运方式就是沾黏连随。不具此基本要素,就易犯顶抗丢扁而受制。说穿了,太极拳“借力”,借的不是力,而是借对方之“意”。彼有意,我意在先;彼有力,我运在先;彼意为我所知,彼力为我所用。如此方达“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之境地,让对方“吃力不讨好”“英雄无用武之地”。

“借力”则“借意”,“打力”则“以意驭力”,此为太极拳之本。纠结于“借力打力”之“力”,恐难走出迷阵,与拳道无缘。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

延伸阅读:

太极拳实战

实战原则点有两点:

1、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2、引手: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太极拳实战讲:粘,来叫顺送不丢顶。遵循力学原理的运用,如合力、杠杆原理、动量守恒及惯性等原理中的力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